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平時怎麼注意?
主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受涼,不要太勞累了,再一個就是在飲食方面,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飲酒,不要抽煙,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適當鍛煉。有條件的話,特別建議攝取百傲鯊天然鯊魚軟骨粉,可以網上搜一下,日本產的,用於關節臨床,可以促進關節軟骨修復,特別適合類風濕人士。
2、類風濕病人應注意哪些防範?
001.預防:
00由於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時好時壞,目前並無根治方法只能控制暫時病況,所以在飲食和生活上就要特別注意保健,以下幾點就是針對飲食和運動來作些建議:
001)飲食上應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烹調方式應以清淡爽口為原則,少吃辛辣、油膩及冰冷的食物。
002)多吃開胃的食物如大棗、薏仁等,尤其薏仁具有去濕祛風的作用,煮成薏仁粥或和綠豆一起煮都是很好的選擇。
003)盡可能的減少脂肪的攝取,熱量來源要以醣類和蛋白質為主,若是體重超過標准,要逐漸減輕體重。
004)身體若屬熱性,應多吃綠豆、西瓜等食物;若屬寒性,則應吃羊或牛肉等,不過攝取量不宜過多。
005)若有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在飯後才能服葯,因為此葯容易對胃造成傷害,並且容易造成缺鐵性的貧血。
006)適當補足維他命A、C、D、E或含鈣、鐵、銅、鋅、硒等礦物質食物,以增強組免疫力及預防組織氧化或貧血。
007)若有服用類固醇容易造成食慾大增、鈉滯留和骨質疏鬆症,因此需要控制食物的攝取,以免體重急遽上升,而含鹽量高的調味料和加工食品盡量減少食用,多攝取含鈣食物如脫脂牛奶、傳統豆腐等。
008)減少長時間卧床時間,且在運動時不宜劇烈,可以選擇坐著或卧床進行運動。若采坐姿,可將右腿打直、小腿與足部往上提,離地三十公分以上,持續五秒鍾後放下,左腳也以相同動作重復,每日可多作幾次,以能負荷為原則。
009)冬季清晨起床時要注意保溫,可以做些暖身運動。動作如下:將雙手向前伸直,手掌向下,往下、往後作伸展劃水的動作,或者將雙手舉高至臉部,掌心朝向臉部,吸氣後,雙手向上、向外伸展,然後再緩緩放下。
0010)寒冷的冬天,要注意保暖,關節疼痛時可以試試熱水浴,減輕疼痛。
0011)切勿任意進行推拿、按摩、拔罐等傳統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法,以免造成病情加重,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或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0012)要有耐心地配合醫師進行長期的治療,定時服葯、定期回診,並接受指定專業的復健師進行正確的復健治療,若有任何的不舒服情況發生時,應立即告知醫生。
002.術前准備:
001)做好個人衛生,可大大減少術後感染。無傷口者可用沐浴露、肥皂水清洗術肢皮膚,包括大腿根部、陰部和臀部,特別是腹股溝等皺折地方,多有「老泥」聚積,清洗過程動作要輕柔,以不損傷皮膚為度。
002)加強與醫護人員的溝通,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家屬要配合做好心理護理,要關心、理解患者,多給患者鼓勵和精神支持,讓病人以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和手術,有利於疾病康復。
003)練習床上使用便盆解大小便。患者術後須在床上解大小便,為避免不習慣引起便秘和尿瀦留(不能自解小便),術前患者可以自行在床上練習使用便盆解大小便。
004)控制體重和均衡飲食。體胖者要控制體重,因為體重過重對術後的新關節產生較大壓力,不利於術後康復;但身體過於瘦弱也同樣不利於術後康復。因此,均衡的營養飲食對保持健康十分重要,可適當攝入含蛋白高的食物和蔬果,如:牛奶、雞蛋、魚、青菜、蘋果等,骨質疏鬆者應適當補鈣及維生素D。另外,還要戒煙戒酒。
005)術前功能訓練。術前訓練是預防並發症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促進功能恢復的重要手段,患者可在床上做擴胸運動,練習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方法,練習股四頭肌等長舒縮及踝關節主動屈伸、足趾屈伸鍛煉等。
003.其他注意事項:
001)肺炎:由於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細菌感染,患者常合並肺炎。
002)泌尿系統感染: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後,常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
003)柯興氏綜合征:患者若用激素時間過長,常因體內腎上腺皮質功能受到抑制而並發柯興氏綜合征。常見症狀主要有滿月臉、水牛背、體重增加等。
004)口腔潰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之後常出現口腔潰瘍,此外還可出現惡心嘔吐、厭食、皮疹、味覺消失等不良反應。
005)傳染病:患者由於患此病的時間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當社會上流行某些傳染病時,比正常人更易受到傳染。
3、類風濕有什麼注意事項?
