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眠的原因是啥,哪些形成?
人難免有睡不好的時候,但有的人對這種暫時性的睡不好及其對身體的影響過於擔心,一想到睡覺,就會條件反射地恐懼,老想著一定要睡好,反而使人更難入睡。這樣就會形成害怕失眠——致力於睡眠——失眠——更害怕失眠的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很可能演變成慢性失眠。所以為了及時制止失眠,使用怡郁按茶改善睡眠質量。
1、環境原因:常見的有睡眠環境的突然改變。
2、個體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睡前飲茶,飲咖啡,吸煙等
3、軀體原因:廣義地說,任何軀體的不適均可導致失眠,
4、精神因素:包括因某個特別事件引起興奮,憂慮所至的機會性失眠
5、安/眠葯或嗜酒者的戒斷反應
導致睡不著,失眠的原因正如以上看到的那樣有很多.不管哪種原因導致的睡不著,失眠.都要引起重視,因為長期睡不著,睡不好,可能會出現很多其他的疾病,一定要及時的解決這個問題.
2、PICC導管相關感染評定量表
機械性靜脈炎是PICC置管後最早及最常見的並發症之一。
PICC置管後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率高達15.15,常發生於穿刺後48~72h,好發於穿刺點上方8~lOcm。它是由於各種機械刺激損傷靜脈壁而出現的炎症反應,屬於急性無菌性炎症。
3、病歷表格,誰有
瘋狂醫院病歷集
此份病歷集幫助各位醫生順利解決病患問題。
若各位發現與醫學常識有悖之名詞,歡迎訂正。
《如何成為教學醫院》
1.病房至少要有十間.
2.內科、外科、手術室、急診室∶至少要有三間...
3.其他科目至少要有一間...
4.醫術、知名度、形象三項需達 150 分以上...
其他參數不得小於 100 分...
5.醫護人員合計 80 人以上...
6.醫院產權自有...
7.醫院現金存款一億以上...( 呵呵...賺錢的醫院...這樣也配叫做教學中心醫院 ? )
8.半年內總收入六千萬元以上 & 盈餘( = 收入 - 支出 )合計達二千萬元以上 到90年一月就會有人來評鑒。不過,我不打算再去測到底是那幾科需要三間了。
《視查》
護士∶院長您好,您找我有事嗎? 稱贊 士氣+1,服務品質+1 訓話 士氣-1,工作效率+1 其他 稱贊 士氣+1
《行政事務》
卡拉OK∶士氣+1 5200元/人
生日舞會∶士氣+2 5400元/人
員工聚餐∶士氣+3 5800元/人
郊外烤肉∶效率+1 5000元/人
環島旅行∶效率+3 10000元/人
出國旅遊∶效率+9 20000元/人
學術演講∶醫術+2 2500元/人
急救訓練∶醫術+2 5000元/人
在職進修∶醫術+2 10000元/人
清潔社區∶士氣-2,服務+1,形象+1 2500元/人
捐血活動∶士氣-1,服務+3,形象+2 5000元/人
義診活動∶士氣+1,服務+9,形象+4 10000元/人
報紙廣告∶知名度+2 100000元/人
電台廣告∶知名度+5 200000元/人
電視廣告∶知名度+12 400000元/人
【內科】
肌肉注射∶
1.棉花消毒上臂
2.打針
靜脈注射∶
1.橡皮綁住手臂
2.棉花消毒
3.針筒插在靜脈上
4.解開橡皮
5.打針
打點滴∶
1.橡皮綁住手臂
2.棉花消毒
3.將針插在靜脈上
4.用帶子固定
5.解開橡皮
6.打點滴
病況∶頭痛、發燒、眼球痛、肌肉酸痛、皮膚長紅點
病況∶頭暈、全身不舒適、腰背痛、吃不下飯
病況∶覺得冷、全身疲勞、手腳出疹子、頭痛、目眩
病況∶想睡覺、身上長疹子、關節痛、食慾不振
病況∶畏寒發抖、全身痛、眼睛酸、皮膚長疹子
檢查∶(驗血)白血球含量、血小板凝固機能太低;(視診)大腿紅疹;(量體溫)39.5°
診斷∶登革熱
治療∶(吃葯)解熱鎮痛劑
病況∶發燒、咳嗽、咳血、愛困、畏寒、氣喘
病況∶睡眠差、有點呼吸困難、脈搏微弱、畏寒怕冷
病況∶胸部疼痛、呼吸困難、不舒服、咳嗽、失眠
病況∶一直放屁、身體虛弱、不舒服、疲倦、胸骨痛
病況∶胃部不舒服、想睡覺、發燒、食慾差、胸骨疼痛
檢查∶(量體溫)38.5°;(心電圖)心跳急促;(X光檢查)肺部X光攝影左心狹;
(動脈血氧測試)血氧濃度降低
診斷∶肺栓塞
治療∶(吃葯)鎮靜劑
病況∶惡心、嘔吐、不安、劇烈疼痛、不適、咳嗽
病況∶反胃、發燒、腹部脹痛、心跳急速、臉色蒼白
病況∶怕冷、脈搏急促、呼吸變快、肚子痛、不舒服
病況∶腹部壓痛、全身發抖、心臟跳得快、身體虛弱
病況∶右上腹劇痛、惡心、嘔吐、吃不下飯、虛弱
檢查∶(驗血)白血球含量太高;(觸診)右上腹痛
診斷∶膽囊炎
治療∶(肌肉注射)止痛劑
病況∶倦耽乾咳、不安、胸痛、看東西有兩個影子
病況∶咳嗽、打噴嚏、流鼻水、咳血、胸部劇烈疼痛
病況∶乾咳、痰很黏稠、發燒、體重下降、胸部疼痛
病況∶無痰咳嗽、疲倦、鼻塞、復視、頭痛、胸痛
病況∶經常感冒、體重減輕、眼球痛、咳嗽、視力差
檢查∶(驗痰);(量體溫)38.5°;(支氣管鏡檢查)血管浮上
診斷∶肺癌
治療∶放射線療法
病況∶心悸、耳鳴、疲倦、頭暈、腦脹、抑鬱不安
病況∶不舒服、鼻水、耳鳴、眩暈、食慾差、頭痛
病況∶心悸厲害、不安、不適、耳鳴、頭暈、胸部悶痛
病況∶呼吸困難、消化不良、骨頭痛、發汗
病況∶心跳不正常、睡眠差、毛躁、麋喘、頭暈、不安
檢查∶(心電圖)亂跳
診斷∶心律不整
治療∶(靜脈注射)抗心律不整葯
病況∶呼吸困難、心悸、壓迫感、胸部疼痛、不適
病況∶胸部悶痛、有壓迫感、身體不舒服
病況∶睡眠不足、胸部感到陣痛、有壓迫感、出汗
病況∶呼吸不順暢、胃不舒服、心頭悶痛、心跳不正常
病況∶勞動後胸部悶痛、呼吸困難、食慾不佳
檢查∶
診斷∶心絞痛
治療∶(吃葯)血管擴張劑
病況∶惡心、反胃、嘔吐、精神差、發燒、尿色深
病況∶黃疸、土色大便、肝脾壓痛、肚子痛、反胃
病況∶尿色深、面黃肌瘦、發燒、呼吸困難、脹氣
病況∶食慾不振、呼吸有點困難、上腹部不適、脹氣
病況∶上腹部疼痛、眼白泛黃、想吐、有點發燒
檢查∶(驗血)抗A型病毒血清陽性;(量體溫)38.5°;(超音波檢查)肝腫大
診斷∶A型肝炎
治療∶(肌肉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
病況∶鼻塞、打噴嚏、紅疹、黃疸、腹痛、吃不下飯
病況∶想睡覺、食慾差、身上長紅疹、惡心、嘔吐
病況∶沒有食慾、咳嗽、肚子痛、消化不良、皮膚癢
病況∶呼吸困難、皮膚變黃、全身發癢、容易疲勞
病況∶食慾不振、身體發癢、身上長紅疹、昏昏欲睡
