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救命,本人從小有濕疹,曾經得過「反應性關節炎」其症狀為滿腿長10厘米左右的大疙瘩,說是風濕來的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2、我是髖關節炎患者,想過去就疹
你好,怎麼說呢。首先要說一下,髖關節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症,有輕有重,不能一概而論。比較嚴重的髖關節炎如髖關節化膿性滑膜炎,來的比較迅猛,屬於比較嚴重的。而如果只是單純的勞損引起的髖關節滑膜炎,就屬於比較輕的。輕度的髖關節滑膜炎患者注意靜養休息、避免勞累,通常可以緩解。如果病情較重的髖關節滑膜炎,患者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找專科醫生進行診治。個人見解,有點啰嗦。
希望對你有幫助。
純手打望採納。
3、過去得過風疹以後是不是就不會再得這種病?
風疹是病毒性傳染病,臨床特點是:全身症狀輕微,皮膚紅色斑丘疹及枕後、耳後、頸後淋巴結腫大伴觸痛,合並症少見。孕婦在孕早期感染風疹後,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而致各種先天缺陷,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病因】
風疹病毒屬披膜病毒科,只有一個血清型。病毒呈球形,直徑50~70nm,包膜上有血凝素(HA),能凝集鴿、鵝、雞紅細胞和人O型紅細胞。風疹病毒不耐熱,在37℃和室溫中很快滅活;-20℃可短期保存,-60℃可相對穩定幾個月。出疹前7天及疹退後7~8,鼻咽部分泌物中可發現病毒。
【流行病學】
人類是風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過飛沫傳播,在出疹前、中、後數天內傳染性最強;除鼻咽分泌物,血、糞、尿中亦有病毒存在,亞臨床型患者亦具有傳染性。多在冬、春季節發病,l~5歲兒童多見,男女發病率均等。母親的抗體可保護6個月內嬰兒不發病。廣泛使用疫苗後發病率降低,發病年齡提高。母親孕期原發感染可導致胎兒宮內感,其發病率和致畸率與感染時的胎齡密切相關,以孕早期為最高;先天性風疹患兒在生後數月內仍有病毒排出,具有傳染性。
【臨床表現】
(一)後天性風疹
1、潛伏期 一般為14~21天。
2、前驅期 較短,大多隻有l~3天。有低熱和卡他症狀,多數較輕,常因症狀輕微或時間短暫而被忽略。
3、出疹期 典型臨床表現為耳後、枕部及頸後淋巴結腫大伴有觸痛,持續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結腫後24小時出現,是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膚發紅或針尖狀猩紅熱樣皮疹,開始在面部,24小時內遍及頸、軀干、手臂,最後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現,一般歷時3天,出診後脫皮極少。在前驅期末和出疹早期,軟齶可見紅色點狀粘膜疹,與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無特異性。出疹時可伴低熱,持續1~3天,輕度脾腫大常見。年輕婦女在出疹時或疹後幾天內有多發性關節炎,常為對稱性,最常累及的是近端指(趾)關節,順序為掌指頭節、腕、膝、踝、足、肩及脊柱關節;特點是局部有紅腫、疼痛、觸痛及滲出,持續幾天至2周,很少有後遺症。此外尚有感覺異常和睾丸疼痛等報告。
4、並發症 風疹很少有並發症,臨床可見的以呼吸道感染為主;偶見出疹期內並發肺炎、感染後腦炎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預後均良好。
(二)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風疹病毒通過抑制細胞有絲分裂、細胞溶解、胎盤絨毛炎等引起胎兒損傷,可產生:①一過性新生兒期表現;②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組織損傷;③慢性或自身免疫引起的晚發疾病,這些遲發症狀可在生後2月至20年內發生。
【治療】
本並無特效葯,主要為對症和支持治療。先天性風疹患兒科長期帶病毒,影響其生長發育,應早期檢測視、聽力損害,給予特殊教育與治療,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預防】
隔離期:至出診後5天。
(一)被動免疫 易感者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合夥被動保護或減輕症狀,惟其效果不確切,通常不用此法預防。但如易感孕婦接觸風疹後不願或不能作治療性流產,則應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20~30ml。
(二)主動免疫 國外已採用疫苗預防,效果肯定。注射疫苗後,98%易感者可獲終身免疫。一般用於15個月至青春發育期之間的女性,未孕婦女證實抗體陰性而且能在接種後3個月內不懷孕者亦可使用。即使妊娠婦女不慎應用。亦很少發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4、這些症狀是帶狀皰疹疼痛後遺症還是類風濕關節炎?
