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是什麼
你好!
類風濕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布。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後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
合肥市黃山路446號
2、類風濕病?這是什麼病?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的葯理與治療:
風濕病在中國古代稱之於「痹」,而類風濕稱之於「木」。風濕病,雖然因風寒濕而來,亦因元氣之虛,邪氣始得乘虛而入,造成風濕病的發作。類風濕病也是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疾,但有病機不同。風濕病發作時,關節和神經會脹而無無痛覺,如果有痛,也只是輕微的痛。而類風濕病,它是長在肉和皮膚之間或痛或麻木。
痹症論:痹者,風寒濕之氣,中於臟腑之謂也。入腑則病淺易治,入臟則病深難治。有風、寒、濕、熱、氣及筋、骨、血、肉、氣之別。大凡風寒署濕之邪,入於心者,名曰血痹,入脾者名曰肉痹,入肝者名曰筋痹,入肺者名曰氣痹,入胃者名骨痹。感病則其治乃異,痹者閉也,五臟六腑感於邪氣,亂於真氣,閉而不仁也,又痹病或痛癢,或淋或急,或緩而不能收持,或拳而能舒張,或行立艱難,或言語蹇澀。或半身不遂,或四肢拳縮,或口眼偏邪,或行步而不言語,或不能行步,或左偏枯,或右偏壅滯,或上通於下,或下不通於上,或左右手疼痛,或即疾而死亡,或感邪而未亡,或喘滿而不寐,或昏昧而不醒。種種諸症,出於痹也。其治療方法如下:
白術、黨參、茯苓、半夏、柴胡、附子、陳皮、防風。
痹症葯理:《諸病源候論.風痹候》說:痹者,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楊痹。《風濕痹候》說:風濕痹由血氣虛,則受風濕,而楊此病。《醫宗必讀.痹》對病症的治療原則做了概括,提出「祛風、除濕、散寒」,痛痹參以解火的治則,本方劑依據古代醫學典藉醫則配伍而成,方中諸葯簡述如下。白術:苦、目溫、苦能燥濕、溫能散濕,此葯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本經》:主風寒濕痹死肌、痙。《本經逢原》「除濕益燥,治風寒濕痹,散腰臍間及沖脈為病」。黨參:本品為常駐用的中益氣葯。適用肢體關節倦怠無力等症,和白術相合能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茯苓:益脾和胃,寧心安神。其味甘平,性則無毒,入手足少陰,手太陽,足太陰,陽明經,陽中之陰也。甘能補中,淡而利竅,補中則心脾實,利竅則熱解,心脾實則驚邪自止,邪熱解則心下結痛,寒熱煩滿,中焦受濕熱,則口發渴,濕在脾,脾氣弱則好睡,大腹者,脾虛不能利水,故腹脹大也。淋瀝者,脾受濕邪,則水道不利也。隔中痰濕水腫,皆緩脾胃所致,中焦者,脾土之所治也。利水實脾,則其證自退矣。半夏:辛、溫燥濕化痰,消痞散結,半夏具溫燥之性,能燥濕為治濕要葯,與前葯茯苓。後葯陳皮配伍以增強燥濕化痰的功效。此外,適量半夏有一定的鎮痛效果,能緩解痹症的疼痛。附子:辛、熱。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附子。善用於補火助陽,與白術、茯苓常配伍治療肢冷畏寒,關節腰背頸項強直僵化疼痛。附子有較強的止痛效果,用於痛痹、除濕祛寒、溫經止痛。柴胡: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四肢攣急、能祛風散寒、又能勝濕止痛,是治療痛痹的理想葯物。陳皮:辛、散、苦、燥。適用於痹症治則,統觀全葯,大體分為針對寒、濕、風三類用葯,符合痹症三大病因。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兩個概念不同,在治療上也有些不同,如:風濕性關節炎,用上述葯方治療比類風濕方便的多,如果風濕性關節炎用上述葯方一個月就能治癒,那麼類風濕性炎就需要一個半月至二個月。如果類風濕性關節炎不用內服外熬的話,那在治療上的時間比風濕性關節炎短的多,治療起來也方便。那麼,外熬的葯用來治風濕性關節炎就沒有效果。
3、什麼是類風濕?
