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通常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臨床醫學表明中葯蠟療可以通過擴張局部毛細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促進局部滲出的吸收,消除肌痙攣和增加軟組織的伸展性,達到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
2、大家有什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好方法嗎?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天給她熱敷
3、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的中草葯有哪些?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草葯,按其主要功用分為以下幾類。
(1)疏散風邪。獨活、羌活、防風、麻黃。
(2)溫經散寒。熟附子、川烏、草烏、桂枝、細辛。
(3)除濕蠲痹。苡仁、防己、蒼術、萆_、蠶沙、木瓜、茯苓、豬苓、澤瀉、滑石。
(4)清熱通痹。知母、黃柏、石膏、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忍冬藤、生地、赤芍、丹皮。
(5)通經活絡。_薟草、絡石藤、忍冬藤、秦艽、松節、伸筋草、木瓜、海楓藤、千年健、透骨草、雞血藤、穿山龍、姜黃。
(6)搜風剔絡。全蠍、蜈蚣、地龍、蘄蛇、烏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蠶、蜂房。
(7)活血化瘀。桃仁、紅花、當歸尾、赤芍、乳香、沒葯、五靈脂。
(8)化痰散結。半夏、茯苓、陳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貝。
(9)益氣養血。黃芪、黨參、當歸、白芍、熟地、雞血藤。
(10)補腎壯骨。熟地、補骨脂、骨碎補、淫羊藿、狗脊、續斷、杜仲、桑寄生、牛膝、仙靈脾、鹿茸、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
4、風濕性關節炎應該怎樣治療?
西醫葯治療
〈1〉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又稱一線葯物?
水楊酸類:阿斯匹林,成人3~5g/日,小兒減半,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撲炎痛1.0克,每日3次?本類葯副作用大,常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
吲哚類:消炎痛25mg,每日3次,飯後服用,小兒慎用?
丙酸類:布洛芬0.2g,每日3次,萘普生0.25g,每日2次?
苯乙酸類:芬布芬0.3g,每日3次,雙氯滅痛0.25g,每日3次?
〈2〉二線葯物
為改變病情的葯物?適宜於經過一線葯物治療後不能控制病情者,或開始治療時已有骨侵蝕者,可任選一種?一般用葯3個月以上方能生效?
金諾芬:用法:3mg,每日2次,口服金諾芬比使用金諾芬注射劑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復查尿常規及腎功能?
青黴胺:0.25g/日,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g,直至0.5g/日?如3個月後仍無效,可增加至0.75~1.0g/日,維持量0.125~0.25g/日?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損害,骨髓抑制,重症肌無力等?
中醫葯治療
〈1〉衛陽不固,痹邪阻絡:症見發熱?惡風,畏寒,汗出,晨僵明顯,周身關節劇烈疼痛,遇冷則甚,得熱則舒,舌淡苔薄,脈浮緊或沉緊?
服用有關祛寒除濕,和營通絡的葯物?
〈2〉邪郁而壅,濕熱痹阻:症見惡風?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得涼痛減,關節活動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飲,溲黃赤,大便不爽,苔膩或黃膩?舌質偏紅,脈數?
服用有關清熱除濕,宣痹通絡的葯物?
〈3〉痰瘀互結,經脈痹阻:關節腫痛且變形,活動時痛,屈伸受限,痛處不移,肌膚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結節,或肢體頑麻,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澀?
服用有關活血化瘀,祛痰通絡的葯物?
〈4〉肝腎同病,氣血兩損:形體消瘦,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骨節痛煩,筋脈拘急,伴腰膝酸軟?眩暈?心悸?氣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無華,脈細弱?
服用有關益肝腎,補氣血的葯物?
因本病反復發作,頑固難澡,故除以上治療以外,應嚴禁風寒?潮濕等誘發因素,出汗後不可當風?保持情志暢達,避免消極情緒?
5、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哪些西葯?
