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應性關節炎的治療
目前尚無特異性或根治性治療方法。與其他炎性關節病一樣,治療目的在於控制和緩解疼痛,防止關節破壞,保護關節功能。
1.一般治療
口腔與生殖器黏膜潰瘍多能自發緩解,無需治療。急性關節炎可卧床休息,避免固定關節夾板以免引起纖維強直和肌肉萎縮。當急性炎症症狀緩解後,應盡早開始關節功能鍛煉。
2.非甾類抗炎葯(NSAIDs)
本類葯物種類繁多,包括雙氯芬酸鈉、洛索洛芬鈉、美洛昔康、吲哚美辛和塞來昔布等,但療效大致相當。具體選用因人而異,可減輕關節腫脹和疼痛及增加活動范圍。是早期或晚期患者症狀治療的首選。
3.抗生素
抗生素的治療仍有爭議。對於獲得性反應性關節炎,短期使用抗生素(氧氟沙星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並發的尿道感染可能減少有反應性關節炎病史患者的關節炎復發風險,但對於已有的關節炎本身是否有益尚缺乏證據,另外也不推薦長期抗生素治療慢性反應性關節炎。而對於腸道型反應性關節炎,抗生素治療常常無效,並不推薦於反應性關節炎發生之後使用。
4.糖皮質激素
對非甾類抗炎葯不能緩解症狀的個別患者可短期用糖皮質激素,但口服治療既不能阻止本病發展,還會因長期治療帶來不良反應。外用糖皮質激素和角質溶解劑對溢膿性皮膚角化症有用。關節內注射糖皮質激素可暫時緩解膝關節和其他關節腫脹。對足底筋膜或跟腱滑囊引起的疼痛和壓痛可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治療,使踝關節早日活動以免跟腱變短和纖維強直。必須注意避免直接跟腱內注射,這樣會引起跟腱斷裂。
5.慢作用抗風濕葯
當非甾類抗炎葯不能控制關節炎,關節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或存在關節破壞的證據時,可加用慢作用抗風濕葯,應用最廣泛的是柳氮磺吡啶,對於重症不緩解者可試用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劑。
6.生物制劑
腫瘤壞死因子(TNF)抑制劑已成功地用於治療其他類型的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炎,如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關節炎等,目前國內上市的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但對反應性關節炎尚缺乏隨機對照的研究驗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一些小樣本的開放研究或病例報道表明其可能有效。
參考資料
1.JansenTL,JanssenM,TrakselR,etal.-t-.AnnRheumDis,1999,58(7):410-4.
2.TutarE,AtalayS,YilmazE,etal.Postinchildren:,2002,22(2):80-3.
3.謝衛民,樊雲蓉,劉克亮,等,反應性關節炎患者血清及關節液中單核因子表達及臨床意義.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9,24(6):131-132.
4.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反應性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10):702-704.
2、反應性關節炎的介紹
反應性關節炎(ReA)是一種發生於某些特定部位(如腸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之後而出現的關節炎。隨著人們對本病進行的一系列的臨床及實驗室研究證實,目前認為,反應性關節炎是一種繼發於身體其他部位感染後出現的急性非化膿性關節炎。除關節表現外,反應性關節炎常伴一種或多種關節外表現。近年發現,包括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螺旋體等在內的絕大多數微生物感染後均可引起反應性關節炎,因此廣義的反應性關節炎范圍甚廣,是臨床上常見的關節炎之一;然而經典的反應性關節炎僅指某些特定的泌尿生殖系或胃腸道感染後短期內發生的一類外周關節炎,而賴特(Reiter)綜合征為經典反應性關節炎中的經典。該病多發生於18~40歲青年男性,國外發病率在0.06%~1%,國內尚無相關的流行病學數據報道。也可見兒童及老年人。男女發病率無明顯不同。本病無地域差異,可發生於世界各地。
3、如何控制炎症【反應性關節炎】
根據你提供的資料來看,你可能是「賴特綜合症」,治療以慢作用葯為主,其起效時間要6-8周。
所以你的起效時間還未到。況且不是百分之百的療效。
(鄧迎蘇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支原體陽性既然是性病的一種,那會很容易受感染嗎?
支原體是一種微生物,主要是由不潔性交通過性接觸感染,屬於性病。
如果取尿道或宮頸分泌物化驗顯示支原體陽性,那麼就說明支原體感染!
性病學名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包括(衣原體÷支原體)
一、什麼是支原體,它有什麼特性?
