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好啊,我外公得了關節炎,放好多年了,治不好了,到了冬季腿痛,看了很難受,怎樣可以減輕痛?謝謝大家了
關節炎單方驗方
一、單方
單方1:
【組成】鮮嫩桑枝30g。
【主治】濕痹。
【用法】 用白酒將桑技炒後再用水煎服。
【方解】因濕邪侵襲關節經絡,症見關節疼痛,治宜除濕通絡。桑枝苦、平,人肝經,有祛風濕、利關節、行水氣等功效。治風寒濕痹,四肢拘攣,肌膚風癢。
單方2:
【組成】虎杖100g。
【主治】周痹。
【用法】將虎杖用高粱酒1斤浸泡7日,每日服小酒杯,孕婦忌服。
【方解】因氣虛風寒濕邪侵入血脈肌體,症見周身疼痛,沉重,麻木,項背拘緊,治宜益氣和營,祛風利濕。虎杖苦、平,有祛風,利濕,破瘀,通絡等功效,治風濕筋骨疼痛。
單方3:
【組成】獨活20g。
【主治】風痹。
【用法】用水煎服。
【訪解】因風寒濕邪侵襲關節經絡,症見關節疼痛,
痛無定處。治宜祛風散寒利濕。獨活辛、苦、溫,人腎、膀胱經,有祛風,滲濕,散寒止痛等功效。
單方4:
【組成】淫羊霍250g。
【主治】腎痹。
【用法】將淫羊霍切細後,用白酒泡浸7天,適量服。
【方解】因房事過度傷腎,症見腰背僂曲不能伸,下肢攣曲,腰痛遺精。治宜益腎祛邪。淫羊藿辛、甘、溫,人肝腎經,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作用,治風濕痹痛,四肢不紅,腰膝無力等。
單方5:
【組成】柳枝2g。
【主治】濕痹。
【用法】將柳枝研細加酌量茶葉,泡湯代茶飲。
【方解】因風寒濕邪侵襲關節、經絡,症見四肢重著,肌膚頑麻,關節疼痛,痛有定處,遇陰雨發作,治宜除濕,祛風逐寒。柳枝苦、寒,太陽明、厥陰經,有祛風利水,止痛消腫等功效。治風濕痹痛,氣血凝滯等症。
單方6:
【組成】白芥子15g。
【主治】寒痹。
【用法】將白芥子、生薑同研細末貼於痛處。
【方解】因風寒濕邪侵襲關節、經絡,症見四肢關節疼痛,痛勢較劇,遇寒更甚,得熱痛減,治宜溫經散寒。白芥子辛、溫,人肺胃經,有溫中散寒,通絡止痛等功效,可治中風不語,四肢痹痛麻木,跌撲腫痛等症。
單方7:
【組成】木瓜根250g。
【主治】痛痹。
【用法】將木瓜根泡白酒服,1日3次,劑量適度。
【方解】因風寒濕侵入關節,經絡症見關節肌肉疼痛不止,治宜祛風散寒。木瓜根酸、澀、溫,入肝、脾經,有祛濕舒筋等功效治濕痹、痛痹。
單方8:
【組成】絲瓜絡500g。
【主治】全身筋骨痛(筋痹)。
【用法】將絲瓜絡用火煉焦,研細末,加紅糖沖服,1次3g。
【方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於筋,症見筋脈拘攣,關節疼痛等,治宜通經活絡。絲瓜絡甘、平,有通經絡,清熱化痰等功效。
單方9:
【組成】透骨草60g。
【主治】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將新鮮透骨草搗爛成泥狀敷於患處。
【方解】因風濕侵襲經絡關節,症見關節疼痛,遇天氣變化更劇,治宜祛風除濕。透骨草辛、溫,有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止痛功效。可治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二.驗方
1.熄風通絡湯
【組成】桑枝12g,忍冬藤12g,白芍12g,萆薢12g,
秦艽10g,當歸尾12g,蠶砂10g,豨薟草15g,薏苡仁15g,甘草1.5g。
【功效】活絡祛濕,熄風緩痛。
【主治】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復發作者。
【加減】有惡風寒、無汗、身痛等症者,加蘇葉、防風;關節腫大、屈伸不利者,加竹節;小指關節腫大僵硬者,加僵蠶、蜈蚣、白花蛇;手足心熱、關節腫脹熱痛者,加生地、丹皮;心悸短氣、自汗惡風者,加丹參、炙遠志、黃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來源】湖南省中醫研究院歐陽清研究員(李寶順.名醫名方錄.第一版.北京:華藝出版社出版.1990:
318)。
2.瀉下蠲痹湯
【組成】 豬苓6g,黃芩15g,廣木香3g,厚朴15g,蜈蚣2條,黃柏6g,朴硝15g,山柰6g,小活血12g,大黃
15g,全蠍3g,藿香3g,生甘草3g。
【功效】祛風散寒,燥濕清熱,通下。