類風濕病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有可能是因為遺傳、感染或者是性激素等有關的一種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要的症狀的系統性疾病。 類風濕病的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對稱性侵襲性的關節炎症,經常會伴有關節外器官以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以及功能喪失。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病的特徵: 第一就是晨僵。表現為早晨起床的時候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一個主觀感覺。 第二個就是關節受累的表現。關節受累表現為小關節對稱性的關節痛,還有關節的畸形。 第三個就是關節外的表現。比如說出現心臟的心包炎,心包積液等等。
4、類風濕是一種什麼病啊?誰能給詳細解釋一下?
中安類風濕骨病專科醫院為您揭秘:
雖然100多年以前,已經提出類風濕關節炎這個病名,而且此後世界各國對本病的病因也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可惜直到如今,仍無定論。發病的原因,目前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許多年來,感染曾被懷疑為本病的病因。因為這也有一定證據:本病的發熱、白細胞增多、局部淋巴結腫大等炎症現象,都與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十分相似。有關報告提到過的病原體種類甚多,如類白喉桿菌、梭狀芽孢桿菌、支原體(一種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和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以及Ⅰ型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等,都被認為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原體。但這些微生物都不能經常地被培養出來或被移植。用抗生素或手術清除感染病灶,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和病程無直接影響。有人曾將病人的白細胞;淋巴細胞或血漿輸入健康志願者身上,並未引起類似的疾病。近年來,有人認為類風濕關節炎可能與EB病毒有關。,研究注重機體對微生物的免疫反應,發現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對某些微生物的高免疫反應現象,提示可能與該病的發病有關。感染致病的一個途徑是慢性感染持續存在的刺激,另一途徑是感染僅早期存在,激發免疫反應後被清除,但此免疫反應則持續存在,作用於關節內自身的抗原。 因為類風濕關節炎好發於女性,懷孕期間、口服避孕葯可減輕類風濕關節炎的嚴重程度,甚至可防止發病,應用糖皮質激素能抑制本病等,所以有人認為,內分泌因素和類風濕關節炎似有—定關系。但根據研究,病人的腎上腺結構和其他內分泌功能多屬正常。
類風濕關節的發病與遺傳有關。據報道,同卵雙生子皆患病為30%—50%,而異卵雙生子為5%左右;近親中母系比父系患類風濕關節炎的為多。另外,對人類白細胞抗原系統(HLA)的研究,也表明類風濕關節炎與遺傳有關。多年的研究認為,本病為多種因素誘發機體的自身免疫反應而致病。
他們認為,本病起病為先有感染原(細菌、病毒、支原體等)侵入關節腔,以病原體作為抗原刺激滑膜或局部引流淋巴結中的漿細胞,可以產生特異性免疫球蛋白G抗體。抗原抗體復合物形成後,抗體即轉變為異體,再刺激漿細胞,就會產生新的抗體,這就是類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結合成免疫復合物。這種物質能激活身體內的另一個部門——補體系統,釋放出炎症介質,如組織胺,引起關節滑膜和關節腔內炎症,從而促發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和滑膜細胞的吞噬作用。這些吞噬免疫復合物的細胞稱為類風濕細胞。為了消除這種免疫復合物,類風濕細胞自我破裂,釋放出大量的酶,這些酶叫做溶酶體酶,其中就包括多種酸性水解酶,它們專門破壞滑膜、關節囊、軟骨和軟骨下骨的基質,造成關節的局部破壞。
一般說來,受涼、潮濕、勞累、精神創傷、營養不良、外傷等,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筆者曾對100例類風濕關節炎病人進行統計,以寒冷(42%)和潮濕(27%)誘發者占絕大多數。此外,尚有感染(10%)和外傷(8%)及無明顯誘因可查者(13%)。
祖國醫學對該病早有精闢的記載。古代醫家所稱的「白虎歷節」、「痛風」、「痹」等都像這類疾病,認為多由風寒濕邪氣乘虛侵入人體,或素有蘊熱,風寒濕郁久化熱,留滯經絡,閉塞不通而成,若日久不愈,肝腎虧損,筋骨失於濡養,以致關節畸形僵硬。
5、什麼是類風濕,它是一種什麼病,能治好嗎?
類風濕其實是一種關節疾病,對身體的傷害還是很大的,患上這樣的疾病的話,疼痛就會經常出現,影響到正常的生活,而且也是一種慢性疾病,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堅持鍛煉,初期治好的可能性還是有,如果嚴重到一定程度,很難了,曹清華膠囊可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