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炎,肺結核,支氣管炎有傳染嗎
?
2、什麼是瑞氏綜合征?
瑞氏綜合症 對急性發熱性疾病,尤其是流感患兒和水痘患兒應用此葯時,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這是一種以腦病合並內臟脂肪病為特點的綜合征。患兒可突然發生嘔吐,繼而出現嗜睡,反應遲鈍,行為改變等情況,並呈進行性惡化,出現驚厥...
3、懂強直性脊柱炎hla-b27的醫生來幫小弟看看啊!!
「HLA-B27 陽性(+) 」,較普通人患病較多,所以呢如果你有強制性脊柱炎這方面的症狀,那你就很可能換這病了。 附:當前通用的強直性脊柱炎(AS)診斷標准 以往AS的診斷沿用1966年制訂的「紐約(NY)標准」,即為臨床標准: (1)腰椎3方面活動受限(前屈、側彎、後伸); (2)腰椎或胸腰椎連接處痛; (3)胸廓活動受限(在第4肋間測定活動度≤2.5 cm)。 X線SIJ炎分級:0 級=正常;Ⅰ級=可疑變化;Ⅱ級=輕度異常,可見關節面局限性侵蝕、硬化,但關節間隙無變化;Ⅲ級=明顯異常,為中度或進展性SIJ炎,伴有以下1項或1項以上改變:侵蝕、硬化、關節間隙寬或狹窄,或部分強直;Ⅳ級=嚴重異常,完全性關節強直。 診斷: (1)肯定AS。雙側Ⅲ~Ⅳ級SIJ炎加1項以上臨床標准;或單側Ⅲ~Ⅳ級或雙側Ⅱ級SIJ炎加第1項或2+3項臨床標准。 (2)可能AS。雙側Ⅲ~Ⅳ級SIJ炎而不伴有臨床標准者。 鑒於NY標准過於嚴格,vander Linden 等在家族和人群調查的基礎上,於1984年提出修改的紐約標准(MNY標准),提高了AS 診斷的敏感性。 其臨床標准: (1)腰痛、僵3 mo以上,活動改善、休息無改善; (2)腰椎前、後、側屈受限; (3)胸廓活動度低於同齡、同性別正常人。 放射學標准:(1)雙側SIJ炎≥Ⅱ級;(2)單側SIJ炎Ⅲ-Ⅳ級。 診斷: (1)肯定AS。符合放射學標准和1項以上臨床標准; (2)可能AS。 符合3項臨床標准;或符合放射學標准而不具備任何臨床標准,除外其他原因所致SIJ炎者。 對AS早期診斷的研究 由於MNY標准仍不能滿足AS早期診斷的需要, 風濕病學工作者進行多方面的工作,以冀達到早期診斷的目的。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 對AS「特徵性」症狀的認識: 1977年Calin等根據臨床實踐,提出了AS的「臨床篩選標准」,即: (1)40 a以前發生的腰、腿痛或不適; (2)隱匿發病; (3)病程>3 mo; (4)伴晨僵; (5)症狀活動後改善。具備上述5項標准之4項以上者,臨床可診斷AS。據稱其敏感性達95%,特異性85%。然而隨著研究對象的改變 (主要是病種的增多)其特異性明顯降低。如 vander Linden 1984年檢測結果,其特異性僅38%;作者1987年檢測結果,特異性僅74%,Blackbur n 1988年隨訪23例符合「臨床篩選標准」病人, 36 mo後僅2例可確診AS。可見「臨床篩選標准」也不能作為診斷AS的依據,但道出了「炎症性腰痛」的臨床特點,可謂一大貢獻。 2 對HLA-B27在AS診斷中的意義的認識: 長期以來均有爭論。目前一般認為,HLA-B 27(+)有利於使我們更多地考慮AS的診斷。但是,因為普通人群HLA-B27陽性率達4%~8%,而AS的患病率僅0.3%左右,即40~80名HLA-B27(+)的個體中,只有3名左右可能是AS。何況AS病人中,還有10%左右HLA-B27(-)。因此單憑HLA-B27(+) 不能診斷AS,而HLA-B27(-)也不能除外AS。 3 對放射學早期SIJ炎的研究: 鑒於AS中軸關節受累幾乎均從SIJ開始,因此其早期診斷著重於早期放射學SIJ炎的發現。隨著影象學技術的進步,已公認CT和MRI能比常規X線發現更早期的SIJ病變。一般認為對於常規X線SIJ炎Ⅲ級和Ⅳ級病例,為診斷目的,不需行CT或MRI 檢查。而X線SIJ炎≤II級而臨床疑似AS者,應行CT檢查以明確診斷[1]。雖然MRI檢查比CT更為優越,但花費較大,暫未能普遍使用。 4 診斷標准建立: 建立包括可能是早期AS病例在內的診斷標准,進行隨訪,冀以及早明確診斷。 脊柱關節病和未分化脊柱關節病 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y, sSpA)或稱脊柱關節病(spondyloarthropathy, SpA)和未分化脊柱關節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ies, uSpA),系指具有內在聯系的一組多系統炎症性疾病。 其臨床特點為血清類風濕因子一般陰性;可累及脊柱、外周關節、關節周圍結構或三者均累及;並伴各種特徵性關節外表現,如急、慢性胃腸或泌尿生殖系炎症(有時可為感染),眼前部炎症,銀屑病皮膚和指甲損害,以及主動脈根部、心傳導系統和肺尖損害;和HLA-B27相關。