用板蘭根沖劑(雷氏)試一下,清熱解毒,五盒一療程;另用「草烏甲素片」止痛,用「呋喃硫胺片」治療周圍神經炎(後兩種葯用量可依據說明書)。
此三種葯均可致醫師處進行驗方後服用。
附:服葯期間不可食用「發物」。例如:雞肉、海鮮(魚類、貝類)、菌菇、紫菜(海帶)等;但為補充營養,可使用牛肉、豬肉、禽蛋、綠葉蔬菜、水果等(補充維C)。
此方法本是本人對另一老年患者提供的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症疼痛的方法,因提問者(老者的兒子)「久未上線」,估計此方法,他們一家也未能得知。但是您如果願意,可以先嘗試一下,若是「帶狀皰疹後遺症疼痛」,則用此方法應可治癒,若一月後,症狀仍無減輕,可能是風濕關節炎了(身體疼痛「懸而不決」是有可能拖累成「風濕」的)。那您再到醫院去看下比較好。
祝健康快樂!
5、怎樣治療瘋疹
風疹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臨床特點是:全身症狀輕微,皮膚紅色斑丘疹及枕後、耳後、頸後淋巴結腫大伴觸痛,合並症少見。孕婦在孕早期感染風疹後,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而致各種先天缺陷,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病因】
風疹病毒屬披膜病毒科,只有一個血清型。病毒呈球形,直徑50~70nm,包膜上有血凝素(HA),能凝集鴿、鵝、雞紅細胞和人O型紅細胞。風疹病毒不耐熱,在37℃和室溫中很快滅活;-20℃可短期保存,-60℃可相對穩定幾個月。出疹前7天及疹退後7~8,鼻咽部分泌物中可發現病毒。
【流行病學】
人類是風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過飛沫傳播,在出疹前、中、後數天內傳染性最強;除鼻咽分泌物,血、糞、尿中亦有病毒存在,亞臨床型患者亦具有傳染性。多在冬、春季節發病,l~5歲兒童多見,男女發病率均等。母親的抗體可保護6個月內嬰兒不發病。廣泛使用疫苗後發病率降低,發病年齡提高。母親孕期原發感染可導致胎兒宮內感,其發病率和致畸率與感染時的胎齡密切相關,以孕早期為最高;先天性風疹患兒在生後數月內仍有病毒排出,具有傳染性。
【臨床表現】
(一)後天性風疹
1、潛伏期 一般為14~21天。
2、前驅期 較短,大多隻有l~3天。有低熱和卡他症狀,多數較輕,常因症狀輕微或時間短暫而被忽略。
3、出疹期 典型臨床表現為耳後、枕部及頸後淋巴結腫大伴有觸痛,持續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結腫後24小時出現,是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膚發紅或針尖狀猩紅熱樣皮疹,開始在面部,24小時內遍及頸、軀干、手臂,最後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現,一般歷時3天,出診後脫皮極少。在前驅期末和出疹早期,軟齶可見紅色點狀粘膜疹,與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無特異性。出疹時可伴低熱,持續1~3天,輕度脾腫大常見。年輕婦女在出疹時或疹後幾天內有多發性關節炎,常為對稱性,最常累及的是近端指(趾)關節,順序為掌指頭節、腕、膝、踝、足、肩及脊柱關節;特點是局部有紅腫、疼痛、觸痛及滲出,持續幾天至2周,很少有後遺症。此外尚有感覺異常和睾丸疼痛等報告。
4、並發症 風疹很少有並發症,臨床可見的以呼吸道感染為主;偶見出疹期內並發肺炎、感染後腦炎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預後均良好。
(二)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風疹病毒通過抑制細胞有絲分裂、細胞溶解、胎盤絨毛炎等引起胎兒損傷,可產生:①一過性新生兒期表現;②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組織損傷;③慢性或自身免疫引起的晚發疾病,這些遲發症狀可在生後2月至20年內發生。
【治療】
本並無特效葯,主要為對症和支持治療。先天性風疹患兒科長期帶病毒,影響其生長發育,應早期檢測視、聽力損害,給予特殊教育與治療,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預防】
隔離期:至出診後5天。
(一)被動免疫 易感者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合夥被動保護或減輕症狀,惟其效果不確切,通常不用此法預防。但如易感孕婦接觸風疹後不願或不能作治療性流產,則應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20~30ml。
