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節炎-總是膝蓋那裡疼得厲害不是道是不是關節炎?
如果沒有過創傷、天氣變化時疼痛、喜暖懼寒,骨痛感。就是風濕
2、膝關節酸痛是關節炎么
考慮有兩種可能:局部病變,該部位由淺及深主要解剖結構為股二頭肌腱、腓腸肌外側頭、月國肌、關節囊、外側半月後角。「使勁蹬腳」(我理解為用力伸展膝關節)時疼痛,並且部位比較固定,可能因為病變部位較深不易觸及痛點。一般此部位軟組織損傷可能有:股二頭肌肌腱炎;月國肌炎;腓腸肌外側頭損傷或外側半月板損傷。可以先行超聲檢查,對較淺的肌肉肌腱損傷可以發現。對於關節囊或半月板損傷則做磁共振檢查比較可靠。二、腰椎管內神經病變。考慮到這種可能性,應作腰椎磁共振檢查以排除腰椎管內神經病變的可能。
膝關節的前面都有一塊膝蓋骨,醫學上稱為髕骨。膝關節疼痛主要是因為膝蓋骨受到巨大壓力致使勞損所致。膝關節運動方式不同,所承受的負擔也不同。
研究顯示,正常平地行走時,髕骨關節面承受的壓力相當於人體重的0.5倍,上下樓時髕骨的壓力為人體重的3.3倍,下蹲時為人體重的6~7倍,攀高時為人體重的20倍,可見,運動方式中膝關節彎曲愈大愈容易損傷。
登山、爬台階、上下坡等正是最容易加重髕骨負擔、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動作,膝關節酸痛者盡可能避免。外出旅遊時平地行走是鍛煉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很好方法,但遠距離的行走仍應注意保護好膝關節。避免跑得過快,速度越快,後蹬力量越充分,給地面的力量就越大,對膝關節承受的沖力也越大。同時還需預防因路面凹凸不平所引起的摔跤或膝關節扭傷。
挑選舒適的遠足鞋對預防膝關節疼痛也非常重要。有研究證明,著高跟鞋時膝關節髕股關節和內側脛股關節的壓力較光腳時平均高出23%,即使是粗高跟鞋,膝關節的壓力也明顯增高。女性中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病人2倍於男性,說明高跟鞋不利於膝關節的保健。為此,中老年朋友出遠門時宜穿著軟底平跟跑鞋。旅行過程中更應時刻注意膝關節的熱敷保健,嚴重者需去醫院配置必備消炎止痛類葯物。
3、類風濕關節炎不治療會一直遊走性交替疼痛嗎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4、經常關節酸痛怎麼回事
病情分析:關節、肌肉疼痛是風濕性關節炎的明顯症狀。同時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遊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症表現。
意見建議:建議您查類風濕因子,抗鏈O,血沉,C反應蛋白等檢查,中醫角度分析屬於腎虛,肝鬱火盛,脾虛濕熱,經絡不通所引起的渾身酸痛無力,建議補腎瀉肝火去濕熱,早晨,晚上適當鍛煉身體,通經絡。
5、我膝關節一直疼痛,尤其以晚上和早晨疼的特別厲害,是不是得了關節炎?
這是傳說中的風濕,基本上沒有根治的辦法,手術也不能解決其根本。電視上的那些廣告沒幾個是真有療效的。可以擦一些葯,比如雲南白葯酊,還有一種藏葯,我媽媽給我擦的哦,一擦就好了,很少葯店有賣的,我是在北京一個什麼體育運動葯品商店買的,專門針對那些扭傷腰傷的體育運動員用的。我剛找來葯,是奇正葯業出品的,叫青鵬膏劑,一管大概60-70塊錢,一般葯店沒賣的,找了很多葯店都沒。你找試試好了,但是我不知道你用來是否管用,反正我擦了就不疼了。
風濕都是年輕時候不注意身體,老年了都會多多少少得的病。還有就是長期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停留,自己又不注意保暖,濕氣進了骨頭了就會疼的病。基本上不要妄想能徹底好,只能說在要下雨的時候要提早預防,因為下雨了之後骨頭就會穿風的疼。多注意膝蓋的保暖,還有要用較熱的手經常要在膝蓋那裡揉,那部分稍微熱一點,就不會那麼疼了,揉的時候最好是要擦一些膏劑,這擦的是不影響小孩的,放心。
擦雲南白葯酊和青鵬藏葯的時候,注意要用熱的手來回在膝蓋那裡輕輕的揉,最好能揉出熱的紅印來,持續的來回揉,經常這么揉,絕對能緩解你風濕周期性的疼痛,比手術強多了,而且很安全。那個藏葯葯效非常好,對治療軟組織受傷的部位也非常不錯,有一次我上下樓梯7層爬了2,3次,結果爬急了,把小腿肚弄疼了不說,幾天都不能下地走路,誰知道揉了第一次之後,就沒那麼疼了,第二天再擦就能下地了,好神奇,當時我可是疼的攤了,只能趴在床上,躺著小腿肚貼著床都不行。估計是韌帶的微細血管破裂了,因為有經脈跟武俠片走火入魔一樣,血管內流血有很多細小支點。誰知道這樣擦了幾天就好了。所以我服這個葯服到不行啊~~
6、經常腳痛,是不是關節炎
你說的這種情況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指導意見可以試著做一些功能鍛煉,比如試著用手按摩腳部疼痛部位,其次就是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一般慢慢都是會好轉的,祝好
7、我的膝蓋最近經常疼,請問是關節炎么?