支原體是一類大小和結構復雜程度介於病毒和細菌之間,能在人工培養基中生長、增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大小約為0.3~0.4μm,難以在顯微鏡下看清楚。由於支原體缺乏細胞壁,故在形態上呈多形性。迄今,已知的支原體有150多種,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寄居於人類的支原體有16種,其中寄居在人泌尿生殖道中的常見支原體包括解脲支原體、人型支原體、生殖支原體、靈長類支原體、嗜精子支原體、穿通支原體等6種。由於口和生殖器接觸,有時寄居於泌尿生殖道的支原體(如解脲支原體、人型支原體、生殖支原體、穿通支原體)偶爾可在口咽部分離出來。相反,有些寄居在口咽部的支原體(如發酵支原體、唾液支原體、肺炎支原體)也可出現在泌尿生殖道中。解脲支原體、人型支原體和生殖支原體等三種支原體是目前在醫學領域最受重視的支原體。
支原體不耐乾燥,對熱抵抗力差,煮沸或高溫、紫外線均能輕易將支原體殺滅。同時,支原體易被脂溶劑、清潔劑、常用消毒劑,如酒精、酚、甲醛、來蘇爾等滅活。支原體對干擾細胞壁合成的抗菌葯物(如青黴素、頭孢菌素、萬古黴素等)不敏感;但對干擾蛋白質合成的抗菌葯物(如紅黴素、四環素、克林黴素和大觀黴素等)敏感。
二、生殖道支原體感染一定是性病嗎?
無論是在正常的嬰兒和兒童,還是在正常的成人的泌尿生殖道中,均可以有支原體的寄居,其中以解脲支原體和人型支原體最常見,生殖支原體較少見。在通過有支原體寄居的母親產道時,嬰兒可被感染,主要是感染解脲支原體,女嬰感染解脲支原體的比例高達1/3,少數感染人型支原體。青春期前,男性兒童泌尿生殖道很少有支原體寄居,但在女性兒童的生殖道中,有解脲支原體和人型支原體寄居的比例分別為5%~22%和8%~17%。青春期後,生殖道支原體的寄居與性活動強相關,在性亂者、同性戀者、賣淫婦女和淋病等性病病人中支原體的檢出率較高。有人調查了我國不同人群的生殖道支原體攜帶情況,發現健康人中解脲支原體和人型支原體的攜帶率分別為10.59%和5.34%,而性亂者中兩種支原體的檢出率分別為25.47%和8.8%,性病病人中兩者的檢出率則分別為29.3%和4.3%。生殖支原體多在性亂人群和性病病人中分離到,檢出率為10%~60%不等,其檢出率與性亂程度有關。
從上述研究發現可以看出,支原體可以是泌尿生殖道的正常寄居微生物,隨著性成熟和性活動的增加,泌尿生殖道支原體的寄居可以增加,支原體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因此,有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並不能一概視為是患了性病。
三、生殖道支原體感染有什麼危害?
支原體在細胞外寄生,但也可進入細胞內。支原體可正常寄居於人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或與其它菌群共生,但在機體免疫力低下或粘膜受損的情況下,可大量繁殖而致病。解脲支原體有14個血清型,其特定的血清型具有致病作用,如4型與非淋菌性尿道炎強相關。人型支原體有7個血清型,但尚未能證明其血清型與致病性的關系。
男性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可能與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和性獲得反應性關節炎有關。女性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可能與巴氏腺(前庭大腺)膿腫、細菌性陰道病、盆腔炎、產褥熱有關。尿路支原體感染可能與尿石症、腎盂腎炎和尿路感染相關。此外,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可能與不育、習慣性流產、死產、低出生體重等生育異常相關。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其它免疫力低下或受抑制者(如接受器官移植者、惡性腫瘤病人)中,支原體可以是致死性的病原微生物。
要注意的是,生殖道支原體感染雖然與許多疾病相關,但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支原體就是這些疾病的病原體。例如,雖然解脲支原體和生殖支原體與非淋菌性尿道炎有強相關性,但只有少數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這兩種支原體引起。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表明人型支原體能夠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只有少數前列腺炎和附睾炎病人存在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尚未證實支原體能引起前列腺炎和附睾炎。巴氏腺膿腫主要由大腸桿菌和淋球菌引起,支原體並非該病的重要病因。細菌性陰道病是陰道正常菌叢失調的結果,人型支原體與其它微生物在其中共同起作用。人型支原體可能是女性盆腔炎、產褥熱的病因之一,但無證據表明解脲支原體和生殖支原體與盆腔炎和產褥熱相關。只有少數尿石症、腎盂腎炎和尿路感染與支原體相關。雖然解脲支原體與精子的活力改變相關,但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支原體是不育症的重要原因。支原體與習慣性流產、死產、低出生體重等生育異常的相關性,同樣是推測性的,並無定論。
因此,支原體在尿道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和盆腔炎等疾病中的重要性遠遠不如淋球菌和衣原體。在泌尿生殖道中檢出了支原體,並不意味著它就是病因。
四、如何診斷生殖道支原體感染?
