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關節炎中葯方劑外用

關節炎中葯方劑外用

發布時間:2020-03-24 13:09:31

1、推薦一個治療骨性關節炎中葯方,謝謝啦,著急用!?

骨性關節炎是類風濕病的一種,在潮濕的環境中,症狀更加明顯,可以服用恆古骨傷癒合劑,它是一款中葯制劑,對身體沒有副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明顯消除腫痛、疼痛的現象,配合適當的鍛煉,效果更加明顯。

2、哪些中葯方劑能治療膝骨關節炎

膝關節炎的治療最好是採用中醫外治的方法再配合中葯內服治療。建議去醫院中醫科做治療。

3、求好心人幫助,治療風濕病關節炎的中葯處方,給婆婆治病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4、膝關節炎的治療偏方

膝關節炎:可為單發性,或雙側性,女性偏多且往往是體重超標者。中年後的症狀:當坐起立行時覺得膝部酸痛不適,走了一時症狀消失,這是早期表現。

5、關節炎的中草葯配方

?

6、關節炎用什麼膏葯好

關節炎保守治療可採用外用葯物治療,外敷膏葯有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的作用,是可以嘗試的,不過具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還是建議按照醫囑來

7、誰有治療骨性關節炎葯方?

骨性關節炎治療偏方:
芪藤湯(龔正豐)
【組成】紅藤15g,生黃芪15g,當歸10g,金銀花15g,生蒲黃10g(包),牛膝10g,生甘草6g。
【主治】關節骨性關節炎,屬濕毒阻滯者。膝部腫脹疼痛明顯,屈伸不利,伴有關節積液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方解】生黃芪補氣利水,合當歸益氣養血,扶正以祛邪;金銀花、紅藤通絡解毒;蒲黃生用破血兼有利尿之功,使濕毒從小便而走;牛膝強腰膝,活血化瘀,引葯下行;生甘草解毒除濕並調和諸葯。全方葯力專注,以療膝腑疾患,諸葯相合,解毒除濕、通利關節,使正氣充邪氣去,血脈通利,痹證得解。
【加減】風濕偏重者,加獨活10g,防風10g,桑寄生15g,烏梢蛇10g;寒盛痛劇者,加桂枝6g,制川草烏6g,露蜂房15g,虎杖15g;濕熱邪毒壅盛者,加薏苡仁15g,土茯苓15g,地龍10g;痰瘀互結者,加白芥子6g,山慈菇10g,制膽南星6g,露蜂房10g,虎杖15g,肝腎虧虛者,加仙茅10g,淫羊藿10g,生、熟地各15g,補骨脂10g。

8、中葯治療骨性關節炎症都採用什麼方法?

骨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包括:
1、西醫治療:一般應用改善骨代謝的葯物,如維生素D、鈣劑等,可改善患者骨關節代謝的情況;
2、中醫治療:中醫角度骨關節炎又稱為痹症,痹症是以疼痛為主的綜合征,患者病情嚴重會出現肢體乏力、麻木等症狀,中醫通常對該病進行辨證論治。如果為血瘀氣滯型,一般以關節紅、腫、熱、痛為主要症狀,中醫採用活血化瘀、清熱止痛等葯物進行內服或外敷;如果為肝腎虧虛型,常應用補益中葯進行內服,如六味地黃丸等。具體用葯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准。

與關節炎中葯方劑外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