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骨關節炎的中葯方

骨關節炎的中葯方

發布時間:2020-03-25 03:09:13

1、誰有治療骨性關節炎葯方?

骨性關節炎治療偏方:
芪藤湯(龔正豐)
【組成】紅藤15g,生黃芪15g,當歸10g,金銀花15g,生蒲黃10g(包),牛膝10g,生甘草6g。
【主治】關節骨性關節炎,屬濕毒阻滯者。膝部腫脹疼痛明顯,屈伸不利,伴有關節積液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方解】生黃芪補氣利水,合當歸益氣養血,扶正以祛邪;金銀花、紅藤通絡解毒;蒲黃生用破血兼有利尿之功,使濕毒從小便而走;牛膝強腰膝,活血化瘀,引葯下行;生甘草解毒除濕並調和諸葯。全方葯力專注,以療膝腑疾患,諸葯相合,解毒除濕、通利關節,使正氣充邪氣去,血脈通利,痹證得解。
【加減】風濕偏重者,加獨活10g,防風10g,桑寄生15g,烏梢蛇10g;寒盛痛劇者,加桂枝6g,制川草烏6g,露蜂房15g,虎杖15g;濕熱邪毒壅盛者,加薏苡仁15g,土茯苓15g,地龍10g;痰瘀互結者,加白芥子6g,山慈菇10g,制膽南星6g,露蜂房10g,虎杖15g,肝腎虧虛者,加仙茅10g,淫羊藿10g,生、熟地各15g,補骨脂10g。

2、中葯治療骨性關節炎可以嗎?

骨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包括中葯治療和物理治療,從中醫的角度出發骨關節炎又稱為痹症,痹證是以疼痛為主的綜合征,患者病情嚴重時會出現肢體乏力、麻木等症狀。中醫通常對該病進行辨證論治,風寒痹阻的患者常用祛風散寒的方劑,比如獨活寄生湯;如果是風濕熱痹的患者,選用清熱疏風、祛濕止痛的方劑,比如大秦艽湯;淤血痹阻的患者選用活血化瘀的方劑,如桃紅四物湯;肝腎虧虛的患者,一般採用補益肝腎的方劑,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物理的治療方法有手法按摩、針灸、小針刀治療或者是運動療法。

3、中醫中葯骨性關節炎是如何治療的?

骨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主要分為內治法和外治法。中醫內治法主要是中葯的口服,根據不同的病情分成幾型,肝腎不足型患者會出現膝痛反復發作、膝關節無力、關節變形或膝關節的內翻等症狀,同時可伴有耳鳴、腰酸,患者舌淡、苔白、脈細或脈弱,一般分為偏陰虛跟偏陽虛,偏陰虛主要用左歸飲,偏陽虛用右歸飲加減。脈絡瘀滯型病人主要為關節針刺樣疼痛,而且痛有定處,固定不移,負重或勞累後疼痛增加,關節出現僵硬、屈伸不利、活動困難,部分病人還有形體消瘦、腰膝酸軟、倦怠無力的症狀,舌脈主要為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或細澀,主要用身痛逐瘀湯加減。濕熱下注型病人可出現膝關節的疼痛,膝關節紅腫和灼熱感,冷敷會覺得較舒服,患者感覺受熱疼痛增加以及關節活動明顯受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方葯主要使用四妙丸加減。寒濕阻痹型病人會出現膝關節腫脹,膝關節內有積液,膝關節會出現酸重沉著,活動不利,疼痛時間較長,陰雨天寒濕天疼痛加重,患者舌淡紅,苔薄白膩,脈濡緩,方葯主要採用獨活寄生湯加減。外治法主要採用中醫的外敷、熏洗、針灸治療、推拿治療、小針刀治療及銀質針治療等。

4、推薦一個治療骨性關節炎中葯方,謝謝啦,著急用!?

骨性關節炎是類風濕病的一種,在潮濕的環境中,症狀更加明顯,可以服用恆古骨傷癒合劑,它是一款中葯制劑,對身體沒有副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明顯消除腫痛、疼痛的現象,配合適當的鍛煉,效果更加明顯。

5、骨性關節炎吃中葯有用嗎

你好,肩周炎雖然不是一種危、重、急症,但也需要積極治療,一般的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

6、治骨性關節炎中葯好嗎?

骨性關節炎的中葯治療主要是辨證論治,有經驗的中醫醫生往往會根據患者的舌苔、脈象給予體質辨識,是寒、是熱、是虛,還是實。根據他的體質會給予對應的辨證論治的處方,有的是活血化瘀,有的是溫經散寒,有的是補肝腎,有的是舒筋活絡,方法因人而異,這是口服中葯治療。另外,還有很多中成葯也是可以選擇的,還配合一些中醫的特色治療,比如針灸、按摩、中葯的熱奄包,還有中葯穴位敷貼、中葯熏洗。

7、哪些中葯方劑能治療膝骨關節炎

膝關節炎的治療最好是採用中醫外治的方法再配合中葯內服治療。建議去醫院中醫科做治療。

8、中葯治療骨性關節炎症都採用什麼方法?

骨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包括:
1、西醫治療:一般應用改善骨代謝的葯物,如維生素D、鈣劑等,可改善患者骨關節代謝的情況;
2、中醫治療:中醫角度骨關節炎又稱為痹症,痹症是以疼痛為主的綜合征,患者病情嚴重會出現肢體乏力、麻木等症狀,中醫通常對該病進行辨證論治。如果為血瘀氣滯型,一般以關節紅、腫、熱、痛為主要症狀,中醫採用活血化瘀、清熱止痛等葯物進行內服或外敷;如果為肝腎虧虛型,常應用補益中葯進行內服,如六味地黃丸等。具體用葯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准。

與骨關節炎的中葯方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