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冬天手指關節腫痛是什麼病,該用什麼中葯治療
手指關節,是指的身體沒有其他明顯的不適,只表現手指關節的腫疼。因為是單純手指關節的腫疼,患者常常把它歸結為手指的外傷引起。也許想到某一次的無意碰撞,也許想到某一次的打球跌倒,患者用雲南白葯,或是跌打膏,或是活絡油等治療,就是不見好轉,事實上這些外傷都不是手指關節腫疼的原因。如果是手指關節的損傷,一定要有明顯的外傷史;外傷後手指關節的明顯腫痛;手指活動的受限;外傷後短期內腫痛很快的恢復等。如果手指關節腫痛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仍不見明顯好轉,甚至加重,就應該想到手指關節的腫疼可能是有其他原因引起。上個月,我治療一位左手中指關節腫疼多年的患者。他一見我就給我說,他的手指是扭傷的,我問他,扭傷多長時間了,他給我說,兩年多。我一聽,就認為他的手指關節疼不是扭傷引起的。兩年多的扭傷怎麼到現在還腫脹疼痛,並且中指的關節有點增粗。我了解到他的母親有類風濕關節炎,我就懷疑他的中指關節腫疼也是類風濕引起。介紹他見家庭醫生,血液檢查後,類風濕因子陽性,診斷為不典型性類風濕關節炎。我還治療一例手指關節腫疼患者,二十年前,他就知道他的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他就不把手指關節腫脹歸因與類風濕。他認為,就單純一個手指關節腫疼,並且有外傷史,應該是外傷引起的吧。我建議他按類風濕治療後,手指關節疼痛腫脹消失。 臨床上,我們見到很多單純一個手指關節腫疼的患者,因不符合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而按其他疾病治療,引起誤診誤治。對於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般有類風濕家族史;四肢小關節的疼痛、腫脹、變形(特別是手指關節);手指僵硬(特別是早晨);X光拍片檢查可發現手指關節的增生,嚴重者骨橋形成,關節變形;血液檢查可發現類風濕因子陽性,但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排除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病程較長,遷延不愈;抗風濕治療(特別是激素)有效。因此,遇到單純手指關節腫疼長期不愈患者,應想到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性,建議患者做一些X光和血液的輔助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單純一個手指的腫脹疼痛,也應該想到「痛風」這個病。診斷痛風病首先要根據症狀,如果是單關節的疼痛,特別是手指關節(大拇指的指掌關節)和腳部的關節(第一趾跖關節);疼痛紅腫發作突然,頭天還沒有一點不適,第二天起床後大拇指就不能活動;關節疼痛恢復迅速,一般在2—10天,不需要任何治療就能恢復正常。有以上症狀就應考慮痛風病的可能,如果有家族史,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有痛風病,診斷痛風的可能性更大。通過血液和尿的檢查,發現尿酸過高,痛風的診斷應該沒問題。痛風病與「嘌呤」的代謝有關,因此我們飲食時就避免進食高嘌呤食物。動物內臟、骨髓、海味、蛤蟹等含嘌呤最豐富;魚蝦類、肉類、豌豆、菠菜等亦含一定量嘌呤;水果、牛奶、雞蛋等則不含嘌呤。我常囑咐痛風患者不要吃大腸、肚、肝、腎等動物內臟,我們華人有吃這些動物內臟的習慣,一定要注意;海鮮中的青口不要沾,因為青口中嘌呤鹼相當高。我也治療過頭天吃青口,第二天大拇指疼痛的痛風患者;啤酒不能喝,啤酒中的麥芽含嘌呤很高;不要吃火鍋,就是吃火鍋也不要喝鍋底湯。不少人誤以為「不吃肉、海鮮,只喝湯」情況會好一些,但因為「嘌呤」能夠充分脫落到久煮的湯中,所以痛風病往往在冬季火鍋流行時高發。前不久,我治療一例泰國移民,她的大拇指腫脹疼痛多年,時好時重。這次疼痛的手不能拿東西,經朋友介紹來找我針灸治療。我詢問並檢查後告訴她,它可能是「痛風病」,她不相信,她一直認為自己是勞損引起的。我告訴她飲食的注意事項,並給予針灸治療,配合中葯燙洗,一個療程後,腫脹疼痛基本消失。患者告訴我,她再不能吃海鮮了,因為患者很喜歡吃海鮮,特別是青口。 遇到單純一個手指腫脹疼痛,還要想到銀霄病性關節炎。我們大家知道銀霄病是一種皮膚病,但它也可以造成關節的損傷。總之,對於單純手指關節腫疼,要想到局部關節的損傷和炎症,如手指的挫傷、扭傷,勞損性關節炎等,也要想到全身疾病引起的單純手指關節損害,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病、銀宵病性關節炎等。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不同疾病有不同的預後,因此一個小小手指關節腫疼,也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3、已經好幾年了,手指頭關節遇冷或者拎重東西就疼,是關節炎嗎?用治療嗎,會不會更嚴重?找中醫怎麼樣
你這種情況應該考慮是關節炎,去醫院看看吧,最好是那種中醫院,能夠很好的調理身體。
4、手指關節大腫疼伸不直握掌吃力哪各中醫治療好?