檢查∶(驗血)抗B型病毒血清陽性;(視診)大腿紅疹
診斷∶B型肝炎
治療∶(肌肉注射)人類球蛋白
病況∶黃痰、鼻塞、耳鳴、流眼油、蒼白、皮膚黃
病況∶發燒、畏寒、關節痛、肌肉痛、肚子痛、痰多
病況∶咳嗽、流鼻水、打噴嚏、四肢無力、頭痛
病況∶食慾不振、頭暈、頭痛、四肢無力、失聲、發燒
病況∶全身發冷、肌肉痛、喉嚨痛、聲音沙啞、咳嗽
檢查∶(量體溫)38.5°
診斷∶感冒
治療∶(吃葯)風熱友;綜合感冒葯
病況∶不舒服、昏昏欲睡、全身發癢、食慾不佳
病況∶神經質、眼睛發癢、食慾欠佳、容易疲倦
病況∶皮膚發癢、愛困、眼白變黃、全身肌肉疼痛
病況∶體重減輕、皮膚發癢、黃疸、有點不舒服、疲倦
病況∶皮膚發癢、有點想睡、一直想尿尿、全身不適
檢查∶(超音波檢查)
診斷∶猛爆型肝炎
治療∶(吃葯)腎上腺皮膚類固醇、(肌肉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
病況∶惡心、嘔吐、腹部劇烈絞痛、拉肚子
病況∶肚子痛、拉肚子、食慾便差、全身不舒服
病況∶食慾不佳、全身無力、蒼白、腹部絞痛、拉肚子
病況∶眼睛微紅、視力變差、肚子痛、拉肚子
病況∶嚴重腹瀉、身體虛脫、四肢無力、體重下降
檢查∶(驗血)紅血球、鈣質含量太低;(結腸鏡檢查)潰瘍
診斷∶潰瘍性結腸炎
治療∶(吃葯)香蕉
病況∶脫皮、皮膚癢、有點發燒、身上到處長疹子
病況∶身體發癢、腮幫子腫、身上長疹子、身體虛弱
病況∶身上長疹子、疲倦、食慾不振、腹子痛、不舒服
病況∶全身皮膚都長疹子、身體虛弱、不舒服
病況∶臉上先長疹子然後擴散到全身,身體虛弱不舒服
檢查∶(驗血)德國麻疹病毒陽性;(視診)大腿紅疹;(量體溫)38.5°
診斷∶德國麻疹
治療∶(吃葯)阿斯匹靈
病況∶高燒、咳嗽、鼻塞、流鼻水、身上長疹子
病況∶咳嗽、流鼻水、身體虛弱、眼睛癢、皮膚長疹子
病況∶胃不舒服、煩躁、不安、便秘、臉上長疹子
病況∶眼睛紅腫、發高燒、皮膚到處長滿紅色疹子
病況∶食慾很好、一直變胖、經常偏頭痛、咳嗽
檢查∶(視診)大腿紅疹;(量體溫)39.5°
診斷∶麻疹
治療∶(肛門塞劑)肛門退燒栓劑、(肌肉注射)盤尼西林
病況∶煩躁、不安、睡眠不足、肛門發癢、抓破皮
病況∶關節痛、不安、耳鳴、晚上肛門癢、失眠
病況∶臉色蒼白、睡眠不足、不適、煩躁、肛門癢
病況∶腹部微痛、食慾不振、想睡、頭暈、肛門癢
病況∶晚上肛門發癢、失眠、全身不適、食慾不佳
檢查∶(糞便檢查)蟲卵
診斷∶蟯蟲病
治療∶(吃葯)驅蟲葯[、緩劑]
病況∶腹痛、拉肚子、食不下咽、蒼白、微燒
病況∶咳嗽、流鼻水、營養不良、煩悶、腹部劇痛
病況∶惡心感、虛弱、腸子絞痛、拉肚子、全身不適
病況∶食慾不振、想睡、腹部劇烈疼痛、面黃肌瘦
病況∶有點發燒、肚子痛、頭痛、腸絞痛、不安
檢查∶(糞便檢查)蟲卵
診斷∶蛔蟲病
治療∶(吃葯)驅蟲葯[、緩劑]
病況∶發燒、頭痛、抽搐、牙關緊閉、四肢僵硬
病況∶想睡、發燒、全身不適、復視、骨頭僵硬
病況∶痙攣、昏昏欲睡、身體不舒服、全身僵硬
病況∶眼球振顫、吞咽困難、眼球斜視、惡心、嘔吐
病況∶頸部僵硬、眼瞼下垂、面部麻痹、肌肉僵硬
檢查∶(驗血)HI、CF滴定值太高;(量體溫)38.5°
診斷∶日本腦炎
治療∶(打點滴)降腦壓葯
病況∶惡心、想吐、腰背痛、食慾不振、失眠
病況∶發燒、頻尿、腰背痛、排尿困難、骨頭痛
病況∶倦耽流鼻水、身體虛弱、尿多、小便疼痛
病況∶失眠、腰部疼痛、小便顏色有點紅、臉色差
病況∶睡眠不足、全身酸痛、血尿、小便疼痛、煩悶
檢查∶(尿液檢查)尿蛋白、細菌、白血球含量太高
診斷∶ 泌尿道感染
治療∶(吃葯)消炎葯
病況∶臉色差、嘴張不開、肌肉僵硬、手腳不聽使喚
病況∶牙關緊閉、抽筋、手腳抽搐、全身不適
病況∶吃不下飯、全身痛、多尿、臉部抽筋
病況∶痙攣抽搐、骨頭僵硬、張口困難、臉部抽筋
病況∶吞咽困難、臉部抽筋、手腳不聽使喚
檢查∶(細菌培養)菌
診斷∶破傷風
治療∶(肌肉注射)破傷風
病況∶痙攣、容易緊張、易受刺激、皮膚麻麻的感覺
病況∶流口水、肌肉刺痛、不安、高燒、抽搐、抑鬱
病況∶全身抽搐、四肢無力、皮膚麻、不停流口水
病況∶好像要昏倒、發高燒、不安、煩悶、手腳抽筋
病況∶口水分泌增加、發燒、痙攣、皮膚有刺痛感
檢查∶(量體溫)38.5°;(細菌檢查)
診斷∶狂犬病
治療∶(肌肉注射)狂犬病血清
病況∶頭痛、皮膚癢、眼睛紅腫、惡心、咳嗽
病況∶拉肚子、嘔吐、皮膚長疹、氣喘、偏頭痛
病況∶流鼻水、食慾差、有點喘、鼻炎、頭痛
病況∶皮膚長疹、鼻頭腫痛、腹痛、皮癢、眼睛痛
病況∶手腳皮膚癢、出疹、鼻子癢、全身不適、流鼻水
檢查∶(視診)大腿紅疹;(過敏原挑戰試驗)陽性
診斷∶食物過敏
治療∶(吃葯)抗過敏葯
病況∶疲倦、想睡、頭暈目眩、不安、長紅疹
病況∶打噴嚏、流鼻水、咳嗽、失眠、眼淚流不停
病況∶臉脹紅、眼眶發紅、骨頭痛、腹部疼痛
病況∶流鼻水、眼睛疼痛、全身發癢、晚上睡不著
病況∶全身不適、一直流眼淚、鼻頭癢、食慾不振
檢查∶(視診)鼻孔發紅
診斷∶過敏性鼻炎
治療∶(吃葯)康得600
病況∶運動困難、肚子痛、面無表情、臉色不好
病況∶身體虛弱、咀嚼困難、不安感、走路困難
病況∶非常疲倦、身體虛弱、吞咽困難、精神差
病況∶精神不佳、異常疲憊、肌肉乏力、拉肚子
病況∶昏昏沈沈想睡覺、吞咽困難、虛弱無力、食慾差
檢查∶
診斷∶重症肌無力
治療∶(肌肉注射)自主神經葯
病況∶嘔吐、痙攣、腹痛、頭痛、惡心、便秘
病況∶嘔吐、抽搐、急躁、不安、肚子痛、身體虛弱
病況∶虛弱、焦躁、不安、體重減輕、人格改變
病況∶食慾差、運動失調、性情改變、上腹痛
病況∶全身痛、體重變輕、惡心、嘔吐、不安
檢查∶(驗血)鉛質含量太高;(尿液檢查)鉛含量太高
診斷∶鉛中毒
治療∶(肌肉注射)抗毒劑
病況∶皮膚癢、惡心、嘔吐、抽搐、腹瀉、倦怠
病況∶臉色差、黑眼圈、胃腸差、睡不著、善變
病況∶眼睛癢、視力差、頭昏腦脹、倦耽食慾不振
病況∶非常愛睡、頭痛、全身軟弱、皮膚黑變、脫皮
病況∶性情改變、粉狀皮膚、食慾差、人格改變
檢查∶(驗血)腎功能檢測太低;(視診)大腿脫皮;(動脈血氧測試)電解質不平衡
診斷∶慢性腎衰竭
治療∶(吃葯)胃乳;維生素
病況∶尿少、頭痛、身體虛弱、臉色差、疲倦想睡
病況∶昏沈、眼瞼蒼白、很疲倦、不適、四肢無力
病況∶眼睛酸、全身虛弱、骨頭酸痛、食不下咽
病況∶臉色蒼白、頭暈、目眩、記性差、食慾不好
病況∶肌肉無力、倦耽無表情、腰、不安
檢查∶(驗血)紅血球含量太低
診斷∶貧血
治療∶(打點滴)輸血
病況∶頭痛、嘔吐、軟弱、蒼白、肚子痛、內臟疼痛
病況∶發燒、骨頭疼痛、皮膚變黑、瘀青、惡心嘔吐
病況∶臉色差、全身痛、四肢無力、皮膚乾燥
病況∶全身不適、頭暈、目眩、虛弱、蒼白、食慾差
病況∶體重減輕、四肢發抖、容易受傷、頭暈
