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肘關節骨性關節炎鍛煉

肘關節骨性關節炎鍛煉

發布時間:2020-12-02 00:08:48

1、手肘關節骨折手術治癒後會有後遺症,如關節炎風濕病之類的嗎?

關節骨折會有一個很頭痛的問題:創傷性關節炎。這個跟風濕什麼的沒有任何關系。這個要看你當時受傷關節軟骨的損傷情況了。因為關節軟骨是不能修復的。就像汽車的軸承面壞了,在轉動時一定會加大摩擦力,長期下去,關節就會壞掉。
鋼板拿掉後,螺絲釘眼處等於是一個人造骨折,所以最好減少負重3個月。
後遺症和治癒是沒有關系的。骨折骨性癒合了就叫治癒了,而後遺症指的是以後會因為這次骨折而引起的症狀。

2、請問因扭傷肘關節沒有及時醫療,現在是創傷性骨關節炎是工傷嗎。

評定為八級傷殘的可能性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知殘等級》
GB/T16180-2014
5.8八級
5.8.1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道輕度功能障礙,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回礙。
5.8.2八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8.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答八級。

24)四肢大關節之一關節內骨折導致創傷性關節炎,遺留輕度功能障礙;

5.10十級
5.10.1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無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或者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10.2十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十級。
12)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或輕度功能障礙者;

3、做俯卧撐的時候為什麼會感覺左胳膊肘關節的軟骨咯嘣咯嘣的,好像是骨頭在摩擦?有沒有事啊?

運動時常能聽到有人發出「嘎嘎」的聲響,比如蹲起時膝關節有響音,走路時髖關節發出輕輕的「嘎嘎」聲,轉脖子頸椎有聲音,攥手指聽到手指有聲音……這些聲音人們通常稱之為「彈響」。
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在大部分人身上,這種聲響不明顯,而在有些人身上則聽起來比較清楚。特別是那些久坐的人,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更容易聽到彈響了。當伴有疼痛或關節活動受限時,需要到醫院就診,以確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

像教師、編輯、秘書、電腦錄入員等這些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時常會抱怨頸椎「彈響」,彈響的出現恰恰在提醒人們不要同一姿勢維持過久,而要多加鍛煉。最好15—30分鍾稍微起來活動一下。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握拳時,指節忽然會發出「叭」的聲音,有人甚至樂此不疲,無聊或緊張時,輪流把指節握得「叭答、叭答」響。

也有人只要上、下樓梯,膝關節就有節奏的「嘎、嘎」響;有的是腳跟一拱直就「啪」一聲巨響;有人甚至連伸個懶腰、打個哈欠,頸背或牙關(顳頷關節)就會發出聲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節會發出聲音,乍聽下似乎很新鮮,不過,以物理學觀點來看,關節的動作不外是滑動(如膝之初彎)、滾動、磨動(旋轉)等,這些都不離線械原理,自然會因摩擦、振動而產生聲音,只因關節腔完密的封閉,以及關節滑液有效滑潤,聲音小到聽不到。

事實上,關節發出的聲音可用麥克風放大並記錄聲波,多年前,國內即有醫師研發出關節的聲波記錄儀,可用於臨床上,「聽」出膝關節的病變。關節聲音之大,有時會嚇人一跳。

最近一些研究有了答案。原來,當關節初「動」時,肌腱的作用力(如拉力等)會瞬間先使關節產生形變,最多可增大至7%,形變產生關節腔負壓。這負壓雖微,但足以使關節囊凹陷(被吸入),使溶於滑液內的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部分氣化成氣泡。

動作將完成之際,氣泡及滑液受壓縮,即像開香檳似「叭」 一聲,把凹陷的關節囊給彈回去,回復原形,氣體又再度溶回液中。也因氣體回溶需要時間,所以指節響聲雖可周而復始,卻無法連發。

研究雖指出這些響聲不足以造成軟骨傷害(能量不到可傷害軟骨的15%),不必為此擔心,不過另一項長達35年、針對350位長期扳響指節者的追蹤,卻發現這些人普遍有指節變大、抓握力卻變弱的問題。由此看來,樂此不疲的仁兄,應該有所節制才好。

當然,除此機轉外,膝關節、踝關節或背部發出聲音,也可能是綳緊的肌腱在關節運動時,先稍有「走」位,再彈回原位;或是與關節隆突處有較大的磨擦,而發出響聲,若未伴隨紅腫熱痛,一般應無大礙。

目前也知道,正常關節在休止狀況下是負壓的。當關節發炎,腔壓升高,除了疼痛,也對軟骨細胞存活不利,反之,四頭肌的縮收運動,會降低膝壓,有利於減緩關節退化。因此,能作適當的肌腱伸展運動降低關節腔壓,理論上應當可以有效改善關節退化,瑜伽的某些動作,或許與此不謀而合。

至於因關節退化、病變,如退化性關節炎、軟骨潰壞、膝關節半月軟骨破裂等,所發出的聲音通常都伴有其它症狀及病理變化,非本文所述之關節響聲,不可混淆,仍應循正軌求醫以免延誤

4、關節骨化性肌炎怎麼治療?

