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因子零也算正常嗎

類風濕因子零也算正常嗎

發布時間:2020-03-10 18:06:48

1、類風濕因子結果是陰性參考值是零至二十正常嗎

類風濕因子結果是<20.0,參考值0.0-20.0 IU/ml 說明結果是正常的,正常人小於20為陰性。 結合抗『O』和血沉正常,說明這幾項風濕或類風濕檢查指標均正常。

2、抗o58 類風濕因子0.7 C反應蛋白0.3 算是正常嗎

對於風濕免疫性疾病診斷最主要的是臨床症狀以及免疫性指標和影像學表現,你這幾個指標都是陰性,是比較好的,但是不能根據這幾個指標而放鬆對風濕免疫性疾病的重視。

3、檢查血常規,抗0試驗,類風濕因子也正常就是血沉高了各個關節疼怎麼回事

既然檢查都是正常的,那可能是骨性關節炎引起的,你要注意保暖。

4、正常人的類風濕因子是0嗎?

類風濕的診斷標准,你看一下!

5、親們請教如果詳細檢測關於一切類風濕的指標都是正常的,就確定不是類風濕嗎?

類風濕因子即使是陰性,就是正常,也不說明不是類風濕!類風濕因子的特異性診斷率只有百分之40,現在最特異的診斷標準是抗環瓜氨酸肽抗體,又稱0CCP!建議你去醫院做一個這個檢查!頸椎部位再拍個核磁吧,看看頸椎是否有病!

6、類風濕因子比參考值高出一倍嚴重嗎?

