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個月的黑天鵝關節病怎麼治療 景區小天鵝經常出現腿關節錯位,
餵食不合理吧?
補充動物殼類補鈣食品試試。
2、關節炎應該怎麼辦啊?
關節炎應該怎麼辦,先去醫院檢查關節炎的嚴重的程度,以便使用適宜的消炎葯物治療,
病情嚴重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止痛葯物,飲食要清淡,可以使用按摩或者是熱敷的方法緩解疼痛,針灸理療的方式也可以達到一定緩解的效果,
因為關節炎是免疫系統疾病,比較難以根治,還容易反復,跟自身免疫有關系,所以平時要注意關節保暖,避免著涼著濕,注意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
3、踩鵝軟石可治關節炎嗎
鵝蛋是家禽鵝生下的卵。鵝蛋成橢圓形,個體很大,味道有些油,新鮮的鵝蛋必須烹飪後食用。鵝蛋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但質地較粗糙,草腥味較重,食味不及雞鴨蛋。
鵝蛋的用價值
性味甘微溫,有補中益氣的作用,含有蛋白質、、卵磷脂、維生素、鈣、鐵、鎂等成分,有一定營養價值,多用油煎食。唯《食療本草》說:本品「多食發痼疾」,故一般較少作食療用。
因為鵝蛋有一種叫卵磷脂的物質,能幫助消化,還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比雞蛋的鴨蛋要高出許多倍。此外,鵝蛋有一種鹼性物質,對內臟有損壞。
治燙火傷,皮肉潰爛疼痛:鵝蛋清加入少許淋之,也可加少許冰片,以加強止痛作用。
熱毒瘡瘍:以鵝蛋清塗於瘡瘍上面。
鵝蛋的分類
1、鵝蛋和雞蛋一樣也分散養和籠養,跟烏骨雞和草雞一樣,蛋也分種類。
2、鵝蛋中以散養大白鵝蛋(白羽)營養最好。所有鵝蛋中,最寶貴的是出生蛋,比如草雞蛋的初乳蛋,帶有血跡,個頭和普通鵝蛋沒有區別。
3、鵝蛋中等級最低的是大雁鵝蛋,一般是集體養殖,沒有大白鵝看家護院好鬥的性子,一般是集體大規模養殖,因為其肉多。
4、鵝苗腿軟不能走是怎麼回事
(一)鵝軟腳軟腿病因復雜,多種病因可引起鵝腿軟。 主要有病毒因素、細菌因素、營養性、自身代謝與外傷等因素。
(二)病毒性因素一般多見與20至35天,鵝副粘病毒、流感病毒等侵害神經系統就會引起腿軟無力或站立不起。
(三)細菌性一般比較明顯,容易分辨。比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等細菌轉變成慢性型引起的關節炎、關節腫脹、鵝掌腫、單腿腫等症狀。
(四)營養性因素引起腿軟的因素比較多比較復雜。
1、 鈣磷比例不均衡、骨骼生長發育的基礎元素就是鈣和磷、鈣磷攝入體內不夠量,引起佝僂病、鵝軟腿,蛋鵝軟腿明顯、嚴重可引起蛋鵝產蛋猝死,因為產蛋過程中後動用全身的鈣形成蛋殼、血鈣含量過低引起死亡;飼料鈣磷比例不當也會影響吸收引發鵝軟腿。
2、 VD3缺乏會影響鈣磷的吸收,鈣磷比例再好在合適、沒有VD3也吸收不好,飼料供應一部分VD3,陽光照射鵝體自身會合成一部分VD3,所以說鵝在棚里育雛時間過長缺乏陽光照射和活動量太小會引發腿軟。
3、 B族維生素缺乏也會引起、腳掌扭曲、神經失調等因素的腿軟。
(五) 自身代謝性因素,一般是侵害腎臟引起腎腫大壓迫腎神經中樞導致神經傳到受阻引發單腿或雙腿不受支配;外傷因素容易辨別、數個例。
