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女兒今年3歲,去年12月份查出幼特發性關節炎,雙腳腫脹疼痛走路有障礙,現在伴有全身發熱38度左右。
也許可以嘗試下微創治療,激素肯定是不好的,副作用太大
2、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全國哪家醫院治療好
只要診斷正確,醫院之間治療方法和治則都是差不多的,臨床路徑也是一致的。其實治療上並無太多差別。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小孩有了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看著小孩受折磨,家長確實是比較鬧心。但是這個是急不來的,這種問題需要長時間治療和長時間恢復,心急反而會讓小孩受更多折磨,風濕骨病病人病急亂投醫的太多,往往也沒有理想的結果。
費你幾個建議,僅供參考:
1、找專業的科室和專業的醫生;
2、堅持治療,持續治療,不要疼就治,不疼就停止;
3、不要排斥非甾體抗炎葯和激素的運用,只要不濫用就好;
4、不要相信哪裡很快就能根治,你這樣急切的心理很容易上當受騙。
祝早日康復,請採納!
3、我兒子得了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己經看了五年了,現在病情還算穩定月去醫院復查一次,一次三四千元,我快撐不
能留一下你的聯系方式嗎,想問問你病情,我兒子剛得這個病
4、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本病可發於任何年齡,年齡在4歲以上多見,女孩在1~2歲為發病高峰,男孩則在2歲與9歲兩個年齡組為發病高峰。根據起病最初6個月的臨床表現,可分3型。
1.全身型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發病高峰在5~10歲,無明顯性別差異。本型的特點為起病多急驟,伴有明顯的全身症狀。
(1)發熱弛張型高熱是此型的特點,體溫每日波動於36℃~41℃之間,驟升驟降,一日內可出現1~2次高峰,高熱時可伴有寒戰和全身中毒症狀,如乏力、食慾減退、肌肉和關節疼痛等,熱退後患兒活動如常,無明顯痛苦。發熱可持續數周至數月,自然緩解後常復發。
(2)皮疹也是此型的典型症狀,具有診斷意義,其特徵為於發熱時出現,隨著體溫升降而出現或消退。皮疹呈淡紅色斑丘疹,可融合成片。可見於身體任何部位,但於胸部和四肢近端多見。
(3)關節症狀關節炎是本病的主要症狀之一,發生率在80%以上。可為多關節炎或少關節炎。常在發熱時加劇,熱退後減輕或緩解。以膝關節最常受累,手指關節、腕、肘、肩、踝關節也常受到侵犯。關節常表現為對稱性腫脹、壓痛和晨僵,反復發作數年後,可出現畸形。最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腕關節強直、掌指關節半脫位和手指「天鵝頸」樣畸形。
(4)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約半數病例有肝脾腫大,可伴有輕度肝功能異常,少數患兒可出現黃疸,體溫正常後肝脾可縮小。多數患兒可有全身淋巴結腫大,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時可出現腹痛。
(5)胸膜炎及心包炎約1/3患兒出現胸膜炎或心包炎,但無明顯症狀。心肌也可受累,但罕見心內膜炎。少數患兒伴有肺間質損害。
(6)神經系統症狀部分患兒出現腦膜刺激症狀及腦病表現,如頭痛、嘔吐、抽搐、腦脊液壓力增高及腦電圖改變。
2.多關節炎型
女孩多見,起病年齡有2個高峰,1~3歲和青春早期。受累關節≥5個,尤以指趾小關節受累比較突出。起病緩慢或急驟,表現為關節僵硬、腫痛和局部發熱,一般很少發紅。通常從大關節開始,如膝、踝、肘,逐漸累及小關節,出現梭狀指。約1/2病兒頸椎關節受累,致頸部活動受限。顳頜關節受累造成咀嚼困難。少數發生環、杓(喉部軟骨)關節炎,致聲啞及喉喘鳴。晚期可出現髖關節受累及股骨頭破壞,發生運動障礙。關節症狀反復發作、持續數年者關節僵直變形,關節附近肌肉萎縮。
3.少關節炎型
通常在1~3歲起病,受累關節不超過四個。膝關節最常受累,其次是踝關節,再次是手的小關節,但幾乎任何關節均可受累。約20%的少關節型JIA患兒發生虹膜睫狀體炎,抗核抗體陽性患兒更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