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關節痛

類風濕關節痛

發布時間:2020-03-05 16:10:54

1、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關於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表現給您說下這種病臨床表現比較復雜出關節症狀外尚可累及多個臟器且可發生於兒童的任何年齡5歲以前略多見起病急驟以發熱、皮疹、關節痛或關節炎伴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為其特徵部分患兒可有胸膜炎、心包炎、神經系統蹭容易侵犯多個關節首先是大關節後逐漸累及小關節以上是關於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表現

2、哪些人群容易得類風濕

女性好發類風濕,發病率為男性的2~3倍。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高發年齡為40~60歲。一般的患者會伴有體重減輕、低熱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狀。
容易得類風濕的人有:1、其血緣親屬中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父母親、爺爺、奶奶、兄弟姐妹等,易患類風濕關節炎。2、其血緣親屬中患有其他風濕病,如乾燥綜合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易患類風濕關節炎。3、更年期婦女、產後婦女。4、長期精神壓力過大,處於緊張勞累的環境。5、居住地寒冷潮濕,工作環境寒冷潮濕等。6、本人患有某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等,易患類風濕關節炎。

3、類風濕關節炎怎麼保養

氨糖25歲之後會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時補充,在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頭關節損傷。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復或逆轉損壞軟骨,潤滑軟骨,減少積液的。

4、類風濕怎麼確診?

三年前我確診了是類風濕,一直靠吃葯,最近去了東方類風濕專科看,做了幾次治療,現在感覺好多了。

5、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何會疼痛?

RA 的關節疼痛機制還不十分清楚,但考慮與下列因素有關。

(1)早期可能由於肌肉痙攣,局部缺血,細胞代謝和破壞產物(組織胺、前列腺素E2、5- 羥色胺、乙醯膽鹼、組織蛋白酶、透明質酸等)的積聚所致。給予理療、按摩和阿司匹林等對症處理就可減輕疼痛。

(2)在病變活動期與關節內壓升高有關。正常膝關節內壓為0.267 ~ 0.400kPa,而RA 則顯著升高,為0.533 ~ 4.80kPa,由於關節內壓升高的壓迫,迅速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疼痛。將關節腔積液抽吸後就可迅速減輕疼痛。

(3)晚期疼痛主要由纖維組織炎引起,可刺激神經叢或神經根引起疼痛。經理療、針灸、外敷葯物等對症處理就可緩解。

(4)與患者的精神狀態有關。很多現象和研究都證實了愉悅的心情可使疼痛減輕,這是因為體內分泌出一種被趣稱為「愉悅素」

的腎上腺素,它具有抗炎止痛使人興奮的作用。在憂郁、消沉、焦慮時,體內分泌出5- 羥色胺、乙醯膽鹼類物質使疼痛加重。

(5)與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有關。所謂耐受性,也可以認為就是俗話說的「皮實或嬌氣」。

6、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嗎?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與風濕性關節炎都有發熱、關節痛和血沉增快等表現。

臨床上有時較難鑒別。但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為多發性、對稱性的指、掌小關節炎,後期指間關節呈梭形腫大,關節強直或畸形;用水楊酸制劑治療效果不固定,常為臨時性緩解疼痛;並發心臟損害較少;抗「O」多不增高;類風濕因子多為陽性;X 線顯示關節面破壞,關節間隙變窄和骨質疏鬆,甚至關節畸形。而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膝、踝、肘、腕等大關節,急性期過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無關節畸形;用水楊酸制劑治療有顯效;抗「O」多可增高;X 線僅顯示關節軟組織腫脹。呈多發性、對稱性。病變關節紅、腫、熱、痛顯著,並有遊走性及反復發作的特點。不遺留關節畸形。有些患者可出現風濕性環形紅斑和皮下小結多發生在指、趾、腕、踝、脊柱等關節。受累關節以腫痛為主,呈多發性、對稱性。後期關節強直、畸形。受累關節周圍皮膚蒼白、變薄、肌肉萎縮。部分患者在關節隆突部偶見皮下小結對水楊酸制劑的反應有顯著效果,效果不固定,常為臨時性緩解疼痛。心臟病變常同時發生心臟病,而引起嚴重的永久性損害,無永久性心臟病變,脾臟與淋巴結不腫大,常腫大。抗「O」

可陽性可陰性,X 線檢查軟組織腫脹,局部及全身骨質疏鬆,受累關節的病理變化,急性期關節周圍組織水腫,關節腔內有多量漿液纖維蛋白滲出,滑膜充血水腫,並有膠原纖維變性、壞死和較多的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浸潤。此時關節局部出現紅、腫、熱、痛和活動受限等急性炎症表現。急性期過後,滲出物完全吸收,不出現關節畸形早期表現為滑膜關節囊周圍軟組織發炎,滲出多量液體而使關節腫大,滑膜絨毛增生。後期有血管翳樣肉芽組織形成,侵犯並破壞關節軟骨,最後軟骨面的肉芽組織纖維化,使上下關節面互相融合,形成關節的纖維性強直和畸形。

7、類風濕關節炎的鑒別診斷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侵蝕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四肢小關節對稱性腫痛,伴有晨僵,可伴有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多關節腫痛,具體發病原因不明,可能和遺傳、環境因素和理化因素等有關,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症狀,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8、類風濕性關節炎遊走性疼痛有什麼特點?

(1)遊走性。早期關節炎疼痛(無腫脹)的遊走性比較明顯,遊走間隔期比較短,多半在1 ~ 3 天,很少超過1 周。一旦出現關節腫脹後,多半經過1 ~ 3 個月以後才轉移到另一對稱或非對稱關節。

其後反復發作的關節腫脹就像「接力賽」一樣此腫彼消。

(2)對稱性。關節炎的轉移經常是對稱性的,關節腫脹很少是非對稱性的,除早期遊走性疼痛之外,單關節炎少見。

(3)互相制約現象。第一個關節腫脹轉移到另一關節上之後,該關節的腫痛較快(1 ~ 3 天)減輕,數周至數月後可完全消退,而新發病的關節腫痛漸趨嚴重。互相制約的特點通常是:手重足輕或相反,上肢重下肢輕或相反,左重右輕、外周關節重則中軸輕、內臟病變重則關節輕。但為什麼有這樣的互相制約現象目前尚不知道。

(4)關節炎遊走規律。類風濕性關節炎遊走的一般規律和順序如下。

①指(趾)關節—膝—踝—髖—肩—胸骨、胸鎖或顳頜關節。

②跗跖—踝—膝—手—髖關節

③橈腕關節—踝膝—肘—指關節。

④膝關節—踝—肘關節。

⑤踝關節—膝—髖—腕、指關節。

⑥髖關節—頸椎

⑦頸椎—膝—髖關節。

⑧單關節—頸椎。

9、手指關節類風濕用什麼葯

您好,一般的情況關節炎的情況往往是可以引起疼痛腫脹的症狀的。這種情況一般的情況往往是到骨科看病的。注意平時的保養的。不要勞累著涼。

10、類風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RA),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布。

與類風濕關節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