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節炎胳膊有結節怎麼辦
食療方:天麻燉魚頭 天麻10克,鮮鱅魚頭1個,`生薑3片。天麻、鱅魚頭、生薑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可補益肝腎,祛風通絡。對您的病情也是有幫助的哦
2、什麼是類風濕結節;急且
◆這個確實不好受。風濕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關節炎共有100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兩種,許多種關節炎影響不同年齡的人,兒童也不例外。全世界有3.55億關節炎患者,其中1.9億人患骨關節炎。超過1650萬人患類風濕關節炎。不要過於煩惱哦。平常多進食高鈣食品,以確代謝的正常需要。宜多食牛奶、蛋類、豆製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要補充鈣劑,要增加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如維生素A、B1、B6、B12、C和D等。多食含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麥和黑麥。組氨酸有利於清除機體過剩的金屬。多食用富含胡蘿卜素,黃酮類,維生素C和E以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也可多食含硫食物如大蒜、洋蔥、芽甘藍及捲心菜。2.保證每天都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亞麻籽、稻米麩、燕麥麩等。還有我還可以給你介紹一個,日本檳康是我一個國外同學給我帶回來非常管用,國際上流傳已久,卻有一點,很難買到。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3、類風濕關節炎有哪些肺部表現?
類風濕關節炎有哪些肺部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
1)胸臘炎或胸腔積液最為常見。胸臘炎可發生在關節炎之前或和關節炎同時出現,胸水量一般不多,臨床上多無明顯症狀,但個別病例胸水量大時,可以引起胸痛、氣短或呼copy吸困難。
2)肺部漸進性壞死性結節。胸部X線片檢查,可見結節多位於肺的外帶,故常無症狀。結節大小不一,可呈多個,也可為單個。巨大結節可形成空洞,當腐蝕氣管至胸膜時,知可引起咳嗽、咯血或胸水。
3)類風濕塵肺。最初見於患類風濕關節炎的煤礦工人肺片呈多發性結節,大小不一,可融合,形成空洞或鈣化。
4)慢性間質性肺炎或間質性肺纖維化。病人可出現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氣短、紫紺、道刺激性咳嗽及杵狀指(趾)。
盡管如上所述,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肺部可出現多種表現,但在我國患者中,上述異常比較少見或罕見。
4、什麼是類風濕結節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比較麻煩,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特效葯,主要是非甾體抗炎葯,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局部畸形可以手術治療,根據你的描述已經累計神經,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5、得了慢性風濕結節,有什麼偏方可治癒?
1.類風濕和風濕有某些相似之處,如都有風、寒、濕外因及關節疼痛,但兩者有本質的不同。 一、病因不同:風濕病多數應稱風寒濕性關節痛,寒冷地區絕大部分是這類風濕病,不累及心臟、不破壞骨質、絕大多數可治癒,從中醫角度看風濕病屬寒痹症,而類風濕和強直性脊柱炎屬熱痹症,即使有畏寒症狀也是真熱假寒或里熱外寒。有少數風濕熱病人系鏈球菌感染所致,而類風濕屬自身免疫病。 二、病理和症狀不同:風濕病是脈道內血液循環不暢陰寒而痛。類風濕是脈道外有異物壓迫脈道不通而痛。從外觀看風濕病初期不腫,後期關節也不變形。 類風濕初期手指、足趾小關節呈現對稱性腫脹,後期關節變形,風濕病脈象常見沉遲,類風濕脈象常見細數。 三、治療法則不同:風濕病用一般抗風濕西葯或中醫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葯常能速愈,而類風濕用一般抗風濕中西葯不但不能治癒,有時反而會越治越重。 2.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完全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風濕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病初起時常有咽峽炎、丹毒等感染病史。風濕熱起病較急,且多見於青少年。風濕性關節炎可侵犯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並有發熱、皮下結節和皮疹等表現。