檢查∶(驗血)紅血球含量太低;(視診)舌下紅腫;(量體溫)38.5°;
(超音波檢查)肝腫大
診斷∶白血病
治療∶(打點滴)輸血
病況∶倦耽不安、口渴、體弱、發燒、全身不舒服
病況∶記性差、全身不適、煩躁、臉色不好、頭痛
病況∶食慾差、皮膚乾燥、全身軟弱、倦耽四肢無力
病況∶體重下降、食慾差、尿多、身體虛弱、急躁不安
病況∶皮膚粗糙、經常口渴、煩燥、蒼白、臉色差
檢查∶(驗血)鈉質、氯質含量太高;(視診)舌有裂紋;(尿液檢查)尿液比重太低
診斷∶尿崩症
治療∶(肌肉注射)血管增壓素
病況∶煩躁、不安、容易出汗、骨頭疼痛
病況∶容易出汗、皮膚皺、身體虛弱、肌肉酸痛
病況∶肌肉痙攣、骨頭痛、不舒服、虛弱、頭暈
病況∶行動不便、皮膚萎縮、無法站立
病況∶皮膚萎縮、四肢痙攣、全身疼痛、四肢冒汗
檢查∶(X光檢查)關節X光攝影
診斷∶關節炎
治療∶(吃葯)腎上腺皮膚類固醇
病況∶腹痛、腹瀉、嘔吐、虛脫、四肢無力、食慾差
病況∶頭暈、目眩、不安、皮膚乾燥、嘔吐
病況∶腹部絞痛、上吐下、軟弱、頭痛、沒胃口
病況∶全身不適、四肢無力、惡心、嘔吐、腹部痙攣
病況∶全身發抖、腹部痙攣、容易出汗、煩躁、不安
檢查∶(驗血)鉀質、鈉質、氯質含量太低;(糞便檢查)弧菌;
(動脈血氧檢查)代謝性酸中毒
診斷∶霍亂
治療∶(靜脈注射)四環酶素
病況∶發燒、頭痛、不安、無力、身上長疹子、頭昏
病況∶煩躁、不安、皮膚癢、失眠、疲勞、長紅疹
病況∶發燒、身上長疹子會癢、脫皮、目眩、無力
病況∶皮膚癢、冒汗、頭暈、不適、紅疹、惡心
病況∶食慾不振、敏感、皮膚發紅、全身不舒服
檢查∶(視診)大腿紅疹;(量體溫)38.5°
診斷∶水痘
治療∶(塗葯)痱子膏{背部}
病況∶頭痛、頭暈、不適、冒汗、容易緊張、全身無力
病況∶冷顫、煩燥、不安、口乾舌燥、全身不適
病況∶全身不適、發汗、神經質、不安、發抖
病況∶神經緊張、頭暈、消化不良、全身不適
病況∶眼睛紅腫、睡眠不足、發冷、胃腸不適
檢查∶(驗血)白血球、紅血球含量太低;(超音波檢查)
診斷∶瘧疾
治療∶(吃葯)氯奎寧
病況∶肌肉疼痛、下疳、長瘡、關節痛、眼睛痛
病況∶全身長瘡、肌肉痛、發燒、眼睛紅腫、疼痛
病況∶有點發燒、眼睛紅腫、皮膚變紅、喉嚨痛
病況∶身上長疹子、發燒、骨頭痛、下體分泌物增多
病況∶陰道分泌物增多、喉嚨痛、全身疼痛、發燒
檢查∶(驗血)紅血球含量太低、梅毒血清檢測陽性;(視診)大腿紅疹
診斷∶梅毒
治療∶[(肌肉注射)抗生素;氯酶素、]局部電燒
病況∶腳臭、腳癢
病況∶腳癢、腳底皮膚出現鱗屑及灰紅色斑點
病況∶腳趾紅斑、鱗屑、不適、發炎
病況∶皮膚發炎、長水泡、脫皮、皮膚乾燥
病況∶腳掌長出紅斑、灰屑、脫皮、乾燥、不舒服
檢查∶(視診)腳底紅斑
診斷∶香港腳
治療∶(塗葯)悠悠葯膏{腳底};足爽{腳底}
【外科】
標 題: 超級醫生開刀如何夾起腹膜層埃
4、格拉斯哥 具體評分表
格拉斯哥具體評分表:
睜眼動作:
⒈自動睜眼 4分
⒉言語呼喚後睜眼 3分
⒊痛刺激後睜眼 2分
⒋對疼痛刺激無睜眼 1分
言語反應:
⒈有定向力 5分
⒉對話混亂 4分
⒊不適當的用語 3分
⒋不能理解語言 2分
⒌無言語反應 1分
運動反應:
⒈能按吩咐做肢體活動 6分
⒉肢體對疼痛有局限反應 5分
⒊肢體有屈曲逃避反應 4分
⒋肢體異常屈曲 3分
⒌肢體直伸 2分
⒍肢體無反應 1分
格拉斯昏迷評分量表(GCS, Glasgow Coma Scale)是醫學上評估病人昏迷程度的方法,是由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兩位神經外科教授Graham Teasdale與Bryan J. Jennett在1974年發明的測評昏迷的方法。[1] 昏迷程度以三者分數相加來評估,得分值越高,提示意識狀態越好,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GCS)來判斷病人的意識情況,比較客觀。
5、左膝關節疼痛,磁共震報告表,醫生大叔大姐趕快來瞧瞧……
軍官,你好!很不幸,你得了膝骨關節炎,關節間距變窄,軟骨破裂,且出現了輕度的關節變形。不過你的現在還是輕度的。建議保守治療,只用一定的葯物(可以試試中葯),可以做一些物理治療方法(使用支具額或者按摩理療)要預防額,等到症狀加深了就要佩戴較好的支具,例如膝骨關節炎支具,通過外力改變膝關節。
6、氯諾昔康的臨床用途
研究人員已針對各種疼痛和炎症性疾病,就氯諾昔康各種治療劑量及其臨床療效進行了研究。此外,也有研究對氯諾昔康的臨床有效劑量和已經確立療效的非甾體抗炎葯進行了對比性試驗。 鎮痛作用 :手術後疼痛 - 有數種非甾體抗炎葯在控制不同類型的術後疼痛方面,其鎮痛效果與阿片類葯物的效果相等或甚至更好。的確,非甾體抗炎葯可減少阿片類葯物的應用,從而減少該類葯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如惡心、嘔吐、呼吸抑制、嗜睡、腸蠕動減少以及血液動力學紊亂等。此外,在術中和術後,受損組織會釋放出疼痛介質和前列腺素,非甾體抗炎葯則可減少局部、脊髓和中樞的敏感性,從而減少痛覺沖動。因此,選擇非甾體抗炎葯治療術後疼痛是符合邏輯的,特別是應用靜脈注射時,更可提供快速的鎮痛效果。所以,有人針對各種術後疼痛情況,對氯諾昔康的療效進行了研究。
椎板切除術或椎間盤切除術 - 椎板切除術或椎間盤切除術特別適合作為評估術後疼痛的手術模型,因為這類手術技術已充分標准化,手術時間也相對恆定。同時,這一模型還可減少病人之間的差異 (這種差異在其他手術模型中經常出現)。此外,非甾體抗炎葯能有效治療術後疼痛的另一原因,是因為這類葯物能減輕與手術操作相關的術後疼痛性炎症。
在一項隨機、雙盲研究中,研究者在接受椎間盤切除術或椎板切除術的病人中,比較了多次靜脈注射氯諾昔康與嗎啡的止痛效果。共有96 例病人受試,並採用病人自控鎮痛 (PCA) 方法,24小時內允許使用的最大劑量為32 mg 氯諾昔康或40 mg 嗎啡。結果表明,在用 PCA 給葯的情況下,氯諾昔康24小時內的總體鎮痛作用與嗎啡相等。氯諾昔康的總用量為20 mg/24小時;嗎啡的總用量為22 mg/24小時,分別為最大允許用量的63%和55%。在治療初始階段,嗎啡組病人能稍快獲得鎮痛效果,對 PCA 的需求略少,但這可能部分歸因為氯諾昔康組病人的基線疼痛水平較高。結果還表明,氯諾昔康的耐受性比嗎啡好,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 (氯諾昔康 21.7%、嗎啡38.0%)。