支原體的化驗檢測非臨床所必需。可通過培養來檢查支原體,但要注意,正常人也可檢出支原體,支原體培養陽性並不一定說明尿道炎就由它引起。支原體的檢查結果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及其它性病病原體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從而確定是否得病。對於有尿道炎表現的病人,首先要排除淋球菌和沙眼衣原體感染,支原體培養陽性結果才有意義。由於支原體與前列腺炎的關系尚不確切,即使檢出了支原體也不能說明前列腺炎就是由支原體所引起。
有許多單位用檢測血清抗體的方法來診斷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其實血清抗體檢測並不能確定是什麼部位感染,而且目前國內所用支原體血清抗體檢測試劑多未經過嚴格評價。因此支原體血清抗體的檢測也沒有實際的臨產意義,只是適用於流行病學調查。而PCR及DNA檢測技術由於操作要求極為嚴格,尚不能應用於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檢測,目前只用限於科學研究及流行病學調查。
至於目前許多單位使用的各種形式的多媒體顯微儀(也稱為MDI、超高倍顯微儀、顯微放大系統、熒光顯微放大系統等)檢查,由於缺乏科學根據,所用試劑也存在諸多問題,其檢查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值得懷疑。
五、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治療
對於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治療,必須權衡利弊,慎重進行,不可過於積極。對感染者配偶或性伴的治療也同樣要慎重,關鍵是要針對可能合並存在的其它性病病原體感染。有許多支原體感染者,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支原體檢查依然陽性,而且還出現了許多新的不適。究其原因,極為復雜,支原體耐葯、檢測錯誤或試劑不過關、二重感染(長期應用抗生素者容易出現真菌、其它不敏感細菌感染)、心理因素等均可能存在其中。
一般而言,對衣原體感染有效的葯物對支原體感染也有效。必要時,可採用四環素類葯物(常用的有四環素、多西環素、米諾環素)、大環內酯類葯物(常用的有紅黴素、琥乙紅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喹諾酮類葯物(常用的有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大觀黴素、克林黴素、克拉黴素等治療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療程為1~2周。其中紅黴素對人型支原體無效,克林黴素對解脲支原體無效。對女性盆腔炎,應考慮其多因素性,治療應包括針對淋球菌、沙眼衣原體、人型支原體及厭氧菌的抗生素,國外推薦頭孢西丁+多西環素或克拉黴素+慶大黴素的聯合治療方案。對於可能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前列腺炎,宜採用米諾環素治療,因為米諾環素能穿過前列腺包膜而在前列腺內達到殺滅支原體所需要的葯物濃度。值得提出的是,前列腺炎病因復雜,抗生素治療的效果並不一定好,需採用綜合療法,而且最好聽從泌尿外科專家的意見進行治療。
近年來,支原體對抗生素的耐葯性問題已引起多方注意,濫用抗生素可能是導致支原體耐葯的重要因素。有報道,解脲支原體對四環素的耐葯株佔10%~20.6%,對多西環素的耐葯株佔8%~27.5%,對紅黴素的耐葯株佔10%~52.4%。解脲支原體和人型支原體對氧氟沙星的耐葯株占近20%。此外,對羅紅黴素及阿奇黴素耐葯的支原體也有報告。由於支原體對抗生素的耐葯性有日漸增加的趨勢,臨床用葯時應予以注意。有專家主張在治療支原體感染時,為了減少或防止耐葯株的出現,宜採用2~3種不同類型的抗生素聯合治療。同時,還可給予中葯輔助治療,但尚未發現治療支原體的特效中葯。
總之,生殖道支原體感染是目前醫學界爭議頗多的問題。支原體是否是尿道炎、前列腺炎和盆腔炎等疾病的病因尚未得到證實。生殖道支原體感染不僅存在於性病病人和性病高危人群中,在健康人(包括嬰幼兒)中也同樣存在泌尿生殖道支原體的寄居。因此,生殖道支原體並非一定是性病,也並非都要治療。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治療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切忌急躁草率。
5、支原體衣原體感染會引起反應性關節炎嗎?
