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感染性關節炎自愈

感染性關節炎自愈

發布時間:2020-11-23 00:04:10

1、類風濕關節炎和感染性關節炎,是什麼病症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要提高機體抵抗力。抗類風濕治療。感染性關節炎是關節感染,要抗感染治療、

2、感染性關節炎有什麼症狀表現

急性細菌性關節炎起病急(數小時到數天),關節疼痛劇烈,
發熱和壓痛伴運動受限。患者若無其他症狀會引起誤診。患感染性關節炎的兒童表現為一側肢體的主動運動受限(假癱),易激惹體溫正常或低熱。成年人中急性細菌性關節炎分為淋球菌性和非淋球菌性,兩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反應是不一樣的。

3、感染性關節炎的飲食

感染性關節炎食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1、原料:木瓜10g,薏苡仁30,梗米30g。
製作:木瓜與薏米、梗米一起放入鍋內,加冷水適量、武火煲沸後文火燉薏苡仁酥爛即可食用。喜糖食者可加入白糖1匙,宜每日或間日食用。
2、川烏粥:制川烏2克,薑汁10滴,粳米30克,蜂蜜適量。
烹制方法:將川烏研末,粳米洗凈,同放入瓦鍋,加適量水,沸後加入川烏,用文火煮2~3小時,待米熟爛後加入生薑汁和蜂蜜,攪勻,再煮1~2沸即可。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隨量服食。
3、牛藤桂心散:山茱萸100克,懷牛膝100克,桂心60克。
烹制方法:將以上原料洗凈,曬干或晾千,共研成細末,備用。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3克,以黃酒送服。
4、牛膝酒糟:牛膝500克,糯米1000克,甜酒麴適量。
烹制方法:先將牛膝洗凈,同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煮2~3次,取部分葯汁浸糯米,另一部分葯汁於糯米煮熟後,拌和甜酒麴,於溫暖處發酵為酒槽。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取酒槽30克煮食。
5、桑葚桑枝酒:新鮮桑葚500克,新鮮桑枝100克,紅糖500克,白酒1000克。
烹制方法:將桑枝洗凈、切斷,與桑葚、紅糖同入酒中浸泡,l個月後可飲。
食用方法:隨量飲用,以不醉為度。
6、川芎茶:川芎3克,茶葉6克,共研細末,和勻,開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次,常服。
7、金銀菊花茶:茶葉5克研末,金銀花5克,菊花6克,開水沖泡,每日多次飲用。用於患者關節疼痛、發熱、發紅者。
8、玄參麥冬茶:玄參8克,麥冬8克,與茶葉少許和勻,開水泡10分鍾後,飲用。可用於老年性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口乾、心煩者。
9、芪參茶:黃芪5克,西洋參5克,切成薄片,與茶葉混勻後,開水沖泡10分鍾,即可飲用。1天1劑,可飲6--8次。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老年患者由於氣陰兩虛而夜寐不安、多汗者。
感染性關節炎吃什麼對身體好?
1、多食如黑大豆、蔥、姜、胡椒、黃鱔、蛇肉、狗肉、羊肉等,慎食滋膩礙濕食物如豬脂、蟹肉等;
2、多食有助於清熱除濕宣痹的食物,如豆芽、赤小豆、蓮子、平菇、冬瓜、絲瓜、苡米、綠豆等,
3、可適量多食動物血、蛋、魚、蝦、豆類製品、土豆、牛肉、雞肉及牛「腱子」肉等富含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膠原的食物等。
感染性關節炎最好別吃什麼食物?
1.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乾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牛奶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或惡化。
2.少食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因其產生的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症介質等,可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關節疼痛、腫脹、骨質脫鈣疏鬆與關節破壞。
3.少食甜食,因其糖類易致過敏,可加重關節滑膜炎的發展,易引起關節腫脹和疼痛加重。
4.少飲酒和咖啡、茶等飲料,注意避免被動吸煙,因其都可加劇關節炎惡化。
5.忌食辛辣溫燥之品,如:蔥姜、胡椒、牛羊肉等。

4、狗狗感染性關節炎如何診斷?


