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關節炎推拿手法

關節炎推拿手法

發布時間:2020-12-14 01:31:12

1、關節炎能不能通過按摩推拿針灸或者吃中葯治癒呢?

我來回答你提出的問題,你問關節炎能不能通過按摩推拿針灸或者吃中葯治癒呢?我分別回答如下
首先來說,按摩,按摩只能緩解病痛,推拿也只是起緩解作用,針灸是比按摩強,是能管點用的,但是,它不如吃中葯好,吃中葯是可以治癒的。
我勸你去吃些中葯,不要進行按摩或者貼膏葯,按摩和貼膏葯都是緩解病痛,並不能根治,吃中葯能徹底根治。
你的關節炎,我建議你每天晚上用燒熱的中葯材紅花水泡腳20分鍾以上,只要堅持會收到一定效果的!
以上是我的認真回答,如果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的話,請你採納,謝謝。
您的採納就是對我最大的獎賞和鼓勵,請您一定給我採納好嗎?謝謝您!

2、類風濕關節炎如何進行推拿治療?

推拿用於治療痹證已有數千年歷史,它具有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消除肌肉疲勞、滑利關節等作用,對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尤其可以預防肌萎縮,改善肌力,防止關節僵硬、畸形及骨質疏鬆。治療時嚴防手法粗暴,以免發生骨折。如局部紅腫、炎症正在進行,則不宜應用。

常用手法:一指禪、推、、按、揉、摩、擦、捏法和被動運動手法。

1.一指禪推法

用拇指的羅紋面或指端著力,運用前臂的擺動帶動拇指關節做伸屈運動的手法稱為一指禪推法,又稱為一指禪功。主要作用於經絡穴位,常用穴位:中脘、氣海、關元、膏育、心俞、肺俞、脾俞、胃俞、腎俞、肩俞、曲池、外關、大陵、環跳、居髎、風市、委中、承山、足三里、陽陵泉、昆侖、申脈等,每穴2~3min,可以疏通經絡,調暢氣血。

2.關節局部手法

在一指禪功法後,運用推、按、揉、摩、捏等手法,在病變關節周圍由上至下、由近心端至遠心端依次治療,每個關節做3~5min,尤其是畸形的關節周圍均可觸及結節狀粘連或攣縮的結締組織可以重點施術,以松解粘連,滑利關節,活血止痛。

3.關節被動手法

在關節局部手法治療後,運用、揉、推、拿、拔伸、環搖等手法對關節及相應的肌肉進行被動運動治療,運動的力量由弱至強,幅度由小至大,尤其是已經發生攣縮、畸形、僵直的關節,更要動作輕柔、循序漸進,防止骨折和肌肉拉傷。每日進行1~2次。

4.關節主動運動手法

關節被動手法治療之後,術者將關節周圍的肌肉用搓、摩的手法活動後,固定近心端,令病人做主動運動,進行肌力增強訓練,為增加肌力,術者可以適當給予阻力,進行徒手抗阻力訓練。每次10~15min。

3、關節炎疼起來真要命,有哪些方法可擺脫關節疼痛?

關節炎是一個困擾人的病症,我身邊有很多年紀大的人都患上了關節炎這個病症,這種病症一旦染上,幾乎沒有完全治癒的可能,所以患有關節炎的患者只能通過各種緩解病痛的方式來減輕自己的疼痛感。那麼對於關節炎這樣的病症,沒有治癒的可能,有沒有一些能夠大幅度緩解的方式呢?答案是有的,我們需要認清關節炎的原因,再適度的對其進行按摩,並且需要選擇正確的方法。


認清關節疼痛的原因。由於人體內的關節軟骨組織受損,並且通常不能自然癒合和修復,一旦它有輕微的裂縫,它最終會產生明顯的疼痛。在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在上下樓梯時可能會感到膝蓋疼痛,或者在站立起來後可能會感到非常掙扎。這實際上是因為受到身體損傷的軟骨受到擠壓。壓力和摩擦最終導致疼痛。

適度按摩疼痛部位。因此,對於有膝關節疼痛症狀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避免一些可以增加脛骨和身體軟骨磨損的運動,同時盡量減少使用膝關節的機會。許多老年人認為膝蓋可以減少摩擦,減少身體的疼痛。但實際上,這種方法是沒有根據的。溫和的膝蓋可以溫暖你的膝蓋,消除疲勞,並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以減少不適。

每個人發生關節炎的部位和情況以及程度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患上關節炎的人們一定要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對其進行治療。不然不按照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指導,那麼只會為自己的身體造成更大的損傷。關節炎的治療是一個緩慢和長久的過程,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科學的方法。

4、老年關節炎按摩能治不能?