(二)主動免疫 國外已採用疫苗預防,效果肯定。注射疫苗後,98%易感者可獲終身免疫。一般用於15個月至青春發育期之間的女性,未孕婦女證實抗體陰性而且能在接種後3個月內不懷孕者亦可使用。即使妊娠婦女不慎應用。亦很少發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風疹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臨床特點是:全身症狀輕微,皮膚紅色斑丘疹及枕後、耳後、頸後淋巴結腫大伴觸痛,合並症少見。孕婦在孕早期感染風疹後,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而致各種先天缺陷,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病因】
風疹病毒屬披膜病毒科,只有一個血清型。病毒呈球形,直徑50~70nm,包膜上有血凝素(HA),能凝集鴿、鵝、雞紅細胞和人O型紅細胞。風疹病毒不耐熱,在37℃和室溫中很快滅活;-20℃可短期保存,-60℃可相對穩定幾個月。出疹前7天及疹退後7~8,鼻咽部分泌物中可發現病毒。
【流行病學】
人類是風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過飛沫傳播,在出疹前、中、後數天內傳染性最強;除鼻咽分泌物,血、糞、尿中亦有病毒存在,亞臨床型患者亦具有傳染性。多在冬、春季節發病,l~5歲兒童多見,男女發病率均等。母親的抗體可保護6個月內嬰兒不發病。廣泛使用疫苗後發病率降低,發病年齡提高。母親孕期原發感染可導致胎兒宮內感,其發病率和致畸率與感染時的胎齡密切相關,以孕早期為最高;先天性風疹患兒在生後數月內仍有病毒排出,具有傳染性。
【臨床表現】
(一)後天性風疹
1、潛伏期 一般為14~21天。
2、前驅期 較短,大多隻有l~3天。有低熱和卡他症狀,多數較輕,常因症狀輕微或時間短暫而被忽略。
3、出疹期 典型臨床表現為耳後、枕部及頸後淋巴結腫大伴有觸痛,持續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結腫後24小時出現,是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膚發紅或針尖狀猩紅熱樣皮疹,開始在面部,24小時內遍及頸、軀干、手臂,最後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現,一般歷時3天,出診後脫皮極少。在前驅期末和出疹早期,軟齶可見紅色點狀粘膜疹,與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無特異性。出疹時可伴低熱,持續1~3天,輕度脾腫大常見。年輕婦女在出疹時或疹後幾天內有多發性關節炎,常為對稱性,最常累及的是近端指(趾)關節,順序為掌指頭節、腕、膝、踝、足、肩及脊柱關節;特點是局部有紅腫、疼痛、觸痛及滲出,持續幾天至2周,很少有後遺症。此外尚有感覺異常和睾丸疼痛等報告。
4、並發症 風疹很少有並發症,臨床可見的以呼吸道感染為主;偶見出疹期內並發肺炎、感染後腦炎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預後均良好。
(二)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風疹病毒通過抑制細胞有絲分裂、細胞溶解、胎盤絨毛炎等引起胎兒損傷,可產生:①一過性新生兒期表現;②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組織損傷;③慢性或自身免疫引起的晚發疾病,這些遲發症狀可在生後2月至20年內發生。
【治療】
本並無特效葯,主要為對症和支持治療。先天性風疹患兒科長期帶病毒,影響其生長發育,應早期檢測視、聽力損害,給予特殊教育與治療,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預防】
隔離期:至出診後5天。
(一)被動免疫 易感者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合夥被動保護或減輕症狀,惟其效果不確切,通常不用此法預防。但如易感孕婦接觸風疹後不願或不能作治療性流產,則應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20~30ml。
(二)主動免疫 國外已採用疫苗預防,效果肯定。注射疫苗後,98%易感者可獲終身免疫。一般用於15個月至青春發育期之間的女性,未孕婦女證實抗體陰性而且能在接種後3個月內不懷孕者亦可使用。即使妊娠婦女不慎應用。亦很少發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風疹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臨床特點是:全身症狀輕微,皮膚紅色斑丘疹及枕後、耳後、頸後淋巴結腫大伴觸痛,合並症少見。孕婦在孕早期感染風疹後,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而致各種先天缺陷,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病因】
