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沒有分熱性和寒性,這只是不懂的醫生在亂說,不要相信。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的葯理與治療:
風濕病在中國古代稱之於「痹」,而類風濕稱之於「木」。風濕病,雖然因風寒濕而來,亦因元氣之虛,邪氣始得乘虛而入,造成風濕病的發作。類風濕病也是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疾,但有病機不同。風濕病發作時,關節和神經會脹而無無痛覺,如果有痛,也只是輕微的痛。而類風濕病,它是長在肉和皮膚之間或痛或麻木。
痹症論:痹者,風寒濕之氣,中於臟腑之謂也。入腑則病淺易治,入臟則病深難治。有風、寒、濕、熱、氣及筋、骨、血、肉、氣之別。大凡風寒署濕之邪,入於心者,名曰血痹,入脾者名曰肉痹,入肝者名曰筋痹,入肺者名曰氣痹,入胃者名骨痹。感病則其治乃異,痹者閉也,五臟六腑感於邪氣,亂於真氣,閉而不仁也,又痹病或痛癢,或淋或急,或緩而不能收持,或拳而能舒張,或行立艱難,或言語蹇澀。或半身不遂,或四肢拳縮,或口眼偏邪,或行步而不言語,或不能行步,或左偏枯,或右偏壅滯,或上通於下,或下不通於上,或左右手疼痛,或即疾而死亡,或感邪而未亡,或喘滿而不寐,或昏昧而不醒。種種諸症,出於痹也。其治療方法如下:
白術、黨參、茯苓、半夏、柴胡、附子、陳皮、防風。
痹症葯理:《諸病源候論.風痹候》說:痹者,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楊痹。《風濕痹候》說:風濕痹由血氣虛,則受風濕,而楊此病。《醫宗必讀.痹》對病症的治療原則做了概括,提出「祛風、除濕、散寒」,痛痹參以解火的治則,本方劑依據古代醫學典藉醫則配伍而成,方中諸葯簡述如下。白術:苦、目溫、苦能燥濕、溫能散濕,此葯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本經》:主風寒濕痹死肌、痙。《本經逢原》「除濕益燥,治風寒濕痹,散腰臍間及沖脈為病」。黨參:本品為常駐用的中益氣葯。適用肢體關節倦怠無力等症,和白術相合能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茯苓:益脾和胃,寧心安神。其味甘平,性則無毒,入手足少陰,手太陽,足太陰,陽明經,陽中之陰也。甘能補中,淡而利竅,補中則心脾實,利竅則熱解,心脾實則驚邪自止,邪熱解則心下結痛,寒熱煩滿,中焦受濕熱,則口發渴,濕在脾,脾氣弱則好睡,大腹者,脾虛不能利水,故腹脹大也。淋瀝者,脾受濕邪,則水道不利也。隔中痰濕水腫,皆緩脾胃所致,中焦者,脾土之所治也。利水實脾,則其證自退矣。半夏:辛、溫燥濕化痰,消痞散結,半夏具溫燥之性,能燥濕為治濕要葯,與前葯茯苓。後葯陳皮配伍以增強燥濕化痰的功效。此外,適量半夏有一定的鎮痛效果,能緩解痹症的疼痛。附子:辛、熱。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附子。善用於補火助陽,與白術、茯苓常配伍治療肢冷畏寒,關節腰背頸項強直僵化疼痛。附子有較強的止痛效果,用於痛痹、除濕祛寒、溫經止痛。柴胡: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四肢攣急、能祛風散寒、又能勝濕止痛,是治療痛痹的理想葯物。陳皮:辛、散、苦、燥。適用於痹症治則,統觀全葯,大體分為針對寒、濕、風三類用葯,符合痹症三大病因。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兩個概念不同,在治療上也有些不同,如:風濕性關節炎,用上述葯方治療比類風濕方便的多,如果風濕性關節炎用上述葯方一個月就能治癒,那麼類風濕性炎就需要一個半月至二個月。如果類風濕性關節炎不用內服外熬的話,那在治療上的時間比風濕性關節炎短的多,治療起來也方便。那麼,外熬的葯用來治風濕性關節炎就沒有效果。
2、什麼是風濕熱,求老師幫忙給解決下這個煩惱。
您好,按西醫的解釋,風濕熱是鏈球菌感染後,引起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關節心臟皮膚等多系統,其中導致的關節病變過去稱為」風濕性關節炎「,以多發性大關節遊走性關節炎為典型特徵。
按中醫解釋,風濕病發病的機理和其它疾病一樣都是」正「與」邪「之間的爭斗,即「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虛是發病的內在因素,在發病的機理中,一般說正氣不足是發病內因,起決定性的作用。當正氣不足之時,外來風寒濕熱之邪才可乘虛侵襲肢體關節肌肉,使經脈閉阻不通,而發痹病。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3、怎樣區分風寒濕或風濕熱,它們都有哪些症狀