本組疾病包括AS、反應性關節炎(reac tive arthritis, ReA)、瑞特綜合征(Reiter syndrome, RS)、銀屑病性關節炎 (psoriatic arthritis, PsA)、炎症性腸病性關節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rthritis, IBDA )、幼年發生的脊柱關節病(juvenile spondyloarthropathy, jSpA),以及各種尚難分類的脊柱關節病—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uSpA)。AS為SpA的原型[2]。uSpA系指一組具有SpA的臨床、實驗室、放射學和遺傳學特點,而又不能診斷目前已知的任何一種脊柱關節病(當然包括AS)的病人。uSpA不是疾病分類學中的某種獨立疾病,也不是某種綜合征,而蘊含以下意義:(1)為某種SpA的早期,以後將發展為某種典型的SpA;(2)臨床表現沒有完全發生,即為某種典型SpA的「挫頓型」或「流產型」;(3)不能分化為某種典型SpA的某種重迭綜合征;(4)將來可以分類,但目前尚未能定義的某種SpA[3]。 脊柱關節病(包括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的診斷 鑒於多數uSpA最終發展為A S,近年來頗為國內外專家重視。目前SpA(當然包括uSpA)的診斷常用歐洲脊柱關節病研究組 (ESSG)標准和Amor標准[4]。 1 ESSG標准 炎症性腰痛或以下肢為主的非對稱性滑膜炎,加陽性家族史、銀屑病、炎症性腸病、尿道炎、宮頸炎或關節炎前1 mo內急性腹瀉、交替臀區痛、附著點炎、SIJ炎等之1 項,可診斷SpA。 2 Amor標准 臨床症狀及過去史(各項圓圈內為分數) a.腰或背夜間痛、晨僵①;b.非對稱性寡關節炎;c.臀部痛①交替臀部痛②;d.臘腸樣指(趾)②;e.足跟痛或其他肯定附著點痛②;f .虹膜炎②;g.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宮頸炎(同時發生或發病前1 mo內發生)①;h.同時或發病前1 mo內急性腹瀉①;i.銀屑病和(或)龜頭炎和(或)炎症性腸病史②。放射學表現 j.SIJ 炎(雙側≥2級,單側≥3級)③。遺傳背景 k.HLA-B27(+)和(或)AS,RS,眼葡萄膜炎、銀屑病、炎症性腸病家族史②。治療反應 l.對非甾體抗炎葯反應良好,停葯痛復發②。診斷上述12項中積分達6分及以上者可診斷SpA。 1997年汕頭會議提出的AS診斷方案[5],系協作組商定作為國內流行病學研究用的分類標准,是否符合我國實際,尚待廣泛的研究。
採納哦
4、類風濕關節炎的鑒別診斷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侵蝕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四肢小關節對稱性腫痛,伴有晨僵,可伴有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多關節腫痛,具體發病原因不明,可能和遺傳、環境因素和理化因素等有關,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症狀,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5、聯合實驗在臨床確診和鑒別診斷方面有什麼意義
風濕熱(rheumaticfever,RF)是一種由咽喉部感染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GAS)後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的全身結締組織炎症,主要累及關節、心臟、皮膚和皮下組織,偶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血管、漿膜及肺、腎等內臟。 一、概述 風濕熱(rheumaticfever,RF)是一種由咽喉部感染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GAS)後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的全身結締組織炎症,主要累及關節、心臟、皮膚和皮下組織,偶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血管、漿膜及肺、腎等內臟。臨床表現以關節炎和心臟炎為主,可伴有發熱、皮疹、皮下結節、舞蹈病等。