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附子抗風濕湯

附子抗風濕湯

發布時間:2021-07-12 18:30:55

1、附子湯是什麼?

葯用附子湯有很多種,都為溫補類葯物。 附子湯【處方】附子(生.去皮臍.半兩) 人參(半兩) 茴香(炒.一分) 茯苓(一分) 山葯(一分) 甘草(炙.三分) 乾薑(炮.三分)【功能與主治】治房室忽中風,惡風多汗,汗出粘衣,口乾上瀆、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名曰內風。【用法與用量】每服四大錢,水二鍾,生薑三片,鹽少許,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附子湯【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組成】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各15克 細辛(去苗) 防風(去叉) 人參 乾薑(炮)各18克【用法】上葯銼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薑5片,大棗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或為末,用酒調下6克。【主治】五臟中風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暈失音,眼目瞤動,牙車緊急,不得轉動。
附子湯【來源】《傷寒論》。【組成】附子15克(炮) 茯苓9克 人參6克 白術12克 芍葯9克【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日三服。【功用】溫經助陽,祛寒除濕。【主治】少陰陽虛,寒濕內侵,背惡寒,身體骨節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脈沉者。【方論】方中重用炮附子溫經壯陽;人參補益元氣;茯苓、白術健脾化濕;芍葯和營止痛。諸葯合用,共奏溫經助陽,祛寒除濕之功。
附子湯【組成】附子1枚(重7錢,炮,去皮臍)。【來源】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引《孫用和方》,名見《聖濟總錄》卷七十四。【主治】霍亂,大瀉不止。【用法】上為末。每服4錢,水2盞,加鹽半錢,煎取1盞,溫服,立止。
附子湯【組成】附子(炮)1兩,獨活1兩,防風(去苗)1兩,川芎1兩,丹參1兩,萆薢1兩,菖蒲1兩,天麻1兩,官桂1兩,當歸1兩,黃耆半兩,細辛(去苗)半兩,山茱萸半兩,白術半兩,甘菊花半兩,牛膝(酒浸)半兩,甘草(炙)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來源】《宣明論》卷一。【主治】腎臟風寒濕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兩腳冷,受熱不遂,頭昏,耳聾,音渾。【用法】上為末。每服3錢,水1大盞,加生薑5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
附子湯【組成】甘草1兩(炙微赤,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1兩(炮裂,銼),赤芍葯1兩。【來源】方出《聖惠》卷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四○。【主治】傷寒大熱,汗出熱不去,腹內拘急,四肢厥冷,並下利。【用法】上為散。每服5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附子湯【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乾薑(炮)1兩半,甘草(炙)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石膏(碎)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白術1兩,芎

2、烏頭和附子的區別

烏頭和附子都是同一株植物上的產物,烏頭是主根,附子是側根。

一、烏頭的主要價值

烏頭為散寒止痛要葯,既可祛經絡之寒,又可散臟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適應症:烏頭能散經絡之寒而止痛,適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如烏頭湯治歷節病,散臟腑之寒而止痛,適用於寒邪所致心腹疼痛,烏頭赤石脂丸治心痛,赤丸治腹滿痛,大烏頭煎、烏頭桂枝湯治寒疝腹痛。

烏頭除單獨為方外,多與它葯配伍使用。有相輔相成配伍者,如烏頭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熱之烏頭為主葯,逐寒止痛,與大辛大熱之附子、蜀椒、乾薑合用,相輔相成,以加強其溫陽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飲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烏頭與相反葯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強散寒化飲降逆之功。

二、附子的主要價值

1、附子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輸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2、附子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環作用。

3、附子對血壓的影響既有升壓又有降壓作用,與其所含成分有關。

4、附子回陽救治之功效主要是以強心抗休克作用為基礎。

5、附子有顯著的抗緩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6、附子煎劑對急性炎症模型有明顯抑製作用。

3、桂枝附子湯、白術附子湯、甘草附子湯三方異同點如何?