在病毒或支原體持續感染情況下,可引發三型超敏反應,導致類風濕關節炎.
6、支原體感染是性病嗎
支原體感染是性病嗎?從女性生殖道分離出支原體是否意味著致病,是否需要葯物治療,是臨床值得研究的課題。有研究表明,在性成熟,無症狀的女性生殖道支原體的檢出率
高達56.8%,在正常的嬰兒和兒童的泌尿生殖道中,也可以檢測出支原體。而劉朝暉等發現,在正常人群中支原體的檢出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在性活躍期達高峰66.4%,絕經後為20%,
平均檢出率為60.9%。支原體正常攜帶率如此之高,這種狀態是無任何症狀的攜帶狀態,而不是感染致病狀態。因此,泌尿生殖道支原體陽性並不能確診為性病,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及其他
性病病原體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才能確診。
7、支原體感染的原因
支原體:支原體是已知的可以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也是最小的原核細胞。它是一種比病毒大、比細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它們的突出特點是沒有細胞壁。因而細胞柔軟,形態多變,具有高度多形性。在電鏡下觀察支原體細胞,可見具有細胞膜,細胞內有核糖體、RNA和環狀DNA。支原體廣泛存在於土壤、污水、昆蟲、脊椎動物及人體內,是動植物和人類的病原菌之一。
支原體是一種不同與細菌和真菌的另一類微小病原體,支原體屬有80餘種,與人類有關的支原體有肺炎支原體(MP),人型支原體(MH)、解脲支原體(UU)和生殖支原體(MG),前者引起肺炎,後三者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 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體後,引起的疾病男性為非淋菌性尿道炎,女性主要為非淋菌泌尿生殖道炎。男性表現為尿道刺癢、燒灼感和排尿困難,少數有尿頻。尿道口輕度紅腫,分泌物稀薄,部分病人無症狀。女性表現為白帶增多,尿道灼熱或引起盆腔炎,輸卵管炎等而引起不孕,流產和宮外孕。
支原體感染人體後,首先侵入柱狀上皮細胞並在細胞內生長繁殖,然後進入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細胞內增殖。由於支原體、衣原體在細胞內繁殖,導致感染細胞死亡,同時尚能逃避宿主免疫防禦功能,得到間歇性保護。支原體、衣原體的致病機理是抑制被感染細胞代謝,溶解破壞細胞並導致溶解酶釋放,代謝產物的細胞毒作用,引起變態反應和自身免疫。
當人體感染支原體後,產生特異性的免疫,但是這種免疫力較弱,持續時間短暫,因此,支原體感染容易造成持續,反復感染,以及隱性感染。細胞免疫方面,大部分活動性已治癒的衣原體患者,給予相應的抗原皮內注射時,常引起遲發型變態反應。這種變態反應可用淋巴細胞進行被動轉移。此種免疫性很可能是T細胞所介導。體液免疫方面,在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後,在血清和局部分泌物中出現中和抗體。中和抗體可以阻止衣原體對宿主細胞的吸附,也能通過調理作用增強吞噬細胞的攝入。
支原體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侵犯部位是子宮頸,由此而上蔓延可引起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盆腔炎,也可引起急性尿道炎和前庭大腺炎。孕婦如有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分娩時胎兒經過產道可引起新生兒眼炎和肺炎。
婦女感染支原體後,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即使有症狀,也因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子宮頸感染後可出現宮頸糜爛、宮頸黏膜水腫、白帶增多(呈膿性)、接觸性出血等,輸卵管感染可引起下腹痛、腰痛和不育。一般來說,這些症狀均無特異性。
支原體通過性接觸,還可通過手、眼、毛巾、衣物、浴器、便具和游泳池等傳播。與多人發生性關系、男方有尿道炎、衛生習慣差等都容易感染。因此,預防感染的關鍵是潔身自愛,搞好個人衛生保健。
支原體肺炎也是經呼吸道傳播。要注意隔離。
其他幾類支原體感染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染,家人不要共用洗浴用具、內褲單獨清洗消毒。
所以,小孩和大人的衣物(尤其是內衣)要分開洗滌。
8、由淋病引起的反應性關節炎,請專家幫忙看看
和我的經歷一樣,但我沒有淋病,關節也沒有紅腫過,醫生卻說我是反應性關節炎,開葯給我吃,都是一些抗生素,我都不知道要不要吃。在福州總醫院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