二、預防治療鵝腿軟腿瘸的方法
1、接種好先關病毒疫苗、控制好環境、定期消毒、防治水平傳播細菌病毒,定期投葯預防。
2、調整好飼料營養供給、營養配比,搞好鵝舍內衛生,不要長期在陰暗潮濕地方,計算好大群密度。
鵝苗腿瘸不會走路是什麼原因,其實是一種維生素缺乏病:
鵝患軟腳病多在秋、冬寒冷季節,特別是鵝苗最易患此病。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飼料中缺乏維生素D和鈣質。長期飼喂單一飼料,運動不足,鵝群密度過大,擁擠,鵝床過於潮濕,墊草鋪置太少,都易發生本病。
1.臨床症狀 鵝於出殼後1周可出現本病。病鵝生長停滯,兩腿無力,步態不穩、跛行,常以跗關節觸地,喙變軟或彎曲變形,啄食不便。由於鈣化不全及軟骨過度生長,造成大骨節,特別是跗關節和肋骨關節明顯。隨著鵝體重的增加,腳軟無力,支持不住較重的身體以致不會走路,常常伏卧在地上。
2.防制措施
①充分運動和光照 充足運動和光照可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飼料品種需多樣化,青綠飼料要新鮮。
②補充營養及治療 當發現病鵝時,每隻鵝每天服用維生素B110毫克,貝殼粉或碳酸鈣0.5毫克,混於飼料中喂給,以減少本病的發生。也可在飼料中加入3%石灰水溶液(用3克氫氧化鈣溶於100毫升水中,攪拌澄清,取上清液內服)。同時每隻鵝可日服魚肝油10~12滴,效果也很好
5、關節炎有什麼好辦法?
關節炎在治療上只能夠通過葯物的方法來緩解症狀,現在沒有什麼特效的治療方法能夠更好的治癒關節炎疾病,在使用葯物治療關節炎的同時,最好是配合針灸、理療和按摩,這樣改善關節炎症的效果會比較不錯,但是如果關節炎疼症狀比較嚴重,可以適當的注射玻璃酸鈉治療。
6、關節炎能吃鵝蛋嗎?
關節炎在服用某些中葯時要忌口,但是對蛋一類沒有要求,雞鴨鵝蛋都能吃。
7、鵝的養殖方法
養鵝要有好的環境才能養多,要選擇有水有草的田地,四周要用鐵絲網包圍。養殖廠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位置搭建一個簡易的投餵食物的棚,剛買回來的小鵝就圈養15天左右再開門讓它去外面吃草,有條件的話專門種植牧草,如玉米草高丹草。在圈養期一定要保持水槽有新鮮干凈的水,要有專用食槽。開始幾天就用顆粒較小的鴨飼料就行了,早晚各一次,食量也要控制不能剩食,2斤後就只喂點水泡過了的玉米,還要增加人工割草補充。大概120天6斤左右就可以出售了,本人養了500隻很成功。
8、鵝站不起來是怎麼回事
鵝軟腳的防治方法
鵝軟腳的病因和症狀,表現極為復雜,它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因此,把多種病因引起鵝呈現軟腳的一系列癥候,稱為鵝軟腳癥候群。臨診上見到鵝只呈現兩腳發軟的,都屬軟腳癥候群。但這里主要是介紹非傳染病引起鵝的兩腳發軟,致使站立不穩和走動困難等一系列症狀的軟腳病。
1、病因
(1)主要是由於飼養管理條件不良所致。育雛環境寒冷潮濕,舍內缺乏陽光,飼養密度過大,運動不足。
(2)飼料營養不全,尤其缺乏維生素D3及鈣,尤其是鈣、磷比例不恰當。
(3)較長時間的陰天,鵝只光照不足,更容易引起維生素D3的缺乏,此時即使飼料中有足夠鈣,也無法吸收。
(4)維生素B1缺乏,也可以引起多發性神經炎,和外圍神經麻痹,腳無力,步伐不穩。
(5)維生素B2缺乏也會引起腳趾彎曲,腿麻痹,走路困難。