意見建議:桂枝附子湯、白術附子湯、甘草附子湯三方相同點:①在病機上同屬風濕襲表,表陽已虛;②在症狀方面,都有發熱,身重,身體疼痛等症;治療時皆以溫經助陽,祛風除濕為法。三者不同之處在於:①在病機方面,桂枝附子湯證為風濕俱盛,表陽已虛;白術附子湯證雖表陽已虛,但風邪已去,濕邪獨盛;甘草附子湯則為風濕俱盛而表裡陽氣皆虛。②在症狀方面,桂枝附子湯證多見風邪偏盛之症狀;白術附子湯證則多見濕邪偏盛之症狀;甘草附子湯證不但身體疼痛劇烈,又有汗出惡風,短氣浮腫,小便不利等里陽已虛的表現。③在治則方面,三者雖然都能溫經助陽,但桂枝附子湯意在溫助表陽,祛風除濕;白術附子湯旨在祛除濕邪,扶助表陽;甘草附子湯在祛風除濕之外,又能溫助表裡之陽。④在用葯方面,三方明顯不同。桂枝附子湯以桂、附相伍,助表陽而散風濕;白術附子湯中術、附相合,走皮中而逐水濕;甘草附子湯以術、桂、草並用,祛風除濕之中,又能扶助表裡之陽氣。

4、白術附子湯的主治

風虛頭重,目眩,不知食味,風濕相搏,骨節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身體微腫者。
【禁忌】服葯期間,忌食海藻、菘菜、豬肉、生蔥、桃,李、雀肉等。

5、甘草附子湯的介紹

由甘草、附子、白術、桂枝組成。功能溫心腎之陽以除風濕。用於風濕相捕、骨節疼煩、掣病不能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去衣或身微腫者。

6、附子可以治療類風濕嗎?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能,可以治療寒濕痹痛等病症。類風濕在中醫來說屬痹證范圍,可用附子治療。但應注意附子有毒,須經炮製,且臨床上多於其他葯物配伍應用。

7、附子湯是什麼

附子湯
【處方】附子(生.去皮臍.半兩) 人參(半兩) 茴香(炒.一分) 茯苓(一分) 山葯(一分) 甘草(炙.三分) 乾薑(炮.三分)
【功能與主治】治房室忽中風,惡風多汗,汗出粘衣,口乾上瀆、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名曰內風。
【用法與用量】每服四大錢,水二鍾,生薑三片,鹽少許,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附子湯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各15克 細辛(去苗) 防風(去叉) 人參 乾薑(炮)各18克
【用法】上葯銼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薑5片,大棗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或為末,用酒調下6克。
【主治】五臟中風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暈失音,眼目瞤動,牙車緊急,不得轉動。
附子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附子15克(炮) 茯苓9克 人參6克 白術12克 芍葯9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日三服。
【功用】溫經助陽,祛寒除濕。
【主治】少陰陽虛,寒濕內侵,背惡寒,身體骨節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脈沉者。
【方論】方中重用炮附子溫經壯陽;人參補益元氣;茯苓、白術健脾化濕;芍葯和營止痛。諸葯合用,共奏溫經助陽,祛寒除濕之功。
附子湯
【組成】附子1枚(重7錢,炮,去皮臍)。
【來源】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引《孫用和方》,名見《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主治】霍亂,大瀉不止。
【用法】上為末。每服4錢,水2盞,加鹽半錢,煎取1盞,溫服,立止。
附子湯
【組成】附子(炮)1兩,獨活1兩,防風(去苗)1兩,川芎1兩,丹參1兩,萆薢1兩,菖蒲1兩,天麻1兩,官桂1兩,當歸1兩,黃耆半兩,細辛(去苗)半兩,山茱萸半兩,白術半兩,甘菊花半兩,牛膝(酒浸)半兩,甘草(炙)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
【來源】《宣明論》卷一。
【主治】腎臟風寒濕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兩腳冷,受熱不遂,頭昏,耳聾,音渾。
【用法】上為末。每服3錢,水1大盞,加生薑5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
附子湯
【組成】甘草1兩(炙微赤,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1兩(炮裂,銼),赤芍葯1兩。
【來源】方出《聖惠》卷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四○。
【主治】傷寒大熱,汗出熱不去,腹內拘急,四肢厥冷,並下利。
【用法】上為散。每服5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附子湯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乾薑(炮)1兩半,甘草(炙)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石膏(碎)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白術1兩,芎

8、祛風百脈附子的作用有什麼?

附子可以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祛風寒濕邪,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可以加快心率,增強心肌收縮力、心肌耗氧量及心肌輸出量,起到強心的功效,還可以升高血壓,收縮或者擴張血管,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而且,附子還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延緩衰老。中醫還認為,附子可以溫脾陽、補腎陽、補元陽,可用於治療陽虛證及腎陽不足之症。

與附子抗風濕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