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渾身感到骨骼和關節疼痛無力是何原因?應如何處理?
風濕病是「風濕類疾病」、「風濕性疾病」的簡稱。凡侵犯肌肉骨骼系統(如關節、肌肉、滑囊、肌腱、韌帶等),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無論其發病原因如何,均屬風濕性疾病。因此,風濕病實際是一組疾病,它所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其發病原因既包括人們傳統觀念所指的受風、寒冷、潮濕等環境因素,也包括感染、免疫、代謝、內分泌、退行性變、遺傳、腫瘤、地理等因素;其病變范圍既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系統性的;也可以是器質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或功能性的。風濕病的發生主要與感染、遺傳、免疫、性激素、葯物等因素有關。1.感染因素:很多風濕病與感染有關。如風濕病的發病與A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有關,強直性脊柱炎與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有關,類風濕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有關。遺傳因素: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風濕病與遺傳因素有關。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均有遺傳傾向,痛風、風濕熱與遺傳因素也有密切關系。2.免疫因素:免疫異常在風濕病的發病中佔有重要地位,許多風濕病至少有部分原因是由免疫異常引起的。如類風濕關節炎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3.內分泌因素:雌激素可刺激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4.其他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環境因素、機體素質等也均是重要的誘發因素。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風濕病患者關節及周圍血管神經功能不全,血管舒縮緩慢且不充分,皮溫升降遲慢,因而對天氣的變化遲鈍而不能適應。潮濕時,濕度增高的刺激使關節神經的敏感性增強;氣溫降低時,可使關節間隙液體積聚,發炎關節局部細胞內壓力較之周圍組織高。因而出現關節疼痛加劇和局部腫脹症狀。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臨床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疼痛:關節、肌肉、肌腱等處的疼痛是風濕病最常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根據疾病的不同,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也有不同,表現有熱痛、冷痛、酸痛、脹痛、遊走性疼痛,以四肢為主。關節腫脹:表現為關節周圍浮腫而脹大,腫脹之處膨隆,高出正常皮膚,腫脹的原因有很多,其臨床表現也不相同,可發生在一個或多個關節,以四肢為主。活動障礙:表現為四肢關節及脊柱等的活動受限,屈伸困難,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之一。不同的疾病,其輕重預後也不相同。有些活動障礙是由於疼痛引起的,隨著疼痛的緩解,活動障礙也隨之消失,如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期。有些疼痛並不明顯,但仍不能進行正常的活動,則提示關節的結構及關節周圍的組織、關節的骨質等發生了變化,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等。晨僵:很多風濕病患者早晨自覺關節僵硬、屈伸不利,經活動一段時間後,這種僵硬感可緩解,這種現象稱為晨僵。多見於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及一些勞損性、退行性病變。麻木:是指患者肌膚感覺異常或知覺障礙的一種症狀,多見於慢性風濕病,如頸椎病、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等。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以關節滑膜慢性炎症性病變為主要表現的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礙性疾病。常以手足小關節對稱性起病,可累及多個關節,主要病理變化為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症,細胞侵潤,滑膜翳形成,軟骨及骨組織的侵蝕,導致關節結構的破壞,關節畸形,功能喪失。類風濕關節炎的危害程度,與其病理損害的輕重有很大關系。從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來看,約20%的病例經過短期的病變活動後,不留任何後遺症而緩解;約25%的病例病變緩解後只留輕度後遺症;約45%的病例關節部位炎症持續活動,最終發展成不同程度的關節畸形;不到10%的病例為重症,最終發展成完全殘疾。所以,一旦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一定要積極治療,同時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調護,加強運動,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病情盡快緩解,盡量不留後遺症或少留後遺症,將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症狀分為全身表現和關節表現兩方面。全身表現主要為周身乏力、食慾減退、發熱、煩躁等。關節表現主要有:(1)關節疼痛腫脹,可伴有發紅,關節周圍有壓痛,拒按;(2)疼痛持續時間長,痛勢劇烈,多以遠端小關節為主,如手指、腳趾等;(3)晨僵;(4)腫脹疼痛消退後,可有關節強直或畸形,關節功能可不同程度喪失。類風濕關節炎可累及全身能活動的關節,以四肢關節,尤其是雙手和雙足小關節為主,最常受累的是近端指間或趾間關節和掌指或庶跖趾關節,其次腕、肘、膝、肩、踝、胸鎖、髖、寰樞椎關節也可被累及。晨僵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共有的體征,也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診斷依據之一。其臨床表現為:病人早晨起床或睡醒之後,出現關節僵硬,活動受限,同時可伴有肢端發涼、麻木等現象,嚴重時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後經活動或溫暖後,症狀會緩解或消除。類風濕關節炎是以滑膜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其關節外表現有:類風濕結節、類風濕血管炎、心臟病變、呼吸系統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系統病變、貧血、眼部病變、乾燥綜合征、消化道損害。
2、為什麼我感覺我的關節無力感覺很痛?
