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風濕的葯物有哪些,哪個比較好呢?
您好,治療風濕病的常用葯物有非甾體抗炎葯與慢作用抗風濕葯物。非甾體抗炎葯的作用有解熱,消炎和鎮痛,而達到減輕炎症反應和目的。曹清華膠囊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可以嘗試一下,用於痹症寒濕閉阻,瘀血阻滯引起的關節疼痛,關節腫脹等症狀的輔助治療。
2、風濕痛什麼葯最好用呀
風濕疼痛是比較難以治癒的,所以一般的疼痛的時候都是會緩解疼痛,大部分風濕即使在短時間內被治療過,且治療的效果是比較好。但是,在一些雨季還是會有著因為患過風濕而留下的後遺症。一般民用的方法就是生薑炒熱後進行關節部位的熱敷,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會有灼燒的痛楚,而且是要堅持熱敷的,很多人沒有堅持下來,但是堅持下來的一般都不會復發,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偏方」。
3、葯店有些什麼葯治療風濕病非常好 ?
疼痛:關節、肌肉、肌腱等處的疼痛是風濕病最常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根據疾病的不同,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也有不同,表現有熱痛、冷痛、酸痛、脹痛、遊走性疼痛,以四肢為主。 九羅漢風濕貼 採用秘制九法精取油松葉揮發油,消痛效果奇強, 九羅漢風濕貼 有效成分能夠有效地對病損組織修復,恢復血液循環及神經受壓,代替病變部位死亡或受損的細胞,溫補僵硬的關節,調理臟腑功能,恢復正常便利關節。 類風濕性關節炎,一種最終會令關節永久受損、變形,甚至喪失自理能力的疾病,這種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通俗點說,人體的免疫系統把自身關節作為入侵對象進行「打擊」。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也發生於膝蓋、臀部和肩關節,患者易出現疲勞、發燒和體重下降,對全身和內臟器官都會造成損害。 九羅漢風濕貼 經過15味珍貴葯材經過中西方技術合成,分泌出可溶性因子從而抑制淋巴細胞活性,調整免疫平衡,減少T淋巴細胞分泌炎性介質,減少免疫復合物的沉積,從而減輕、消除了自身免疫功能障礙引起的風濕性炎症反應。 九羅漢風濕貼 能夠從內到外的對風濕病進行治療和調養身體,是治療風濕,類風濕性疾病的最佳選擇.
4、風濕病最好的葯是什麼
推薦外敷的療法:防己30g,威靈仙30g,蒼術30g,馬錢子10g,生川、草烏各10g,南星10g,生薑40g,當歸30g,木瓜30g,牛膝30g,樟腦30g,紅花30g,防風30g,生半夏7g,生附子6g,桂枝35g。將上葯共研末,用酒拌濕,裝入布袋。將葯袋圍攤於關節周圍,纏扎,外用熱水袋熱熨30分鍾,每日3~4次。用後要認真洗手,切記! 另外,一般西醫對 風濕病治療 的首選葯物多為非甾體抗炎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另外還有慢作用抗風濕葯,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黴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必要時可以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還要注意功能鍛煉,配合針灸、理療效果也不錯。 建議到正規的醫院檢查、治療。
5、風濕痛用什麼葯好
這得分風重型和濕重型的
瑤族泡腳治風濕(風重:全身遊走的痛)(湖南衛視)(貴州衛社)
九節風15克(防風20克)、九龍藤15克(劉寄奴20克)、九成風15克(雞血藤20克)、過山風15克(獨活20克)、臭牡丹15克(虎杖20克)、過江龍15克(五加皮20克)、半荷風15克(絡石藤20克)、牛耳風15克(杜仲20克)、大紅鑽15克(徐長卿20克)。
瑤族泡腳治風濕(濕重:固定地方痛)(湖南衛視)(貴州衛視)
兩嘴刺15克(羌活20克)、七葉風15克(桂枝20克)、九龍滕15克(川芎20克)、四方風15克(防風20克)、小鑽15克(烏蛇20克)、過山風15克(寄生20克)、鳥不站15克(劉寄奴20克)、南蛇滕15克(威靈仙20克)、扁骨風15克(透骨草20克)。以上為瑤葯配方,如買不到瑤葯,可買括弧內的中葯替代。
6、治風濕病的用什麼葯比較好
指導意見:你好,類風濕的治療應本著葯物治療為主,理療(如:針灸、按摩、推拿等)為輔的策略,患者除服用葯物以外,日常生活中的保健保養也很重要,如晚飯後多散步,平常多運動等等,可以選服風濕定膠囊,甲氨蝶呤,
7、風濕病一般吃什麼葯比較好
你好!風濕病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需要應用抗菌消炎的葯物治療,如青黴素注射液靜脈滴注,如果有關節疼痛,需要對症給予抗炎止痛類葯物,如依託考昔片,若出現心悸、胸悶的症狀,需要考慮風濕性心臟病的可能,需要及時給予改善心肌供血、營養心肌的葯物
8、風濕病用什麼葯最好
不同的病用葯是不同的,患者切不可道聽途說或者說仿效他人用葯,他人有效未必自身有效。風濕病有上百種,患者個體的風濕病跟其他患者的風濕病很可能不是同一個病,不可用同樣的葯治療。即使可以用同樣的葯治療,但患者個體的病症輕重情況也不相同,因此使用的葯物劑量也是不一樣的,切不可自行為自身配葯、用葯。
9、風濕吃什麼葯效果最好?
風濕屬於陰陽失衡,身體免疫力下降造成的,我自己類風濕12年,西葯激素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後來吃欣普寧克,效果還不錯,目前逐漸好轉,不過還是偶爾疼
10、對風濕痛有什麼比較好的葯油
僅供參考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