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骨關節炎偏方

骨關節炎偏方

發布時間:2020-03-12 09:37:15

1、骨關節炎有沒有什麼好的鍛煉方法?

關節活動范圍鍛煉是指每天都要進行關節在各種方向上的活動鍛煉,並且要努力使關節盡量撐開,活動到最大極限。這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的活動不能取代關節活動范圍鍛煉。注意:如果有關節疼痛、腫脹,就需要在疼痛能夠忍受的范圍內、輕柔運動。

2、骨關節炎有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急求

關節炎的治療方法一般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患者保守治療就可緩解疾病,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具體需至醫院進行影像檢查,醫生會根據您的病情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3、民間治療關節炎的偏方有哪些

經驗方:大蒜頭,李樹皮,生薑,蜂蜜。
用法:將大蒜搗成糊狀,李樹皮加水100毫升煎取20毫升,生薑搗爛取汁,以上諸葯加入蜂蜜調成糊狀,攤在塑料布上,厚約2毫米,外敷關節周圍,用綳帶包紮固定。待局部有發熱、刺痛30-50分鍾後,除去敷葯,暴露患部即可。每日敷葯1次。

4、膝關節炎的治療偏方

膝關節炎:可為單發性,或雙側性,女性偏多且往往是體重超標者。中年後的症狀:當坐起立行時覺得膝部酸痛不適,走了一時症狀消失,這是早期表現。

5、膝骨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方法有哪些?

膝骨關節炎主要和局部的退變及慢性勞損有關系的。可以應用塞來昔布及尪痹膠囊、氨基葡萄糖片治療,給於局部熱敷及微波治療。
注意休息,減少負重及過度活動,避免局部受涼及劇烈運動,避免過度勞累久站久蹲等增加膝關節負荷的運動。
如果骨性關節炎較重的話還可以進行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處於活動期的話,還要同時應用治療風濕類風濕的葯物治療就可以了。

6、骨性關節炎最好用哪種方法治療

治療骨性關節炎,一般就是消炎陣痛,控制病情的發展,平常主要就是多休息,而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也不要做劇烈運動,另外還可以通過中醫治療方案,比如說做了按摩理療或者針灸。還有補充健力多氨糖軟骨素,幫助改善膝關節

7、骨關節炎偏方能不能治療?

骨關節炎是一種骨關節結構廣泛的慢性、退行性改變,包括關節軟骨的剝脫、骨質增生半月板損傷、滑膜炎等一系列改變。這是引起中、老年人膝關節疼痛、變形和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別名很多,如骨性關節病、增生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
骨關節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病緩慢,晨僵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受累關節以疼痛和壓痛為主,偶爾伴發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或一過性骨膜炎,活動時關節有摩擦音,嚴重時發生關節畸形。頸椎腰椎病變可引起神經受壓或刺激症狀,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血沉不增快和C反應蛋白不升高。X線片檢查可能顯示膝關節正常或有輕微增生,有助於診斷本病。
【方一】祛風除濕沐足方【來源】《沐足驗方》【組成】羌活、當歸、烏梅、炒艾葉、五加皮各20克,防風、制川烏、地龍、木通、川椒各10克,生薑15克(拍爛)
【功用】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絡。
【主治】適用於增生性骨關節炎。
【方解】羌活、五加皮、防風、地龍、木通祛風散寒除濕;制川烏、川椒、生薑溫陽散寒;當歸、炒艾葉活血通絡;烏梅生津,防止諸葯溫燥傷陰。
【用法】將上葯用紗布包裹後,放入大小適中的盆中,加冷水(約盆容積的2/3)後,置火上煮沸5分鍾左右,待葯溫適宜後,用葯水沐足,並可輕輕揉按患部。每日2次,每次20分鍾,每劑葯可用5天。
【方二】鮮白鮮皮藤湯【來源】賈湘雲,賈思明。新中醫,1998,30(12):42。
【組成】鮮白鮮皮藤60克(或干品30克)
【功用】通經活絡止痛。
【主治】適用於骨性關節炎。
【用法】將白鮮皮藤切成約10厘米長,白皮雞蛋1個(帶皮),加水500毫升,煎30~50分鍾,去渣,喝湯,吃雞蛋。每日1次,15天為1療程,一般7天即可收效。1個療程服完後休息5天,繼服第二療程。
【按】《本草從新》曰:「白鮮皮氣寒善行,通利關節,利九竅。」白鮮皮藤除有白鮮皮的作用外,還具有通透走竄、搜絡止痛之性能,直達病處,能滲入骨膜。所以,對骨質增生所引起疼痛、麻木有顯著療效。從臨床實踐中看,此藤內含豐富的粘膠樣白汁,能養筋骨,解肌痙攣,消水腫,促使骨骼局部受損組織得到修復,從而達到緩解臨床症狀和治癒之目的。
【方三】葛根牛膝醋浸方【來源】《骨與關節病效方300首》【組成】葛根、川牛膝、川椒、羌活各20克,透骨草、蒼術、丹參、細辛各15克,生草烏、艾葉各10克,米醋250毫升【功用】活血化瘀,溫經止痛。
【主治】適用於增生性膝關節炎。
【方解】葛根、丹參、艾葉活血化瘀;川牛膝、透骨草、蒼術祛風濕強筋骨;川椒、羌活、細辛、生草烏溫經止痛。
【用法】將上葯除米醋外用紗布包裹,放鍋內用適量涼水泡20分鍾後,煮沸約10分鍾。然後將葯液倒入盆內加醋,待水溫降至約38℃時,用兩塊毛巾蘸取葯液,交替熱敷痛處。每次20分鍾,每天3次。
【方四】加減獨活寄生湯【來源】陳藝。湖南中醫雜志,1999,15(3):27。
【組成】獨活、杜仲、牛膝、秦艽、防風、茯苓、白芍各9克,桑寄生18克,黨參、當歸各12克,川芎、甘草各6克,肉桂、細辛各3克,熟地黃15克【加減】若疼痛較劇者,加白花蛇1條,蜈蚣2條,炮穿山甲、紅花各6克;寒邪偏盛者,加制川烏、制附子、乾薑各6克;濕邪偏盛者,加防己、蒼術各10克;兼有熱象者,去肉桂,加忍冬藤、桑枝各10克,生地黃15克。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滋肝腎。
【主治】膝關節骨質增生症。
【方解】張秉成曰:「此方肝腎虛而三氣乘襲也,故以熟地黃、牛膝、杜仲、桑寄生補肝益腎,強筋壯骨;當歸、白芍、川芎和營養血,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人參、茯苓、甘草益氣扶脾,又所謂祛邪先補正,正旺則邪自除也。然病因肝腎先虛,其邪必乘虛先入,故以獨活、細辛之入腎經,能搜伏風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腎血分而祛寒;秦艽、防風為風葯,固行肌表,且又風能勝濕耳。」因久病必有瘀,瘀血阻絡,不通則痛,故疼痛較劇。因此在原方基礎上加紅花、炮穿山甲各6克,白花蛇1條以加強搜風通絡,活血止痛之功用。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溫服,治療7天為1療程。
【方五】骨刺散【來源】曾祥華。湖南中醫雜志,1987,(2):14。
【組成】烏梢蛇60克,透骨草、當歸、防風、土鱉蟲各36克,威靈仙72克,沒葯、降香各20克【功用】祛風通絡,活血化瘀,軟堅止痛。
【主治】骨關節炎。
【方解】本方烏梢蛇、防風、透骨草、威靈仙祛風勝濕,通絡止痛;當歸、土鱉、沒葯、降香活血化瘀,軟堅止痛。方中重用烏梢蛇祛風濕、通經絡,故本方對骨質增生之風濕見症明顯者尤宜。
【用法】共研細末,貯瓶備用。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空腹溫開水沖服,1劑為1療程,病重者連服2劑。
【方六】威靈透骨方【來源】錢曉華等。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2,(6):45。
【組成】白花蛇4條,威靈仙72克,防風、當歸、血竭、透骨草、土鱉蟲各36克【功用】祛風除濕,舒筋透骨,活血止痛。
【主治】骨關節炎。
【方解】防風、血竭、當歸祛風養血活血;白花蛇、威靈仙、透骨草、土鱉蟲祛風除濕,舒筋透骨。
【用法】上葯烘乾,共研細末,過篩備用。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飯後溫開水送服,上述1料葯為1療程。
【按】本方除有較好的祛風除濕作用外,並擅透骨舒筋。不僅供內服,亦可用水酒各半調成糊狀外敷。