風疹病毒屬披膜病毒科,只有一個血清型。病毒呈球形,直徑50~70nm,包膜上有血凝素(HA),能凝集鴿、鵝、雞紅細胞和人O型紅細胞。風疹病毒不耐熱,在37℃和室溫中很快滅活;-20℃可短期保存,-60℃可相對穩定幾個月。出疹前7天及疹退後7~8,鼻咽部分泌物中可發現病毒。
【流行病學】
人類是風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過飛沫傳播,在出疹前、中、後數天內傳染性最強;除鼻咽分泌物,血、糞、尿中亦有病毒存在,亞臨床型患者亦具有傳染性。多在冬、春季節發病,l~5歲兒童多見,男女發病率均等。母親的抗體可保護6個月內嬰兒不發病。廣泛使用疫苗後發病率降低,發病年齡提高。母親孕期原發感染可導致胎兒宮內感,其發病率和致畸率與感染時的胎齡密切相關,以孕早期為最高;先天性風疹患兒在生後數月內仍有病毒排出,具有傳染性。
【臨床表現】
(一)後天性風疹
1、潛伏期 一般為14~21天。
2、前驅期 較短,大多隻有l~3天。有低熱和卡他症狀,多數較輕,常因症狀輕微或時間短暫而被忽略。
3、出疹期 典型臨床表現為耳後、枕部及頸後淋巴結腫大伴有觸痛,持續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結腫後24小時出現,是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膚發紅或針尖狀猩紅熱樣皮疹,開始在面部,24小時內遍及頸、軀干、手臂,最後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現,一般歷時3天,出診後脫皮極少。在前驅期末和出疹早期,軟齶可見紅色點狀粘膜疹,與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無特異性。出疹時可伴低熱,持續1~3天,輕度脾腫大常見。年輕婦女在出疹時或疹後幾天內有多發性關節炎,常為對稱性,最常累及的是近端指(趾)關節,順序為掌指頭節、腕、膝、踝、足、肩及脊柱關節;特點是局部有紅腫、疼痛、觸痛及滲出,持續幾天至2周,很少有後遺症。此外尚有感覺異常和睾丸疼痛等報告。
4、並發症 風疹很少有並發症,臨床可見的以呼吸道感染為主;偶見出疹期內並發肺炎、感染後腦炎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預後均良好。
(二)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風疹病毒通過抑制細胞有絲分裂、細胞溶解、胎盤絨毛炎等引起胎兒損傷,可產生:①一過性新生兒期表現;②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組織損傷;③慢性或自身免疫引起的晚發疾病,這些遲發症狀可在生後2月至20年內發生。
【治療】
本並無特效葯,主要為對症和支持治療。先天性風疹患兒科長期帶病毒,影響其生長發育,應早期檢測視、聽力損害,給予特殊教育與治療,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預防】
隔離期:至出診後5天。
(一)被動免疫 易感者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合夥被動保護或減輕症狀,惟其效果不確切,通常不用此法預防。但如易感孕婦接觸風疹後不願或不能作治療性流產,則應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20~30ml。
(二)主動免疫 國外已採用疫苗預防,效果肯定。注射疫苗後,98%易感者可獲終身免疫。一般用於15個月至青春發育期之間的女性,未孕婦女證實抗體陰性而且能在接種後3個月內不懷孕者亦可使用。即使妊娠婦女不慎應用。亦很少發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風疹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臨床特點是:全身症狀輕微,皮膚紅色斑丘疹及枕後、耳後、頸後淋巴結腫大伴觸痛,合並症少見。孕婦在孕早期感染風疹後,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而致各種先天缺陷,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病因】
風疹病毒屬披膜病毒科,只有一個血清型。病毒呈球形,直徑50~70nm,包膜上有血凝素(HA),能凝集鴿、鵝、雞紅細胞和人O型紅細胞。風疹病毒不耐熱,在37℃和室溫中很快滅活;-20℃可短期保存,-60℃可相對穩定幾個月。出疹前7天及疹退後7~8,鼻咽部分泌物中可發現病毒。