一項觀察者盲化的研究,分別比較了80 例椎板切除術術後病人靜注氯諾昔康4 mg 和8 mg 與哌替啶50 mg的鎮痛作用,結果表明氯諾昔康8 mg和哌替啶的鎮痛作用比氯諾昔康 4 mg或安慰劑為佳;氯諾昔康8 mg組首劑用葯後至第一次重新給葯的時間,也比哌替啶為長,但在所有其他療效參數方面,這兩種葯物都展示了相似的療效。在病人評估總療效時,氯諾昔康8 mg和哌替啶被評為療效最高。總之,氯諾昔康8 mg 至少與哌替啶同樣有效,而氯諾昔康的耐受性更好,提示其危險-效益更佳。
前交叉韌帶手術 - 在一項雙盲、平行組試驗中,76例接受前交叉韌帶修補術的病人被隨機分配接受肌注氯諾昔康8 mg (初始劑量為16 mg) 或肌注曲馬多100 mg。用法為每隔8小時給葯1次,共3天。結果發現,用葯後8小時,氯諾昔康組的總體疼痛緩解度顯著強於曲馬多組 (P=0.014),當把基線疼痛值做為參比因素分析時,這一差異仍然顯著。另外,氯諾昔康組病人所獲的最大疼痛緩解度也較大。在這項研究中,氯諾昔康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低。
子宮切除術 - 一項試驗對78例婦科手術 (主要是子宮切除術) 後出現中度至無法忍受疼痛的病人 (平均年齡46歲) 進行了研究,分別比較靜注氯諾昔康 4 mg或8 mg與合成的可待因同類物曲馬多50 mg以及安慰劑的療效。研究的主要療效測定指標是首劑用葯後到首次重復給葯的時間。與安慰劑相比,這一時間在氯諾昔康8 mg組顯著較長 (P<0.05) ;在其他治療組間則未發現顯著性差異。疼痛強度的減輕 (PID) 在氯諾昔康8 mg 組最大,其次為曲馬多組,然後是氯諾昔康4 mg組;安慰劑對這一參數無作用。24小時內所需要的給葯次數,在所有治療組中都相同,病人對葯物治療組所給予的評分,都比給安慰劑的評分高。
外陰切開術 - 在一項有 270 例外陰切開術術後出現中度到重度疼痛病人 (平均年齡26歲) 參予的雙盲試驗中,氯諾昔康2 mg或4 mg單劑口服後所獲得的鎮痛作用比安慰劑強,且與阿司匹林600 mg 的效果相似。
牙科手術 - 阻生的第三磨牙疼痛模型是評價非甾體抗炎葯止痛效果的一種可靠而且敏感的評估模型。已有多項前瞻性隨機雙盲試驗,對手術拔除阻生的第三磨牙後出現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健康青壯年病人進行了研究,從而比較氯諾昔康與安慰劑以及其他鎮痛葯的鎮痛效果。
有一研究在383例病人中比較了手術前、後口服氯諾昔康2 mg或8 mg與布洛芬400 mg 以及安慰劑的鎮痛效果。病人在術前30分鍾和術後3小時都各用葯一劑。受試者共分7 組,包括術前術後都用安慰劑組、術前用安慰劑而術後用鎮痛葯物組 (即術後用氯諾昔康2 mg、8 mg或布洛芬 400 mg)、術前術後都用同一劑量同一鎮痛葯物組 (即術前術後都用氯諾昔康4 mg、16 mg或布洛芬800 mg)。術後給葯後的12 小時內,每小時都對疼痛強度和緩解情況進行一次評估。
研究顯示,術後用葯之前,出現疼痛強度最低者為術前用布洛芬400 mg 病人組,其次是術前用氯諾昔康8 mg病人組。術後3小時用葯後,氯諾昔康8 mg和16 mg 組在第 4、8和12小時所獲得的鎮痛作用,比布洛芬800 mg或400 mg組為佳。氯諾昔康的劑量-效應關系明顯,2 mg和4 mg組比安慰劑組有效 ;8 mg和16 mg組的療效顯著優於較低劑量氯諾昔康組和安慰劑組。術前未用鎮痛葯物的病人,術後用氯諾昔康8 mg後有超過50%的病人對氯諾昔康的療效評價為「很好」或「極好」,相比之下,術後用400 mg 布洛芬的病人只有32%作出這樣的評價。
在一項有 278 例病人受試的研究中,研究者比較了單劑氯諾昔康4、8、16和32 mg與酮咯酸10 mg 或安慰劑的療效,結果表明,6小時後總的疼痛緩解在各鎮痛葯物治療組都顯著優於安慰劑組 (P<0.0001)。氯諾昔康的最大鎮痛作用在給葯後2-3小時達到,並且持續大約8小時。酮咯酸的鎮痛效果介於氯諾昔康8 mg 和16 mg之間,但持續時間較短。氯諾昔康顯示明顯的劑量-效應關系,在4 mg與16 mg和32 mg 劑量之間的差異有顯著性。在16 mg以上劑量,氯諾昔康的鎮痛效果可達一平台,數學計算揭示,16 mg是最高效果劑量。
有2項研究在總共353 例病人中比較了單劑口服氯諾昔康2-8 mg和阿司匹林650 mg及安慰劑的療效,分別對疼痛強度和疼痛緩解程度進行12小時的監測。第一項研究顯示,所有鎮痛葯物治療組病人的疼痛,都從基線水平顯著地減輕 (P<0.001)。各組之間直接進行比較的結果表明,氯諾昔康8 mg比安慰劑顯著有效 (P<0.05),而其他各治療組之間則未觀察到顯著性差異。值得提出的是,氯諾昔康2 mg和4 mg的鎮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強。第二項研究顯示,氯諾昔康4 mg或8 mg或阿司匹林650 mg,都比安慰劑能更快更好地達到鎮痛效果。雖然不同劑量氯諾昔康組之間未見顯著性差異,但兩組的再次用葯時間以及療效持續時間都比阿司匹林組長。另外,在用葯後4-7小時,氯諾昔康8 mg可提供比阿司匹林更為顯著的疼痛緩解作用。
有人在252例病人中比較了肌注單劑氯諾昔康4、8、16和20 mg與嗎啡10或20 mg對急性術後疼痛的鎮痛作用。結果表明,氯諾昔康或嗎啡組的病人都比安慰劑組病人獲得更大程度的疼痛緩解 (P=0.0001),此外,在所有鎮痛葯物治療組中,用葯後第1個小時的疼痛緩解程度都迅速增強。氯諾昔康8 mg 和嗎啡20 mg可獲同等的鎮痛效果,都優於氯諾昔康4 mg和嗎啡10mg的療效。用葯後8小時,病人對治療用葯的總體評價顯示 :氯諾昔康各劑量的療效都優於任一劑量嗎啡的療效;所有鎮痛葯物的療效都比安慰劑的療效好。這一模型可區分不同劑量嗎啡、氯諾昔康以及安慰劑的療效,表明該模型在評估鎮痛作用方面具有高度敏感性。這項研究還證實病人對氯諾昔康的耐受性良好。因此,氯諾昔康在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治療中,是一種有吸引力、可以替代嗎啡的治療葯物。
癌症疼痛 - 一項在29例癌症骨轉移疼痛病人中進行的隨機、雙盲、平行組研究,比較了氯諾昔康8 mg每日3次和萘普生500 mg每日2次的療效。按照1=尚可、2=好的評分量表,病人在接受氯諾昔康治療期間對他們的一般情況作出的評分為1.9 分 ;而在萘普生治療期間作出的評分為1.4 分。醫師對接受氯諾昔康的病人作出的評價為 2.1分,對接受萘普生的病人所作的評價為1.7 分。研究以開放方式延伸,治療繼續了平均22.2周 (1-48 周)。在此治療延伸期間,氯諾昔康8 mg每日3次或4次都能發揮充分的鎮痛作用。
