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骶髂關節炎能不能刮痧
骶髂關節炎一般認為是強制性脊柱炎的早期一個臨床表現,這是一個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目前並沒有根治的辦法。
2、治療關節炎,刮痧、拔罐、艾灸哪種方法更有效?
你說的這些方法都是中醫療法,他們每一個都能治療百病,但是關節炎最好用拔罐、效果應該更顯著些!
3、手指關節炎刮痧怎麼治
用砭石刮痧板每天刮十指關節處,刮到以能耐受為度。堅持10多天,指關節會感到輕鬆些。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望能採納!
4、膝關節疼痛刮痧怎麼刮
你好,一般著涼,可以出現關節炎,可以出現疼痛的症狀,平時多熱敷看看,可以幫助緩解疼痛的症狀,刮痧需要到專科治療的
5、手指風濕性關節炎應刮痧什麼位置
輕度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手指關節的外形,如果嚴重時有可能會引起關節畸形,建議日常生活中避免著涼、避免勞損,避免受風寒濕侵襲,積極進行功能鍛煉。
6、如何自己刮痧
刮痧手法有十幾種,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刮拭方向從頸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向外刮拭。刮板與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進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時間一般每個部位刮3-5分鍾,最長不超20分鍾。對於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強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為原則。刮痧次數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後再進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後一至二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癢,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
刮痧療法不僅能治病,而且還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膚沒有什麼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著經絡適當刮一刮對身體還是比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應用於疏通經絡方面。常見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歲左右的人,採用刮痧的療法療效比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刮痧療法對皮膚有一定的損傷,所以一次刮完後要等過一段時間,一般為五至七天左右,再進行第二次刮刮痧療法具有活血化瘀、調整陰陽、舒筋通絡,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療效顯著,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刮痧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及處理:刮痧療法和針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樣的,都是對人體的穴位進行刺激,只不過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針灸一樣,有可能像暈針一樣出現暈刮。
(1)暈刮出現的症狀為頭暈,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冷,惡心欲吐或神昏撲倒等。
(2)預防措施:空腹、過度疲勞患者忌刮;低血壓、低血糖、過度虛弱和神經緊張特別怕痛的患者輕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讓患者平卧;讓患者飲用1杯溫糖開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會穴(重刮)、人中穴(稜角輕刮)、內關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湧泉穴(重刮)。
注意事項,工具、體位:
刮痧板由水牛角製成,形狀為長方形,邊緣鈍圓。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後會出現青紫色出血點。
適應症:感冒、發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驚攣、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
刮痧禁忌證:
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4.下肢靜脈曲張,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用輕手法。
5.凡刮治部位的皮膚有潰爛、損傷、炎症都不宜用這種療法,大病初癒、重病、氣虛血虧及飽食、飢餓狀態下也不宜刮痧。
在刮痧的過程中和刮痧後應該注意的事項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迴避風扇直接吹刮試部位。
2.刮痧出痧後30分鍾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准。
4.刮痧出痧後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並休息15-20分鍾。
7、風濕性關節炎,膝蓋疼,拔罐還是刮痧,按摩,哪種效果好?
風濕性關節炎在中醫上叫痹病。根據疼痛的性質不同治療的方法也不同。無論用哪種方法都沒法根治,只能把症狀減到最低。行痹,肢體關節酸痛遊走不定。方葯:防風 秦艽 麻黃 杏仁 葛根 赤茯苓 當歸 肉桂 生薑 大棗 甘草 黃芩痛痹,肢體關節緊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熱痛減。方葯:烏頭 麻黃 芍葯 甘草 黃芪著痹,肢體關節重著,酸痛,麻木。方葯:薏苡仁 蒼術 羌活 獨活 防風 川烏 麻黃 桂枝 當歸 川芎 生薑 甘草熱痹,肢體關節紅腫熱痛劇烈。方葯: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桂枝 忍冬藤 連翹 黃柏 海桐皮 姜黃 威靈仙 防己 桑枝痰痹,關節腫大,僵硬,變形,刺痛。方葯:獨活 寄生 熟地 杜仲 牛膝 當歸 白芍 川芎 人參 茯苓 甘草拔罐 刮痧,按摩都不太好,都需要堅持治療,積極鍛煉很重要。相信你也是相信中醫的,不過中葯中治風濕的有些葯物是有毒的,不要輕易試用,需在醫生指導下用葯
8、如何刮痧治療關節炎?
