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腸病性關節炎多久能好

腸病性關節炎多久能好

發布時間:2020-12-02 20:12:31

1、我得了潰瘍性結腸炎,現在病情好象有些加重,有幾個問題請教大家.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治療方法 (一)內科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急性復作的結局主要取決於疾病的嚴重度,表現為全身症狀,而與病期及病變范圍無關,如潰瘍性直腸炎除外不予考慮的話。 內科治療應包括4個方面:⑴卧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療:包括液體和電解質平衡,尤其是鉀的補充,低血鉀者應予糾正。同時要注重蛋白質的補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必要時應給予全胃腸道外營養支持,有貧血者可予輸血,胃腸道攝入時應盡量避免牛奶和乳製品。 ⑵柳氮磺胺吡啶(Azulfidine,SASP):開始時給0.25g口服4次/d,以後增至1g 4次/d口服,在奏效後改為1g 3次/d或0.5g 4次/d。並可同時給甲硝唑0.2g 3次/d,3周後改甲硝唑肛栓0.2g 2次/d納肛,以後改0.2g 1次/d納肛,並持續應用3~6月。 ⑶皮質類固醇:常用量為強的松5~10mg,3次/d,1~2周後,劑量遞減,每周減少5mg,直至最後5mg 1次/d或2.5mg 2次/d作為維持量。或用地塞米松0.75~1.5mg 3次/d,同樣遞減至0.75mg qd或0.375mg bid作維持,但目前並不認為長期激素維持可防止復發。在急性復作期亦可用氫化考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10~30mg靜脈滴注,以及每晚用氫化考的松100mg加於60ml生理鹽水中作保留灌腸,在急性發作期應用激素治療的價值是肯定的,但在慢性期是否應持續使用激素則尚有分歧,由於它有一定副作用,故多數不主張長期使用。除皮質類固醇外,也可用ACTH 20~40U靜脈點滴。 ⑷免疫抑制劑: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價值尚屬可疑。據Rosenberg等報道硫唑嘌呤(azathioprine)在疾病惡化時並無控制疾病的作用,而在慢性病例中它卻有助於減少皮質類固醇的使用。 除上述治療措施外,對腹瀉嚴重,出現夜間腹瀉的病例可給予抗膽鹼酯類葯物或復方苯乙哌啶(止瀉寧),但忌用鴉片類葯物如可待因和復方樟腦酊,因為有誘發急性結腸擴張之可能。 (二)外科治療 約有20%~30%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最終將需要手術治療。以往,在各種內科治療方法失敗後,手術作為最後一種解決疾病的方法,而病員也處於急性或慢性疾病嚴重營養不良和虛弱的狀況下。現在多主張較早施行手術,這種治療態度的變化是由於現在有好幾種手術可供選擇和嘗試,而手術的結果是良好的。 ⑴手術指征:需急症手術的指征有:①大量、難以控制的出血;②中毒性巨結腸伴臨迫或明確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結腸經幾小時而不是數天治療無效者;③暴發性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對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亦即經4~5d治療無改善者;④由於狹窄引致梗阻;⑤懷疑或證實有結腸癌。此外,還有幾種非急症情況應考慮手術,如:⑥難治性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指反復發作惡化,慢性持續性症狀,營養不良,軟弱,不能工作,不能參加正常社會活動和性生活;⑦當類固醇激素劑量減少後疾病即惡化,以致幾個月甚至幾年不能停止激素治療,這是不得不作結腸切除的手術指征;⑧兒童患慢性結腸炎而影響其生長發育時;⑨嚴重的結腸外表現如關節炎,壞疽性膿皮病、或膽肝疾病等可能對手術有效應。 ⑵手術選擇:目前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有四種手術可供選用。