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遊走性。早期關節炎疼痛(無腫脹)的遊走性比較明顯,遊走間隔期比較短,多半在1 ~ 3 天,很少超過1 周。一旦出現關節腫脹後,多半經過1 ~ 3 個月以後才轉移到另一對稱或非對稱關節。
其後反復發作的關節腫脹就像「接力賽」一樣此腫彼消。
(2)對稱性。關節炎的轉移經常是對稱性的,關節腫脹很少是非對稱性的,除早期遊走性疼痛之外,單關節炎少見。
(3)互相制約現象。第一個關節腫脹轉移到另一關節上之後,該關節的腫痛較快(1 ~ 3 天)減輕,數周至數月後可完全消退,而新發病的關節腫痛漸趨嚴重。互相制約的特點通常是:手重足輕或相反,上肢重下肢輕或相反,左重右輕、外周關節重則中軸輕、內臟病變重則關節輕。但為什麼有這樣的互相制約現象目前尚不知道。
(4)關節炎遊走規律。類風濕性關節炎遊走的一般規律和順序如下。
①指(趾)關節—膝—踝—髖—肩—胸骨、胸鎖或顳頜關節。
②跗跖—踝—膝—手—髖關節。
③橈腕關節—踝膝—肘—指關節。
④膝關節—踝—肘關節。
⑤踝關節—膝—髖—腕、指關節。
⑥髖關節—頸椎。
⑦頸椎—膝—髖關節。
⑧單關節—頸椎。
2、關節遊走性疼痛腫脹應該如何治療?關節遊走性疼痛腫脹應該如何治療?
?
3、全身關節遊走性疼痛是什麼病?
建議您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遊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症表現,急性炎症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但常反復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臟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
風濕在醫學上是指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風濕性疾病則指一大類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點為累及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包括肌、韌帶、滑囊、筋膜的疾病。關節病變有疼痛外尚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由於患者的血液循環不通暢,導致肌肉或者組織所需要的營養無法通過血液循環來輸送,致使患者肌肉缺少營養而加速老化變得僵硬,嚴重的會導致患者肌肉和血管萎縮,部分患者且可出現關節致殘和內臟功能衰竭。
葯物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葯。常用的抗風濕病葯物如下:
1.非淄體抗炎葯 此類葯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上常用的有布洛芬、萘普生、雙氯酚酸等。
2.慢作用抗風濕葯 此類葯物多用於類風濕關節炎。對病情有一定控製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黴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3.細胞毒葯物 此類葯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製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醯胺、甲氨蝶呤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葯物,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後有很大的作用。
此外外科療法包括不同的矯形手術、人工關節的置換、滑膜切除等。手術不能治癒疾病只能改善關節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其他治療如GS骨研素。中葯方面可用葯貼輔助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者,可以同時服用西葯維生素B1(每次20mg、每日3次)和GS骨研素綜合治療GS骨研素30天修復軟骨,強效促進關節滑膜正常分泌,選擇性的分解異常增生骨垢,祛除風濕性關節炎,修復軟骨組織。60天營養骨骼,形成軟骨保護層,恢復韌帶彈性,增強肌腱伸縮力、提高關節抗磨性,康復不易復發,從根本上治癒風濕性關節炎!打通骨內血氧通路,見效更快,治療更徹底,解決增生的深層病源與治療難題。修復骨膜細胞的超活性物質ST歧化酶,直接識別並糾正變性軟骨細胞,修復損傷、壞死的骨膜與骨皮質再生活性,恢復和提高其原有生理機能,逐步打通和聯接內外兩個循環網,恢復增生軟骨部位的血氧供應,使因缺血缺氧而變異的軟骨細胞恢復原來的生理活性與形態。骨刺剋星棗酸性骨康因子,透髓吸收後層層包裹侵蝕鹼性骨刺,當酸性比例大於鹼性時,風濕性關節炎自然減輕,實現了根治風濕性關節炎。包括物理、康復、職業訓練、心理等治療,是本類疾病綜合治療的不可少的部分。
4、肌肉遊走性疼痛是什麼病