估計是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是由甲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中醫屬「痹症」范疇。
關節炎是常見、多發且致殘率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列位十二大醫學攻關難題。
關節炎的傳統治法是益氣養血,祛風除濕,搜風通絡化痰祛淤。「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葯有:
1:葯酒療法
內服葯方:白術、杜仲、仙靈脾各12克,全蠍、秦艽、防風、川烏、草烏、木瓜、牛膝、當歸、川芎、金銀花、麻黃、烏梅各9克,蜈蚣3條,白酒250毫升,紅糖250克。
製法:將葯、酒共致陶罐內,布封口,泥糊緊,文火煎2小時後,埋地下或放進井水中,去火毒,1晝夜後濾渣取液備用。
用法:每飯後服35毫升,日3次,10天為1療程。
外用處方:大血藤、絡石藤、青風藤各30克,木瓜、沒葯各15克,牛膝、木防己、丹皮、乳香、田七各12克,桃仁、桑支各6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葯浸酒內1周後用棉花沾葯酒塗擦患處,日3-5次
療效:治風濕性關節炎內服外擦1療程見效,3療程可愈。有效率達90%。
2:處方:海風藤、寬筋藤、忍冬藤、丁公藤、石楠藤、雞血藤各30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2克,日3次,28天為1療程。
療效:用葯1療程,有效率達91%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8、我的膝蓋老是隱隱作痛,會不會不關節炎啊?已經很長時間了!
風濕吧,我也是,一到下雨天就那樣
9、什麼是關節痛?關節痛與關節炎是一回事嗎?
關節痛是患者訴說的關節部位的一種不適感覺。它可以不伴發任何可見的異常關節表現,也可以和已有的關節病變並存。關節痛最多見於關節炎,是關節炎的重要表現之一,甚至幾乎是所有關節炎患者的第一主訴。關節炎系指由炎症、感染、創傷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關節炎性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包括病變關節局部紅、腫、熱、痛、發僵和功能障礙。因此,關節炎一詞不同於僅有自覺疼痛而無客觀異常表現的關節痛,在臨床上應將二者加以區別。已知關節炎的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紅熱和功能障礙。但是,在臨床上並非所有關節炎患者都同時具備以上各項。關節痛幾乎為各種關節炎患者的主訴之一,但如只有關節痛而無關節炎的其他表現,這種關節痛不能提示關節炎。關節局部皮膚發紅或發熱只見於少數關節炎,故不能作為提示關節炎的必備症狀。因此,可以認為,關節腫脹和(或)功能障礙應是關節炎必備而有特徵性的症狀。除關節炎外,引起關節痛的原因還有很多方面:如見於其他各種骨酪和關節疾病,軟組織風濕病,感染性疾病,葯物反應,過敏症及免疫接種等。關節痛還可能是精神障礙及其他全身性風濕性疾病的一種表現。另外,無任何關節異常表現的單純關節痛常見於正常人群,尤其女性,如分娩後或流產後。有的人,從兒童時期就出現關節痛,長期存在,甚至延續一生,似乎常與氣候變化有關。因此,一方面要認識到關節痛雖不等於關節炎,但許多患者的關節痛確與關節炎疾病和其他一些全身病變有關;另一面也要注意,長期單純性關節痛而無其他關節異常表現者並不提示存在關節疾病。
10、最近總是感覺關節痛,我是不是患上關節炎了,關節炎的症狀有哪些?
你好像你描述的這種情況關節疼痛,這就是關節炎的最主要的表現就是疼痛,而且會進而加重關節變形,伴隨腫脹等症狀的,需要進行檢查一下,是風濕性的關節炎還是退行性的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