膝關節炎之類的疾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主要的臨床症狀表現為膝蓋紅腫疼痛,並且會隨著天氣變化而變化。得了膝關節炎,通過按摩的方式可以減輕疼痛症狀並不可以治療膝關節炎。膝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方法則是適當休息避免勞累,過度從事重體力勞動,另外可以服用一些保護軟骨的葯物。膝關節炎的話要盡量減少軟骨的磨損,所以可以利用光學內窺鏡來修復磨損的軟骨組織。

5、創傷性關節炎是否可推拿治療創傷性關節炎

踝關節扭傷除了可能關節有移位外,再就是韌帶損傷,當然可能還有骨折。一般來說在足部的損傷的癒合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的。 在治療期間不要進行劇烈或強度較大的運動,規律服用或外用中葯治療,日常注意保暖,注意休息,睡眠時足部可適當抬高以利血液迴流。你現在可以進行針刺或物理治療,如果踝關節有些骨的位置不太正常的話,你可以讓推拿醫生進行適當整復,但是不建議對受損傷部位的韌帶進行較重的刺激。

(賈超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賈超 http://doctorjiachao.haodf.com/

6、推拿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有哪些?

推拿法(一)

(1)取穴

指掌關節取合谷、後溪、二間、中渚、勞宮、四縫;腕關節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關節取肩貞、天宗、肩井、臂_;踝關節取昆侖、丘墟、懸鍾、解溪、商丘、太溪、申脈;膝關節取膝眼、陽陵泉、陰陵泉、委中、梁丘、豐隆、足三里;髖關節取環跳、秩邊、髀關、承扶;下頜關節取下關、合谷、翳風、頰車、內庭;脊柱關節取病變部位相應的督脈和膀胱經有關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繼用滾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復施術,在受累關節處作重點治療。捻指間關節;按掐四縫、勞宮;點陽溪、大陵、曲澤,拿合谷、曲池、肩井。屈伸、搖、搓、拔伸各受累關節。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法,使熱透入關節。

②下肢。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沿足太陽經施推、滾、揉、運諸法。拿太溪、昆侖、委中;點承扶、環跳、秩邊;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手法,使熱透入關節。

③下頜關節。凡下頜關節受累者可推下關,頰車;按太陽、翳風、外關;拿合谷、內庭。

以上推拿隔日1 次,30 次為1 療程。療程間休息期內囑患者進行關節功能鍛煉。1 月後再進行下1 療程治療。

推拿法(二)

(1)病變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變關節為治療重點。常取八邪、陽溪、陽池、陽谷、內關、外關、後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澤、肩貞、天宗、八風、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侖、太溪、申脈、飛揚、承山、懸鍾、陰陵泉、陽陵泉、膝眼、鶴頂、血海、梁丘、秩邊、環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患者取坐姿,術者按常規用滾法在患肢手臂內、外側施治。從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 ~ 4 遍。接上勢,術者循患臂上下循經用拿法,同時重點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澤、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間關節作捻法,然後在病變關節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為俞。最後再用揉法施於患肢,並配合被動活動有關關節而結束上肢治療。時間約10 分鍾。患者仰卧,術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關節上方,另一手以滾法從大腿前部及內、外側至小腿外側施術,同時被動伸展活動下肢。隨即在踝關節處以滾法治療,同時伸展內、外翻活動該關節。再循髖、膝關節、踝關節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風等穴。時間約10 分鍾。患者俯卧,術者以滾法施於臀部至小腿後側,並重點施術於髖、膝關節,然後再按揉環跳、秩邊、承扶、承山、委中、飛揚、懸鍾、太溪、申脈、昆侖等穴。時間約5 分鍾。

(2)病變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兩旁肌肉為治療重點。常取夾脊、大椎、大杼、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志室、腰陽關穴。