風濕性關節炎有兩個特點: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其次是肩、肘、腕關節,手足的小關節少見;二是疼痛遊走不定,一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一段時間是那個關節不適,但疼痛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就可消退。血化驗血沉加快,抗「O」滴度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治癒後很少復發,關節不遺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遺留心臟病變。 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雖不屬於遺傳性疾病,但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多發生於20~40歲女性。早期症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活動不便,時輕時重,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常遺留骨關節強直畸形。雖然少數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絕大多數病人無心臟症狀,類風濕因子陽性。 由此可見,風濕與類風濕雖然都是關節炎,都有關節疼痛症狀,但並不是同一種病,不能混為一談 目前中醫辨證分型比較趨於一致,主要分為以下六型: 1、風寒濕型 關節腫痛,遊走不定或痛有定處,遇寒加重,得熱則減,關節屈伸不利或局部發涼,四肢關節深重,局部肌膚麻木不仁,全身畏寒怕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膩,脈象沉緊或沉緩。 治法:祛風除濕,散寒通絡。 處方:麻黃6克,細辛3克,桂枝10克,獨活10克,桑枝15克,威靈仙15克,白術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 加減:關節劇痛加炙川烏、杭白芍;關節疼痛遊走不定加秦艽、海風藤;關節麻木漫腫加薏苡仁、蒼術。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2、風濕熱型 起病較急,關節腫脹,疼痛劇烈,局部灼熱發紅,手不可近,活動受限,兼有發熱口渴,煩悶不安,喜冷惡熱,小便短赤。舌質偏紅,舌苔白乾或黃糙,脈滑數或濡數。 治法:清熱祛風,除濕通絡。 處方:防己15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玄參20克,獨活9克,桑枝15克,桂枝6克,忍冬藤30克,秦艽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加減:熱盛加石膏、生地;血沉增快可酌加土茯苓、黃柏、龍膽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3、氣血兩虛 關節疼痛,腫脹變形,行握俱艱,面色眺白,心悸乏力,身疲睏倦。舌體胖大,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弦緊。 治法:益氣補血,散寒除濕通絡。 處方:人參6克,黃芪20克,當歸15克,茯苓20克,白術20克,雞血藤20克,熟地15克,羌、獨活各15克,桂枝9克。 加減:心悸乏力加炙遠志、龍眼肉;關節疼痛甚加制乳香、沒葯;面色眺白、少氣無力加全當歸,並加重黃芪用量。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4、脾腎陽虛 關節忡痛,長期反復難愈,病變骨節僵硬,活動受限,屈伸不利,疼痛悠悠,同時見面色淡白,肌肉瘦削,神倦乏力,納食減少,畏寒,腰腿酸軟,大便溏薄,小便清長,夜尿頻。舌質淡,苔薄白,脈象沉細弱。 治法:溫陽益氣,疏經通絡。 處方:生黃芪20克,白術、桂枝、制川烏、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當歸、白芍各12克,炙甘草10克。 加減:大便溏薄加扁豆;夜尿頻數加補骨脂、吳茱萸。.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5、肝腎陰虛 關節疼痛難愈或拘攣不利,局部常有輕度灼熱紅腫,疼痛多以夜間為明顯,同時伴有形體羸瘦,頭暈目眩,耳鳴咽干,心煩少寐,手足心熱,腰膝酸軟。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象細數。 治法:滋養肝腎,和血通絡。 處方:生地30克,玄參20克,防己15克,石斛15克,雞血藤、15克,當歸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15克,澤瀉12克,知母9克,黃柏9克。 加減:頭昏眼花加枸杞子、杭菊花;午後煩熱可酌加女貞子、旱蓮草;骨蒸勞熱加地骨皮、杭白芍。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6、痰瘀交阻 痹證歷時較長,關節強直,關節周圍呈黯黑,疼痛劇烈,筋健僵硬,肌肉萎縮,或見關節畸型,或出現皮下結節,全身情況較差。舌質紫暗有瘀斑,脈來濡澀。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絡。 