很痛就說明堵塞了。
痛這個字病字旁裡面一個甬,甬就是道路,體內的道路是啥?經絡血管啊,你關節區域如果長期受寒濕氣入侵,那麼寒則凝凝則淤淤則不通,不通則痛。
如何解決?到中醫院針灸推拿科做針加灸的治療就能搞定,另外也要注意保養正氣,氣虛的人才容易受寒濕影響,黃帝內經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3、什麼是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 全身酸痛,無力起床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侵蝕性關節炎為特徵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病變特點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關節軟骨和骨質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如果不經過正規治療,約75%的患者在3年內出現殘廢。類風濕關節炎分布於世界各地,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為百分之一左右,其發病具有一定的種族差異,印地安人高於白種人,白種人高於亞洲黃種人。在我國的總患病人數逾500萬。類風濕關節炎在各年齡中皆可發病,高峰年齡在30至50歲左右,一般女性發病多於男性。友好國yi療中心常根據起病的緩急程度或發病時受累部位分類。根據起病緩急程度可分為隱匿性、亞急性和突發性起病三大類;根據發病時受累關節數可分為多關節、少關節、單關節及關節外表現起病。
4、我媽膝蓋總是酸痛,早上起床還會覺得腿軟無力,是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治療辦法嗎?
骨質增生、骨關節炎與骨質疏鬆是怎麼回事?
2005-1-25 9:58:43
骨質增生是骨骼的一種狀態,表現為骨骼生長、發育及其完成功能的過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態,骨質增生的形式多種多樣,因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其各自的特點,如膝關節的骨質增生常被稱為「骨刺」,可見關節內游離體和軟骨增生;脊椎骨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為椎體的「唇樣」改變,壓迫神經,產生肢體感覺異常和運動異常。
骨關節炎也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肥大性骨關節炎,均指一種病。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骨關節損害。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彈響、絞鎖、關節內游離體、關節囊及韌帶的韌化骨化、關節軟骨的破壞以及關節部位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等現象。
骨質疏鬆是全身骨質減少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骨骼中基質的含量明顯減少,而骨骼中礦物質(主要是鈣、磷)的成分基本正常。也就是說,骨質疏鬆時,骨骼中蛋白質等有機類物質及水分的含量減少而鈣、磷等礦物質含量相對保持在正常水平。由於骨基質在鈣、磷等礦物質之間起支持和連接作用,所以如果骨基質減少,則礦物質之間的間隙就增大,表現為骨質疏鬆。隨著骨質疏鬆的進展,骨骼中鈣、磷等礦物質也會不斷丟失及減少,從而造成骨骼中骨基質和礦物質都減少的現象。
5、各位網友,我得了一種怪病,全身關節酸疼伴有全身無力,達到走不了路
我和你一樣,全身關節疼痛,包括腳底板走路都疼,走不了路,手上使不了力氣,查過各科,也住院了8天,掛的消炎水,但是一回家毛病又來了,這到底怎麼回事,醫院臨床說反應性關節炎,
6、請問我全身關節發熱,人很疲倦,四肢無力,其中腂關節好象不通氣一樣有時裡面有熱痛感!什麼原因?