肘關節骨化性肌炎是一種常見的肘急性損傷繼發症,形成原因為其一:是由於肘關節受到損傷後,骨膜被剝離,形成局部血腫,當血腫陸續吸收後,逐漸向骨膜下骨化進展而致;其二:是關節囊或韌帶組織撕裂受傷由於反復強力的扳拉,使組織受損,反復出現出血,產生酶的激化,出現間葉組織生成軟骨和骨而致。它嚴重影響肘關節的正常功能,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以手法為主配合中葯熏洗的治療方法具有明顯的效果
治療方法
1、平時避免感冒、勞累、忌煙酒。
2、中葯熏洗 根據舒筋活血、散瘀止痛、溫經通絡、軟堅散結的治則,選用如下組方進行熏洗,每天2次每次30min,每劑熏洗3天,10天為1個療程。處方:雞血藤30g,生南星30g,紅花30g,木鱉子20g,生二烏15g,木瓜25g,三棱25g,莪術25g,海桐皮30g,路路通30g,桑枝30g,桂枝30g,山甲15g等。用布將上葯包好,用冷水先浸泡20~30min,然後再加熱煮沸,30min後倒入臉盆先熏後洗患處。
3、 手法治療 (1)患者取坐位,術者立於患側術者一手握其患肢的手掌,另一手大拇指、食指從肩部起運用「縷法」緩緩向下縷順,縷時,每隔一段縷捏1次,以達到理筋分筋之目的。(2)術者右手大拇指運用「順法、從肩

5、我的手指,腳趾、內踝及肘關節處骨內外側間歇長出豌豆大小的結節,開始時結節紅、腫、疼痛,關節活動受限

皮膚結節

結節是真皮或皮下組織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局限性堅實團塊,初起時皮下結節,僅可摸著,隨結節增大,較大或表淺者可隆起(高出皮面),較小或較深者則不隆起,可自米粒大至胡桃大,可吸收或破潰形成潰瘍,愈後留有疤痕。不同疾病的結節,其大小、形態、顏色、硬度、深淺也可不同。

可能的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

起病緩慢,多先有幾周到幾個月的疲倦無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驅症狀。
一、關節症狀:
(一)晨僵:關節的第一個症狀,常在關節疼痛前出現。關節僵硬開始活動時疼痛不適,關節活動增多則晨僵減輕或消失。關節晨僵早晨明顯,午後減輕。
(二)關節腫痛:多呈對稱性,常侵及掌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趾間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關節紅、腫、熱、痛、活動障礙。
二、關節外表現: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表現的一部分或是其並發症。本病的關節病變可以致殘,但不會致死。而關節外表現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一)類風濕結節:見於15~20%的患者,多見於前臂常受壓的伸側面,如尺側及鷹嘴處。在皮下摸到軟性無定形活動小結或固定於骨膜的橡皮樣小結。血清類風濕因子強陽性者皮下類風濕結節更常見。
(二)類風濕性血管炎:類風濕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變,除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外,全身其它處均可發生血管炎。表現為遠端血管炎,皮膚潰瘍,周圍神經病變,心包炎,內臟動脈炎如心、肺、腸道、脾、胰、腎、淋巴結及睾丸等。
(三)類風濕性心臟病:心臟受累、心肌、瓣膜環或主動脈根部類風濕性肉芽腫形成,或者心肌、心內膜及瓣環淋巴細胞浸潤或纖維化等。
(四)類風濕性肺病:慢性纖維性肺炎較常見,肺小血管發生纖維蛋白樣壞死及單核細胞浸潤,發熱、呼吸困難、咳嗽及胸痛。
(五)腎臟損害。
(六)眼部表現:葡萄膜炎是幼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見病變,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引起角膜炎。
(七)Felty綜合征:是一種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引起脾臟腫大,中性粒細胞減少,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率高,抗核抗體陽性。
(八)乾燥綜合征: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淚腺和大小唾液腺等,導致腺體破壞和分泌減少或缺乏,臨床表現以眼和口腔粘膜為主的乾燥症群。
(九)消化道損害。

與肘關節骨性關節炎鍛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