處方:桃仁12克,紅花6克,川芎9克,地龍10克,半夏12克,白芥子12克,制乳沒各6克,當歸12克,烏梢蛇12克,蜈蚣粉0.6克(吞)。 加減:頭昏、面色晦暗酌加炙黃芪、赤芍;肌肉萎縮加黨參、白術;關節疼痛甚加虎杖、鹿銜草;皮下有結節可酌加王不留行。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專方治療: (1)益腎蠲痹九 組成:熟地黃、仙靈脾、鹿銜草、淡蓯蓉、當歸、蜂房、蘄蛇、地鱉蟲、僵蠶、蜣螂、炮山甲、全蠍、蜈蚣、地龍、甘草等適量。 用法:上葯共研極細末,泛丸如綠豆大。每服6克,1日2次,飯後服。 (2)螞蟻丸 組成:螞蟻50克,人參1克,黃芪7.5克,當歸4克,雞血藤7.5克,淫羊藿5克,巴戟天5克,薏苡仁5克,丹參7.5克,制川烏2.5克,威靈仙5克,蜈蚣2.5克,牛膝2.5克。 用法:上葯碾碎過篩,煉蜜調和為丸,每丸重12克。每日服1丸。服葯時將核桃1個去皮殼,大棗1枚去核,葯1丸切極碎,盛碗中,打入雞蛋1個攪勻,蒸成蛋糕狀,用白開水或小米粥空腹送服,3個月為一療程。 (3)雷公藤合劑 組成:雷公藤2500克,制川、草烏各320克,紅花、炒杜仲各180克,當歸、生黃芪各180克。 用法:上葯加水7500毫升,煎取葯汁3000毫升;葯渣再加水7500毫升,煎取葯汁5000毫升;葯渣第3次加水4000毫升,煎取2000毫升。三次共取葯汁10000毫升,冷卻後加人50~60度白酒1000毫升,混勻分裝入洗凈白鹽水瓶中,有效期1年,毋需加防腐劑。臨服時每瓶合劑加白(冰)糖100克,溶化後分服。
6、風濕結節怎麼治療
風濕結節不可以用手術去除,手術對疾病的預後沒有確切幫助,這樣反而會導致疾病加劇.疾病控制之後風濕結節自然會消失. 風濕關節炎的病程多變,一些病人的病情向嚴重方向發展;另一些病人能自然緩解;大多數病人的病情波動不穩定,類風濕主要是關節病變,關節滑膜發生炎症,滑膜邊緣長出肉牙組織,產生的血管翳破壞關節的軟骨,血管慢慢擴大,最後能將關節全部軟骨毀壞,這種病,葯物目前還不能治癒,只能控制它的發展。。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有個體差異性。大量統計表明,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預後大致如下: 有15%—20%病人發作一次以後緩解至少1年之久或不再發;另有10%—15%的病人病情進展迅速,在兩年內出現破壞和畸形;其餘70%病人的多關節炎呈反復、周期性發作,經合理治療,其炎症能逐漸減輕。 通過大量研究,很多學者認為;可以早期應用甲氨喋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這對於早期控制病程進展比較有益。 近年來多主張用小劑量甲氨喋呤沖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一般多採用日服法,在—周的一日內服用,病情較重或不能口服者,可用每周靜脈沖擊或肌內注射。口服成注射第1次5毫克,逐漸加量,最大量每周不超過30毫克,一般每周應用7.5~20毫克。它具有作用迅速、療效確切、危險性小的特點;有的病人應用1—2次後,關節腫痛即可改善,通常在1個月內有所進步。該葯起效快,停葯後反復也快,一般在停葯兩周以內,被控制的病情又會很快發作。因此,當病情控制後應口服維持。目前認為,甲氨喋呤可持續應用5~6年以上。對甲氨喋呤的長期治療,過去有爭論。近年來的一些研究表明,甲氨喋呤的長期治療不僅有效,而且比其他改變病情葯的耐受性要好得多。 臨床上治療類風濕經常用到四類葯。 第一類.非甾類消炎葯。這類葯物主要作用是症狀性治療,不能控制病情。與皮質激素相比,不含激素。這類葯物主要的副作用是易引起胃疼痛及出血,一些新葯如布洛芬、芬必得等,副作用比較小。臨床用葯一定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考慮到療效、副作用、經濟情況以及對全身的影響,用葯一定要個體化。 第二類.改變病情的葯物。到目前為止,類風濕還沒有根治的療法。但如果病人堅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這類葯物,效果還是不錯的。(如帕夫林)這類葯物療效慢,可能兩三個月後才見效,能夠控制病情發展,具有修復作用。 第三類.免疫抑制劑。甲氨喋呤,SSZ,反應停,愛諾華等,其中甲氨喋呤有抗炎及免疫抑製作用,阻止關節變形能力高,小劑量使用,一般6周左右開始起作用。 第四類.皮質激素。這類葯物的特點是效果好,療效快,但副作用也大。這類葯物只有在兩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病人由於自身原因,不能使用第一類葯物;病人關節外症狀嚴重。 值得一提的是祖國中醫中葯的神奇療效,中華醫葯的理論體系、豐富中華醫葯的醫療實踐。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供了最新的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法。一是控制關節及其它組織的炎症,緩解症狀。二是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三是修復受損關節以輕減疼痛和恢復功能。四是最終實現徹底治癒,不易復發。針對你的體質虛弱病情復雜, 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綜合應用.一定能早日康復.
