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健身關節炎

健身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03-15 08:01:07

1、健身時,關節發出響聲正常嗎?這是為什麼?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逐漸關心到自己的身體,因為很多人由於工作而疏忽了鍛煉,身體免疫力在逐步降低,但是還好大家的意識已經逐漸關注到這一點。

健身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平時在健身房裡運動一個小時,每周去三次以上就可以。很多人在健身鍛煉的時候,會發現關節處有響動,首先我們要知道關節有響動的同時,是否有疼痛感,如果沒有疼痛感,大部分都是正常的關節反應。

就像我們小時候總喜歡掰自己的手指,關節一樣會發出嘎嘣嘎嘣的響動。這都是關節的一種正常壓力釋放,不會對關節處造成任何的影響。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關節當中水分的快速流失,所產生的響動,而關節當中的液體當中,也含有空氣才會發生異響。

這種關節當中的水分,也被俗稱為關節液。這兩點都是非常正常的,還有一點原因,那就是膝蓋當中軟骨和骨頭進行摩擦所產生的聲音。

在軟骨當中沒有任何的神經和血管,所以不會產生疼痛感,但是這種軟骨是不可再生的,當長時間的摩擦之後,會產生關節炎等相關症狀。

所以針對某一些運動所發出的響聲,我們要看發出響聲的部位,結合這幾點來判斷,但大多數都沒有問題。

有時候發生這些異響,是因為我們第1次做這個動作所產生,也許第2次的時候就會減少。而且健身這個活動,也一定要在教練的監督下和指導下來完成。

2、經常健身!如何保養關節!

有些人動的不夠多或已有退化性關節炎 , 肌肉和膝蓋都很脆弱、一下子運動過量、像是爬山爬太久、就很容易引起腰部及膝蓋疼痛。另一些人則視運動過量、如果持續使用不當、加上休息不夠、慢慢會累積一些運動傷害、造成各種膝關節問題。 膝蓋是全身上下最容易發生傷害的關節 、不分年齡 , 如果平常就能好好保養、還是可以延緩關節的退化、即使年紀大 , 仍可順暢使用。 膝蓋每時每刻所承受的壓力、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根據統計 : . 躺下來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幾乎是 0 . 站起來和走路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1 ~ 2 倍. 上下坡或上下階梯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3 ~ 4 倍. 跑步時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4 倍. 打球和上籃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6 倍. 蹲和跪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8 倍 試想一下 : 一個體重 60 公斤的人、每上一格階梯、膝蓋就要承受240公斤、如果是蹲跪、就要承受到 480 公斤之多 ; 一個體重 80 公斤的人 , 每上一格階梯 、 膝蓋就要承受 320 公斤, 如果是蹲跪、就要承受到 640 公斤之多 ....。 膝關節平均可承重 35 公斤、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傷 、膝關節退化較快。 如果想減輕膝蓋的負擔、可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 ◆ 減重, 盡可能維持標准體重。肥胖是膝關節的大敵、要預防膝蓋痛、要先解除身上的重量。別以為增加 3 公斤沒什麽、外表也看不出來 、實際上每走一步就增加 6 公斤、上下樓梯則是增加 12 公斤。持續肥胖對膝蓋的壓力更不用說、這也是為什麽很多胖子的膝蓋都不好。此外、如果膝蓋已經不適、盡可能少背、少提重物、減輕整體的重量。 另外、年輕時激烈沖撞、關節曾經因車禍或運動受傷、可能在中年就結出關節退化的結果。美國籃球天王麥可喬登告球季賺盡榮華富貴、附帶的收獲是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在 40 歲報到。貨運或搬家工人等 .... 的退化性關節炎、是長期外力加重了全身關節負荷。 ◆ 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鍾佩珍建議家庭主婦、盡量別蹲著做家事或跪著擦地板、至於深受許多人喜愛的太極拳、簡文仁則是建議年紀大或膝蓋以不舒服的人、不要勉強自己蹲太低、站著打高位太極拳就好。 ◆ 多訓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像是大腿前側的四頭肌 , 大腿後側的二頭肌、增強這些雞群、可增加膝蓋的穩定性、減緩關節的磨損。平常可以多做抬腿的動作、或是室內腳踏車、都可以訓練到這些肌肉。 ◆ 運動中感到不適、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曾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和哈佛公衛學院教授的芬瑞·帕芬柏格在《哈佛經驗 -- 運動與健康》一書中指出、疼痛其實就是最好的警訊、告訴我們要休息、減緩速度或改變運動項目。 註:文轉載,內容有刪減

3、健身如何保護關節

循序漸進,肌肉的發達速度要遠遠高於韌帶,肌肉越發達,韌帶跟不上的時候,就不能很好的保護關節的運動!從而不能保護來自大重量給關節的壓力!久而久之,關節疼痛是必然的!所以沒有經驗的新手要從徒手到小重量再繼續加大力度,這么個順序,一步步來!