狗狗關節炎

犬感染性關節炎的診斷要點

犬感染性關節炎,是指由病原微生物侵襲關節引起的關節炎。

一、犬感染性關節炎的病因

1、外源性的關節感染,常見於關節透創後,病原菌直接感染或關節周同組織化膿性炎症的蔓延。

2、血源性感染,它是指肺炎、臍帶炎、泌尿道感染等原發性病灶的病原菌經血循環感染關節。

3、醫源性的感染見於關節切開術、關節腔穿刺等手術污染。

二、犬感染性關節炎的診斷要點:

a)、X射線檢查:

1、早期X射線顯示關節滑膜和關節囊增厚、關節腔增寬。隨著病情加重,則出現關節損壞,關節周圍組織稀疏,關節面不規則,有的則表現纖維性或骨性關節強硬。

2、關節穿刺見滑液變性及白細胞增多,且多為中性粒細胞。

3、可做穿刺細菌培養,以確定細菌感染類型,但經過抗生素治療者,細菌培養難檢出結果。

b)、臨床症狀:

1、患關節腫脹,熱痛,關節腔內積聚大量漿液性、纖維索性或膿性滲出液,關節囊膨脹,按壓有波動感。

2、患肢跛行,常伴有體溫的升高;經久則關節軟骨破壞,軟骨下骨被侵蝕,關節骨周緣骨質增生,滑膜增厚;後期可發展為纖維性或骨性關節癒合,關節強硬或死關節。

三、犬感染性關節炎的防治措施:

1、根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可選用細菌敏感的抗生索,連用數周,直至感染消退。開始48小時可靜脈給葯,以迅速控制感染。

2、適當活動關節,防止病犬的關節粘連,但3~4個月內不宜負重,以免關節軟骨磨損破壞。

3、當關節內膿液積聚過多時,可穿刺或切開,安置引流管,便於排出膿性分泌物和沖洗。沖洗用滅菌等滲溶液,每天1次。

4、病程久者,關節軟骨和關節骨一般破壞較嚴重,炎症控制後易轉為退行性關節病,功能難以恢復。

5、如何區分感染性關節炎?

痛風性關zd節炎的急性發作,一般是以紅、腫、熱、痛開始,並具有多數首發於足部的跖趾關節等特點;而感染性關節炎,即化膿性關節炎,與痛風急性關節炎首次發作時症狀的確非常相似,但化膿性關節炎主要為金黃回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為全身感染症狀。 (1)可發現原發感染或化膿病灶。 (2)多發生在大關節,如髖關節、膝關節,並伴有髙熱、畏寒等症狀。 (3)關節腔穿刺液為膿性滲出液,塗片鏡檢可見革蘭陽性葡萄球菌和培養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4)滑液中無尿酸鹽結晶。 (5)抗痛風葯物治療無效。 此外,感染性關節炎中還有淋答病性關節炎,病原菌為較特殊的化膿菌。

6、感染性關節炎是怎麼引起的?