腰背痛 - 腰背損傷是常見的病症,病人因為腰背痛而失去的工作時間,無論對病人還是對社會而言,都會在經濟上產生一定影響。由於非甾體抗炎葯是治療腰背痛的常用葯物,因此,研究人員在2項共包括365 例慢性腰背痛病人的隨機、雙盲、平行組試驗中,以及包括618 例急性腰背痛病人的6項設計相似的試驗中,研究了氯諾昔康的療效。
慢性腰背痛 - 對慢性腰背痛病人進行的研究設有洗脫期,其長短取決於以往所用葯物的清除半衰期,以消除以往所用葯物可能產生的干擾。病情的評估採用口頭評定和視覺判斷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s),對患者在靜息、運動以及夜間時所產生的疼痛進行評分。研究包括了對脊柱活動性的客觀測定,以及病人和醫師對總體療效的評估。
第一項研究在201例病人中進行,對氯諾昔康4 mg每日2次與雙氯芬酸50mg每日2次的療效進行了比較,療程14 天。結果顯示,與基線情況相比,兩種葯物的鎮痛效果相等 (P<0.0172)。病人自我評定結果表明,每組中病人疼痛緩解得到改善的比率都佔80%。第二項研究是比較氯諾昔康4 mg和8 mg 每日2次與萘普生500 mg每日2次以及安慰劑的療效。結果表明,與基線情況相比,氯諾昔康兩種劑量的鎮痛作用以及在改善 Oswestry 腰痛病殘問卷的得分方面,至少與萘普生的作用相等。與其他治療組相比,氯諾昔康8 mg每日2 次組所需的另外鎮痛葯顯著較少 (P<0.05)。
急性腰背痛 - 研究者將總共171例病人隨機分組,第一組為氯諾昔康組 (第1天口服16 mg和8 mg ;第2-4天為 8 mg每日2次 ;第5天為8 mg/日) ;第二組為雙氯芬酸組 (50 mg 每日3次) ;第三組為安慰劑組。結果發現,在主要療效參數方面,氯諾昔康優於安慰劑 (P=0.015),且與雙氯芬酸等效。主要療效參數定義為 :第 1 天由病人在用葯後6小時,以一種100 mm視覺判斷量表來評估腰背疼痛強度的變化。
在一項耐受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中,病人先肌注一次16 mg 氯諾昔康,之後如果需要,可用8 mg 肌注每日2次,再治療3日。研究結束時,93%的病人對耐受性評估為「好」,52%的患者在活動時的疼痛有改善。在另一項採用單劑氯諾昔康8 mg肌注、氯諾昔康8 mg口服或安慰劑的比較研究中,95例病人被隨機分組。治療後4小時,雖然活動時的疼痛 (主要終點指標) 在各組間無統計學顯著差異,但次要參數 (如靜息時疼痛和疼痛緩解程度) 在氯諾昔康組有顯著改善。
對於急性腰背痛,口服、靜注或肌注氯諾昔康2-16 mg,單劑或每日2次治療,都比安慰劑能更顯著減輕疼痛。氯諾昔康4或8 mg每日2次的療效與萘普生500 mg相等。氯諾昔康16 mg肌注後,1 小時內可發揮作用,並且持續8-9 個小時。病人靜注氯諾昔康2-4 mg每日2次後,在臨床症狀得以改善的病人中,發現內源性強啡肽和β-內啡肽水平增高,表明氯諾昔康有中樞性作用。
其他疼痛 - 因骨折、腱鞘炎或其他損傷而引起骨關節疼痛的病人,經氯諾昔康4 mg每日2次共7 天治療後,可有效控制靜息、運動和夜間時的疼痛。也可改善關節的活動功能。
與安慰劑相比,氯諾昔康4 mg每日3次可顯著減少偏頭痛的發作頻率 (P<0.05),並可減少鎮痛葯物的用量。停用氯諾昔康後,偏頭痛發作的頻率顯著增加 (P<0.05),表明氯諾昔康在防止偏頭痛發作方面有作用。
鎮痛作用概述 :針對中度至重度疼痛,一項薈萃分析覆蓋了所有具可比性的氯諾昔康 (口服或非腸道劑型) 與安慰劑對照的研究資料,結果表明氯諾昔康有確切的劑量-效應關系。分析顯示,氯諾昔康4 mg比安慰劑顯著有效,與阿司匹林650 mg和布洛芬200 mg等效 ;氯諾昔康8 mg比安慰劑顯著有效,與布洛芬400 mg 和酮咯酸10 mg等效。鎮痛效果一般在用葯後1 小時內出現,持續時間長達8小時以上。最大療效劑量在16和32 mg之間,很可能為20 mg。根據這些結果,氯諾昔康的推薦鎮痛劑量是8 mg每日2次。 類風濕性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人在10項隨機、雙盲、平行組研究中,對近200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用氯諾昔康與安慰劑以及臨床上已經確立療效的數種非甾體抗炎葯進行了比較。療效的評估是根據疾病嚴重程度指標,例如Ritchie關節指數、關節計數、關節晨僵持續時間、疼痛緩解程度和關節功能情況等作出的。病人和醫師也都作出總體評估。
最初的劑量研究發現,口服氯諾昔康 2-8 mg每日2次或4 mg每日3次,都比安慰劑有效。其中最大規模的一項研究確認了氯諾昔康的劑量-效應關系,即4 mg每日3次或 8 mg每日2次,都比2-4 mg每日2次有效。當間接地將這些結果分別與替諾昔康和匹羅昔康的療效研究結果相比較時,氯諾昔康8 mg 每日2次的療效,相等於替諾昔康20 mg每日1次或匹羅昔康20 mg 每日 1次。
另一項為期超過12周的研究,將氯諾昔康與匹羅昔康直接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氯諾昔康4 mg每日2次的療效,幾乎相等於匹羅昔康20 mg每日1次。在對該研究進行的開放式延伸試驗中,51例病人繼續用氯諾昔康治療40周,結果顯示Ritchie關節指數進一步降低了15.6%。有人在一項類似的研究中比較了氯諾昔康4 mg每日2次和吲哚美辛50 mg每日2次的療效。雖然吲哚美辛看起來是這兩種葯物中較有效者,但二葯在療效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在一項為期3周、有316例病人受試的研究中,氯諾昔康 4 mg每日3次在改善所有臨床參數方面都與雙氯芬酸等效。這一結果也在另兩項為期12周的雙盲研究中得以證實。第一項研究比較了氯諾昔康4 mg和雙氯芬酸50 mg (均為每日2次) 的療效。結果顯示,醫師和病人的評價都認為這兩種葯物對疾病活動性和疼痛的改善具有相似的效果。第二項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結果,Ritchie關節指數在氯諾昔康4 mg每日3次、8 mg 每日2次和雙氯芬酸50 mg每日3次治療組中,分別改善25%、24%和20%。這兩項研究都包括為期9 個月的開放式延伸期。延伸期研究發現,在長期治療中,氯諾昔康的療效能得到進一步的維持或提高。
