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骨關節炎中醫鑒別診斷

骨關節炎中醫鑒別診斷

發布時間:2020-11-22 18:44:08

1、中葯可以治骨性關節炎

中葯熱敷治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具有雙重作用,具有活血、祛風、除濕的作用。中葯熱敷使皮膚和粘膜充血擴張,使葯物的有效成分滲入關節組織。兩者的協同作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降低骨壓,促進關節積液的吸收,緩解疼痛和腫脹,從而改善關節功能。中葯熱敷能使葯物通過局部用葯直接到達病位,療效集中,療效確切。

2、中醫怎樣辨證論治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證。痹證是因感受風、寒、濕、熱所致,故祛風、散寒、除濕、清熱以及舒經通絡為治療痹證的基本原則。

現將行、痛、著、熱痹的主證、治則及方葯分述如下。

(1)行痹

主證:肢體關節酸痛,遊走不定,關節屈伸不利,或有惡寒發熱,苔薄白,脈浮。

治則: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方葯:防風湯加減。

防風、麻黃、當歸、秦艽、肉桂、葛根、茯苓、生薑、大棗、甘草。

(2)痛痹

主證:肢體關節疼痛較劇,痛有定處,得熱痛減,遇寒痛增,關節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紅,觸之不熱,苔薄白,脈弦緊。

治則: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方葯:烏頭湯加減。

烏頭、麻黃、芍葯、甘草、黃芪、細辛、桂枝。

(3)著痹

主證:肢體關節重著,酸痛,或有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活動不便,肌膚麻木不仁,苔白膩,脈濡緩。

治則: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方葯:薏苡仁湯加減。

薏苡仁、蒼術、羌活、獨活、防風、川烏、麻黃、桂枝、當歸、川芎、生薑、甘草。

(4)熱痹

主證: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得冷稍舒,痛不可觸,或兼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不安等全身症狀,苔黃燥,脈滑數。

治則: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方葯:白虎桂枝湯加味。

生石膏、知母、桂枝、甘草、忍冬藤、連翹、黃柏、海桐皮、姜黃、威靈仙、防己、桑枝。

3、.骨關節炎症狀.?請看清我的提問內容。

還是讓我來替你回答下咯。風濕的主要症狀有)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於判斷疼痛是否來自關節病變。必須分清局部病變引起的疼痛與系統性病變引起的廣泛性疼痛的區別。 (二)僵硬:患者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後,關節呈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後方能緩解或消失。晨僵在類風濕關節炎中最為突出,可以持續數小時,在其他關節炎則持續時間較短。 (三)關節腫脹和壓痛:往往出現在有疼痛的關節,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的體征,其程度因炎症輕重不同而異。可由關節腔積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則多見於骨性關節炎。 (四)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指關節喪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動范圍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關節有尺側偏斜,關節半脫位等。這些改變都與軟骨和骨遭破壞有關。在類風濕關節炎常見。 (五)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喪失。由於乏力常與其他症狀一起出現,例如,疼痛、晨僵、疲勞等,因此患者有時會分辨不清什麼是乏力。在患者無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動作時,患者才會發現自己出現了乏力的症狀。乏力是否對稱、是中軸性還是外周性分布,對疾病的鑒別診斷非常有用。 (六)疲勞:疲勞是風濕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在嚴重時甚至會使患者無法完成日常活動。疲勞在炎性及非炎性疾病都會出現,如RA及纖維肌痛綜合征等。 建議你使用絡噠佐佃德效l果顯著,治療很專業的,就是有點小貴。 

4、骨關節炎的中醫治療方法?骨關節炎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大神們幫幫忙

目前對於骨關節炎還沒有一個滿意的治癒方法,一般都是對症治療,即減輕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減小關節功能障礙。1998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對骨關節炎治療進行了循證醫學分析並制定出指南,同時指出,必須根據患者情況採取個體化治療。由於國情不同,我國現階段對骨關節炎的治療應採用階梯治療比較合適。 一、非葯物治療 非葯物治療內容很多,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有氧操、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內翻的楔行鞋墊、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歐美國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以上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醫護人員的觀念還比較薄弱,今後加強這項工作的力度是各級醫務人員應該重視的。 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常出現股四頭肌肌力減弱,以往認為這是由於廢用性萎縮引起的,但國外近來研究認為,股四頭肌萎縮並不完全是骨關節炎引起的,而股四頭肌肌力減弱可能是造成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之一,由於股四頭肌肌力的減弱,膝關節的穩定性受到了影響,正常肌肉所應有的緩沖能力降低,因此加強股四頭肌肌力的訓練和有氧訓練對骨關節炎病人是有益的。 二、葯物治療 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病人,輕度至中度疼痛可以通過服用止痛葯物控制。這些葯物主要包括各種非類固醇類抗炎葯(NSAIDs),如選擇性COX-2抑制劑(萘丁美酮、依託度酸等)以及中樞性止痛葯物如鹽酸曲馬多等。在葯物治療中必須注意的是,要警惕一些葯物的消化道副作用,如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等,還有葯物會引起血小板凝集抑制等副作用。 臨床上還經常使用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治療骨關節炎,這兩種葯物可以抑制損傷細胞超氧化物自由基的產生,增強關節軟骨對營養的吸收,維持關節的韌性和彈性。但這些作用顯效慢,且由於缺乏完善的臨床實驗數據和證據,目前還不能成為治療骨關節炎確實有效的葯物。 三、關節內注射治療 這也是一種能夠緩解關節症狀的治療方法,常用葯物有透明質酸制劑和糖皮質激素,前者在國內已在臨床使用了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療效。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炎症介質,如細胞激動素和前列腺素;刺激軟骨基質的合成並抑制軟骨降解;但止痛作用出現較慢。而糖皮質激素止痛效果出現快。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內注射治療是一種侵襲性操作,要避免醫源性關節內感染,對糖皮質激素的應用要慎重。 四、手術治療 骨關節炎症狀十分嚴重、葯物治療無效的,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有人主張先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掃術,這一類手術對有些病人術後近期有一定的療效,但遠期效果則不能肯定。 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並發症,如部件的松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並發症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因此,嚴格掌握關節置換的手術指征顯得十分重要。嚴格地講,手術指征包括:①有關節損害的放射學證據;②存在中到重度的持續疼痛或者已造成殘疾;③對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人。 由於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一個好的關節外科醫師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並且訓練有素、技術熟練,才能獨立勝任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骨關節炎的治療任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十分艱巨,這不但要求臨床醫生的不懈追求,同時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相信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奮發有為,我們一定能趕上發達國家水平,使我國在骨關節炎的治療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5、類風濕關節炎的鑒別診斷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侵蝕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四肢小關節對稱性腫痛,伴有晨僵,可伴有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多關節腫痛,具體發病原因不明,可能和遺傳、環境因素和理化因素等有關,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症狀,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6、脊柱關節炎的鑒別診斷

<

與骨關節炎中醫鑒別診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