8、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飲食宜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飲食.骨折早期,骨斷筋傷,氣滯血瘀,瘀血內停,腫脹疼痛,體溫偏高,此時不可急於服用營養品,應食蔬菜,水果,牛奶,米粥,麵食等,忌食酸辣,油膩及刺激性食物.待病情穩定,二便通暢,舌苔脈象正常後,應給予續筋接骨,調和營養的食物,如雞蛋,排骨湯,魚類,動物肝腎,胡蘿卜,瘦肉,豆製品等,此時可借住 <潯 ※沽封※膏 >

王不留行為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乾燥成熟種子。具有活血通經,消腫止痛,催生下乳等功能。主治月經不調,乳汁缺乏,難產,癰腫疔毒等症,是臨床治療無乳或乳汁缺少的主要葯物。
由於王不留行種皮較硬較厚,如果不炒開花,有效成分難以煎出。所以,調配前要炒開花入葯。
王不留行一般的炮製方法是清炒:即取凈王不留行,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取出晾涼。以此法炒制溫度不宜掌握,溫度過低則易炒成「僵子」(即不開花),溫度過高則易炒焦(即色澤變灰焦且爆花少)。如果每次炒制的量稍多,則受熱不勻,爆花率很低。炒制過程中,已爆成花者還要及時出鍋,不然也易炒焦變黑。一般開花率在90%左右,開圓率僅75%左右,並且感觀不好。
其他炮製方法還有:將王不留行在清水中稍浸泡後再炒和用爆米花機加工的,其效果雖有提高,但仍不夠滿意。
筆者經過反復試驗對比,用砂燙的方法(手工炒機炒皆可)炮製效果更為理想,其方法是:
1. 取干凈的河砂,過20目篩子,篩取細砂備用。
2. 取王不留行用風機吹去種皮雜質等備用。
3.取備用細砂置炒葯鍋中加熱至流利,溫度在100℃左右,然後加入兩倍砂量的凈王不留行快速運轉翻炒,待幾乎沒有爆鳴聲時則急速出鍋,篩去細砂即可(細砂可反復利用)。
特點:用此方法炒出的王不留行爆開率幾乎達100%,開圓率可達95%以上,並且色澤雪白,死子極少,感觀漂亮,有效成分更易煎出。
原理:擴大葯品受熱面積,使每一粒都均勻受熱,避免鍋底過熱和浮表不熱的現象,炒制時間短,有效成分破壞得少

9、治療骨性關節炎的有什麼好葯和方法?

與骨關節炎偏方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