在一項深入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探討了氯諾昔康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效果,共有225例病人受試,分別用氯諾昔康4 mg每日3次、8 mg每日2次或萘普生 500 mg每日2次,共12周治療。在12周雙盲期末,3種療法都顯示出相似的療效。
有人對設計上具可比性的數項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 (共包括了治療3周到1年的944 例病人)。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氯諾昔康4 mg每日3次、8 mg 每日2次的治療,都能明顯改善Ritchie關節指數及疼痛緩解程度。這些劑量與雙氯芬酸50 mg每日3次,或萘普生500 mg每日2次都具有相同程度的鎮痛作用。分析中未觀察到氯諾昔康大於8 mg每日2次的劑量可進一步提高療效。因此,該劑量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最大推薦劑量。
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組織病理學上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樣改變、並引起脊椎骨樣強直的疾病。在一項為期4周的隨機、雙盲、平行組對比性研究中,60 例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在最初 7 天的洗脫期後接受氯諾昔康4 mg、吲哚美辛50 mg或安慰劑每日3次治療。病人和醫師均主觀地評估了氯諾昔康和吲哚美辛對脊柱疼痛、晨僵時間、胸部脹感、脊柱活動性和一般情況的作用。結果表明,兩者在改善這些方面的效果相似。該研究的結論是 :用上述劑量治療,氯諾昔康至少與吲哚美辛等效。
骨關節炎- 有人在總共包括了1471例病人的系列隨機、雙盲、尋找合適劑量、以及對比性研究中,研究了氯諾昔康在骨關節炎中的療效。所用的主要療效指標為疾病嚴重程度指標,如Lequesne 指數、疼痛緩解分數、關節功能和所需另外鎮痛葯物的使用量。
在尋找合適劑量研究中,氯諾昔康4-8 mg每日2次在改善疾病嚴重程度指標方面顯著優於安慰劑。較小劑量 (2-4 mg每日2次) 所取得的療效與安慰劑無差異。氯諾昔康的這種劑量-效應關系,也在另一項研究中得以證實。該研究顯示,氯諾昔康4 mg和6 mg每日2次的疼痛緩解作用,比安慰劑顯著有效。這種關系也能從缺乏療效而退出研究的病人數中反映出來。對功能狀態的評價,也顯示了劑量相關效果,表明氯諾昔康 6 mg每日2 次顯著優於安慰劑。
另有一項確認性研究,比較了氯諾昔康8 mg每日2次和安慰劑的療效。研究在166 例膝關節骨關節炎病人中進行,療程4周。結果表明,氯諾昔康與安慰劑相比,疾病嚴重程度指標的改善有統計學顯著意義 (5.5 比 2.7,P<0.0001)。此外,在治療結束時,病人和研究人員都確認,氯諾昔康組的總體骨關節炎疼痛、在較急劇運動時承重所引起的疼痛、靜息時疼痛以及總療效都有顯著的改善。
為確定氯諾昔康的遠期療效,有人在132例老年 (平均年齡71歲) 病人中進行了一項為期12個月的開放式、多中心研究。在這些病人中,104例為髖或膝關節骨關節炎、28例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洗脫期 (長短取決於過去所用葯物的清除半衰期) 後,病人開始接受氯諾昔康8 mg 每日 2次治療。對疼痛的評價,採用視覺類比評定量表 ;對骨關節炎嚴重程度的評估,則用Lequesne 指數。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進展,病人的上述兩種指標都出現統計學上顯著的改善 (P<0.001)。Lequesne指數在治療後1個月和12個月時,分別從基線改善20% 和45%,而疼痛分數在治療後1個月和12個月時,分別改善25%和 55%。醫師對58%的骨關節炎病人在用葯後1個月時的療效評價至少為「好」,至12 個月時,此比例增加至69%。在用葯後1個月時,有69%的病人評價他們的病情改善為「好」,10%評價為「好得多」。
有數項研究將氯諾昔康與已確立療效的非甾體抗炎葯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氯諾昔康4 mg每日3次或8 mg每日2次治療12周後,在改善疾病嚴重程度方面與雙氯芬酸50 mg每日3次等效。在每一組中,約46%的病人的疾病嚴重程度都得到了改善 ;客觀評定疼痛有改善的病人佔42-48%,主觀評定有改善者占 80-89%。在該研究的40周延伸研究中,疾病嚴重程度略有增加,很可能是由於基礎疾病病程的進展,即使如此,仍觀察到疼痛緩解的進一步增加(達23%)。
有兩項研究比較了氯諾昔康和萘普生的療效。第一項是雙盲平行組試驗,有374 例病人接受氯諾昔康 4 mg或萘普生500 mg每日2次,共3個月的治療。這些病人中有70 例繼續參加一項開放式36 周的延伸研究。在雙盲試驗期中,兩組病人都有顯著的症狀改善 (與基線值相比),研究退出率及願意參加延伸研究的病人數在兩組中均相似。在延伸期中,原有的療效得到保持。第二項研究是有74 例病人參予的雙盲、三相交叉式研究。病人接受氯諾昔康8 mg、萘普生500 mg或安慰劑每日2次,療程都為14 天。結果顯示,氯諾昔康和萘普生都比安慰劑具有更顯著的鎮痛效果 (P< 0.005)。在該研究的所有3個階段中,病人需要補救性止痛葯的用量均相似。因此,在骨關節炎治療上,氯諾昔康 4-8 mg每日2次的作用,看來與萘普生500 mg每日2次等效。
根據一項薈萃分析 (包括了數項具可比性研究,共753例骨關節炎病人) 的結果顯示,氯諾昔康8 mg每日2次明顯優於安慰劑,並且在改善疾病嚴重程度及減輕疼痛方面 (與基線值相比),至少與雙氯芬酸 50 mg每日3次或萘普生500 mg每日2次等效。把這些結果與匹羅昔康和替諾昔康對骨關節炎的療效進行比較時,氯諾昔康的效果與該兩種葯中任何一種的每日20 mg 劑量的效果相等。
7、誰有強直性脊柱炎治療評定量表
您好,我是
上海市虹橋醫院程柏鈞
強直性脊柱炎對人的身體有著很嚴重的影響,建議您早日去醫院治療。
8、作業療法評定的內容有哪些?