類風濕因子正常值在0-20之間范圍,超過此范圍顯示類風濕因子正常值偏高。
類風濕因子只能作為衡量類風濕疾病的標准之一,但並不是絕對條件,類風濕因子陽性或類風濕因子高了,有可能患上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患者中大多數有類風濕因子高的情況。
類風濕因子偏高應該盡快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排除類風濕的可能性,如果不是類風濕,那麼也要開始保養身體,使其恢復成正常值,以免發展為類風濕。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可分為IgM、IgA、IgG、IgD、IgE五型(註:在臨床內科學中描述為四型,沒有IgD型;但在實驗室診斷學中描述為5型),是類風濕關節炎血清中針對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類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陽性患者較多伴有關節外表現,如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IgM型RF陽性率為60%-78%。約90%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的RF呈陽性。IgA-RF與骨質破壞有關,早期IgA-RF升高常提示病情嚴重,預後不良;IgE-RF升高時,已屬病情晚期。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血症、進行性全身性硬化症、乾燥綜合征、SLE等患者都有較高的陽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現RF。類風濕因子是由於感染因子(細菌、病毒等)引起體內產生的以變性IgG(一種抗體)為抗原的一種抗體,故又稱抗抗體。常見的類風濕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體內普遍存在著類風濕因子,並起著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來對IgM型類風濕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調節體內免疫反應;2、激活補體,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清除免疫復合物使機體免受循環復合物的損傷。只有類風濕因子的量超過一定的滴度時稱類風濕因子陽性。由於I gM型類風濕因子是類風濕因子的主要類型,而且具有高凝集的特點,易於沉澱,故臨床上主要測定IgM型類風濕因子,測定方法為乳膠凝集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類風濕因子測定試劑定性地判斷人體血液中的類風濕因子(PF)濃度。類風濕因子陽性除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外,還可見於病毒感染如感冒、腫瘤、慢性感染如肺結核、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以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因子(RF)是在類風濕性關節炎(RA)病人血清中發現,是一種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主要存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血清和關節液中,它是一種抗變性IgG的抗體,屬IgM型。可與IgGFc段結合。RA病人和約50%的健康人體內都存在有產生RF的B細胞克隆,在變性IgG(或與抗原結合的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健康人產生RF的細胞克隆較少,且單核細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RF的產生,故一般不易測出。RF主要為IgM類自身抗體,但也有IgG類、IgA類、IgD類和IgE類。各類RF臨床意義有所不同。測定IgG、IgA、IgM類RF通常用ELISA間接法,即用熱凝集兔IgG包被反應板微孔,加入檢樣後,再分別加抗人IgG、IgA、IgM酶標記抗體,使反應後再與底物呈色。為防止各Ig類別RF相互干擾,酶標記抗體使用標記的抗體F(ab)2片段。原理 將變性IgG包被於聚苯乙烯膠乳顆粒上,這種致敏膠乳在與待測血清中的RF相遇時,即發生肉眼可見的凝集,此稱膠乳凝集試驗。在用熱凝集變性IgG包被聚苯乙烯反應板的微孔中,加入待測血清,如有RF存在,則相互結合,隨後再加入酶標記熱凝集變性的IgG與之反應,在加入底物後即可顯色。根據顯色程度可判斷有無RF存在及其水平,此為雙抗原夾心ELISA法。膠乳凝集試驗 RF是一種主要發生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的抗人變性IgG抗體,可與IgG的Fc段結合。將變性IgG包被於聚苯乙烯膠乳顆粒上,此致敏膠乳在與待測血清中的RF相遇時,即可發生肉眼可見的凝集。操作 1、56℃30分鍾滅活,(滅活C1q以阻止假陽性凝集)。將待測血清用0.1mol/L PH8.2甘氨酸緩沖鹽水作1:20稀釋(生理鹽水1ml中加血清0.05ml)。2、取此稀釋血清1滴(約0.05ml),加於黑色方格玻片的方格內,加乳膠RF試劑1滴,立即搖動反應板3分鍾,使其充分混勻後,於直射光下觀察。每次試驗均設陽性與陰性對照。參考值 正常人1:20稀釋血清為陰性。結果判斷 膠乳凝集試驗正常人多為陰性反應,如3分鍾內出現顯凝集者為陽性。陽性反應的標本應將血清進行倍比稀釋測定滴度。ELISA法可根據顯色程度,與陽性和陰性對照參比,作出陽性或陰性的判斷。臨床意義 RF主要為IgM類自身抗體,但也有IgG類、IgA類和IgE類。各類RF臨床意義有所不同。RF是一種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未經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其陽性率為80%,且滴定度常在1:160以上。臨床上動態觀察滴定度多少,可作為病變活動及葯物治療後療效的評價。其他風濕性疾病如SLE陽性率為20%—25%;硬皮病與皮肌炎陽性率為10%—24%,滴定度較低。RF有IgG、IgA、IgM、IgD和IgE五類,用凝集試驗法測出的主要是IgM類。多數作者認為,IgM類RF的含量與RA的活動性無密切關系;IgG類RF的含量與RA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關節外症狀密切相關。IgA類RF見於RA、硬皮病、Felty綜合征和SLE,是RA臨床活動的一個指標。IgD類RF研究甚少。IgE類RF除RA患者外,也見於Felty綜合征和青年型RA。在RA患者,高效價的RF存在並伴有嚴重的關節功能受限時,常提示預後不良。在非類風濕患者中,RF的陽性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但這些人以後發生RA者極少。類風濕因子(RF)是抗變性IgG的自身抗體,主要為19S的IgM,也可見7S的IgG及IgA。它能與人或動物的變性IgG結合,而不與正常IgG發生凝集反應。RF主要出現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約70%~90%的血清中和約60%的滑漠液中可檢出IgG類RF,這很可能是自身IgG變性所引起的一種自身免疫應答的表現。IgG是感染等原因誘導的免疫應答中的主幹抗體,這些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時會發生變性;此外,在炎症等病理條件下滑漠或其他部位可能產生不正常的IgG;這些變性IgG就構成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統產生各種抗IgG抗體。滑膜液中的IgG類RF與變性IgG結合而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復合物,比血清中的IgM類RF更具有致病意義,因為這一類免疫復合物易於沉積在關節滑膜等部位,可激活補體,形成慢性漸進性免疫炎症性損傷。RF的檢測最初是用致敏綿羊紅細胞凝集試驗(Rose-Waaler法)進行檢測,目前最常採用IgG吸附的膠乳顆粒凝集試驗;但此法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檢出血清中的IgM類RF。IgG類和IgA類RF則需要用RIA或ELISA等方法檢測。RF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的檢出率很高,RF陽性支持早期RA的傾向性診斷,如對年輕女性應進行RA和風濕熱間的鑒別;而對非活動期RA的診斷,需參考病史。但RF也象ANA一樣,並不是RA獨有的特異性抗體。在SLE病人均有50%RF陽性,在其他結締組織病如SS、硬皮病、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