4、風濕病的注意事項是哪些?
中老年風濕病患者注意事項 在預防方面,應強調保暖、避寒、防濕,注意居住衛生,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經常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對有慢性病的灶的病人,如齲齒、扁桃體炎等應積極治療。反復發作的扁桃體炎宜及早摘除,最好在風濕活動靜止期進行,述前一天及述後2 ̄3天應注射青黴素以預防感染。 對已患風濕熱的病人,應積極預防溶血性鏈球感染。一般可用普魯卡因青黴每天肌注40 ̄80萬單位,療程為7 ̄10天。以後用苄星青黴素(長效西林)120萬單位,每月肌注一次,以防再感染。至於應用期限,一般認為從風濕熱末次發作維持5年左右,特別是首次發作時出現心臟病變,或已有慢性風濕性心臟病的病人,應預心治療到成年,如對青黴素有過敏瓜者,可服磺胺嘧啶或磺胺異惡唑。每日0.5 ̄1克。應用過程中,必須注意檢查血象,慎防粒細胞缺乏症。 風濕病患者保健及注意事項: 基本治癒或正在治療中的患者,除了堅持鞏固用葯物治療外,必須加強自我保健,這對促進疾病的康復和身體健康極為重要,具體內容如下: 如何保護關節? 日常生活中關節過度運動是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如果關節有了疼痛的感覺,此時就已警告患者病變關節受到了過度的應力。患者應減少活動,以下介紹幾種方法和技巧有助於患者延緩或防止可能出現的畸形。 (1)由較強的關節或較大的身體面承受負荷,如用手掌、前臂或肘代替手指的工作。 (2)利用杠桿原理,物體越靠近身體負荷減輕。 (3)避免關節長時間固定在一個位置,為了減輕下肢關節的應力,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以採用坐位工作為宜,但需要站立時,應適當改變體位,以減輕關節僵硬,防止關節攣縮。 (4)保持良好的姿勢:無論站立、坐位或舉物時都應保持良好的力線。正確的力線可以減輕關節和肌肉的應力,如需長期站立,兩腿可交替休息。穿寬松的平跟或低跟鞋並使一足置於足凳,不但能提供穩定和安全,而且有助於保持骨盆傾斜,減輕下背部扭力。
5、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注意事項?
6、類風濕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僅供參考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7、類風濕關節炎腎損害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臨床表現及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有慢性、多發性關節滑膜炎病史,表現為發熱,手、足及四肢關節僵直、紅、腫、變形及功能障礙。一部分患者在用非類固醇消炎葯或金制劑時,很快出現腎臟損害加重,呈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綜合征、甚至急性腎功能衰竭。若及時停葯、及早做相應處理,可恢復到較好的程度。有的患者長期應用上述葯物造成直接慢性腎損害,或合並腎臟免疫性損害,則可出現不同程度蛋白尿及鏡下血尿,部分病人可出現浮腫、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夜尿增多常提示慢性間質性腎炎。繼發性腎澱粉樣變或壞死性血管炎者腎損害嚴重,多發展為慢性腎衰。 二、體檢發現 有或無血壓高、浮腫,常有關節紅、腫,變形及功能障礙,部分有皮下類風濕結節。 三、輔助檢查 (一)尿常規檢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或血尿。 (二)腎功能正常或不同程度異常;慢性間質性腎炎以尿濃縮功能障礙為主。 (三)血沉快,類風濕因子陽性,少數病人血清補體C3下降。 (四)腎活檢可確定病變性質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