風濕:
風濕病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風濕病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如肌腱、滑囊、筋膜等的一組疾病。按美國風濕病聯合會命名與分類委員會1983年修訂的風濕性疾病分類體系,將風濕病分為10大類,包括100多種疾病。已被各國醫學界廣泛接受和採用。由此可以看出風濕病是包括很多疾病的臨床分支。
風濕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黃帝內經》上,被稱之稱為痹,所以中醫俗稱類風濕為「痹症」。 風濕病全稱為風濕類疾病,它包括所有侵蝕肌肉骨髂系統並累及全身的一類綜合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關節、肌肉、肌腱、滑囊等。它主要是以疼痛、腫脹為主要表現,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風濕病學會對關節炎和風濕性疾病大致分為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增生性關節炎、痛風關節炎等幾種最為常見。
因風濕病大多累及關節而引起疼痛,酸痛,麻木、腫脹,甚至紅腫變形,重者會造成關節骨質的破壞,導致關節變形,生活不能自理。且大多為慢性,反復發作,長期折磨人的疾病, RA累及滑膜的關節表現為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其中以遠端指間關節最易受累,其次為肩、踝、肘等關節。晨僵十分常見。早期腕背部腫脹,PIP梭形腫脹,壓痛,手指麻木,不能握拳,持重,後期病人可以出現典型手部體征,包括手部肌肉萎縮(MCP)向外側半脫位形成「尺偏畸形」,PIP過伸面,DIP過屈呈「鵝頸畸形」腕部屈肌腱鞘炎壓迫正中神經時可產生腕管綜合征。肩關節和膝關節病變常使患者喪失自理能力。RA主要侵犯手足小關節,心、肺等其他器官或組織亦可受損,主要病理變化為關節滑膜炎症、組織浸潤,滑膜翳形成,軟骨及骨組織受到侵蝕,反復滑膜炎症,導致關節結構的破壞、畸形和功能喪失,最終喪失勞動力。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炎症性、進行性、對稱性和破壞性的關節疾病。症狀為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困難及發僵,長久不愈的晚期症狀則為關節畸形和強直,導致終身殘廢,風濕病是世界舉世公認的疑難病,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0月12日定為「世界關節炎日」。我省風濕病的防治水平還不平衡,尤其是基層醫生對風濕病診斷、風濕的治療、預防等知識的認識存在明顯不足,誤診、誤治、濫治等情況屢屢發生。
類風濕發病機制和病程
風濕在我國多發生於東春陰雨季節,潮濕和寒冷是重要的誘發因素。現已公認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與風濕的發病有關。曾有學者認為,該病的發生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人體的鏈球菌產生抗體反應。A組溶血性鏈球菌持續存在。感染部位在呼吸道。
當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病人常先有咽喉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2—3周後出現風濕熱;反復發作累及關節,形成風濕。中醫認為風濕屬痹症范疇,主要由於腠理空疏,衛陽不固,風寒濕邪氣趁虛而入,以致氣血不和,經絡阻滯而成。該病的發生與個體的營養狀況、免疫功能、居住條件、氣候環境及流行菌株的毒性等因素有關。目前的研究表明T淋巴細胞導致的細胞免役在RA的病理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風濕治療目的以緩解關節疼痛症狀,減緩病情進展,減少殘疾發生,盡可能的恢復關節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風濕治療的注意事項
風濕主要是關節病變,關節滑膜發生炎症,滑膜邊緣長出肉牙組織,產生的血管翳破壞關節的軟骨,血管慢慢擴大,嚴重的話最後能將關節全部軟骨「吃掉」。這種病,葯物目前還不能治癒,只能控制它的發展。
要在醫生指導下科學用葯,不要濫用激素。西醫治療風濕可用以下葯:非甾體消炎止痛葯,如芬必得、扶他林等,起減輕症狀的作用,不能治根;緩解病情的葯,如免疫抑制劑等,能緩解病情;激素,可以非常快地消除症狀,但激素的副作用很大,使用一定要慎重,服用的量、時間一定要在嚴格的控制下使用。要警惕那些郵購的,沒有正規標簽,成分不明,在服用初期效果「奇好」的葯丸。這些葯丸中十有八九含著激素。