一、病因學
1、急性感染性關節炎(佔95%)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1)成年人中最常見的是奈瑟淋球菌作為病源體。它從感染粘膜表面(子宮頸,直腸,咽)擴展到一些手小關節,腕,肘,膝關節和踝關節。中軸骨骼關節較少累及。
(2)非淋球菌性關節炎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佔45%),鏈球菌(佔9%),及革蘭氏陰性菌如腸桿菌,綠膿桿菌(佔40%),沙雷桿菌(佔5%)引起。革蘭氏陰性菌感染多見於青年人和老年人,尤其是有嚴重創傷或嚴重內科疾病(如腎功能衰竭或腎移植,關節修復,SLE,RA,糖尿病,惡性疾病)和吸毒者。感染多原發於尿道或皮膚。80%的患者中,非淋球菌性關節炎見於單側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腕關節,踝關節,肘關節)。多關節細菌感染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慢性關節炎(RA,骨關節炎)或有一個經置換的關節。芽胞羅旋桿菌是引起Lyme病的病原體(參見第157節),會引起急性遊走性關節痛並伴有發熱,頭痛,疲乏和皮膚損傷或間歇性單關節炎。
(3)金黃色葡萄球菌和B組鏈球菌感染多見於新生兒和2周歲以上的兒童。2周歲以下的兒童中多見的是金格桿菌(KingellaKingae)。雖然B型流感嗜血桿菌是6個月到2周歲兒童中導致細菌性關節炎的重要致病因子,由於免疫接種已使5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下降了95%。在兒童中,奈瑟淋球菌引起的細菌性關節炎<10%,但它仍是導致多關節感染的主要因素。
(4)關節感染厭氧菌常伴有兼性或需氧菌感染(5%~10%),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鏈球菌和大腸桿菌。占優勢的厭氧菌如痤瘡丙酸桿菌,鏈球菌,梭狀芽胞桿菌和類桿菌會在關節修復,創傷或早先的手術中感染關節。造成厭氧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穿透性損傷,關節穿刺術,近期手術史,關節修復,鄰近感染,糖尿病及惡性腫瘤。
(5)被人咬傷後引起的關節感染多由革蘭氏陰性菌如B型鏈球菌,口腔厭氧菌(如梭狀芽胞桿菌,鏈球菌,類桿菌)引起。動物咬傷後引起的關節感染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口腔菌叢。在狗和貓咬後巴斯德菌感染佔1/2。狗和貓咬後還可引起假單胞菌屬,摩拉克菌屬及噬血桿菌屬感染。鼠咬後可引起擬放線鏈桿菌或小螺菌感染。
(6)HIV患者中關節感染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沙門菌引起。HIV患者可有賴特爾綜合征,復發性關節炎,HIV相關性關節炎和關節痛。HIV患者存活越久,分枝桿菌,真菌及少見的條件致病菌的感染機會也越多。
(7)引起急性關節炎的病毒包括細小病毒B19,HBV,HCV,風疹病毒(急性感染和免疫接種之後)和外衣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病毒(成人),腺病毒,柯薩奇病毒(A9,B2,B3,B4,B6);EB病毒也與關節痛,關節炎有關,並且與細菌相比更易引發多關節炎。
2、慢性感染性關節炎
慢性關節炎(佔5%)可由分枝桿菌,真菌和其他一些致病性較弱的細菌引起。如結核分枝桿菌,海分枝桿菌,堪薩斯分枝桿菌,念珠菌屬,厭酷球孢子菌屬,莢膜組織胞漿菌,新型隱球菌,皮炎牙生菌,申克孢子絲菌屬,麴黴菌,衣氏放線菌和布魯菌屬。
有2/3的患者關節置換術後感染發生在1年以內,這可能是由於手術操作引入細菌或是術後細菌感染如皮膚感染,肺炎,牙科感染或UTI。早期關節置換感染是單純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佔50%,混合感染佔35%,革蘭氏陰性菌感染佔10%,厭氧菌感染佔5%。
二、發病機制
關節感染會促發炎症反應(關節炎),以殺死微生物,但同時也損傷了關節組織。
感染源由下列途徑到達關節:(1)直接播散(損傷,手術,注射,咬傷);(2)鄰近感染進入關節(如骨髓炎,軟組織膿腫,感染的傷口);(3)血液傳播,皮膚,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的感染病灶經血液循環到達關節滑膜。
感染的微生物多集中在滑液和滑膜組織。毒力因素如粘附因子可以使細菌定植在關節組織上,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粘附因子。由革蘭氏陰性菌產生的內毒素(脂多糖),細胞壁骨架成分,革蘭氏陽性菌產生的外毒素,細菌抗原與抗體結合產生的免疫復合物,都會促發炎症反應。多核中性粒細胞(PMN)移行進入關節,吞噬病原體。在吞噬病菌的同時PMN釋放的溶酶體酶也造成滑膜,韌帶及軟骨的損傷。因此,PMN是宿主重要的防線也是引起急性細菌性關節炎的主要因素。其次,慢性感染(如RA),滑膜可再生修復(形成血管翳)並造成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的損傷,即使應用抗生素控制了感染,滑膜炎症仍繼續存在。有理論認為感染使軟骨變成抗原輔以細菌成分參與免疫調節,造成反應性滑膜炎。

7、如何防治病毒性關節炎?

雞病毒性關節炎是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發生於肉用仔雞,以關節炎和腱滑膜炎為特徵,偶可致腱斷裂。
病初可能有輕微的呼吸道症狀,食慾減退,不願走動,蹲伏、貧血和消瘦,隨後出現跛行,脛關節、趾關節及連接的肌腱發炎腫脹。病程延長且嚴重時,可見一側或兩側腓腸肌腱斷裂,跖骨歪扭,趾後屈。在多數情況下,感染率可達100%,發病率僅5%~10%,死亡率不超過6%。
防治:本病尚無特效葯物治療,嚴格執行衛生消毒措施,如對雞舍及環境進行徹底的清掃、沖洗後,用鹼性消毒液或0.5%有機碘消毒,並加強飼養管理,防止疾病傳入。1~20日齡是本病的易感期,1日齡接種弱毒疫苗可有效地預防感染,但將影響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一般提倡用滅活苗免疫種雞,其傳給子代的母源抗體可保護初生雛雞避免感染,且降低了經蛋傳播的可能性。

與感染性關節炎自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