②操作手法。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兩側用滾法施術,並配合後抬腿活動,時間約5 分鍾。患者取坐姿,術者於後方用滾法、拿法交替施於頸項兩側及肩部,同時配合頸部左右旋轉及俯卧活動,再拿肩井,時間約2 分鍾。接上勢,用按揉法從頸至腰臀部循經施於上述穴位,先取夾脊,再取其餘穴位,最後平推脊柱以熱為度(本過程患者坐姿和俯卧均可),再按肩井結束治療。

時間約10 分鍾。

以上治療連續10 天為1 療程,每天治療1 次,療程間休息3 ~ 6天左右。

7、夫妻保健推拿常用手法有哪些?

推拿手法是以手和肢體的其他部分(也可藉助於器械)按照特定的技巧和規范化的動作在人體體表特定穴位和部位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它是推拿治病的關鍵之一。手法的熟練程度及如何適當運用手法,對治療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治療內、婦科疾病的效果,除了辨證確切、認真負責外,在適當的穴位或部位上運用相宜的手法,顯然是一種重要的環節。
手法在臨床應用中,同樣要貫徹辨證施治的精神,才能更好地發揮手法的治療作用。在臨症時,人有老少,體有強弱,證有虛實,因此,手法的選擇和力量的運用在內、婦科推拿治療中尤其重要,過之和不及都會影響治療效果。
一指禪推法【操作手法】用大拇指指端、螺紋面或拇指橈側面著力,吸定於經絡穴位或治療部位上,肩肘關節及上肢肌肉放鬆,通過腕關節的連續擺動而帶動拇指關節的活動,使產生的力持續作用於經絡、穴位或治療部位上。
【手法要訣】(1)沉肩,使肩關節放鬆,肩部不能聳起用力,即肩部下垂之意。
(2)垂肘,上肢肌肉放鬆,肘部自然下垂,略低於腕部。
(3)懸腕,腕關節自然懸屈(切忌用力屈曲)拇指處於垂直位,便掩腕部作左右擺動。
(4)指實,拇指端、螺紋面或偏峰自然著力,吸定於治療部位上。
(5)掌虛,手握成空拳狀,四指不著掌面,拇指垂直。
(6)緊推慢移,緊推就是腕部擺動及拇指指間關節或拇指掌指關節作屈伸有節律的活動,拇指端著力點作緩慢的移動。動作靈活自然,用力均勻柔和,頻率均勻等。
【生活應用】用於頭面部,能開竅醒腦,鎮靜明目;用於胸腹部,能寬胸理氣,健脾和胃,調節二便;用於頸項、背、腰、骶部,能調節臟腑陰陽功能;用於四肢、關節,能溫通經絡、活血散淤、祛風除濕、滑利關節。
拿法【操作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兩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對稱用力,提拿一定部位,進行一緊一松的拿捏。
拿法刺激量較大,故每次每一部位或穴位所拿時間不宜過長,根據患者忍受力適當控制手法的輕重。可反復多次實施。
【手法要訣】(1)肩肘關節放鬆,手掌空虛,指腹應緊貼所拿部位或穴位。
(2)拇指和食、中兩指對稱(食、中兩指平行或中指指面壓在食指指甲上),或拇指和其餘四指對稱,用力夾住所拿部位或穴位。應蓄勁於內,貫注於指。作連續的一緊一松的動作。
(3)用力由輕而重,切忌蠻力或力用淺表。
【生活應用】由於所拿部位或穴位不同,功用也不同,用於頭部,能開竅醒腦、祛除風寒;用於肩背部,能疏風解表、舒通經絡。常應用於治療各種頭痛、牙痛、腹痛、腰痛及風濕痹痛等。
按法【操作手法】按是壓的意思,用手指、掌面或肘尖著力逐漸用力下壓,稱為按法。用指面著力的稱指按法,用掌面著力的稱掌按法用肘尖著力的稱肘壓法。
【手法要訣】(1)按壓的方向要垂直,用力要由輕而重,穩而持續,或下按要有節奏。
(2)拇指按:拇指伸直,拇指面著力,其餘四指張開起支持作用。
(3)掃:肘關節伸直,上肢自然下垂,用掌根、魚際著力,可單掌或雙掌交叉重疊著力下壓。
臨床常把按法與揉法結合使用,組成按揉復合手法,即在按壓力量達到一定深度時再作小幅度的緩緩揉動,使手法既有力而又柔和。
