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可反復發作並累及心臟。臨床一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徵。
1.木瓜治療風濕
[配 方] 木瓜1個。
[制用法] 水酒各半,煮令極爛,研成粥漿樣,用布攤敷患處,涼即更換。3至5次。
[功 效] 舒筋活絡,祛風濕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痛。
2.四樹枝治療風濕痛
[配 方] 椿樹枝、柳樹枝、桑樹枝、楡樹枝各60克。
[制用法] 煎湯洗澡。
[功 效]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
3.小茴香治療寒濕疼痛
[配 方] 食鹽1斤,小茴香120克。
[制用法] 共入鍋內炒熱,用布包熨痛處,涼了在換,往復數次。
[功 效] 祛風理氣,散寒止痛。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痛。
4.海燕湯補腎祛風濕
[配 方] 海燕2隻。
[制用法] 將海燕洗凈,水煎取汁,每日3次,溫服。
[功 效] 補腎壯陽,祛風濕。治療腎虛夾有風濕所致的腰腿痛。
5.雞血藤治風濕性腰酸
[配 方] 雞血藤、伸筋草各9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用治風濕性腰酸。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還有推拿法哦 :)
(1)取穴;指掌關節取合谷、後溪、二間、中渚、勞宮、四縫;腕關節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關節取肩貞、天宗、肩井、臂
2、得了類風濕關節炎有哪些表現?會不會腫啊?
您好,長沙年輪骨科醫院專家為您解答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症狀特點:
(1)對稱性:
關節炎的轉移經常是對稱性的,關節腫脹很少是非對稱性的,除早期遊走性疼痛之外,單關節炎少見。
(2)互相制約現象:
第一個關節腫脹轉移到另一關節上之後,該關節的腫痛較快(1~3天)減輕,數周至數月後可完全消退,而新發病的關節腫痛漸趨嚴重。互相制約的特點通常是:手重足輕或相反,上肢重下肢輕或相反,左重右輕、外周關節重則中軸輕、內臟病變重則關節輕。但為什麼有這樣的互相制約現象目前尚不知道。
(3)遊走性:
早期關節炎疼痛(無腫脹)的遊走性比較明顯,遊走間隔期比較短,多半在1~3天,很少超過1周。一旦出現關節腫脹後,多半經過1~3個月以後才轉移到另一對稱或非對稱關節。其後反復發作的關節腫脹就象「接力賽」一樣此腫彼消。
(4)關節炎遊走規律:
類風濕性關節炎遊走的一般規律和順序是:①指(趾)關節—膝—踝—髖—肩—胸骨、胸鎖或顳頜關節。②跗跖—踝—膝—手—髖關節。③橈腕關節—踝膝—肘—指關節。④膝關節—踝—肘關節。⑤踝關節—膝—髖—腕、指關節。⑥髖關節—頸椎。⑦頸椎—膝—髖關節。⑧單關節—頸椎。
3、風濕性關節炎
是手腳涼引起的,
晚上超過10點不睡覺,會加重手腳涼的症狀,
4、類風濕關節炎,腿部膝蓋腫大,好多年了,怎麼辦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5、類風濕性關節炎小腿會腫嗎
因人而異的,有的會手腳的關節處腫大,也有可能小腿會腫,不放心的話,可以去醫院查一下風濕因子等有沒有超標。當有風濕性的症狀出現的時候,建議多去做做靈得福沙療鹽療,對關節炎、趨勢祛寒很有用。提前養生保養起來,要是嚴重了,會很麻煩。(望採納,謝謝啦~)
6、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手疼,腿疼應該怎麼
風濕病全稱為風濕類疾病,它包括所有侵蝕肌肉骨骼系統並累及全身的一類綜合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關節、肌肉、肌腱、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它以疼痛、腫脹、壓痛、僵硬感,活動障礙為主要表現,其中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增生性關節炎、痛風關節炎等幾種風濕病最為常見。 大量臨床治療症明:一般患者通過「中葯外敷保守治療」治療幾天後即可逐漸消炎、止痛、退熱,患者不再受疼痛折磨;關節腫脹、麻木、僵硬等症狀逐步得到改善,逐漸伸屈自如;短期內關節功能逐漸恢復,關節變形得以糾正,鞏固治療後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內分泌恢復正常,達到恢復的目的 有些患者由於對風濕病病程長、治療難度大、易復發等特點缺乏了解,在治療上沒有耐心,不能堅持治療而導致病情加重。對此,專家提醒風濕病患者:治療貴在堅持!只有樹立信心,保持耐心,堅持按療程治療,才會提高好轉和康復的幾率。 目前,風濕病的治療方法很多,將主要療法列舉如下: 1、葯物療法:如非甾體抗炎葯,改善病情葯,糖皮質激素,免疫調節劑,痛風葯,中草葯等。 2、外科手術療法:如滑膜切除術,關節清理術,關節融合術,截骨術,關節成形術,關節軟組織松解術等。 3、物理療法:如溫熱療法,聲、光、電、磁療法,水療法,熏洗療法等。 4、針灸療法:如針療法,灸療法,拔罐療法等。 5、牽引療法:如頸椎牽引、腰椎牽引等。 6、飲食療法:如飲食保健,治療飲食等。 7、心理療法:如認知療法,支持療法,行為療法等