是關節炎還是弄傷導至的,如果是關節炎不要用過涼水洗漱,
5、風濕病吃什麼中成葯比較見效.手指關節腫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6、手指關節痛,用什麼中醫處方好?
這個病應及早治療,我母親有類風濕關節炎20年病史,我太了解此病了,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關節變形,甚至全身癱瘓。就我的了解,此病的源頭大概就是腎了,因為腎主骨,用葯最好用雨水煎服,因為雨水通於腎。 黨參15g、獨活10g、桑寄生30g、秦艽10g、防風10g、細辛5克、當歸10克、芍葯10克、川芎10克、地黃10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茯苓15克、黃芪15克、白術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 偏陽虛者,面晄白,浮腫,畏寒喜溫,手足不溫,加右歸丸治之 右歸丸 【處方】大懷熟地250克 山葯120克(炒)山茱萸90克(微炒)枸杞120克(微炒)鹿角膠120克(炒珠)菟絲子120克(制)杜仲120克(姜湯炒)當歸90克(便溏勿用)肉桂60克(可漸加至120克)制附子60克(可漸加至150~160克) 【製法】上為細末,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溫補腎陽。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神疲氣怯,畏寒肢冷,陽痿遺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軟,小便自遺,肢節痹痛,周身浮腫;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翻胃噎膈,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 【用法用量】 每服2~3丸,以滾白湯送下。 如陽衰氣虛,可酌加人參;如陽虛精滑或帶濁便溏,加酒炒補骨脂;如飧泄、腎泄不止,加五味子、肉豆蔻;如脾胃虛寒,飲食減少,食不易化,或嘔惡吞酸,加乾薑;如腹痛不止,加吳茱萸;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如陰虛陽痿,加巴戟肉、肉蓯蓉,或加黃狗外腎。 【備注】本方系從《金匱要略》腎氣丸加減衍化而來,所治之證屬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或火不生土所致。方中除用桂、附外,還增入鹿角膠、菟絲子、杜仲,以加強溫陽補腎之功;又加當歸、枸杞子,配合熟地、山葯、山茱萸以增益滋陰養血之效。其配伍滋陰養血葯的意義,即《景岳全書》所說:"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意。
7、中醫怎樣辨證論治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證。痹證是因感受風、寒、濕、熱所致,故祛風、散寒、除濕、清熱以及舒經通絡為治療痹證的基本原則。
現將行、痛、著、熱痹的主證、治則及方葯分述如下。
(1)行痹
主證:肢體關節酸痛,遊走不定,關節屈伸不利,或有惡寒發熱,苔薄白,脈浮。
治則: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方葯:防風湯加減。
防風、麻黃、當歸、秦艽、肉桂、葛根、茯苓、生薑、大棗、甘草。
(2)痛痹
主證:肢體關節疼痛較劇,痛有定處,得熱痛減,遇寒痛增,關節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紅,觸之不熱,苔薄白,脈弦緊。
治則: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方葯:烏頭湯加減。
烏頭、麻黃、芍葯、甘草、黃芪、細辛、桂枝。
(3)著痹
主證:肢體關節重著,酸痛,或有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活動不便,肌膚麻木不仁,苔白膩,脈濡緩。
治則: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方葯:薏苡仁湯加減。
薏苡仁、蒼術、羌活、獨活、防風、川烏、麻黃、桂枝、當歸、川芎、生薑、甘草。
(4)熱痹
主證: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得冷稍舒,痛不可觸,或兼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不安等全身症狀,苔黃燥,脈滑數。
治則: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方葯:白虎桂枝湯加味。
生石膏、知母、桂枝、甘草、忍冬藤、連翹、黃柏、海桐皮、姜黃、威靈仙、防己、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