(6)維生素E缺乏,引起腦軟化症,也能引起腳麻痹。
(7)紅黴素與莫能黴素、鹽黴素、甲基鹽黴素等任一種抗球蟲葯合用時,也會引起腿無力和麻痹。
(8)有害的氣體如一氧化碳、氨氣、福爾馬林,也會引起腳軟弱。
2、臨診症狀:發病初期只見病鵝喜歡蹲伏,走幾步就蹲下,跟不上大群,食慾不振,生長緩慢。接著就出現兩腳發軟,走動無力,走得過急或過快時容易摔倒,隨著病情的發展,患鵝不能正常站立和自由行動,移動時跗關節觸地爬行,甚至用兩翼支撐著地,因而腳部容易磨損發炎、腫大、增厚而形成關節畸形。
3、防治
(1)保持鵝舍乾燥,搞好衛生,增加放牧時間,盡量讓鵝只多曬太陽。當陰天時間較長時,要注意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D3。
(2)飼料的配合要全面,雛鵝要以全價顆粒料為主。
(3)當出現軟腳病鵝時,將患鵝集中隔離飼養,每隻肌內注射維丁膠性鈣注射液2毫升,每天1次,2~3天為一療程。其他鵝喂給益生素、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D3),飼料中添加貝殼粉或碳酸鈣,按每隻鵝0.5毫克。以減少本病的發生。
9、小鵝腿瘸咋回事啊,
1)病毒性因素:
如鵝副粘病毒病、流感病毒、鵝細小病毒等,引起鵝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穩、頭頸扭轉等神經症狀。當出現此病因時,防治常根據免疫程序及抗體水平而進行,發病後緊急免疫常有較好的效果,但是緊急接種還得考慮有病毒的混合感染,謹慎免疫!
(2)細菌因素:
如大腸桿菌(關節炎型)、沙門氏菌、鵝鴨疫里默氏桿菌等引起的癱瘓,表現為一側或兩側附關節或趾關節炎性腫脹,有熱痛感,嚴重關節囊內有炎性的滲出物,跛行,運動受限,採食減少。
(3)代謝因素:
關節型痛風:主要是由於飼料中蛋白含量過高,或是腎功能低下導致尿酸鹽代謝障礙,導致尿酸鹽沉積在內臟或關節腔內。治療時首先要降低飼料中蛋白含量,多喂青料,同時使用通腎的葯物。
2
營養性因素
(1)維生素B1缺乏症
病初表現為食慾降低,肌肉麻痹,不能站立,頭向後伸呈「觀星」姿勢。
(2)維生素B2缺乏症
病鵝,鵝生長慢,羽毛粗亂,以跗關節著地,腳趾向內彎曲,足跟關節腫脹。後期兩腿叉開卧地。
(3)錳缺乏乏症
雛禽多發,常見於2周齡-10周齡的鵝。病雛生長受阻,骨骼畸形,跗關節腫大變形(無熱痛感),腿垂直外翻,不能站立和行走。
3
飼養管理因素
環境條件不良、墊料不勤更換、只注重保溫而忽視通風等是大多數腿部疾病的誘因。現代獸醫的觀點是防重於治,所以加強飼養管理,按時免疫接種是減少損失最有效的措施。總之,減少鵝癱瘓不但要加強飼養管理、增加機體抗病力,還要提供合理的營養,減少鵝疾病以及腿部疾病,從而達到減少鵝癱瘓的目的。
所以,當鵝出現癱瘓時,要綜合分析,找到根本原因,而不是單方面的說辭,才能對症下葯,做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案例
10、鵝不能走路怎麼辦?
這是鵝出現有軟腳病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主要是由於鵝飼料中缺乏鈣、磷及維生素D而致,所以第一時間就應該補充鈣,當鈣質充足,它們就會重新生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