7、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知多少 治療方法你知道幾個
王大媽是廣場舞愛好者,最近幾天她遇上了一件煩心事。社團里正在准備參加舞蹈比賽,在這關鍵時刻,她的老毛病——風濕性關節炎卻犯了。原來王大媽得此病已有多年,一到刮風下雨前或者天氣驟變時,總會出現膝關節的疼痛,有時甚至會發生腫脹,這些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嚴重影響了王大媽的正常生活,她總是笑稱自己的膝蓋就是「天氣預報」。王大媽對於自己的這個老毛病很是頭疼,她問了很多一起跳舞的老姐妹,發現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症狀。
其實,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發生在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有很多,不僅表現為王大媽這樣的關節疼痛、腫脹,多數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還會有關節的酸楚感,重則影響人們的正常活動和行走。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可先後累及膝、踝、肘、腕等多個關節,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活動受限等。一般情況下,風濕性關節炎發生前的2-3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體炎的病史,表現為發熱、咽痛、咳嗽、下頜下淋巴結腫大等。形成的病因通俗來說就是「寒氣侵體」,中醫上將該病歸為「痹症」,是風、寒、濕邪乘虛侵入人體,導致經絡不通,氣血瘀阻引起的長期累積性疾病。
那麼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該如何緩解或治療呢?比較輕的情況,可用非手術的治療方法,比如紅外線治療、針灸、推拿、葯物治療等,但紅外線治療、針灸、推拿等需要到專業機構進行,耗費時間和精力,很多患者不願選擇,而是傾向於用葯物治療。但是葯物治療中,西葯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症狀,但往往副作用比較大,而中成葯相對西葯來說,既避免了中葯湯劑的苦澀,又保留了中葯的葯性,且調理、治療同步進行,副作用相對較小,深受患者的喜愛,如中成葯腰痛寧膠囊。
腰痛寧膠囊由馬錢子、麻黃、蒼術、乳香、沒葯、全蠍、僵蠶、土鱉蟲、川牛膝等製成,其中馬錢子能通經絡、利關節,專治寒濕引起的經絡不通、關節疼痛;麻黃和蒼術能散寒燥濕,祛除身體內頑固寒濕;乳香和沒葯能祛除寒濕導致的經絡、血運不暢;蟲類葯能加強祛除體內寒濕、消炎鎮痛。所以腰痛寧膠囊能很好的發揮祛除寒濕、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功效,有效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而且,相對其他治療腰腿疼痛的中成葯來說,腰痛寧膠囊在服用時,一天只需睡前服用一次,每次吃四到六粒即可。用自帶的黃酒送服,不僅引葯下行直接作用於腰腿部,還能祛除葯物的不良氣味、更好的發揮葯效。
相信,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朋友們閱讀本文後,都會掌握了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以及有效的治療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腰痛寧膠囊時,遵醫囑用葯效果更好哦。
8、關節炎會導致腿腳水腫嗎
關節炎是一種無菌性的炎症,老年性關節炎的確是會引起腿腫的現象。而且會引起關節局部疼痛,活動受限,這種情況一定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不要長時間行走。
另外,最好是到醫院檢查一下水腫的原因,是否是因為關節炎引起的,或者是其他疾病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