一日常生活能力評定
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定,最好是通過觀察或者實際操作來進行,而避免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因為患者主觀認為可以完成和實際能否完成情況之間可能存在差異另外,患者在訓練室等特定的環境中一些可以完成的日常生活動作,有可能在家裡難以完成例如,患者在訓練室里可以獨立完成穿脫衣服的動作,但是卻不能做到從凌亂的衣櫥里找出需要的衣服,或者不能根據天氣變化選擇恰當的衣服
國際上有若干針對日常生活動作評定的方法和常用的表格,包括:
在軀體的ADL方面,Barthel指數,稱為MBI(modifiedBarthelindex),它除能評定PADL外,還能夠預測今後的恢復程度,該量表總分為100分,60分為是否能獨立的分界點100分以下~60分以上為輕度殘疾;60~41分為中度殘疾,需大量幫助;40~20分為重度殘疾;低於20分為完全殘疾
在工具性ADL方面,有功能活動問卷(FAQ),評定後分數越高說明障礙越重,正常標准為低於5分,≥5分為異常
功能獨立性測定(FIM)量表,適用於需要全面評定PADL和IADL的時侯
二身心功能評定
(一)姿勢控制
對姿勢控制的認識和訓練是偏癱患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姿勢控制是基礎,是完成日常生活動作的最基本的能力例如穿襪子等更衣動作床與輪椅之間的轉移動作家務活動玩紙牌等游戲活動,都需要在穩定地控制姿勢的前提下完成通常偏癱患者軀干控制能力減弱主動的姿勢調整受到限制,需要更多的主觀努力來維持直立的姿勢,因此導致完成目的性活動能力的降低在完成具有挑戰性的活動時,偏癱患者經常依靠代償策略來幫助維持穩定性,例如利用健側上肢支撐來幫助維持坐位平衡時,就無法利用雙手完成進食動作
姿勢控制能力既可以用量表來評定,如Berg平衡量表;也可以通過觀察日常生活活動如更衣轉移和入浴等動作的過程進行評定確定患者姿勢控制的能力是評定偏癱患者功能水平的開始,軀干控制能力直接影響肢體活動的控制能力,控制能力受限的時候會增加跌倒的危險性,坐位和立位的耐久力也會下降,直接影響患者身體機能水平的發揮
(二)上肢機能
1.感覺知覺的評定上肢和手部動作的完成與感覺知覺功能密切相關,如果是重度感覺障礙,不僅影響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而且手的功能性使用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響感覺的評定需要患者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能對多種刺激做出反應的能力,因此對於存在失語症意識模糊和其他認知障礙的患者進行感覺評定比較困難通常在進行感覺檢查之前,需要確定患者理解和交流的能力水平,確認「是」於「否」的表達方式比如,除利用語言表達之外,表達性失語的患者能夠通過點頭做手勢在紙上畫或書寫等方式對測試做出應答在不能用標準的程序進行評定時,需要通過觀察患者對測試的反應獲得信息在臨床上,進行的感覺檢查內容主要包括觸覺痛覺溫度覺振動覺位置覺運動覺兩點辨別覺立體覺等
2.機械和生理方面的評定影響偏癱後上肢運動功能的主要因素包括被動關節活動范圍受限關節排列不齊異常的肌張力和疼痛通過與患者面談和閱讀病歷可以幫助治療師確定這些問題是否由於中風造成因為肢體關節被動活動范圍受限與個體的解剖學生活方式或其他疾病(如關節炎或關節損傷等)存在直接關系中風後由於肌肉無力或痙攣所致關節突然的長時間的固定也可以直接導致關節活動范圍受限關節長時間地處於刻板的姿勢而缺乏對抗的運動會導致短縮,最終是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攣縮繼發於循環障礙的水腫和肌肉活動喪失進一步限制關節的被動活動,特別是在手部表現明顯通常,不需要用量角器測量被動活動范圍,而在以擴大關節活動范圍為治療目的的時候,如消除肘關節的屈曲攣縮,需要嚴格測量關節活動度對偏癱患者更有意義的評定是患側和健側上肢關節活動范圍之間的比較,以確定應有的關節活動范圍的基準
肩關節半脫位或盂肱關節排列不齊,可能是由於岡上肌和三角肌無力時,上肢自身的重量將肱骨向下拉,或者是由於肩胛帶周圍的肌肉無力使關節盂窩向下旋轉造成的
肩關節半脫位可以通過觸診確定:在軀干固定的狀態下,患側上肢自然垂於身體側方,檢查者觸摸肩峰與肱骨頭之間的空隙,結果用肩峰與肱骨頭之間的空隙可以容納幾個手指表示,如1橫指
肩關節半脫位是否導致疼痛仍然存在爭論,其他可能導致偏癱患者肩關節疼痛的原因包括痙攣攣縮軟組織損傷肩袖撕裂等
異常肌張力是運動障礙的一個常見的組成部分,也與活動受限和疼痛有關對於肌張力的評定方法有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定性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觀察被動運動對患者的關節和患者的隨意運動進行評定定量的方法,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是改良的Ashworth量表
3.隨意運動的評定每個偏癱患者的運動模式都是不同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運動模式的變化或者愈發明顯,或者逐漸減少,因此在恢復的個過程中需要反復地進行再評定評定患側上肢運動控制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患者肢體的運動是反射性的還是隨意性的?例如:當平衡被破壞時,雖然患側上肢肘關節出現主動伸展(平衡反應)和當打哈欠時肘關節出現屈曲(聯合反應),但需要確定在要求患者屈曲或伸展肘關節時能否主動完成
近端部分(頸軀干肩髖)能否根據需要為遠端部分的運動提供穩定的支持?
例如:當試圖運動上肢時患者不能維持平衡,或只有在軀干明顯地側屈和肩胛帶過度的上抬時才能將患側上肢抬起
能夠抗重力獨立完成隨意運動,還是需要在定位支持或易化等輔助措施下才能完成隨意運動?例如:患者只能在去除重力的水平面上利用肘關節屈曲將手送到嘴邊
隨意運動是在分離運動還是在聯帶運動模式下完成的?例如:患者是在肩關節外展肘關節屈曲軀干屈曲的模式下去夠桌面上的物品,還是用更有效率的肩關節屈曲肘關節伸展的模式來完成這個動作
能否以實用性的速度和精確性進行交互運動(完成單個關節主動肌/拮抗肌連續運動的能力)?例如:患者不能完成刷牙動作所必要的快速的交替運動,或者不能完成用必要的流暢的連貫性的肘關節伸展-屈曲-伸展的模式來握住杯子喝水,再將杯子放回到桌子上去這一系列動作,但是可以完成它們的分解動作
常用的評定方法包括Bobath法Brunnstrom法上田敏法Fugl-Meyer評定法
Bobath評定法側重於姿勢反射,其重點是檢查姿勢反射的改變;Brunnstrom評定法強調腦卒中偏癱恢復的六個階段,其檢查方法是以這六個階段為基礎設計的;上田敏評定法是在Brunnstrom法的基礎上,將Brunnstrom的六個階段細分為十二個階段,其本質上是相同的;Fugl-Meyer評定法是由Fugl-Meyer及其合作者於1975年發表的一種累加積分量表,專門用於腦卒中偏癱的評測,該評測法包含了三個組成部分,即運動及平衡感覺和關節活動度及疼痛,總分為226分,其中運動方面佔100分
4.肌力和耐力的評定肌力降低會限制偏癱患者的功能恢復,臨床上判斷肌肉無力的程度可以用從僅比正常肌力稍減弱到完全不能引起肌肉活動等來表示用肌力評定來監測偏癱患者的恢復受到質疑,因為周圍性癱瘓的恢復是一個肌力由小到大的量變的過程,即運動功能隨肌力的增加呈直線性的恢復過程,而中樞性癱瘓的恢復是一個運動模式改變的質變的過程,即運動功能在隨肌力增加的同時還隨運動的質量呈曲線性的恢復過程
耐力減弱表現為完成維持一定時間的具有實用性的運動或活動的能力減弱,是偏癱患者完成活動的一個重要限制因素,因為它影響患者參與運動活動乃至於康復的能力
耐力減弱可以是由於移動肢體造成的勞累所導致的身體或精神疲勞的結果,也可以是心臟或呼吸系統疾患造成的結果