現實生活中很多病症都是類似的,症狀也很相近,比如風濕熱症與風寒濕症,大家應該都聽過,可是兩者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濕,主要在冬天發病或者是到了冬天病情會加重,主要表現為風寒濕,患者一般都有明顯的關節上的感覺。
風濕熱和風寒濕症型的關節炎症狀是沒有區別的,主要就是腫脹和疼痛。風濕熱主要的症狀就是肌肉關節疼痛,局部會出現紅腫、灼熱,嚴重的話會非常疼痛難以忍受,稍微冷點的時候回舒服一點,經常會伴隨著發熱、悶悶不樂、口渴等全身表現,舌苔發紅或發黃。
寒濕症主要指以肌肉、關節疼痛風為主的這一類疾病,主要影響身體的結締組織,這種症狀也有可能是免疫系統損傷造成的。中醫認為風寒濕是由於風、寒、濕、熱等侵襲人體,經脈受阻引起的。風寒濕症的主要症狀為肌肉筋骨關節疼痛、腫脹、屈伸不利,四肢麻木,怕冷,暖和的時候症狀不明顯,寒冷的時候病情加重,舌苔主要呈薄白或白膩。
除此之外,如果患者肌肉筋骨關節疼痛,但是局部沒有顏色異常或怕冷怕熱的症狀,也沒有全身怕熱或怕冷的症狀,這種情況屬於感受風濕之邪,反之,病人筋骨關節腫痛,關節局部怕冷或怕熱,這種情況就是寒熱錯雜影響了經絡,就屬於風寒濕的症狀。
以上就是關於風濕熱症與風寒濕症區別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總而言之,大家一定要珍愛自己的身體,冬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夏天也不用貪涼,一旦出現上述的症狀及時就醫,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遠離疾病。
4、中醫所指寒痰風濕熱是什麼意思
山葯有健脾益肺、強精固腎的功效。煎湯服用或調制山葯粥,能補腎益精、固澀止遺,經常食用可防治陽痿、早泄、遺精、腿軟。
5、風濕病的中醫治療
6、中醫說我是風濕熱-----誰可以幫到我么?
看到你的情況我第一反應是白血病,不過你應該做過骨穿了吧,白血病可以排除。
排除白血病之後就要考慮風濕病和類風濕病。你是轉移性關節痛,可以排除是骨骼問題,所以不要到骨科醫院去看,也不要再隨便做什麼滑膜積液化驗,白白花錢。
你之前的治療採用的廣譜抗生素,有一定的療效但不能根治,說明你的問題是細菌或病毒感染,有可能用的葯對細菌或病毒不敏感,因此,你應該到正規的西醫醫院去治療,不要看中醫,中醫在調理身體方面效果不錯,但是對於這種細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說能治療那是騙人。
風濕病是比較容易診斷的病,特徵明顯,是全身性結締組織的炎症,以關節和心臟損害為最重要,你要檢查下心臟有沒有問題。此外還要與類風濕鑒別,類風濕心臟損害較小或沒有損害。
頭孢克肟葯不對症,不要再吃了。
你的病情比較嚴重,要慎重對待,不能自己吃點葯不發燒就算,拖延病情後果不堪設想,如果是風濕病有得風濕性心臟病的可能。
——
我個人認為,你極有可能是得了風濕病,需要卧床休息3~4周,恢復後適當控制活動量3~6個月。治療方案為:
1、發熱時服用乙醯水楊酸(即阿司匹林),起始劑量為:成人每日4~6g;分4~6次口服。使用水楊酸制劑應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或出現全身毒性反應如耳鳴、頭痛、或換氣過度。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維持6~12周。水楊酸制劑常有胃部刺激症狀如惡心、嘔吐、食慾減退等。此時可用氫氧化鋁,不宜服用碳酸氫鈉,因後者可減低水楊酸制劑在胃腸道的吸收,增加腎臟的排泄,並可促發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2、發熱時去西醫醫院檢查,診斷是否得了風濕病。如果是,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熱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般應用普魯卡因青黴素40~80萬單位,每天一次,肌肉注射,共10~14天;或苯唑西林鈉(苯唑青黴素鈉)120萬單位,肌肉注射一次。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予口服紅黴素,每天4次,每次0.5g,共10天。
3、治癒後,需要積極預防鏈球菌再次感染,至少維持預防用葯5年。一般推薦使用苄是青黴素(長效西林)120萬單位,每月肌肉注射一次。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磺胺嘧啶或磺胺異惡唑,成人每天0.5~1.0g,分次口服。
以上三條,缺一不可!上面說的葯物都是治療風濕病最對症的葯物,如果醫生給你開別的葯(例如為了拿某些葯品回扣),你要建議醫生採用對症葯物,另外,如果醫生說有什麼什麼新葯之類的,別聽他忽悠。
總而言之,病情拖延下去後果很嚴重,一定要謹慎治療,發作期多休息,治癒後加強鍛煉,注意保暖。
7、風濕熱的中醫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