本病發作呈自限性,急性發作時通常以關節炎較為明顯,急性發作後常遺留輕重不等的心臟損害,尤其以瓣膜病變最為顯著,形成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或風濕性瓣膜病。 本病多發於冬春陰雨季節,寒冷和潮濕是重要的誘因。發病可見於任何年齡,最常見為5~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3歲以內的嬰幼兒極為少見,男女患病概率大致相等。流行病學研究顯示:GAS感染與風濕熱密切相關,並且感染途徑也至關重要,鏈球菌咽部感染是本病發病的必要條件。發病率的高低往往與生活水平有關,居室過於擁擠、營養低下和醫葯缺乏有利於鏈球菌繁殖和傳播,多構成本病的流行。20世紀中期世界各國風濕熱發病率明顯下降,尤其是發達國家,但近20年風濕熱發病率開始回升,且城市中產階級、比較富裕家庭的兒童發病率高。說明急性風濕熱的流行病學規律在發生改變。而且隨著流行病學的變化。風濕熱的臨床表現也發生變異,暴發型少,隱匿型發病較多,輕度或不典型病例增多。 二、臨床表現 1.症狀與體征 (1)前驅症狀 在典型症狀出現前1~6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表現,如發熱、咽痛、頜下淋巴結腫大、咳嗽等症狀。50%~70%的患者有不規則發熱,輕、中度發熱較常見,亦可有高熱。脈率加快,大量出汗,往往與體溫不成比例。但發熱無診斷特異性,並且臨床E超過半數患者因前驅症狀輕微或短暫而未能主訴此現病史。 (2)典型表現 風濕熱有5個主要表現: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心臟炎、皮下結節、環形紅斑、舞蹈病。這些表現可以單獨出現或合並出現,並可產生許多臨床亞型。皮膚和皮下組織的表現不常見,通常只發生在已有關節炎、舞蹈病或心臟炎的患者中。 ①關節炎: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呈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大關節受累為主,局部可有紅、腫、灼熱、疼痛和壓痛,有時有滲出,但無化膿。關節疼痛很少持續1個月以上,通常在2周內消退。關節炎發作之後無變形遺留,但常反復發作,可繼氣候變冷或陰雨而出現或加重,水楊酸制劑對緩解關節症狀療效頗佳。輕症及不典型病例可呈單關節或寡關節、少關節受累,或累及一些不常見的關節如髖關節、指關節、下頜關節、胸鎖關節、胸肋間關節,後者常被誤認為心臟炎症狀。 ②心臟炎:患者常有運動後心悸、氣短、心前區不適主訴。二尖瓣炎時可有心尖區高調、收縮期吹風樣雜音或短促低調舒張中期雜音。主動脈瓣炎時在心底部可聽到舒張中期柔和吹風樣雜音。竇性心動過速(入睡後心率仍>100次/min)常是心臟炎的早期表現,心率與體溫升高不成比例,水楊酸類葯物可使體溫下降,但心率未必恢復正常。風濕熱的心包炎多為輕度,超聲心動圖可測出心包積液,心臟炎嚴重時可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輕症患者可僅有無任何風濕熱病理或生理原因可解釋的進行性心悸、氣促加重(心功能減退的表現),或僅有頭暈、疲乏、軟弱無力的亞臨床型心臟炎表現。心臟炎可以單獨出現,也可與風濕熱症狀同時出現。在初次發病的有關節炎的風濕熱患者中大約50%有心臟炎。大約50%心臟受累的成年患者,其心臟損害在更晚時才被發現。 ③環形紅斑:出現率6%~25%,皮疹為淡紅色環狀紅斑。中央蒼白,時隱時現。驟起。數小時或l~2 d消退,分布在四肢近端和軀干。環形紅斑常在鏈球菌感染之後較晚才出現。 ④皮下結節:為稍硬、無痛性小結節,位於關節伸側的皮下組織,尤其肘、膝、腕、枕或胸腰椎棘突處,與皮膚無粘連,表麵皮膚無紅腫炎症改變,常與心臟炎同時出現,是風濕活動的表現之一,發生率2%~16%。 ⑤舞蹈病:常發生於4~7歲兒童,為一種無目的、不自主的軀干或肢體動作,面部可表現為擠眉眨眼、搖頭轉頸、呶嘴伸舌,肢體表現為伸直和屈曲、內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後等無節律的交替動作,激動興奮時加重,睡眠時消失,情緒常不穩定,需與風濕熱神經系統的舞蹈症相鑒別。國內報道發生率3%左右,國外有報道高達30%。 ⑥風濕熱症狀:多汗幾乎見於所有的活動期。鼻出血、瘀斑、腹痛也不少見,後者有時誤診為闌尾炎或急腹症,此可能為腸系膜血管炎所致。有腎損害時。尿中可出現紅細胞及蛋白。至於肺炎、胸膜炎、腦炎近年已少見。 2.實驗室檢查 可檢測出鏈球菌感染指標、急性期反應物增高以及多項免疫指標異常。 (1)鏈球菌感染指標 咽拭子培養的鏈球菌陽性率在20%~25%;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陽性,在感染後2周左右出現,以往急性風濕熱患者ASO陽性率在75%以上,但由於近年來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及因臨床表現不典型而造成取材延誤,ASO的陽性率已低至50%,抗DNA酶-B陽性率與ASO陽性率無明顯差異,但兩者聯合陽性率可提高到90%。