應該是風濕病或類風濕病。 風濕病是現在最常見的而且不管多大年齡的人都會發生。但是對於引起風濕的因素卻很少有人明白。 1.免疫因素:免疫異常在風濕病的發病中佔有重要地位,許多風濕病至少有部分原因是由免疫異常引起的。如類風濕關節炎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2.泌因素:雌激素可刺激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 3.因素:很多風濕病與感染有關。如風濕病的發病與A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有關,強直性脊柱炎與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有關,類風濕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有關。 4.遺傳因素: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風濕病與遺傳因素有關。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均有遺傳傾向,痛風、風濕熱與遺傳因素也有密切關系。 5.其他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環境因素、機體素質等也均是重要的誘發因素 風濕、類風濕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祖國傳統中醫稱之為「痹症」,是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以筋骨、肌肉、關節發生酸痛、麻木、屈伸不利或關節 腫大等主要表現的病症。 上海仁濟醫院 研究機構:國家重點學科、上海風濕病研究所、上海市衛生局領先學科 病床數: 1200張(總數) 擅長治療:風濕病、紅斑狼瘡、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 知名專家:陳順樂、劉偉、陸廣華、任穎、徐新民 仁濟西院: 地址:上海市山東中路145號 交通: 14、17、20、37、49、66、71、123、127、隧道三線、四線、五線、六線、九線、地鐵1號線、地鐵2號線仁濟東院: 地址:上海市東方路1630號 交通: 01、119、583、772、819、隧道五線、隧道九線、大橋二線等公交車 北京地區可以考慮北京協和醫院,治療類風濕也很好!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 北京協和醫院 東院: 地址: 北京市東單王府井帥府園1號 交通: 1、4、52、57、108、110、111、106、116路公交車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 專家:張奉春,男,現任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1982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後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1987年從事風濕專科臨床和基礎研究,有豐富的診斷和治療風濕病的經驗,尤其對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多發肌炎/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類風濕關節炎,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痛和系統性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很深的認識。先後在國內外醫學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ctx治療sle的臨床觀察》一文獲1991年北京醫學會優秀論文獎,《人60kd ssa/ro抗原不同表位的免疫特性》一文獲1999年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優秀論文獎。並於1993年、1998年先後二次赴美做博士後及訪問學者的有關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曾先後獲得多次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 1)血液檢查 ①血紅蛋白和紅細胞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鐵貯存正常,但其利用有缺陷,因此病人常見貧血;若服用抗類風濕關節炎葯物引起胃腸道出血,則更會引起貧血。 ②白細胞 疾病活動期稍增多,少數病人有嗜酸性細胞的升高。 ③血小板 在疾病活動期略有增高。 ④血沉活動期增快。 ⑤C反應蛋白 在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期升高,在緩解期下降,有助於判斷疾病的變化和治療效果。 ⑥免疫方面 早期出現免疫球蛋白M(IgM)增加,以後免疫球蛋白C、A(IgC、IgA)均升高,但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與該病的病程或階段,以及類風濕因子滴度無關。總補體、補體C3在嚴重病例可下降。 ⑦類風濕因子 80%左右類風濕關節炎病人血液中呈陽性。類風濕因子滴度越高,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性越大。類風濕因子滴度越高,出現越早,病變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可作為判斷預後的一個指標。 ⑧抗核抗體 在10%—20%類風濕關節炎病人中,有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相似的抗核抗體。與系統性紅斑狼瘡不同的是,這些抗核抗體屬於免疫球蛋白M型,而在系統性紅斑狼瘡中,其部分抗核抗體屬免疫球蛋白G。此外,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抗核抗體滴度一般低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 (2)滑液檢查 呈混濁草黃色漿液,白細胞計數(2~ 7.5)X109/升,約50%—70%為中性粒細胞。補體水平常有降低,類風濕因子一般陽性,黏蛋白凝固試驗塊鬆散。 (3)活組織檢查 各地區收費標准都不一樣,大概在200-500之間
5、遊走性風濕關節炎怎麼治?
你好:我是一名骨科醫生,我個人認為殺滅血液中的類風濕性因子,祝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