5.功能性活動的評定對偏癱側的上肢進行功能性應用的評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定可以明確患者在完成日常生活動作中(包括工具性ADL)存在的問題,但是不能精確地反映患者使用患側上肢完成活動的能力同樣,通過肢體隨意運動機能的評定(如Bobath法Brunnstrom法Fugl-Meyer),可以掌握患者偏癱側上肢的功能狀態,卻不能對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情況進行評定常用的評定功能性活動的方法包括/PareticUpperExtremity
三其他評定
1.視覺功能視覺系統是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的綜合體,因此,腦部任何類型或程度的損傷都可能會影響到視覺系統的功能與中風有關的最常見的視覺障礙是同側性偏盲一個左側同側性偏盲的患者右眼鼻側和左眼顳側的視野會減小或缺失
2.精神機能
(1)智力功能:臨床上通過閱讀病歷觀察與患者面談時患者的表情和態度分析對於問題的回答內容(計算能力記憶力等)等可以對智力水平進行評定客觀的檢查有標准化的韋氏成人智力檢查(WechslerAltIntelligenceScale-ThirdEdition;WAIS-Ⅲ),簡單的檢查有修訂版長谷川簡易智力評定量表(HasegawaDementiaScale-Revised;HDS-R)以及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
(2)認知功能:一般在面談以及觀察日常生活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認知功能障礙,治療師需要總結患者異常的行為,並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善性的治療在檢查之前,首先要了解與患者相關的醫學信息教育背景家庭構成職業等個人信息,還要了解患者有無智力和覺醒水平的低下認知功能障礙的篩選性檢查包括:圖形花等的臨摹,人物的臨摹,線段二等分測驗,劃消測驗,模仿動作等如有需要還可以進行標准化的檢查如洛文斯頓作業療法用認知評定成套測驗(LOTCA)
四腦卒中患者預後的預測
腦卒中患者的預後與許多因素有關,預測的方法亦有多種,在臨床實際運用中,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綜合全面地進行判斷一般認為,腦卒中後運動功能恢復的時間基本上是在3個月以內,在最初幾周恢復最快,經驗表明腦卒中患者癱瘓肢體的運動能力和步行能力在發病6個月後得到改善的可能性減小,但是語言認知家務及工作技能在兩年內都還有進一步恢復的可能恢復的順序一般為先身體近端後身體遠端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腦卒中患者經康復後,第一年約80%~90%的患者可恢復步行,60%的患者日常生活可完全自理,20%的患者需部分幫助,15%的患者需要較多的幫助,5%的患者需要完全幫助,約30%在工作年齡的患者可以恢復工作
(一)影響腦卒中偏癱恢復和預後的主要因素
腦卒中發生後,患者的臨床表現即便存在相似情況,而預後可能也會有很大不同通過大量對腦卒中預後預測的研究,明確了一些對預後有負面影響的因素,如果患者具有這些因素,則相對預後可能較差當然不排除個體差異的因素
影響預後的主要因素如下(表4-3-1):
表4-3-1影響腦卒中預後和康復的因素
(二)症狀與預後的關系
腦卒中患者的一些臨床症狀與預後的關系如下(表4-3-2):
表4-3-2症狀與預後的關系
(三)上肢功能預後的預測
腦卒中患者最終殘疾的程度,與病變的部位梗死的范圍和出血的量有密切關系,而患病後開始康復的時機和採用的方法是否得當患者本身要求康復的慾望和參與治療訓練的態度如何,是能否獲得最佳康復效果的決定性因素
1.手功能恢復的預測由於大部分患者偏癱手功能的恢復在病後3個月以內,3個月以後恢復較為困難,所以早期正確地評估手的功能狀況,有利於指導治療偏癱後手功能的預後預測方法如下(表4-3-3):
表4-3-3腦卒中偏癱後手功能恢復的預測
另外,在發病後4個月內,還可用下面的公式來預測手功能如果恢復到實用手,需符合下式:N/(3+3m/4)≥1式中N為Brunnstrom分級,m為發病後的月數,m的條件為0.5≤m≤4從此式可知,4個月內如恢復不到BrunnstromⅥ級,將不可能恢復為實用手,其原因是以m=4代入上式時,如N不等於6,上式即不可能等於1判斷將來是否為廢用手可用N/(1+3m/4)≤1的公式,其中m的條件為1≤m≤4從此式可知,若4個月內恢復不到BrunnstromⅣ級,即可判定為廢用手,因為從公式中可知,m=4時,若N不到Ⅳ級,該式即進入小於1的條件
2.上肢功能預後的預測按發病時上肢Brunnstrom分級推測6個月後上肢的功能(見表4-3-4)
4-3-4從發病時上肢的Brunnstrom分級預測6個月後的恢復
3.下肢功能預後的預測步行是下肢最主要的功能有關治療和功能性步行的標准,具體到偏癱患者,社區內功能性步行能力應符合:①5分鍾內走350米;②步行效率=(步行速度∕步行3分鍾後的心率)×100%,應﹥30%;③安全;④不用笨重的助行器;⑤可在家庭周圍的社區內采購上公園散步就診,而無需他人幫助在室內能行走,但步行耐力和速度達不到上述之①及②標准者,屬於家庭性步行類為判斷能否獲得功能性步行,可採用美國RanchoLosAmigos醫學中心提出的直立控制試驗(uprightcontroltest,UCT)來評定,3項均達不到強級者,將來難以有良好的功能步行(具體方法見表4-3-5簡單的預測步行能力的辦法見表4-3-6)
另外,也可以通過發病時的Brunnstrom分級(對照表4-4-7),推測6個月後的恢復狀況
表4-4-7從發病時下肢的Brunnstrom分級預測6個月後的恢復
9、braden評分表指的是什麼
braden評分表是判斷壓瘡發生危險性的一種重要評估方法,評估的具體方法為:
1、感知能力:對壓力所致不適的反應能力。完全受限計1分,大部分受限計2分,輕度受限計3分,無損害計4分。
2、潮濕程度:皮膚暴露於潮濕中的程度。持續潮濕計1分,常常潮濕計2分,偶爾潮濕計3分,罕見潮濕計4分。
3、活動能力:卧床計1分,坐椅子計2分,偶爾步行計3分,經常步行計4分。
4、移動能力:完全不能移動計1分,非常受限計2分,輕微受限計3分,不受限計4分。
5、摩擦力和剪切力:存在問題計1分,潛在問題計2分,不存在問題計3分。
6、營養攝取:非常差計1分,可能不足計2分,充足計3分,豐富計4分。
分數小於11分為高危者,12~14分中都危險,15~17分低危險,大於或等於18分無危險。
(9)骨關節炎評分量表擴展資料:
該量表由美國的兩位博士制訂,已被譯成日語、漢語、荷蘭語等多種語言, 被認為是壓瘡發生的最主要的危險因素組成,即從病人的感覺移動活動能力和影響皮膚耐受力的各個因素。從皮膚潮濕營養狀況摩擦和剪切力等各方面來進行評估。
如果病人不是卧床不起或局限於椅子上,即這位病人不會患壓瘡或患壓瘡的危險性很低,就不必要進行評估。得分越低發生壓瘡的危險性就越高。
壓力因素:
1、垂直壓力引起壓瘡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組織遭受持續性垂直壓力,特別在身體骨頭粗隆凸出處。如果長期卧床或坐輪椅、夾板內襯墊放置不當、石膏內不平整或有渣屑、局部長時間承受超過正常毛細血管的壓迫,均可造成壓瘡。
2、摩擦力摩擦力作用於皮膚,易損害皮膚的角質層。當病人在床上活動或坐輪椅時,皮膚可受到床單和輪椅墊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如皮膚被擦傷後受到汗、尿、大便等的浸漬時,易發生壓瘡。
3、剪力所謂剪力是一個作用力施於物體上後導致產生一平行反方向的平面滑動,是由摩擦力與垂直壓力相加而成。它與體位關系密切。
例如平卧抬高床頭時身體下滑,皮膚與床鋪出現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膚垂直方向的重力,從而導致剪力的產生,引起局部皮膚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壓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