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懷孕十八周每天早上起床屁股溝骨頭疼怎麼辦?
你好,對於孕婦出現的屁股溝中間骨頭疼痛,多是由於骶髂關節炎和尾骨滑囊炎導致的。因為懷孕以後,孕婦的體重會逐漸的增大,從而在下地活動時或者是坐著活動時,就會導致骶髂關節部位受力增大,骶髂關節部位會形成炎性水腫的情況,病人就會出現屁股溝中間部位的骨頭有疼痛和壓痛。並且在坐著時,尾骨部位的滑囊會過度的受到擠壓,引起滑膜水腫增生,會導致屁股溝中間部位的骨頭按著時有明顯的疼痛,並且坐著時疼痛會有明顯的加重。
2、今年32歲,女,1.DR報告顯示:兩側骶髂關節面密度增高;2.CT顯示:L3-S1椎間盤未見明顯異常;3.HLA-B27顯示陰性,
什麼是緻密性骶髂關節炎
**緻密性骶髂關節炎
緻密性骶髂關節炎通常見於20~40歲女性,患者復發性下腰痛,有時可向下放射至兩側臀部和大腿,但不是根性疼痛,下腰活動時可加重症狀,常有近期分娩史。
**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因目前並非十分明確,但與下列因素有一定的關系。
1.骶髂關節是負責將腰部以上的重量轉運於下肢的主要關節,由於骶髂關節長期受到持續性壓力而緻密。
2.婦女妊娠、分娩可能為本病的誘發因素之一。
3.與椎體骨骺炎有關,曾有報道本病與椎體骨骺炎二者共存在的病例。
4.與慢性盆腔炎、泌尿系統感染、局部外傷等因素有關。
5.骶髂關節附近骨質血液供應障礙,也是引起本病的原因之一。
**診斷
1.臨床表現 下腰部慢性持續性的疼痛,或恥骨聯合處疼痛,並可向臀部、股後部放射,疼痛一般均較輕。女性病員往往可因月經周期、妊娠次數的增多而下腰部疼痛症狀加重,但無夜痛徵象,腰部運動基本不受限制。也有個別病人可毫無自覺症狀,只是由於其它原因在X線照片檢查中偶爾發現。
2.臨床檢查 在骶髂關節附近或病變部位有局限性的壓痛點,局部的肌肉痙攣。腰部運動、直腿抬高試驗 「4」字試驗等均基本正常。
3.X線所見 主要表現為髂骨耳狀面結構不清,骨質呈均勻性密度增高,其內緣以骶髂關節為界,並不侵犯關節面,其外緣構成清晰的直線或弧線,將病變部骨質硬化區構成各種不同的形態,大體上可分為三角形、新月形、梨形三種。病變范圍大部侵及耳狀面的全部或上、下2/3部。大多為雙側病變,病變大小、形狀可不對稱,少數為單側性。若病變在腰椎,可見腰椎椎體前上角骨質密度增高,椎間隙清晰無變化。
4.診斷依據 青年婦女,慢性持續性的下腰疼痛,反復發作,伴周期性改變,尤以產後下腰部疼痛症狀加重者,應疑為本病,但對本病的最後診斷還是依靠X線檢查方能確診。
**鑒別診斷
1.結核性骶髂關節炎 多為單側性發病,一般症狀輕而不顯著,當行走、上樓、久坐、平卧翻身等動作而疼痛加劇,潮熱、夜間盜汗、易疲勞等全身中毒症狀。X線檢查可明確鑒別,結核性骶髂關節炎可見關節間隙模糊、骨質破壞、吸收、有大小不等的鈣化物等。
2.強直性骶髂關節炎 下腰部疼痛,有僵硬感,並有向上逐步蔓延的趨勢。二者的鑒別,主要是影像學檢查。強直性骶髂關節炎早中期X線可見骶髂關節下部間隙模糊,關節面不整齊呈鋸齒狀。晚期X線可見骨小梁穿過關節間隙,關節間隙消失,形成骨性強直。
3.骶髂關節低毒感染 病程緩慢,局部疼痛,可有不規則的低熱,X線可見關節間隙有狹窄,關節面不夠整齊。實驗室檢查可見血白細胞增高,使用抗生素治療有效。
4.骶髂關節轉移性腫瘤 有其它器官腫瘤的病史,局部疼痛,而且有明顯的壓痛,病程長者,可出現惡液質。X線檢查:局部有不規則、邊界不清的結節樣或片狀樣緻密影。若能找到原發病灶則診斷更為肯定
**治療方法的選擇
本病的治療以中葯內治法為首選。中葯內治法益氣養血,強筋壯骨,活血化瘀,祛邪通絡,既可治標,亦可治本,是本病的主要療法。但一般在臨床上,有條件時可與針灸療法或中葯離子導入療法相配合,針灸療法活血祛邪,通絡止痛,中葯離子導入療法兼中葯外治法與直流電的作用於一體,將葯物直接作用於骶髂關節部位,有較好的溫經止痛的作用。若患者腰骶關節處有局限性壓痛,或有條索狀物,或出現向一側活動疼痛加劇,使用推拿療法則有立竿見影的療效。