(1)非激素性抗炎葯物
這類葯物通常稱一線葯物。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消炎、止痛作用。另外,這類葯物尚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細胞內的cAMP 增加,溶酶體膜穩定性增加,減少酶的釋放。但這類葯物雖然能減輕症狀,卻對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反應不發生根本影響,因此不能控制病情發展,只能改善症狀。
①吲哚美辛。開始劑量為每日75mg,分3 次飯後口服,其後逐漸增至每日100 ~ 150mg。孕婦、潰瘍病、精神患者禁用。
②阿司匹林。每日3mg ~ 4g 口服,4 至6 小時1 次。
③吡羅喜康。每次20mg 口服,每日1 次,飯後服。
④布洛芬。每日1 ~ 18g,分3 ~ 4 次口服。副作用較少。
⑤萘普生。每次250mg 口服,日2 次。副作用較少。
⑥氟芬那酸。每次0.2 ~ 0.4mg 口服。每日3 次。
一線葯物不主張聯合使用,應用某一種葯物3 周仍無效者,可更換另一種葯。經半年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應用二線葯物。
(2)緩解性葯物
這類葯物又稱二線葯物。其共同特點是作用慢,可影響疾病的免疫反應病理過程。
①金鹽。可改善體液和細胞免疫,減少骨質的侵蝕、破壞,抑制滑膜炎症。每周25mg 的金鹽制劑,靜脈注射療效較好。包括硫代蘋果酸金鈉和金諾芬。口服金諾芬6mg,每日1 次。持續15 年,類風濕因子可有37% 轉陰。
②青黴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鍵斷裂,而發生解聚,降低RF水平。劑量為每日250 ~ 1800mg,病情好轉後改為每日250mg 維持。
服葯後1.5 ~ 2 個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損害、骨髓抑制等。
③氯喹及其衍生物。氯喹開始劑量為每日250 ~ 500mg,平均每日6mg/kg。有心肌病,角膜病變,視網膜病變者慎用。為減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 個月。
④左旋咪唑。作用類似青黴胺。可中度改善類風濕症狀,能增強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與一線葯物聯合應用,療效較好。
用法:25 ~ 50mg,口服,每日3 次,每周單日用,雙日停,12 周為1 療程。
(3)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一般不首選此類葯。其應用指征如下。
①常規治療無效時,可與一、二線葯物合用。
②嚴重關節外並發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狀體炎等。
使用原則:最小劑量(如潑尼松每日小於10mg)。最短期限(因長期使用易發生無菌性骨壞死)。盡早減量以至停用。
(4)免疫抑制劑
此類葯物又稱三線葯物。凡對一、二線葯物治療無效或有嚴重反應者可應用。
①環孢素。可抑制T 輔助細胞誘導淋巴細胞的激活,或延遲引起過敏反應有關的細胞因子的產生。用量為每日10mg/kg,靜脈注射。
療程60 日,總有效率為54%。
②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免疫病理過程,並防治有關感染誘因,口服每日2g,症狀嚴重時每日可用3g,療程為兩個月。對晨僵、握力、血沉、C- 反應蛋白均可明顯改善。
③環磷醯胺。對頑固性類風濕有效。但副作用較多,不宜首選。
每次100 ~ 200mg,靜脈滴注或靜脈注射,每周1 ~ 2 次,療程總量為3g。副作用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④硫唑嘌呤。最大用量為每日2.5 ~ 3mg/kg。如合用別嘌呤醇,該葯減量25%。
⑤甲氨蝶呤。可阻斷細胞的二氫葉酸轉化為四氫葉酸,因而抑制類風濕,達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每周用量25 ~ 50mg。每12小時口服1 次,連服3 次為宜。療程不超過6 個月。對一、二線葯物無效者作用顯著。孕婦禁用,以免引起胎兒畸形。
(5)分子免疫
①γ - 干擾素。應用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生產的γ - 干擾素具有抑制DNA 和核糖核酸的復制,抑制T 細胞增殖,降低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的作用。每次1000 萬單位,肌內注射。7 次為1 療程。
②特異性抗體(McAb)。是通過人腫瘤細胞致敏的某個淋巴細胞單克隆所產生的抗體。它具有高純度,特異性強的特點。用鼠的McAb 與蓖麻毒素蛋白A 鏈免疫偶聯的IT(免疫毒素)特異地結合T 細胞亞群上,通過酶樣作用方式重復滅活核糖核酸,破壞和殺傷這些細胞,IT 治療量每日為0.05 ~ 0.33mg/kg,5 ~ 10 天為1 療程。
結果有效率為50%。
(6)其他葯物
①卡托普利。本品結構與青黴胺分子相似,能阻滯緩激肽的釋放,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用法:12.5 ~ 25mg,口服,每日3 次。最大量每日200mg。一般2 ~ 3 個月症狀明顯改善,類風濕因子轉陰率67%。
②鋅制劑:硫酸鋅每日10mg/kg。成人每天不宜超過700mg,兒童不宜超過每日150mg。一般認為對改善免疫指標優於症狀的改善。
6、類風濕性關節炎與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不同?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風濕性關節炎的區別如下:
1、風濕性關節炎在幾十年前曾見過,而現在則較少,其表現為大關節的紅腫熱痛,化驗結果,如抗O或某些風濕指標增高,血沉增高;
2、類風濕性關節炎現在越來越多,但較多老百姓或患者未到專科醫院診治,導致誤診,或延誤診斷,治療不夠規范,或不夠到位,引起了一些關節的畸形甚至致殘,所以呼籲這些患者需引起高度的重視。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慢性進行性發展的關節炎症,它的特點除腫痛外,它可出現關節的畸形或僵硬。診斷此種類風濕性關節炎除臨床表現外,還需一些化驗,及影像學檢查,如類風濕因子及CCP,稱為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的測定,結果增高,磁共振或CT可見滑膜的增生,引起關節的破壞,甚至僵硬強直。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早期診斷控制,不可等到已經畸形再去治療,治療措施有綜合的,包括治本和治標,均能達到較好效果,專科診治則更好。
7、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常用中成葯有哪些?