各有優缺點,因此應用嚴格的適應范圍,只有合理的選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①結直腸全切除、回腸造口術:這是最古老、最徹底的手術、無復發和癌變之慮,術後再也不需服葯。術後並發症較少,手術可一期完成。但永久性回腸造口給病員帶來生活上的不便,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折磨,無疑是病員最不願接受的手術,因此這一術式應限用於具有低位直腸癌需作直腸切除者;有肛門疾病或肛門手術史的病員;以往曾作小腸切除或疑有克隆病不適宜作盆腔回腸袋手術者。 ②結腸全切除、回直腸吻合術:這是一個有爭議的手術,因為保留有病變的直腸,有疾病再活動和癌變的危險。然而這一手術操作簡便,避免永久性回腸造口,手術並發症少。因此在Koch回腸造口術和回腸袋肛管吻合術問世前這是唯一可避免永久性回腸造口術的術式。贊成採用這一術式者認為至少可讓病員少受幾年回腸造口之苦,此手術主要適用於直腸無病變的患者。對結腸或直腸中有癌腫或間變的病例,直腸纖維化不能擴張者,有肛周疾病以及術後不能定期隨訪復查的病例均不宜選作此手術。 ③控制性回腸造口術:Koch首創在回腸造口前利用末端回腸建成一個儲存袋和一個乳頭瓣,以達到控制排便的目的,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手術,並發症較多,尤其是有關乳頭瓣的並發症如瘺管形成,乳頭瓣滑動,壞死和瓣脫垂,其中以乳頭瓣滑動最為常見,也是最難應付的問題。雖然有許多改良以減少其發生,但尚無法消除。理論上Kocn回腸袋的地位更有了限制。一般,病員希望避免回腸造口術者宜選盆腔回腸袋手術;如病員已往已作結直腸全切除術或因低位直腸癌或肛門功能障礙不適宜作盆腔回腸袋手術者,則可選作Kocn回腸袋手術。但以往曾作小腸切除手術或小腸伴克隆病者則屬Kocn回腸袋手術的禁忌證。 ④結直腸全切除、回腸袋肛管吻合術(IPAA):術手術主要適用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對內科治療無效的病例,不間斷的腸道外表現,持續的少量出血,狹窄或粘膜嚴重間變的病例。位於直腸中段平面以上的癌腫病例且無播散者也是本手術的適應者。在急性情況下千萬別作此手術。另外在急症結腸切除時,直腸不一定要切除,尤其在年輕患者;如臨床情況需要,直腸應予保留,以後還可以再作近端直腸切除,遠端直腸內粘膜剝除,回腸袋肛管吻合術。 回腸袋肛管吻合術大致可分為3類:即雙腔回腸袋,包括J型、改良J型和側方回腸袋,三腔回腸袋(S形回腸袋)和四腔回腸袋(W形回腸袋)。每一種回腸袋各有優缺點。 S形回腸袋肛管吻合術是最早出現的盆腔回腸袋手術,由Parks和Nicholls在1978年提出,最初他們用30cm末端回腸褶疊成三段,以後改進用50cm長分成15cm長三段和5cm長輸出管。結果有50%需插管排空,儲存袋炎是最常見並發症。不少學者指出儲存袋過大和輸出管過長是導致滯留和儲存袋炎的二個主要原因。因此,目前主張取三段10~12cm回腸組成儲存袋,而輸出管長度則以2~4cm為宜。 J形儲存袋肛管吻合術系1980年Utsunomiya倡導,其優點為排空好,滯留少,兩個相反方向蠕動的腸段可加強儲存功能。儲存袋由兩段12~15cm長末端回腸組成,然後將回腸袋的頂端拉下與肛管作端側吻合。 改良J形回腸袋肛管吻合術是Balcos設計的一種改良J形回腸袋,即將原J形袋的後跟處截斷,遠端段拉下與肛管作一逆蠕動的回腸肛管端端吻合術,輸出管長度同樣不宜超過4cm。這一手術兼具J形袋的優點,由端側吻合變為端端吻合就糾正了J形袋的最大缺點。 旁側側側回腸袋肛管吻合術是1980年Peck提出的另一種雙腔回腸袋手術,手術分二期進行,第一期先作回腸肛管端端吻合術,然後在末端回腸30~40cm處作端式回腸造口。3~6個月後關閉回腸造口,並將近端回腸拉下在盆腔內與遠端回腸作側側吻合,回腸袋成形術。理論上兩段回腸均為順蠕動,滯留更少,具有J形袋的全部優點,而無J形袋的缺點。但實際上第二期手術極為困難,二期手術均系大手術,因此Peck本人現在已棄用這一手術。 W形回腸袋肛管吻合術則是將四段12cm長的末端回腸褶疊、切開、形成一個大腔,拉下與肛管作端側吻合。在操作上這一手術較為費時和困難,但由於形成的腔大,儲存功能較好。Nicholls和Pezim(1985)報道104例IPAA,比較J形、S形和W形回腸袋術後功能,包括正常控便、自行排便和容量三大指標,結果三項指標均以W形回腸袋最優。