以上檢查只能證實患者在近期內有GAS有感染,不能提示體內是否存在GAS感染誘發的自身免疫反應。 (2)急性炎症反應指標與免疫學檢查 ESR和CRP陽性率較高,可達80%。但就診較晚或遷延型風濕熱,ESR增快的陽性率僅60%左右,CRP陽性率可下降至25%或更低。血清糖蛋白電泳α1及α2增高可達70%,較前二者敏感。非特異性免疫指標如免疫球蛋白(IgM、IgG)、循環免疫復合物和補體C3增高約佔50%~60%。抗心肌抗體(AHRA)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測定陽性率分別為48.3%和70%,抗A組鏈球菌菌壁多糖抗體(ASP)陽性率70%~80%,外周血淋巴細胞促凝血活性試驗(PCA)陽性率在80%以上,後者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TNF-α、IL-2受體參與急性風濕熱的發病過程,在急性風濕熱活動期顯著增高,治療後明顯下降。並且靜止期其血清濃度較對照組增高,有望成為監測風濕活動和觀察葯物療效的指標。 3.心電圖及影像學檢查 對風濕性心臟炎有較大意義。心電圖檢查有助於發現竇性心動過速、P-R間期延長和各種心律失常。超聲心動圖可發現早期、輕症心臟炎以及亞臨床型心臟炎,對輕度心包積液較敏感。心肌核素檢查(ECT)可檢測出輕症及亞臨床型心肌炎。 三、診斷要點 1.典型的風濕熱:風濕熱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迄今尚無特異性的診斷方法,臨床上沿用美國心臟協會1992年修訂的Jones診斷標准(表1),主要依靠臨床表現,輔以實驗室檢查。需要說明的是,該標准只能指導診斷,並不意味著它是「金標准」。 2.WHO標准:針對近年發現的問題,2002~2003年WHO以1965年、1984年診斷標准為基礎進行修訂。新標准最大的特點是對風濕熱提出分類診斷標准,有關主要和次要臨床表現,沿用過去標準的內容,但對鏈球菌感染的前驅期作了45 d的明確規定,並增加了猩紅熱作為鏈球菌感染證據之一。(表2) 對比1992年修訂的Jones標准,2002~2003年WHO標准由於對風濕熱作出了分類診斷,實現了如下的改變: ①對伴有風濕性心臟病的復發性風濕熱的診斷明顯放寬,只需具有2項次要表現及前驅鏈球菌感染證據即可確立診斷; ②對隱匿發病的風濕性心臟炎和舞蹈病也放寬,不需要有其他主要表現,即使前驅鏈球菌感染證據缺如也可作出診斷; ③對多關節炎、多關節痛或單關節炎可能發展為風濕熱給予重視,以避免誤診及漏診。 3.不典型或輕症風濕熱:對於不典型或輕症風濕熱,臨床上往往達不到上述標准。近年來,餘步雲等針對不典型或輕症風濕熱提出了「可能風濕熱」的診斷方案,步驟如下: (1)細心問診及檢查以確定有無主要或次要表現。如輕症的心臟炎常表現為無任何原因而出現逐漸加重心悸、氣短。低熱需作定期體溫測量才能發現,臨床上可僅有頭暈、疲乏主訴。 (2)有條件的醫院可作特異性免疫指標檢查。如AHRA,只需熒光顯微鏡即可實施,ASP和PCA陽性高度提示風濕性心臟炎存在。 (3)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和心肌核素檢查可發現輕症及亞臨床型心臟炎(有時對臨床表現單純關節炎的病例也可測出陽性結果。 (4)排除風濕熱可能的疾病,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①類風濕關節炎:與本病的區別是關節炎呈持續性,伴晨僵,類風濕因子效價升高,骨及關節損害明顯; ②反應性關節炎: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下肢關節炎為主。伴肌腱端炎、腰痛,HLA-B27陽性; ③結核感染過敏性關節炎(Poncet病):有結核感染史,結核菌素皮試陽性,非甾體抗炎葯療效不佳,抗結核治療有效; ④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有進行性貧血、瘀斑、脾腫大、栓塞、血培養陽性; ⑤病毒性心臟炎:有鼻塞、流涕、流淚等病毒感染前驅症狀,病毒中和試驗、抗體效價明顯增高。有明顯及頑固的心律失常。 上述疾病的早期與風濕性關節炎或心臟炎常易混淆,容易造成誤診,排除性診斷是確診風濕熱的一個不可缺少的診斷步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風濕病學者提倡。把超聲心動圖作為急性風濕熱的一個次要診斷標准,它對早期、輕症心臟炎以及亞臨床型心臟炎有很好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