【主治】痹證日久化熱,肢體關節、肌肉疼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結或溏而不暢,色醬黃,苔黃,脈沉有力,形體壯實,用諸疏風散寒、燥濕清熱之方無效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來源】江西中醫學院伍炳彩教授(盧祥之.中國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1991:244)
3.通痹靈方
【組成】桂枝10g,麻黃10g,白芍15g,防風15g,制川烏12g,知母12g,白術15g,制乳香10g,制沒葯10g,制馬錢子0.6g,蘄蛇10g,全蠍6g,川斷20g,黃精15g。
【功效】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絡,止痛及補肝腎。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經痛及頸椎病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來源】廣州中醫學院副教授陳紀藩(盧祥之.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1991:375)
4.烏蛇祛濕湯
【組成】破故紙5g,巴戟天5g,烏蛇肉6g,川桂枝2.4g,伸筋草10g,地龍肉6g。酒當歸6g,嫩桑技15g,酒
川芎3g,赤白芍各5g,桑寄生15g,節菖蒲5g,桑螵蛸6g,生銀杏10枚(連皮打),炙甘草5g,虎骨膠3g(另烊兌服現多用狗骨代替)。
【功效】散風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症見周身關節腫痛,發熱,十指及肘部拘攣不伸,於陰雨時發作更甚,食睡尚好,夜間遺尿,苔白膩,脈沉滑。
【來源】施今墨(黃榮宗等.名醫妙方精華千首.第一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91:53)
5.通痹湯
【組成】蒼術10g,漏蘆10g,雞血藤10g,矮地茶10g,漢防已10g,尋骨風10g。
【功效】祛風燥濕,清熱解毒。
【主治】風濕之邪所致之關節疼痛。
【加減】熱痹加黃柏、虎杖、白石英;如伴全身高熱,口苦口渴,便結尿黃者,加金銀花、連翹、石膏;風寒濕痹加獨活、防風、桂枝、姜黃;下肢疼痛加牛膝。
【來源】湖南中醫學院張海青副教授(中國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1:451)
6.祛痹湯
【組成】桂枝3g,赤芍12g,威靈仙12g,忍冬藤15g,絡石藤15g,生苡仁15g,烏梢蛇9g,澤蘭葉12g,陳
皮4.5g,川牛膝9g,紅花4.5g。
【功效】祛風清熱,化濕通絡。
【主治】風濕熱。症見膝關節灼熱腫脹,疼痛酸楚,食慾不振,舌苔黃膩,脈細弦。
【用法】水煎服。
【來源】上海中醫學院黃文東教授(黃榮宗等.名醫妙方精華千首.第一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1991:111)。
7.疏風養血通絡湯
【組成】秦艽15g,羌獨活各10g,白芷10g,防風10g,生熟地各20g,川芎10g,白僵蠶10g,地龍15g,生
石膏50g,黃芩15g,甘草7.5g。
【功效】祛風清熱,養血通絡。
【主治】風痹,身痛走竄不定,或肉抽瘈;中風半身不遂,語言不利,而兼頭痛、頸強,咽干口燥,惡風自汗脈滑或弦數,屬血虛內熱、風邪外襲者。
【加減】風邪不重減二活;內熱不重去石膏;腑氣不通加生大黃、瓜蔞;痰濕重者加半夏、蒼術、膽星;氣虛加黃芪;抽搐瘈瘲加全蠍、蜈蚣。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來源】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張琪教授(盧祥之.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1991:456)
8.木耳舒筋散
【組成】黑木耳120g(放置砂鍋內,慢火焙乾,切勿焙焦),川續斷10g,炒杜仲10g,川牛膝10g,木瓜10g,桂枝9g,羌活9g,制乳香6g,附子6g,透骨草6g,蒼術6g,公丁香6g,母丁香6g,黨參6g。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通血脈和營衛,除風寒濕痹,解攣縮抽搐。