在腹部應用時,按壓的力不宜過強,同時手掌要隨著患者的呼吸而起伏。本法的運用,切忌用迅猛的爆發力,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生活應用】指按法有開竅通閉、散寒止痛之功能;掌按法則能舒松筋脈、溫中散寒。指按法接觸面小,刺激強弱容易控制調節,適用於人體各部的經絡穴位。如按揉足三里、三陰交、胃俞穴等。
摩法【操作手法】用手掌掌面或食、中、無名指相並指面附著於穴位或部位上,腕關節主動作環形有節律的撫摩運動,稱為摩法。
摩法有掌摩和指摩之別。臨床習慣上掌摩法多用於脘、腹部;指摩法則胸、脘、腹部均用。通常掌摩法的壓力比指摩法稍大,脘腹部脂肪組織較多者宜用掌摩法。
本法為寬胸和中之法,常可配合葯物,以加強治療效果。
主治氣管炎、哮喘、心痛、胃脘痛、膽囊炎、痛經。以及痰壅阻塞、氣滯胸悶、便秘、泄瀉、尿閉、尿崩、失眠等。
【手法要訣】(1)肩肘關節及手臂放鬆,肘關節微屈。
(2)掌摩時,腕關節微伸,作主動的環形活動,帶動前臂、肘關節作小幅度的屈伸活動,使掌作盤旋運動。
(3)指摩時,食、中、環三指並攏,腕關節懸屈,作主動環轉活動,帶動前臂及三指作盤旋運動。
(4)動作自然協調,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按摩。
【生活應用】摩法主要是長時間地旋轉摩擦,通過穴位對經絡對人體產生作用。所以摩法的功用常因所摩部位不同,而體現不同的治療作用。如用於胸、腹、脅肋部,具有寬胸理氣、豁痰宣肺、健脾化濕、溫中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用於下腹部,則有調暢氣機、通調水道、清腑排濁的作用。
揉法【操作手法】用手指螺紋面、大魚際、掌根等部位著力於一定部位或某一穴位上,作輕柔緩和的環旋轉動,並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揉動,稱為揉法揉腹部,常用魚際,但要求壓力不宜過重。揉中脘、魚際,掌根,揉均可運用,但要避免手掌或手指不斷撞擊兩肋弓或劍突,以免產生局部疼痛腫脹的不良反應。運用揉法在腹部還可與摩法結合施用,組合成摩揉法。
【手法要訣】掌揉法用大魚際或掌根部著力,手腕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小幅度的迴旋混動,壓力要輕柔,揉動頻率一般為每分鍾120~160次。
【生活應用】本法有寬胸理氣、健脾和胃、活血散淤、消腫止痛等功用。本法刺激緩和舒適,老幼皆宜,臨床用以治療脘腹脹痛、痰阻氣脹、胸悶脅痛、便秘泄瀉等五臟六腑病變火功能失調。
搓法【操作手法】用兩手全掌面,挾住肢體的一定部位,或腰部、脅肋部兩側,作相對用力來回快速搓動,稱為搓法。
【手法要訣】腕關節放鬆,兩手緊挾體表,肘關節屈曲,相對用力來回快速搓動。
【生活應用】本法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放鬆肌肉、調節陰陽、調整臟腑功能之功用。本法主要運用於上肢及脅肋部。治療因肝氣不和導致的胸脅脹痛、暖氣、惡心、嘔吐、呃逆以及肺氣不宣導致的胸脅滿悶、痰鳴咳嗽等。也可用於治療因四肢筋脈不利、氣血不行而至均勻關節、筋肉酸痛,以及胸脅進傷等。
抖法【操作手法】用色手或單手握住四肢遠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連續顫動,使關節有松動感,稱為抖法。
【手法要訣】(1)肩部放鬆,肘關節微屈曲。
(2)兩手相對握住腕部或單手握住腕部,以前臂的輕微屈伸運動帶動腕關節運動,使患肢作小幅度的上下顫動。
(3)動作要有連續性,頻率略快,且有節奏感。
【生活應用】本法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養心安神、滑利關節之功用。
搖法【操作手法】用一手握住(或挾住)被搖關節近端的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遠端肢體,作緩和迴旋的轉動,稱為搖法。