**西醫治療
本病在治療中,盡可能避免站立負重工作,以減輕骶髂關節的受壓,局部保暖,以增強組織代謝,卧硬板床。
**緻密性骶髂關節炎的康復治療
本病多源於女子產後失血、失養,或感受外邪所致,本病臨床治癒後,使用中葯內治法益氣養血,強筋壯骨以治其本,是本病康復治療的的主要方法和目的。在治療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補益之劑時,一要注意少量配伍一些理氣活血之劑,使補而不膩,免礙脾胃;二是要對邪氣留存的情況掌握清,有瘀、邪存留者尚需化瘀、祛邪,否則有閉門留寇之弊。但化瘀祛邪時,又當注意化瘀以活血為主,不可濫用逐瘀之劑,祛邪不可過用溫燥之品,以免耗血傷陰。
2.根據病情可以與針灸療法、推拿等療法相伍用。針灸療法要注意手法,以補法為主,選穴少而精當,可針灸並用;推拿療法要注意手法輕柔,以舒筋活血為要。
3.必要時,可使用支架保護,避免腰骶部的損傷。
4.以休息為主,避免長久站立及過重的體力勞動,注意局部的保暖。
5.有條件是可採用溫泉浴療法,對本病的康復有積極的治療意義。使用溫泉浴時,要注意水溫,保持在37℃~42℃之間,不宜過高,每次浸浴時間20~30分鍾,不宜過長,15天一療程,每療程間隔3~5天。
**緻密性骶髂關節炎的預防
本病多見於產後婦女。緻密性骶髂關節炎的預防應側重以下幾點:
1.防止產後大出血 懷孕婦女在產前應定期檢查,及時防止病變和難產,產時要科學地應用現代接生方法。產後的大出血多與胎盤滯留有關,必要時採用補救措施,如使用生化湯,溫經活血,化瘀通絡,以防止惡血阻滯,新血不得歸經而致出血。
2.產後婦女應合理地休息,保養,保證營養,避免過早勞作,避免外邪的侵襲。
3、剖腹產7天會不會子宮里不幹凈導致骶髂關節炎和筋膜炎髂骨有積液呢
按照醫生的建議護養不會,現在的醫學這么我發達,醫院每天都有很多小孩出生,剖腹產也不少,也沒有見出現什麼子宮不幹凈導致什麼病。剖腹產一般情況下都要住院7天左右,這7天里醫生要經常來觀察,剖腹產手術後醫生是要檢查的,手術後幾個小時醫生都會叫你翻身,不要長時間不動,只有這個時候是比較難受,之後就沒有什麼,出院後回家得坐月,坐月跟順產一樣的。
4、為什麼懷孕會引起骶髂關節炎
骶髂關節炎跟懷孕沒什麼聯系,但是懷孕之後往往可能導致疼痛的症狀逐漸加重。
大多數的骶髂關節炎並不是單獨的一個疾病,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原發性骶髂關節炎的關節軟骨細胞活性低下,髖部肌肉等軟組織支持力量減弱,軟骨呈退行性變。往往受年齡、體質、遺傳等因素影響。
緻密性骶髂關節炎通常見於20-40歲女性,患者復發性下腰痛,有時可向下放射至兩側臀部和大腿,下腰活動時.出現酸疼等現象,比較容易診斷。
治療:
1、葯物治療
疼痛時可以使用鎮痛葯,但不要長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賴或降低作用。可嘗試採用軟骨保護類葯物(如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緩解症狀。如果是局部壓痛點者,可作痛點封閉,但輕易不選擇手術治療。
2、物理療法
熱療、水療、紅外線、超短波、電刺激等均可增強局部微循環、緩解肌肉韌帶結構緊張,減輕疼痛等症狀。
5、CT診斷為雙側骶髂關節炎
對於關節方面的問題,主要就是關節軟骨受到破壞。氨糖可以修復受損層,保護關節軟骨。減輕關節的炎症。
但和任何病症一樣,治療的時間很漫長。硫酸軟骨素能潤滑關節軟骨,減輕關節之間因為缺少潤滑液產生的疼痛
國際上有很多資料顯示,氨糖和硫酸軟骨素是關節很重要的物質,補充這些物質可以改善關節的健康。在急症發作的時候,使用跌打創傷葯緩解,如沈陽紅葯片。或者三七粉。但只能是緩解疼痛,不會修復關節。
另外,對於自身的身體健康也要引起重視,比如,長期使用抗組胺葯物會損壞神經系統和關節,常見的有撲爾敏,主要物質就是對乙醯氨基酚,也就是平常看到的感冒葯
身體發熱的時候,補充牛磺酸就可以改善。牛磺酸可以哪裡攝取呢,從常見 的紫菜攝取,雖然含量不高。但是是安全的
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