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了風濕用艾灸療法好用嗎?有沒有人用過?
效果不錯,大連協和醫院可以做
2、風濕性關節炎用艾灸管用嗎?
類風濕,主要發病在關節部位!建議您最好是找中醫診治!指導意見:艾灸是中醫的特色療法,它最大的功效就是溫陽通經絡!對疼痛寒症有療效!最好在中醫指導下進行艾灸!平時注意保暖!
3、艾灸可以治療類風濕嗎?
艾灸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臨床採用艾絨製成的艾柱或艾條溫灸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發經絡的經氣,達到治病目的。其主要適用於虛證和寒證,起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辨證類型屬於寒證、濕證、虛證,且脾胃功能較弱的類風濕患者較為適用。但艾灸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療,單純依靠艾灸的力量無法將類風濕關節炎治癒。
4、艾灸對風濕病有什麼幫助?
1、艾灸對風濕的作用
風濕可以通過艾灸治療的,灸療也是中醫外治方法之一,對風濕性疾病有一定療效。具體的穴位需要根據不同的病情而定,中醫將類風濕分為行痹、熱痹,痛痹、著痹之分,不同的類型取穴也不同。關節竄痛、遊走不定為行痹,取膈俞、血海,關節酸痛重著為著痹,取足三里、商丘;關節冷痛、遇熱痛減為痛痹,取腎俞、關元;關節紅腫且脹,熱痛為主為熱痹,取大椎、曲池。
艾灸,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身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病變部位,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的調整,在相互協同相互激發的作用下,產生治療上的倍數效應。
研究表明,艾灸有鎮痛作用,對於風濕性關節炎所致的腰腿痛,鎮痛效果大多顯著。艾灸能使局部組織血液循環加快,提高血氧飽和度。施灸時及灸後,以施灸部位為中心,可出現明顯的充血,從而使這些部位的營養加強,加快了組織修復。艾灸對血行有促進作用。艾灸可使血行旺盛,新陳代謝加快,既可全面增進健康程度,又可對由於血行障礙而產生的炎症、腫脹起到較好的療效。艾灸可使組織的吸收能力旺盛,加快炎症物質吸收。艾灸能加強機體自然治癒能力,使全身的生理機能好轉,促進疾病的恢復。
5、艾灸可以治好類風濕嗎
艾灸對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網球肘、骨關節腫痛、骨關節病等風寒痹痛都非常有效。通過熏灸體表穴位或患部,使熱力滲透,通過經脈慢慢感傳,起到活血化淤,溫經通絡,達到治病療疾效果。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以關節慢性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發病的原因目前為止還不太清楚,多侵犯小關節,如手、足、腕等,常為對稱性,呈慢性經過,有暫時性緩解。
發病與細菌感染,內分泌異常,遺傳因素有關,屬於中醫的痹症,由於體虛、陽氣不足,加之居住地潮濕,冒雨涉水,氣候劇變等原因,使風寒熱邪得以乘虛而入,阻於經絡,致氣血運行不暢,即成痹症。濕熱阻絡多見於早期,關節肌肉紅腫熱痛,觸之發熱,屈伸不利,晨起僵硬,可涉及一個或多個小關節,發熱。寒濕阻絡多見於中期,肢體關節疼痛,腫脹變形,局部畏寒,觸之不熱,遇寒痛增,遇熱痛減。
艾灸治療原則:通經活絡、清熱祛濕、散寒止痛。
艾灸取穴:
1、阿是穴(關節疼痛處)
2、曲池
【標準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完全屈肘時,當肘橫紋外側端處。
【主治疾病】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
3、足三里
【標準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膝蓋)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
4、八風
【標準定位】在足背側,第1-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一側四穴,左右共八穴
【主治疾病】主治頭痛,牙痛,月經不調,蛇咬傷,腳氣,腳背紅腫,足趾麻木等
5、八邪
【標準定位】手指背側,微握拳,第一~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8個穴位。
【主治疾病】主治煩熱,目痛,頭痛,項強,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手臂紅腫等
灸法:用艾條做溫和灸,每穴每次15-20分鍾,10日一個療程。
6、艾灸真的能治好風濕性關節炎嗎?
艾灸能治關節炎。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過經絡調整人體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艾灸療法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可以廣泛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疾病。從中醫來說,特別對風寒濕痹、脾胃虛證、氣滯積聚、上盛下虛、厥逆脫證、外感表證、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較好療效。
7、艾灸真的能治關節炎風濕嗎?
你好。艾灸應該會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效果的,特別是隔姜灸和隔蒜灸。你可以一試
隔姜灸取生薑一塊,選新鮮老薑,沿生薑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約0.2 ~ 0.5cm厚的薑片,大小可據穴區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灸畢用正紅花油塗於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
止痛功效。亦有針灸工作者採用隔姜行化膿灸法,對某些病證有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後護理可參照化膿灸法。
隔蒜灸:1.隔蒜片灸:取新鮮獨頭大蒜,切成厚約0.1~0.3cm的蒜片,用針在蒜片中間刺數孔。放於穴區,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壯後換去蒜片,繼續灸治。
2.隔蒜泥灸:以新鮮大蒜適量,搗如泥膏狀,製成厚0.2~0.4cm的圓餅,大小按病灶而定。置於選定之穴區按上法灸之,但中間不必更換。
8、艾灸對風濕有效果嗎?
艾灸對風來濕有效果。 艾灸可溫熱散寒,活血化瘀,消瘀散結,溫陽補氣,舒筋通絡,有鎮痛,修復組織,消炎,消腫,促進疾病恢復的功效。
風濕病艾灸有以下的好處:
1、艾灸有鎮痛作用,能緩解風濕性關節炎所導致的腰痛症狀。
2、通過艾灸加快源局部組織血液循環,血氧飽和度提高,施灸後,施灸部位可出現明顯充血,從而加強患處組織修復zd。
艾灸可使血行旺盛,新陳代謝加快,對因血行障礙產生的炎症,腫脹起到良好的療效。 4、艾灸可以加強組織的吸收能力,加快炎症物質吸收。
9、風濕可以用艾炙嗎?效果如何?
風濕可以用艾炙, 艾灸對風濕有效果的,艾灸火力直達皮膚,深通經絡。特別是孫絡、厚絡和血絡的作用,主要在於體表,經絡環流氣血津液,滲灌臟腑組織,即達到溫經散寒、燥濕健脾、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艾灸具有很強的激發機體免疫作用,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使其真皮和皮下組織的神經,血管、淋巴管和肌肉功能漸超正常,灸法治療多種疾病,如對久不癒合的慢性皮膚潰瘍、風濕性關節炎、月經不調、崩漏、中風偏癱(出血性和缺血性)、胃潰瘍、慢性胃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三叉神經痛等,均取得較好的療效。灸法有著極為廣泛的適應范圍 《本草綱目》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艾葉苦辛,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艾灸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將點燃的艾條懸於穴位和病損部位,稱薰灸。另一是隔蒜隔姜灸:將艾作成半粒小花生米大小的艾柱,在穴位和病灶部位置放2~3mm厚的蒜片或鮮薑片,薑片可用牙簽刺成數個小孔,將艾柱置於蒜或薑片上點燃,局部組織灼燙重時,稍挪動蒜或薑片即可,然後放回原部位。一般灸13~15柱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