Keighley等(1989)報道65例IPAA,主要比較J形與W形回腸袋術後並發症與功能,結論是兩種回腸袋並無區別。Wexner(1989)報道114例主要為S形回腸袋,平均隨訪5年,總療效包括自行排空92%,清醒時排空91%,夜間控便76%,白天經常失禁1例,夜間經常失禁3例,總失敗率8%,術後恢復工作87%。Silva等(1991)報道88例IPAA,比較J形,S形和W形三種術式結果,以W形最佳,S形最差。最近,Gratz和Pemberton(1993)報道美國Mayo Clinic 1400例IPAA的經驗,主要是J形回腸袋,全組僅2例術後死亡,1例死於激素引起的胃潰瘍穿孔,另1例死於肺栓塞。從長遠來看95%患者對手術感到滿足。但控便並不完善。少數病員仍有糞便溢逸,再者高達1/3患者有儲存袋炎,目前尚無有效的長期預防或治療的方法,因此還需進一步研究解決。然而在現有的四類手術中,結直腸全切除、回腸袋肛管吻合術不失為較為合理、可供選用的方式。 發病原因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雖有多種學說,但目前還沒有肯定的結論。細菌的原因已經排除,病毒的原因也不象,因為疾病不會傳染,病毒顆粒也未能證實。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體升高,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則為正常。 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因為白人中猶太人為非猶太人的2~4倍,而非白人比白人約少50%,最近Gilat等對特拉維也夫的猶太人的研究中報道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明顯降低,為3.8/10萬,而丹麥哥本哈根為7.3/10萬,英國牛津7.3/10萬和美國明尼蘇達州7.2/10萬。此外,女性與男性比例也僅0.8而其他報道為1.3。顯然地理上和種族上的差異影響本疾病的發生。 心理因素在疾病惡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現在已明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與配對對照病例相比並無異常的誘因。再者,原來存在的病態精神如抑鬱或社會距離在結腸切除術後明顯改善。 有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許多病人血中具有對正常結腸上皮與特異的腸細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應的抗體。再者,淋巴細胞經結腸炎病員的血清培養可變為對結腸上皮有細胞毒性。此外在結腸炎病人的T和B淋巴細胞群中發現有改變。但以後熟悉到這些異常並非疾病發生所必須,而是疾病活動的結果。事實上,Brandtzueg等清楚地證實並非潰瘍性結腸炎病人殘留腺體中組織水平免疫球蛋白活動有缺陷,IgA運輸正常,而IgG免疫細胞反應為對照病員的5倍。因此,有可能IgG在疾病的慢性過程中具有作用,但與疾病發生則無關。 總之,目前認為炎性腸道疾病的發病是外源物質引起宿主反應,基因和免疫影響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據這一見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病是一個疾病過程的不同表現。由於宿主對外源性物質的抗原發生過敏,一旦腸的免疫啟動建立——或許這種啟動是建立在嬰兒期微生物克隆化時期——任何增加粘膜對這些抗原滲透性的傷害,都可能誘發腸壁的炎症性反應。抗原的類型和其他一些因素決定著炎症過程的性質,即發生克隆病或潰瘍性結腸炎。 【病理改變】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個局限在結腸粘膜和粘膜下層的疾病。這與結腸克隆病的腸壁內炎症性變化有鮮明區別,後者在肉芽腫樣炎性過程中腸壁各層均受累。但潰瘍性結腸炎時所見的病理變化是非特異性的,也可在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淋菌性結腸炎中見到。 病變開始時為粘膜基底Lieberkülin隱窩有圓細胞和中性多核細胞浸潤,形成隱窩膿腫,光鏡下可見覆蓋的上皮細胞染色過淺和空泡形成。