【主治】由肝血不足,筋失所養,或產後血虛,營衛失和,風寒濕邪侵襲,痹阻脈絡所致的肢體麻木,四肢抽搐,手足攣縮抽風,筋骨疼痛等症。
【用法】上葯共焙乾後,與黑木耳研極細末。注意:木耳冷卻兩小時就得輾軋,時間稍長,即回潮不易軋細。每服6克,1日2~3次,酒少許為引,白水送下。不飲酒者,也可不用酒。
【來源】山西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原明忠主任醫師(盧祥之.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1991:688)。
9.熱痹湯Ⅱ號
【組成】當歸12~15g,黃條9g,連翹12g,生甘草12~15g,生苡仁24g,防風12g,忍冬藤15g,海桐皮12~
15g。
【功效】祛風宣濕,化痰消瘀。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症見手指、足趾關節腫脹疼痛,甚則強硬變形,張口不利,或伴四肢關節腫痛,舌苔淡薄微膩,脈象弦細澀。
【加減】寒邪偏盛加用川烏、草烏等大辛大熱之品以祛內在之漢寒病冷;熱邪偏盛者加石膏、知母、虎杖等寒涼乏味以清絡中之熱;風勝遊走合用白企、羌活;濕盛漫腫加苡仁、大腹皮;肢體腫而且脹者加人積殼、川朴等理氣宣痹;久痹正虛者加人歸蔑或地黃之類以補氣血、養肝腎。此外,還應根據病變部位配合引經葯,如上肢重用桂枝,加片姜黃;下肢加木瓜、川牛膝、鑽地風;周身關節疼痛入千年 健、伸筋草、絡石藤等。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劑煎服2次,首劑煎煮時間不少於45分鍾。
【來源】南京中醫學院內科汪履秋教授(中國中醫葯報.1991,7:26)。
10.痹痛寧
【組成】鹿角霜12g,制附子10g,桂枝10g,細辛5g,羌活10g,獨活10g,防己15g,生黃芪30g,當歸15g,
赤芍10g,白芍10g,生地30g,生效仁30g,廣地龍10g,蜈蚣3條,烏蛇肉10g,生甘草12g。
【功效】祛風勝濕,溫經散寒,舒筋活絡,通痹止痛,補益氣血,強筋壯骨。
【主治】肢體肌肉關節冷痛,關節腫脹或變形,屈伸 不利,腰膝酸痛。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坐骨神經痛、肩周炎、老年人腰腿疼。
【用法】水煎服,每半月為1個療程。可根據具體病情,服2~6個療程。
【來源】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謝海州主任醫師(李寶順.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15)。
11 雞血藤湯
【組成】雞血藤30g,秦艽30g,炒桑枝30g,海風藤30g,絡石藤30g,伸筋草30g,絲瓜絡15g,忍冬膠30g,
甘草5g。
【功效】養血祛風,除濕宣痹,通絡止痛。
【主治】血虛風濕,肢節疼痛,遊走不定,筋脈攣急,屈伸不利,四肢麻木痹痛,亦可用於各種原因所致的筋脈損傷之拘急疼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來源】成都中醫學院陳恆教授(盧祥之.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1991:407)。
12.中虛痹證湯
【組成】黃芪、威靈仙、尋骨風各30g,桂枝3~9g,白芍,防已,山葯各15g,元胡20g,伸筋草12g,細辛6~9g,大棗7枚,生薑、炙甘草各6g。
【功效】補虛溫中,祛風通絡,除濕止痛。
【主治】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應用西葯致胃氣明顯受損,或宿有胃疾不能受納諸種西葯而痹痛依然如故者。
【加減】血虛,加當歸10g;寒痛,加制川、草烏各6g,熟附片10g,麻黃8g;熱痛,加秦艽15g,忍冬藤、地龍、石膏各30g;濕重,加苡仁15g,蒼白術各10g;關節變形,肌肉萎縮,加千年健、老鸛草、豨薟草各30g;頑痹加全蠍、僵蠶10g,蜈蚣3條。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3個月1療程。
2、冬天為預防關節炎,帶上護膝好不好?