中成葯有經濟、省時、服用方便的特點,對需長期服用中葯治療的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尤為適宜。對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配合西葯治療也有較好療效。現介紹如下。
(1)疏風定痛丸。功能溫經散寒,散風除濕,通絡止痛,兼能強壯筋骨。適用於關節肌肉酸痛,遇寒加重,屈伸不利,肢體重著,四肢麻木,腰膝酸軟者。每次1 丸,每日2 次。
與疏風定痛丸功用相類似,能治療風寒濕痹而偏重於風寒的還有風濕骨痛片、九味羌活丸、散風活絡丸、小活絡丸、祛風舒筋丸、換骨丹以及_薟丸等。臨床均可選用。
(2)寒濕痹沖劑。功能溫陽散寒,通絡止痛。適用於肢體冷痛沉重,或腫脹,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舌淡,苔白膩或白滑,脈弦緊或沉遲者。
每次10 ~ 20g,每日2 ~ 3 次。
具有上述症狀的患者還可選用大活絡丹、舒筋丸、活絡丹等。
(3)寒熱痹沖劑。功能溫經除濕,散風清熱,涼血通絡。適用於肌肉關節腫痛,觸之發熱,但喜暖畏寒,或肌肉關節腫痛,觸之不熱,但自覺有熱者。每次10 ~ 20g,每日2 ~ 3 次。
(4)濕熱痹沖劑。功能疏風清熱,利濕通絡。適用於肌肉關節酸痛,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近,得冷則舒,伴有發熱,口渴,煩悶不安,舌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者。每次10 ~ 20g,每日2 ~ 3 次。
此外還可選用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當歸拈痛丸等。
(5)瘀血痹沖劑。功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適用於肌肉關節疼痛劇烈,為刺痛,或久痛不已,或痛處不移,拒按,局部腫脹可有硬結,或瘀斑,或面色晦暗,肌膚甲錯乾燥,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細澀者。每次10 ~ 20g,每日2 ~ 3 次。
具有類似功用的還有百寶丹、跌打丸、骨刺丸、舒筋活血丸等。
(6)_痹沖劑。功能補肝腎,強筋骨,散風除濕,通經活絡,蠲痹止痛。適用於痹證久病不愈,肌肉關節輕度腫脹、重著、麻木,腰膝酸軟,畏寒喜暖,手足不溫,舌淡,苔薄白,脈滑細者。每次1 ~ 2袋,每日2 ~ 3 次。
(7)祛風止痛片。功能祛風止痛,散寒除濕,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適用於關節疼痛重著或麻木,遇陰寒天氣疼痛加重,伴有腰膝酸軟,頭昏耳鳴者。每次6 片,每日2 次。
健步虎潛丸、金剛丸等除具有祛風散寒功用之外,又能補肝腎,亦適用於痹證日久兼見肝腎不足的患者。
(8)獨活寄生丸。功能祛風除濕散寒,補氣血,益肝腎。適用於腰膝酸軟而痛,關節酸楚,屈伸不利,喜暖惡寒,肢末欠溫或麻木不仁,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者。每次1 丸,每日2 次,溫開水加黃酒少許,空腹沖服。
薯蕷丸、人參再造丸、再造丸、回天再造丸、補肝丸等均具有祛風濕,補氣血的功用,可隨證選用。
8、風濕性關節炎怎樣治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急性或者慢性結締組織的炎症,會反復發作且累及心臟,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徵。
可以通過葯物治療最好問一下醫生吃一些什麼葯,能夠緩解。
9、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是以葯物治療為主,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早期合理聯合用葯。常用的治療葯物包括以下幾種:1.抗生素,主要是治療鏈球菌感染。因為風濕性關節炎多是在鏈球菌感染之後出現,所以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關節炎不可缺少的措施。首選的抗生素是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以換用其他的抗生素。2.抗炎止痛類葯物,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的葯物,可以解熱、抗炎、止痛,使關節症狀好轉,血沉、C反應蛋白下降,但是不能夠去除風濕的基本病理改變,也不能預防心臟損害及其他合並症。
10、風濕性關節炎能治好嗎?
首先說結論:
你這個治好是指治療的不影響日常生活,還是徹底治好,就跟沒得過關節炎的健康人一樣。
第一個靠現在的醫學技術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種抱歉,目前沒有那個醫療機構敢說自己徹底攻克了風濕性關節炎。
我是蓮池骨科醫院的,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一般都是緩解疼痛,無論是針灸理療還是熱敷膏葯,都是減輕病痛,讓其不影響日常生活,而不能說是徹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