電鏡中可見線粒體腫脹,細胞間隙增寬以及內漿網質增寬。隨著病變進展,隱窩膿腫聯合和覆蓋上皮脫落,形成潰瘍。潰瘍鄰近則有相對正常的粘膜,但有水腫,成為自肉樣外貌,在相鄰的潰瘍間變得很孤立。潰瘍區被膠原和肉芽組織放縱地生長所佔領,並深入潰瘍,但罕有穿透肌層者。在暴發型潰瘍性結腸炎和中毒性巨結腸時,這些病變可穿透整個腸壁,導致穿孔。所幸,這種類型的病變不多見,分別佔15%和3%。病理變化為臨床表現提供了清楚的解釋。幾乎天天有20次以上的血便。因為腸壁光剝、明顯變形的粘膜已不能吸收水和鈉,每一次腸蠕動都將從暴露的肉芽組織面上擠出大量血液。早期X線表現為結腸袋消失是粘膜肌層麻痹之故,鋇灌腸中結腸短縮和僵直呈煙囪管狀則是反復損傷後瘢痕形成的結果。 大多潰瘍性結腸炎都累及直腸,但如病變局限在直腸則可稱為潰瘍性直腸炎。現在還不知道為什麼有些病例的病變僅局限在直腸,而另一些則整個結腸受累。多數炎症向近端擴展,侵犯左側結腸,約有1/3患者整個結腸受累,稱為全結腸炎。在10%的全結腸炎患者中末端數厘米回腸也有潰瘍,稱為反液壓性回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時病變區域都是相鄰的,罕有呈節段性或跳躍式分布。決定疾病嚴重性和病期的因素還不清楚,可能這些因素與免疫紊亂的范圍有關。有證據表明前列腺素可能在疾病的急性發作期具有重要地位,遺憾的是還沒有關於對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如消炎痛有良好效應的報道。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個全世界都有的疾病,但以西方國家更為常見。其發病率在5~12/10萬,流行率50~150/10萬。女性略多於男性。發病年齡呈雙峰狀分布,第一個峰在15~30歲,第二個峰則在50~70歲,並以第一個峰發病為多,在15%~40%病人中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病的家族史。在美國,猶太人患者比非猶太人多,但在以色列的猶太人患此病者卻較少。我國對此病尚無全面完整的統計,但就臨床所見病例而言,並非罕見,且有增多趨勢。 症狀表現 潰瘍性結腸炎的最初表現可有許多形式。血性腹瀉是最常見的早期症狀。其他症狀依次有腹痛、便血、體重減輕、里急後重、嘔吐等。偶然主要表現為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肝功能障礙和皮膚病變。發熱則相對是一個不常見的徵象,在大多數病人中本病表現為慢性、低惡性,在少數病人(約佔15%)中呈急性、災難性暴發的過程。這些病人表現為頻繁血性糞便,可多達30次/d,和高熱、腹痛。因此,本病的臨床表現譜極廣,從輕度腹瀉性疾病至暴發性、短期內威脅生命的結局,需立即進行治療。 體征與病期和臨床表現直接相關,病員往往有體重減輕和面色蒼白,在疾病活動期腹部檢查時結腸部位常有觸痛。可能有急腹症徵象伴發熱和腸鳴音減少,在急性發作或暴發型病例尤為明顯。中毒性巨結腸時可有腹脹、發熱和急腹症徵象。由於頻繁腹瀉,肛周皮膚可有擦傷、剝脫。還可發生肛周炎症如肛裂或肛瘺,雖然後者在Crohn病中更為常見。直腸指檢總是疼痛的。在有肛周炎症的病例指檢應輕柔。皮膚、粘膜、舌、關節和眼部的檢查極為重要,因為如這些部位有病變存在,那麼腹瀉的原因可能就是潰瘍性結腸炎。 診斷上主要依靠纖維結腸鏡檢,因為約在90%~95%患者直腸和乙狀結腸受累,因此事實上通過纖維乙狀結腸鏡檢已能明確診斷。鏡檢中可看到充血、水腫的粘膜,脆而易出血。在進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潰瘍,四周有隆起的肉芽組織和水腫的粘膜,貌似息肉樣,或可稱為假息肉形成。在慢性進展性病例中直腸和乙狀結腸腔可明顯縮小,為明確病變范圍,還是應用纖維結腸鏡作全結腸檢查,同時作多處活組織檢查以便與克隆結腸炎鑒別。 氣鋇灌腸雙重對比造影也是一項有助診斷的檢查,非凡有助於確定病變范圍和嚴重程度。在鋇灌造影中可見到結腸袋形消失,腸壁不規則,假息肉形成以及腸腔變細、僵直。雖然鋇灌檢查是有價值的,但檢查時應謹慎,避免腸道清潔預備,因為它可使結腸炎惡化。無腹瀉的病例檢查前給3d流汁飲食即可。有腹部徵象的病例忌作鋇劑灌腸檢查,而應作腹部X線平片觀察有無中毒性巨結腸、結腸擴張以及膈下游離氣體徵象。 由於此病的慢性長期過程以及它的高惡變率,對10年以上病史的病例,宜每年一次鋇灌造影檢查或每6個月一次纖維結腸鏡檢查。