風濕病人應該早點檢查治療。在內科吃葯不能很好控制病情的情況下,就應盡早切除滑膜,這樣不但費用低、痛苦小,而且可以避免錯過滑膜切除手術期後,關節畸形後做成型或融合手術可能失敗的風險。利遠遠大於以後出現的弊。 長期吃中葯的病人,定期檢查腎、肝功能。有些中葯含有重金屬,所以,長期服用中葯的類風濕病人,要定期去醫院檢查肝、腎功能。
居住條件對風濕病治療的影響(預防)
居住條件的優劣與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中醫學認為,濕為陰邪,其性粘滯,易與寒、風等多種邪氣合而為病,久居濕地,風寒濕邪易停滯關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關節屈伸不利。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空氣濕度、居住擁擠程度與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呈正相關。潮濕的空氣及人口擁擠有利於鏈球菌的生長繁殖和播散,居所通風採光條件不良對於體質較差的人來說,會增加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為了您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在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盡量選擇空氣清新、四周綠色植物多、氣候乾燥、採光條件好的居所為宜。
得了急性風濕病,首先應強調休息,特別是有關節紅腫、發熱、疼痛或心悸、氣急明顯者,必須絕對卧床休息。待病情緩解後,可適當起床活動。同時加強營養,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質及易於吸收的風濕病的食療,如牛奶、雞、鴨、魚肉、水果、新鮮蔬菜等。
葯物治療,首先應控制鏈球菌感染,可肌注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激素應用能迅速控制風濕病的急性症狀,但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為了防止風濕病,對經常有扁桃體炎、咽峽炎、中耳炎者應及時治療。平時注意保暖,冬天外出時應戴口罩,夏天不要貪涼,不要坐卧濕地,不要當風露宿。涉水游泳後要馬上揩乾皮膚,淋雨後要馬上更衣,或立刻喝一碗紅糖薑茶。平時應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氣功、太極拳、保健操等,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功能。
風濕病是一種慢性病,病程長且纏綿難愈,往往使病人消極失望甚至對疾病喪失信心。而心情壓抑、過度悲傷、精神壓力過大,則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導致肢體、臟腑的氣機升降失調,氣血功能紊亂,抵抗力下降而致病情加重。有資料證明,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正確對待疾病可使60%的風濕病患者症狀改善。相反,有些經各種治療已有好轉的病人,往往因為受心理因素的影響,使病情重新加重或復發。由此可見心理(精神)因素在康復過程中起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要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樂觀開朗,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較為侵略性的治療改善風濕病的治療最近被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的人,比起那些只不過在25年以前所診斷出患這種疾病的人來說,可能遭受一種較為溫和的疾病。新的研究顯示,一項許多醫生已經猜測的趨勢:風濕性關節炎整體症狀的嚴重程度,自從 1980年代以後已經變得較為溫和。
7、膝蓋酸痛無力
你好,這可能與風濕性關節炎有關的,風濕性關節炎屬變態反應性疾病,典型表現專是輕度或中度發熱,屬遊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本病診斷主要依據發病前1-4周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急性遊走性大關節炎,常伴有風濕熱的其他表現如心肌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等,血清中抗鏈球菌溶血素「O」凝集效價明顯升高,咽拭培養陽性和血白細胞增多等。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採用青黴素控制鏈球茵感染,水楊酸制劑解熱消炎止痛改善症狀。從中醫方面來說屬於「痹證」范疇,可以辨證使用一些中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