7、正常人的類風濕因子為0嗎

您好,我是
上海市虹橋醫院程柏鈞
風濕疾病對人的身體有著很嚴重的影響,建議您早日去醫院治療。

8、類風濕因子0 ――20

血沉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體血液內紅細胞沉降的速度。由於影響血沉的因素很多,結果測定並無特異性,因而對疾病並無絕對的臨床診斷價值,但如能結合臨床病史和檢查,血沉的變化在臨床上還是有其實際意義的。有些因素會影響血沉,如: 1.生理因素:女較男快,妊娠期血沉增快,月經影響較小. 2.血液成分影響3.溫度過高,血沉快. 血沉增速,常見的疾病有:結核病\風濕病\惡性腫瘤\心肌梗死\貧血\局限性膿腫\急性感染\敗血症\膠原病及內臟出血等.血沉正常值男性是0-15mm/h,女性是0-20mm/h,你的結果是68,稍微升高。血沉升高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升高包括:12歲以下的兒童,婦女妊娠期3個月開始升高到分娩後三周左右開始恢復正常,月經期以及老年人均可血沉加快。病理性變化可見於:1.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細菌性炎症,風濕熱活動期,慢性炎症如結核病變呈活動性等等,臨床上常用血沉率作為觀察風濕熱及結核病有無活動性的參考指標。2.組織損傷及壞死。如手術創傷,心肌梗死,肺梗塞等等。3.惡性腫瘤。4.各種原因所致的高蛋白血症。如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惡性淋巴瘤,風濕性疾病,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慢性腎炎,肝硬化等等。5.貧血。6.高膽固醇血症。 不過,盡管血沉在臨床診斷上雖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並無特異性,所以如血沉升高較多,需結合臨床表現,作進一步的檢查,方能確診。類風濕因子是一種抗變性IgG的自身抗體,通常為IgM類,多出現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或滑膜液。類風濕因子可分為IgM、IgA、IgG、IgD、IgE五型(註:在臨床內科學中描述為四型,沒有IgD型;但在實驗室診斷學中描述為5型),是類風濕關節炎血清中針對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類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陽性患者較多伴有關節外表現,如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IgM型RF陽性率為60%-78%。正常人1:20稀釋血清為陰性。你現在也只是20.3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如果你的工作環境濕度很大也會出現血沉較快現象,表示你體內濕氣已經比較大,要注意除濕。祝早日康復!

9、類風濕因子rf小於0.1正常嗎

你好,正常人1:20稀釋血清為陰性,RF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的檢出率很高,RF陽性支持早期RA的傾向性診斷,如對年輕女性應進行RA和風濕熱間的鑒別;而對非活動期RA的診斷,需參考病史。但RF也象ANA一樣,並不是RA獨有的特異性抗體。在SLE病人均有50%RF陽性,在其他結締組織病如SS、硬皮病、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
建議進一步檢查,尋找病因,對因治療,積極治療。風濕的參考值是0-20,是處在正常值范圍。

10、檢查血常規,抗0試驗,類風濕因子都正常就是血沉高了各個關節輪流疼痛怎麼回事?

您現在出現的關節遊走性的疼痛和血沉增高提示可能存在風濕熱的可能性,但是,依靠您的簡單的描述,目前還僅僅是疑似該疾病,遠未到確診地步,因此,建議您可以到當地正規的醫院掛風濕免疫科就診,在進行CRP和降鈣素原的檢查,以及關節攝片的檢查,目的就是為了查找病因,明確診斷,只有診斷明確才好更有針對性的治療

與類風濕因子零也算正常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