刮痧可以治療關節痛嗎?下面是對刮痧治療關節炎的介紹。關節炎患者的比例,女多於男。女性相對身體弱,加上平時家務活重,經常用冷水洗衣、洗菜,時間一長,通過手關節誘發風濕症。有的婦女產後貪涼,氣血不足,寒涼入里而落下終身風濕症,因此預防至關重要。防治關節病注意保暖是關鍵由於風濕怕冷怕汗,所以,骨關節病和老寒腿患者要注意保暖,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不要貪涼,盡量不要睡在地板上,因為不管多炎熱的天氣,地板還是有濕氣的。盡量不要吹空調,用電扇吹時,不要對著膝關節吹,晚上睡覺時,要用被子蓋著膝部或風濕的部位。當天氣剛剛轉涼時,就要注意保暖,穿厚些的衣服和襪子。洗澡時用熱水擦洗,多用熱水泡腳用熱水敷膝關節。醫生建議最好不要用護膝給膝部保暖,因為護膝彈性很大,用在膝部縮緊了周圍血液循環的疏通,使膝部的活動更加困難。而痛風性關節炎卻要注意避免保暖過熱引發關節損害。患者發病時,千萬不要用保暖法進行敷制,因為熱敷法反而會使關節受熱過度,導致身體的關節個個疼痛。雖說休息很重要,但過度的休息也會使關節周圍的血液凝固,無法疏通。因此,勞累或休息時間過長以後,最好適當做做腿部運動,特別是膝部運動。刮刮痧也能防治關節病秋季也是葯物防治關節病風濕的好時候,如可服用一些對胃腸道損傷較小的消炎鎮痛葯止痛活血,或者服用中草葯疏通經絡,活血、祛風濕。特別是秋季刮痧,效果很好,因為秋季還是氣候比較暖和的時候,人體的陽氣足,血液經絡易疏通,穴道也易打通。
9、在家自己怎麼樣刮痧
在家自己刮痧是最方便的,也很簡單。右手將刮痧板放置手掌里,拇指和食指捏住。刮痧時手拿住板,腕力調整板的角度,刮痧板有肌膚成45度角,一個方向刮。
刮痧順序是先上後下:頭、頸、肩背腰、上肢、胸腹及下肢。力量以自己能承受不為,不可太用力,以免刮傷皮膚。
刮痧要注意的就是,有心腦血管病,有出血傾向的,局部腫脹,過度飢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可當時重力大面積刮痧。
刮痧每個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用5~10分鍾。兩次刮痧之間最好能間隔3~6天。
刮痧是綠色的物理療法,可以舒筋活血,消炎止痛。對感冒,頸椎增生,後背疼痛都有很好的療效。
(9)關節炎刮痧擴展資料:
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製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復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因其簡、便、廉、效的特點,臨床應用廣泛,適合醫療及家庭保健。還可配合針灸、拔罐、刺絡放血等療法使用,加強活血化瘀、驅邪排毒的效果。
操作要點: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膚上均勻塗上刮痧油等介質;
(2)手握刮拭板,先以輕、慢手法為主,待患者適應後,手法逐漸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宜單向、循經絡刮拭,遇痛點、穴位時重點刮拭,以出痧為度。
(3)可先刮拭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循行路線,振奮一身之陽、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再根據病情刮拭局部阿是穴或經穴,可取得更好療效。
(4)刮痧後囑患者飲用溫開水,以助機體排毒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