【流行病學】
人類是風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過飛沫傳播,在出疹前、中、後數天內傳染性最強;除鼻咽分泌物,血、糞、尿中亦有病毒存在,亞臨床型患者亦具有傳染性。多在冬、春季節發病,l~5歲兒童多見,男女發病率均等。母親的抗體可保護6個月內嬰兒不發病。廣泛使用疫苗後發病率降低,發病年齡提高。母親孕期原發感染可導致胎兒宮內感,其發病率和致畸率與感染時的胎齡密切相關,以孕早期為最高;先天性風疹患兒在生後數月內仍有病毒排出,具有傳染性。
【臨床表現】
(一)後天性風疹
1、潛伏期 一般為14~21天。
2、前驅期 較短,大多隻有l~3天。有低熱和卡他症狀,多數較輕,常因症狀輕微或時間短暫而被忽略。
3、出疹期 典型臨床表現為耳後、枕部及頸後淋巴結腫大伴有觸痛,持續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結腫後24小時出現,是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膚發紅或針尖狀猩紅熱樣皮疹,開始在面部,24小時內遍及頸、軀干、手臂,最後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現,一般歷時3天,出診後脫皮極少。在前驅期末和出疹早期,軟齶可見紅色點狀粘膜疹,與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無特異性。出疹時可伴低熱,持續1~3天,輕度脾腫大常見。年輕婦女在出疹時或疹後幾天內有多發性關節炎,常為對稱性,最常累及的是近端指(趾)關節,順序為掌指頭節、腕、膝、踝、足、肩及脊柱關節;特點是局部有紅腫、疼痛、觸痛及滲出,持續幾天至2周,很少有後遺症。此外尚有感覺異常和睾丸疼痛等報告。
4、並發症 風疹很少有並發症,臨床可見的以呼吸道感染為主;偶見出疹期內並發肺炎、感染後腦炎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預後均良好。
(二)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風疹病毒通過抑制細胞有絲分裂、細胞溶解、胎盤絨毛炎等引起胎兒損傷,可產生:①一過性新生兒期表現;②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組織損傷;③慢性或自身免疫引起的晚發疾病,這些遲發症狀可在生後2月至20年內發生。
【治療】
本並無特效葯,主要為對症和支持治療。先天性風疹患兒科長期帶病毒,影響其生長發育,應早期檢測視、聽力損害,給予特殊教育與治療,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預防】
隔離期:至出診後5天。
(一)被動免疫 易感者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合夥被動保護或減輕症狀,惟其效果不確切,通常不用此法預防。但如易感孕婦接觸風疹後不願或不能作治療性流產,則應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20~30ml。
(二)主動免疫 國外已採用疫苗預防,效果肯定。注射疫苗後,98%易感者可獲終身免疫。一般用於15個月至青春發育期之間的女性,未孕婦女證實抗體陰性而且能在接種後3個月內不懷孕者亦可使用。即使妊娠婦女不慎應用。亦很少發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風疹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臨床特點是:全身症狀輕微,皮膚紅色斑丘疹及枕後、耳後、頸後淋巴結腫大伴觸痛,合並症少見。孕婦在孕早期感染風疹後,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而致各種先天缺陷,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病因】
風疹病毒屬披膜病毒科,只有一個血清型。病毒呈球形,直徑50~70nm,包膜上有血凝素(HA),能凝集鴿、鵝、雞紅細胞和人O型紅細胞。風疹病毒不耐熱,在37℃和室溫中很快滅活;-20℃可短期保存,-60℃可相對穩定幾個月。出疹前7天及疹退後7~8,鼻咽部分泌物中可發現病毒。
【流行病學】
人類是風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過飛沫傳播,在出疹前、中、後數天內傳染性最強;除鼻咽分泌物,血、糞、尿中亦有病毒存在,亞臨床型患者亦具有傳染性。多在冬、春季節發病,l~5歲兒童多見,男女發病率均等。母親的抗體可保護6個月內嬰兒不發病。廣泛使用疫苗後發病率降低,發病年齡提高。母親孕期原發感染可導致胎兒宮內感,其發病率和致畸率與感染時的胎齡密切相關,以孕早期為最高;先天性風疹患兒在生後數月內仍有病毒排出,具有傳染性。