很好的,不會受到傷害 。
普通的護膝主要就是保護膝蓋不被碰撞,因為當你來邁步向前時,膝蓋是沖在最前面源的。而膝蓋既是一個在運動中極其重要的部位,同時又是一個比較脆弱容易受傷的部位,還是一個受傷時極其疼百痛且恢復較慢、甚至個別人會出現下雨陰天就隱隱作痛的情況。所以在足球、度劃冰以及攀岩等運動中需要使用護膝,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和問避免受傷,當然在冬天使用還能夠起到防寒作用。
磁療的護膝主要適用於關節退形性病變及軟答組織損傷(關節炎,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酸軟疼痛等膝部疾病)。
3、一到冬天就關節疼怎麼辦
關節炎。平時注意保暖,特別是關節處要多穿點。我今年天一冷膝蓋都有點疼。醫生說是平時沒有保護好膝蓋,膝蓋著涼了。現在每天都穿著護膝。
4、冬季風濕關節炎怎麼保養
現在盛行冬病夏治,到了夏季去醫院找醫生開一些三伏貼,但到了冬季保養很關鍵,加強關節的保暖,護膝,發熱貼片等
5、冬天在經常把手放在冷水裡容易引發什麼類型的關節炎
病情分析:
中年男性,手指關節疼痛,X線檢查正常。根據描述,有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布。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關節的受累常從四肢遠端的小關節開始,以後再累及其它關節。
指導意見:
經常洗手是不會引起關節症狀的,應該不是這個原因。可能與你工作性質有關,比如你的工作需要手指靈活操作,長期使用,也可能是關節勞損,出現疼痛。拍片在早期是不能發現問題的,只有勞損嚴重才能看出。有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為明確可以去醫院測一些血清抗體,若是風濕性的,這些指標會不正常。
病情分析:
經常冷水洗手,尤其是冬天,可能會造成手指關節痛。
指導意見:
如果沒有別的原因,應該考慮是冷水洗手引起的。如果懷疑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去醫院化驗血沉和風濕因子。
病情分析:
洗手對這個沒什麼影響的,如果這樣醫生和家庭婦女不是個個都要痛死了。
指導意見:
不是這個原因,懷疑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去風濕科查一下RF因子,也有可能是痛風,不知道你尿酸高不高?
6、冬季關節炎就會犯的很厲害,有什麼比較管用的方法給普及一下?