4、腿有關節炎適合玩哪些健身器材

避免長時間的站立、行走、爬樓梯、登山等運動,可以選擇一些腿部的肌肉鍛煉,如半蹲、或者扎馬步、靜蹲等動作,這些動作可以鍛煉膝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肉強壯了可以有效的保護關節。也可以進行游泳、自行車等對關節沖擊力小的運動項目。

5、健身的人為什麼關節炎

不注意動作到位
不保養

6、老人膝骨關節炎健身的禁忌有哪些?

不宜劇烈運動。
平常少走遠路,
不適合攀爬運動,
如爬樓梯,登山
等。平常注意
保養,特別是冬天
可以泡腳,可以給
膝關節做熱敷、按摩
等理療。

7、健身時如何防止手指關節損傷

健康的關節能夠讓我們順利地完成動作。可是如果關節受到損傷,那麼動作就會受到影響,重量和質量都會下降,更嚴重的還會給我們帶來生活的不便和疼痛。

1

讓關節受傷的原因

1. 過高的訓練重量以及不當的動作引起關節的損傷

持續的使用大重量和不好的訓練姿勢會帶來關節的損傷。肩膀和肘是最容易受到這類損傷的。輕者會引發肌腱炎。如果重量使用的過大,還會引起關節的錯位。

2. 肌肉力量發展過快

當肌肉力量發展很快,關節承載力沒有完全跟上,很容易引起關節的損傷。

3. 缺乏合理的營養

關節和肌肉一樣,需要營養物質來恢復。缺乏合理的關節營養將會導致更高幾率的關節受損。長期慢性的缺乏營養可能會引發關節炎或者是肌腱炎。

4. 缺乏合理的休息和恢復

缺少睡眠會引起關節的問題。另外一點很重要,如果身體不能完全的從上一次訓練中創傷中恢復過來的話,那麼這些創傷就會積累在一起,一定要引起警惕。

2

怎麼保護我們的關節

1. 鍛煉前的熱身很重要

熱身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完全的熱身好訓練的部位,這樣才能減少受傷的幾率。

2. 動作重量要合理

動作過程的速度和節奏才是關鍵。實際上重量往往對肌肉的刺激是有限的,對關節會造成細微的損傷。集中注意力的收縮肌肉往往比使用超級大重量對肌肉的刺激更有深度。 

3. 調整訓練計劃得到充足休息

訓練的方式需要時常調整,可以從大重量訓練過渡到大容積高次數的訓練方式上。時常進行幾天的休息調整也是身體創傷自愈的最好方法。每次的訓練時間不要超過60分鍾,訓練的具體時長還要看身體的恢復能力。

8、健身出現關節疼痛怎麼辦

 關節疼痛主要是由於關節炎或關節病引起。關節疼痛牽涉范圍非常廣泛並且種類繁多,因此關節疼痛的鑒別診斷至關重要。關節痛在中醫病症中屬於肢節痛、肢節腫痛、痹證、痛風等病症范疇。另關節疼痛見《靈樞·百病始生》:「六經不通四肢,則肢節痛,腰脊乃強。」
本病起病緩慢[1] ,無明顯誘因,疼痛可為鈍痛、刀割痛、夜間加重,甚至痛醒疼痛常放射至頸、背、前臂及手部,廣泛性疼痛而無局限性壓痛。因肩周圍軟組織廣泛性粘連而使關節活動受限,以外展、外旋、內旋障礙最明顯,如不能梳頭、洗臉、穿脫衣服,患側手不能摸背等。
治療是以止痛、功能鍛煉,促進關節功能恢復為原則,可以用理療、熱敷、按摩或推拿,幫助止痛,促進肩關節活動范圍增加。在壓痛部,可用醋酸強的松龍作局部封閉,每次劑量;醋酸強的松龍25mg+0.5%普魯卡因4~5ml,每周1次,共3~4次。要注意嚴格無菌操作。在短期內,盡量不要與水接觸,不能洗冷水澡,在能忍受疼痛范圍內進行肩關節運動,運動應以自動為主,輔以被動。功能鍛煉常藉助康復鍛煉器材。目的都是為了增加頸肩臂膀肌肉和骨骼的協調性運動,比如跳繩、拉力器、按摩車和按摩帶。

9、有關節炎的人能不能健身

可以,也不可以。

如果關節紅腫熱痛非常厲害,處於關節炎症的急性期,建議減少運動,適當休息;但如果關節腫痛只是輕度,建議適量的運動,並且持之以恆,會關節有保護的作用。

10、適合退行性關節炎的健身器材

有退行性關節炎的人群不能再使用跑步機之類的健身器,推薦可以嘗試下立式健身單車,如果同時有脊椎和腰部傷病的歷史的話,可以嘗試下卧式健身單車,先每天緩慢鍛煉20分鍾,一個月後可以逐漸延長時間。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健身椅和坐式上身練習器。

與健身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