7、手指關節炎的影響有哪些咸寧麻塘知道嗎?
手指關節炎是骨性關節炎的一種症狀。
手 指間關節最常受累,尤其是遠端指間關節。腫痛和壓痛不太明顯亦很少影響關節活動。特徵性改變為在指關節背面的內外側,出現骨性增生而形成硬結節,位於遠端指肩關節的結節稱為Heberden結節,位於近端指肩關節稱為Bouchard結節。這種結節發展很慢。只有少數患者最終會出現遠指關節的屈曲或外斜畸形。當第一腕掌關節受累而有骨質增生時就形成「方」形手,這種畸形在中國人中少見。
關節炎可以分成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的找不到病因,繼發性的系在原有疾病基礎上發展成骨關節炎。有許多疾病,包括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兒童時期關節病變、外傷、各種代謝性疾病和多種促使軟骨崩潰的關節內炎症,他們的共同通路是骨性關節炎。、
症狀
手指骨關節炎的症狀表現,專家介紹:手的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而且會出現很多的症狀表現,給患者手指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所以要注意觀察手指骨關節炎,及時治療。患者通常在手指遠端指尖關節背側出現骨性增生的結節,稱為赫伯登結節。繼而在近端指間關節出現類似結節,稱為布卡得結節。由於結節性增生,手指各節可向尺側或橈側偏斜、構成蛇樣手指。
骨性結節一般無疼痛,先為單個,爾後逐漸增多。手部操勞或下涼水,可誘發疼痛或伴發結節周圍軟組織紅、腫、疼痛或壓痛的症狀。
嚴重者可出現指關節變形。
8、我手指關節的地方出現結節是怎麼回事啊
極可能是早早期類風濕表徵,非類風濕不會對稱及多指。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之1就是對稱。及早尋求醫療。及早控制
9、踝關節皮下結節,如何診治
你對照下 最好去醫院咨詢醫生 現在都是在看到底是哪個病
就算看出來了還是去醫院開葯最穩定
1.肢端、面部或軀幹部位發生的一個或數個1~3cm大小的結節,紅或黃紅色,逐漸轉變為紫或紫褐色,表面有毛細血管擴張,結節的邊緣部呈軟骨樣的邊界,病程慢性,經數月或數年結節可逐漸消退,不留痕跡或留下輕度萎縮黃色素沉著,可伴有皮膚其他病損(彌漫性浸潤、丘疹、斑塊、腫瘤),常同時侵犯肺、縱隔、全身淋巴結、肝、脾、眼、唾液腺、骨骼等器官 應去醫院檢查確診,警惕可能是結節病
2 .關節突起部及經常受壓處,如肘關節鷹嘴突,腕、踝關節,頭枕部皮下結節,粘附於骨膜,肌腱或腱鞘上,直徑自數毫米至3~4cm,數量不多,質韌如橡皮,無明顯壓痛。結節存在時間較長,可達數月或數年之久,經抗風濕治療後幾天至幾周可消失 應去醫院診治,可能是類風濕結節
這是風濕↓
風濕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硬皮病、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白塞病等)、系統性血管炎(多發性大動脈炎、結節性動脈炎、韋格氏肉芽腫、顯微鏡下血管炎、巨細胞動脈炎/風濕性多肌痛、過敏性紫癜、川崎病等)、骨與關節(強直性脊柱炎、Reiter綜合征、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的病變,病因往往與自身免疫及遺傳有關,臨床表現常有發熱、關節疼痛及腫脹、皮疹、肌肉疼痛、雷諾氏現象等,病情往往比較復雜。因此,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除了詳細了解病史,做些常規的檢查外,需要通過一些風濕病的專科檢查,如臨床免疫學檢查、骨與關節的音像學檢查、遺傳基因、病理活檢、關節鏡等,才可明確診斷。常用的專科檢查方法:1.臨床免疫學檢查包括抗核抗體譜、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平滑肌抗體、補體、T淋巴細胞亞群等;2.骨與關節的音像學檢查包括關節MRI、血管MRI、關節CT檢查、血管造影、骨掃描等;3.遺傳方面:主要組織相容抗原MCH(HLA)如HLA-B27、HAL-DR4等;4.病理檢查:腎活檢(免疫組織化學)、皮膚狼瘡帶、唇腺活檢、血管活檢、淋巴結活檢等;5.關節鏡檢查;6.其他:骨密度、角膜熒光染色、淚膜破裂試驗、Schirmer』s試驗、唾液流量、關節液檢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