2、腸病性關節炎有何特徵

顧名思義,腸病性關節炎的基本病變在腸道,因此大部分病人都有炎症性腸病的臨床表現,包括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消化道症狀,以及發熱、消瘦等全身表現。
大多數病人的腸道症狀發生在關節病變之前或兩者同時發生,有的病人則關節病變發生於腸道病變前幾年。約17%—20%腸病性關節炎病人發生周圍性關節炎,表現為少數關節、非對稱性、一過性和遊走性,以及復發和消退交替出現。大關節和下肢關節受累此小關節和上肢關節受累多見。臘腸指(趾),肌腱端病,尤其跟腱炎和跖底筋膜炎均可見。克羅恩病關節炎並可見到杵狀指(手指呈鼓錘狀)和骨膜炎。
據報道,約20%酌腸病性關節炎病人發生脊柱炎及骶髂關節炎。主要表現為腰背、胸、頸或臀部疼痛,腰和頸部運動受限及擴胸度減少。其病變的病程和腸病病程不平行。腸病手術治療並不影響脊柱炎和骶髂關節炎的病程。HLA-B27(人類白細胞抗原-B27)陽性率佔50%-60%。
此外,部分炎性腸病病人還可出現結節性紅斑、網狀青斑、血栓性靜脈炎和小腿潰瘍等皮膚、黏膜、漿膜和眼部等病變。
腸病是腸病性關節炎的基礎,治療時理所當然地應首先控制腸病。非甾體類抗炎葯消炎痛、怡美力、樂松、莫比可等可改善關節症狀,但要注意葯物對已有病變腸道的副作用。柳氮磺毗啶對潰瘍性結腸炎、周圍性關節炎及脊柱炎都有治療作用,可謂一舉兩得。皮質激素可以控制腸病及減輕周圍關節炎,但對脊柱炎和骶髂關節炎無效。

3、潰瘍性結腸炎能活多久?能治好嗎?

潰瘍性結腸炎,首先不是惡性腫瘤,生存期很長,所以請不要過慮。這是一種專自身免疫性疾病屬,屬於炎症性腸病。治療起來很費事,而且用的葯量大、時間長、貴,一般來時西葯+中葯聯合治療,能夠緩解症狀。但是治癒的話,不可能,只能盡量讓它不要復發。因為潰瘍性結腸炎很容易復發,因為很多原因,比如飲食不節、作息不規律,壓力大,過於勞累等等。總之,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好好治,有長期抗戰的思想准備才行。

4、腸病性的關節如何檢查咸寧麻塘知道嗎?

檢查有:1.實驗室檢查,通過血液檢查中貧血、白細胞數量增加、血沉加快和糞便檢查診斷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2.結腸鏡,是診斷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首選檢查。3.影像學檢查,X線、CT、磁共振可了解關節局部侵蝕、硬化、關節間隙寬度變化等以確診關節是否受累。就診認准「麻塘」商標,謹防上當受騙~

5、肛門梗阻哪個醫院能治療?結腸病理性運輸慢大便無法解,病人及痛苦,不知哪裡能治療的好?