【臨床表現】
(一)後天性風疹
1、潛伏期 一般為14~21天。
2、前驅期 較短,大多隻有l~3天。有低熱和卡他症狀,多數較輕,常因症狀輕微或時間短暫而被忽略。
3、出疹期 典型臨床表現為耳後、枕部及頸後淋巴結腫大伴有觸痛,持續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結腫後24小時出現,是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膚發紅或針尖狀猩紅熱樣皮疹,開始在面部,24小時內遍及頸、軀干、手臂,最後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現,一般歷時3天,出診後脫皮極少。在前驅期末和出疹早期,軟齶可見紅色點狀粘膜疹,與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無特異性。出疹時可伴低熱,持續1~3天,輕度脾腫大常見。年輕婦女在出疹時或疹後幾天內有多發性關節炎,常為對稱性,最常累及的是近端指(趾)關節,順序為掌指頭節、腕、膝、踝、足、肩及脊柱關節;特點是局部有紅腫、疼痛、觸痛及滲出,持續幾天至2周,很少有後遺症。此外尚有感覺異常和睾丸疼痛等報告。
4、並發症 風疹很少有並發症,臨床可見的以呼吸道感染為主;偶見出疹期內並發肺炎、感染後腦炎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預後均良好。
(二)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風疹病毒通過抑制細胞有絲分裂、細胞溶解、胎盤絨毛炎等引起胎兒損傷,可產生:①一過性新生兒期表現;②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組織損傷;③慢性或自身免疫引起的晚發疾病,這些遲發症狀可在生後2月至20年內發生。
【治療】
本並無特效葯,主要為對症和支持治療。先天性風疹患兒科長期帶病毒,影響其生長發育,應早期檢測視、聽力損害,給予特殊教育與治療,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預防】
隔離期:至出診後5天。
(一)被動免疫 易感者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合夥被動保護或減輕症狀,惟其效果不確切,通常不用此法預防。但如易感孕婦接觸風疹後不願或不能作治療性流產,則應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20~30ml。
(二)主動免疫 國外已採用疫苗預防,效果肯定。注射疫苗後,98%易感者可獲終身免疫。一般用於15個月至青春發育期之間的女性,未孕婦女證實抗體陰性而且能在接種後3個月內不懷孕者亦可使用。即使妊娠婦女不慎應用。亦很少發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一)普通康復療法
加強護理,室內空氣保持新鮮,加強營養.隔離至出疹後5天.
二)中醫分型與中葯治法
1.邪郁在表 .
發熱惡風,噴嚏,流涕,伴有微咳,精神倦怠,胃納欠佳,疹色淺紅,先起於頭面,軀干,髓後遍及四肢分布均勻,稀疏細小,2—3天消退,有癢感,耳後及枕部痰核腫大,苔薄白,舌質偏紅。
[治法]疏風清熱
[方葯] 銀翹散加減:金銀花12克,連翹45克,竹葉45克,牛蒡子12克,桔梗12克,荊芥12克,薄荷45克,豆豉12克,辛夷花12克,白前13克,甘草4克.
6、請問得了風疹是否會引起關節炎的並發症,是否會引起腳腫?
你好,你描述的症狀可能是鏈球菌感染引發了自體免疫復合物沉積,進而導致了關節炎,目前的治療方案合理,可以繼續進行治療。
7、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關於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表現給您說下這種病臨床表現比較復雜出關節症狀外尚可累及多個臟器且可發生於兒童的任何年齡5歲以前略多見起病急驟以發熱、皮疹、關節痛或關節炎伴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為其特徵部分患兒可有胸膜炎、心包炎、神經系統蹭容易侵犯多個關節首先是大關節後逐漸累及小關節以上是關於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表現
8、風疹性關節炎可否自愈或治癒
你好,風疹病毒感染陽性正常情況下都需要治,尤其是兒童,有些人的確在感染初期會沒有臨床表現,建議及時正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