1、葯物:外用葯作用比較直接,葯效直接從外皮滲透到骨質,副作用小,沒有手術和牽引治療的弊端,效果較好。
2、針灸:針灸這種方法治療膝關節炎效果較明顯,針灸能通過改變關節發炎處的針灸以電針和溫灸效果最佳,能快速地緩解症狀。
3、鍛煉:鍛煉可以在一定程序上通過給關節活動施壓,而預防其變形畸化,膝蓋是人體承重最大的關節,如果長期負荷太大,就會患節炎,患病後如果發病不能因為疼痛而停止運動,要根據病情來調整運動量,做些游泳、騎單車等不負重的運動,從而輔助治療。
關節炎的病因復雜,主要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根據病因可將關節炎分為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等。
葯物治療;常用的抗風濕病葯物有:非甾體類抗炎葯布洛芬、青黴胺、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軟骨保護劑硫酸氨基葡萄糖。慢作用抗風濕葯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黴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細胞毒葯物環磷醯胺、甲氨蝶呤、金獨春等。腎上腺皮質激素。抗生素、抗結核或抗真菌葯物。
手術治療;外科治療主要包括關節腔穿刺、滑膜切除、關節置換、關節矯形、關節融合等。
其他治療;包括物理、康復、職業訓練、心理等治療。物理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直流電療及葯物離子導入、低頻脈沖電療、中頻電流療法、高頻電療、磁場療法、超聲療法、針灸、光療法即紅外線、紫外線、冷療。康復、職業訓練以功能鍛煉及生活方式的調整為重點,有條件的醫院,應在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
日常:
避免體重過重、避免勞累、避免涼風直吹,在夜間睡覺時,應避免戶外涼風直吹,不要讓電風扇直吹身體,也不要在冷氣房內赤身睡覺。將關節包夾起來,適度的運動,多休息,常做適度的運動,保持心情愉悅。
飲食:
科學合理的飲食,減少攝入動物內臟、海鮮、禽肉、豆類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戒煙戒酒。
7、關節炎冬天應該怎麼樣的保暖
居家時因有各種保暖設施,往往感覺不出來寒冷,但當外出時應當謹記穿好戴好必要的衣服鞋襪,增加關節覆蓋以減少關節熱量散出,保證關節的保暖。比如戴上圍巾和帽子,選擇袖子長一些的衣服護住腕關節,戴一些暖和的手套保護指關節。此外,腰部也是容易受寒的部位,平時應當盡量不穿露出腰腹的衣物,下半身則注意最好不要穿短裙以給膝關節保暖,選擇暖和的靴子保護踝關節等。
8、重慶關節炎冬天要怎麼保養
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生產勞動,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凡是能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就強,很少患病,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內經》說過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這個道理.
避免受風、受潮、受寒
大部分患者發病前或疾病復發前都有受涼、受潮等病史,提出了這些因素在本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春季雨水較多,是"百病好發"之際,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季節,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不要貪涼、空調不能直吹、不要暴飲冷飲等,秋冬季節要防止受風寒侵襲,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注意勞逸結合
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過於疲勞,人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容易引發一些疾病.
保持精神愉快
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精神活動狀態有密切的關系.保持精神愉快也是預防類風濕關節炎的一個方面,遇事要注意不可過於激動或長期悶悶不樂.要善於節制不良情緒,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心胸開闊,生活愉快,進而使身體健康,要記住"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預防和控制感染
實驗研究表明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是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因素之一,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9、有關節炎的人冬季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如題 謝謝了
在寒冷的冬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往往會反反復復發作,出現這樣的情況你不要擔心,病情跟天氣有著很大的關系,平時注意保暖就可以了,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注意事項: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免疫性疾病,可伴有關節痛、發燒等症狀。關節痛與居室的陰暗、潮濕、氣候寒冷和陰雨綿綿有明顯的關系。因此,家人應做好對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冬季調護工作。 寒冷潮濕的氣候和環境、冷水的不斷刺激都可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導致病情加重,所以應盡量避免。要隨時留意氣象預報,在寒潮來襲和天氣變化時,加強防寒保暖,並盡量不接觸冷水。 病人在平時宜穿氯綸內衣。氯綸是一種合成纖維,具有較高的電絕緣性,一經摩擦就能產生比其他任何纖維都大得多的電荷。這種電荷逐漸聚積在衣服上,即使空氣濕度高達80%,電子仍難以流動,電荷不宜消失。氯綸的吸濕性低,可抗水蒸氣,水分很容易蒸發,與皮膚摩擦還能產生「電療」的效果,有利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 此外,感冒、氣管炎、鼻炎、中耳炎、扁桃體炎患者,特別是本來就有扁桃體腫大、齲齒等病灶的人,容易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從而導致本病發作或加重。再加上冬季氣候寒冷,如果不注意保健,感冒、氣管炎、鼻炎、中耳炎、扁桃體炎等疾病都容易發作。這些疾病如不積極治療,勢必進一步侵犯關節和心臟,導致病情惡化。因此,對於上述情況的患者,尤其應注意對這些原發疾病的治療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