我簡直無語,肛門算在體表了。梗阻還用治嗎?常識2都知道怎麼辦、

6、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還是克羅恩病】

這兩個病都屬炎症性腸病,病因未明,因此缺乏特效治療。但二者的治療回原則基本相同答,潰結發病從直腸向上蔓延,因位置不高可灌腸治療。克隆恩病也叫節段性腸炎,發病在回盲部的多。服艾迪莎應是首選。你可配合中葯及針灸治療。

(山東省中醫院梅笑玲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7、寶寶病毒性腸胃炎一般要多久會好

寶寶便數增及性狀改變屬於腹瀉染性腹瀉非染性腹瀉非染性腹瀉叫腸炎病毒性腸炎及細菌性腸炎 寶寶細菌性腸炎般要周病程給予抗素葯物治療病理性腸炎應該給予抗病毒葯物用葯復查祝寶貝健

8、我得了慢性結腸炎已經兩年了,怎麼治療也治不好,而且我還聽說這個病如果久了就會癌變,所以我好害怕,

我17歲就有這個病,吃了很多西葯都沒用,因為老拉肚子,身體很瘦,還形象我那時的學習成績,後來找了個中醫,特別厲害,吃了他幾個療程的葯就好很多,其中有一個葯叫固腸結腸炎,特別有效,不過一般葯店買不到,你要托專業的人去買,這個葯我大概吃了一年,然後就徹底好了,現在已經27歲了,身體很壯。那些說治不好的醫生都是些垃圾,不用怕,多鍛煉身體,不要吃冰冷的東西,多喝點補湯,多吃飯菜就會好的,給自己信心!

9、強直性脊柱炎和炎性腸病關節炎的區別

炎性腸病性關節炎主要是指由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兩種炎性腸道疾病所引起的關節炎。炎性腸病性關節炎與免疫有關,常侵犯四肢和脊柱關節,而且受累關節以下肢大關節為主,並有單側、非對稱性的特點,血中類風濕因子陰性,所以和強直性脊柱炎、賴特綜合征、銀屑病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等一起,被列入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炎性腸病性關節炎病人常有四肢關節的腫痛,呈遊走性,與類風濕關節炎有不少相似之處,但是強直性關節炎主要是受累部位疼痛、壓痛、僵硬、活動受限,並逐漸出現屈曲畸形,陰天或勞累後症狀加生,遇暖或休息後減輕。 炎性腸病性關節炎具有腸道症狀,關節炎可自行緩解,雖然常會反復發作,但預後良好,一般不會引起關節畸形;有臘腸指(趾)、杵狀指(手指呈鼓錘狀);約20%病人可發生脊柱炎和骶髂關節炎,出現腰、胸、頸或臀部疼痛,腰和頸部運動受限及擴胸度減少;50%~60%病人HLA-B27陽性。強直性關節炎起病緩慢,全身症狀輕微,早期可有倦怠,體征減輕,或有惡心、發熱等。逐漸出現下腰部疼痛,肌肉痙攣及僵硬,休息後症狀往往加重,活動後減輕。以後逐漸出現典型的骶髂關節疼,並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壓痛、僵硬、活動受限,並逐漸出現屈曲畸形,陰天或勞累後症狀加生,遇暖或休息後減輕。常有復發性虹膜炎並存,部分患者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病變若波及肋椎關節,還可出現呼吸時胸部擴張受限或喪失以及肋間神經痛等,80%~85%病人HLA-B27陽性。

10、慢性腸炎腹痛會痛多久

腹痛多久看你的病情而定,慢性腸胃疾病,三分治療,七分調養。
可以用蠟療調理,諸葯合內用,共同起到活血化容瘀、疏肝、理氣、止瀉、消炎、止痛的作用,對因腸胃失調引起的胃部不適、腹脹、暖氣、消化不良等症狀的調理見效快,效果更佳,並且外用無副作用,是天然綠色療法。

與腸病性關節炎多久能好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