【手法要訣】動作緩和,用力要穩,搖動方向由及幅度須在生理許可范圍或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圍內進行,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而快,用力由輕而重。
【生活應用】(1)頸椎關節搖法:患者坐位,醫者站於患者後面或側面,用一手扶住頭側面,另一手托住下頦部,作左右徐徐搖動。
(2)肩關節搖法:患者坐位,醫者站於患者正面或側面,用一手扶或握住肩部,另一手托住肘部或握住手腕,作環轉搖動。
(3)腕關節搖法:患者坐位,醫者站於患者正面或側面,用一手握住腕關節上方,另一手握住四指,作環轉搖動。
(4)腰部搖法:患者取坐位,醫者站在患者側方,一腿夾住患者下肢,兩手挾住兩肩,用力向左向右旋轉搖動。
(5)髖關節搖法:患者仰卧位,醫者站於患側,患者髖膝關節屈曲呈90度,醫者用一手扶住足跟,兩手協同,作髖關節環轉搖動。
(6)踝關節搖法:患者取仰卧位,醫者站於患者足底部,用一手托住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足前掌部,在拔伸牽引下作環轉播法搖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關節,松解粘連,增強關節活動功能。主要應用於脊柱及四肢關節。主治關節強硬,關節粘連,關節「錯縫」,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等症。
抹法用拇指螺紋面緊貼皮膚,自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線往返移動,稱為抹法。根據治療部位不同,單手或雙手同時操作均可。
【手法要訣】(1)指面緊貼皮膚作緩慢的直線或曲線往返移動,其餘四指抵住相應的部位。
(2)用力重而不板滯,輕而不浮滑。
【生活應用】抹法所施部位穴位或經絡不同,其功用也不同,如抹印堂、前額、面部迎香、人中、承漿穴有明目、醒腦開竅之功用;抹頸項兩側橋弓、頸後部有平肝降火、疏風解表之功效。
主治高血壓病、頭痛、眩暈、失眠、口眼斜、感冒等症。
滾法【操作手法】以手掌背部近小指側部分緊貼於治療部位上,掌指關節略屈曲,依靠腕關節最大限度的屈伸動作,使手掌背部近小指側部分在治療部位上持續不斷地來回運動。
【手法要訣】(1)肩關節放鬆下垂,肘關節微屈並不宜抬高,肘部離開身體約15厘米左右。各手指任其自然,不宜過度屈曲或伸直。
(2)腕關節屈曲幅度要大,使手掌背部一半以上接觸在治療部位上,上臂和前臂不宜用力。對皮肉筋脈運用壓力的著力點是在手掌背部近小指側部分。
(3)著力點必須緊貼於治療部位上,不應有移動、摩擦、頂壓或跳動的現象。
(4)在進行腕關節屈伸動作時所運用的壓力必須要均勻,動作要協調,節奏均勻,不要時輕時重。
【生活應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絡、活血化淤、濡調筋骨等功用。
平推法平推法又稱擦法,分為掌推、大魚際推、小魚際推、指推,不論哪一種推法,都作直線來回平推,稱為平推法。
【操作手法】(1)掌推法:囑患者端坐方凳或站襠勢(兩手叉腰),穿單衣,醫者立於一側取站位,一手扶住患者(推胸腹扶背,推背扶胸),另一手成虛掌,著力患者體表,作直線左右平推,由上而下慢慢移動,並由下而上反復3次。前胸由鎖骨下起,至上腹部中脘穴處,左右側至腋中線。背部由大椎穴始至12胸椎,左右側到腋後線。然後醫者站於另一側,重復平推胸腹及背部,再立於患者後面,兩手同時平推兩脅肋,由腋後上向前斜下方作直線來回推動2~3分鍾。如氣喘胸悶在平推過程中同時配合用中指螺紋面按揉諸穴。如平推前胸可以按揉膻中、中府、雲門、華蓋穴,胃脘痛在平推中可以結合按揉上脘、中脘穴,平推脅肋有疏肝理氣止痛的作用。若見胸脅進傷,在乎推兩脅肋時,配合按揉期門、章門、大倉、肝俞、膽俞穴。平推時間宜長,以熱為度。
(2)大魚際平推:本法使用時要求暴露治療部位,常用於四肢,一手握肢端,另一手以大魚際由肢端向心方向直推,來回往返平推,稱之推三陰三陽,對四肢關節扭挫傷部位使用手法時可塗少許潤滑劑。既可提高治療效果,又能防止推破皮膚,可以結合拔伸法、搖法,最後配合熱敷。
(3)指推法:拇指螺紋面平推常使用於頸部兩側,由耳後翳風穴直線向下至缺盆穴約推15次,左右交替,男左女右,俗稱推橋弓,對高血壓、失眠病人,手法時間、次數適當延長。用於胸前時,醫者一手膚肩背,另一手拇指直立,四指平伸並攏,拇指橈側偏峰著力,用掌結合平推,俗稱擋法。常用於胸背部。本法適宜慢性病恢復期,或體質強的肥胖者,對肺氣腫、肺結核、哮喘等症,有寬胸理氣之功用。
(4)肘推法:用肘關節在肌肉比較豐滿的部位作平推的方法。
【手法要訣】(1)上肢放鬆,腕關節平伸,使前臂和手掌處於一直線上。
(2)手掌、大魚際或小魚際,指面都需緊貼治療部位(但不能硬用力壓,以免擦破皮膚),可以藉助潤滑油進行平推。
(3)以肩肘關節屈伸,帶動手掌或大、小魚際、指面作直線往返運動。
(4)動作均勻連續,用力安穩,不能屏氣。
【生活應用】本法具有溫通經絡、祛風散寒、活血化淤、消腫止痛、寬胸理氣、健脾和胃的作用。
捏法【操作手法】拇、食、中三指捏拿肌膚,稱捏法。捏脊時用食指屈曲,用食指中節橈側緣頂住皮膚。拇指前按,兩指用力提拿肌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行。或用拇指橈側緣頂住皮膚,食、中兩指前按,三指同時用力提拿肌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行,本法俗稱翻皮膚。
【手法要訣】(1)捏拿肌膚不宜過多,但也不宜過少。過多則不易向前推動,過少則皮膚較痛且容易滑脫。
(2)捏拿時手法不宜過重,但也不宜過輕。過重則手法欠靈活,過輕則不易「得氣」。
(3)拿捏時不要擰轉肌膚。
(4)操作時,當先捏肌膚,再提拿、再捻動、再推動,動作要協調。
【生活應用】捏法主要用於脊柱,故有捏脊之稱。也可捏於肢體、腹部。因為該法能夠強健身體和防治多種病證,因而作為一種療法已廣泛應用。通常在應用時是由下向上而行,先捏脊1遍,第4遍時要行捏三提一法,即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
拍法用虛掌拍打體表部位。
【操作手法】操作時手指自然並攏,掌指關節微屈,平穩而有節奏地拍打患部。
【手法要訣】(1)上肢平伸放鬆,移動時保持直線。
(2)手掌、指面在拍打時保持水平面。
(3)動作均勻連貫,注意用力平均及節奏。
【生活應用】拍法適用於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對風濕酸痛、局部感覺遲鈍或肌肉痙攣等症常用本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療。具有舒筋通絡、行氣活血的作用。
擊法【操作手法】以較重的力量擊打某一體表部位,稱為擊法。主要有拳擊法、掌擊法和側擊法三種。
(I)拳擊法:握拳,腕關節伸直,以拳背或拳側緣擊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主要用於頸、腰及四肢(2)掌根擊法:手指微屈,腕關節背伸挺緊,以掌根部著力擊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主要用於臀部及大腿肌肉豐厚處,肩背部、四肢關節及指(趾)縫處(3)側擊法(小魚際):手指自然伸直,腕微屈,用手指或小魚際部擊打一定部位。可用於肩、背、腰、臀及四肢。操作時,每一部位擊打3~5次,力量由輕到重。
【手法要訣】用力要快速而短暫,垂直叩擊體表,不能有拖拉操作。速度要均勻而有節奏。每分鍾150次左右。
【生活應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絡,調和氣血的作用,對風濕痹痛,感覺遲鈍,肌肉痙攣等症常用本法配合治療。

與關節炎推拿手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