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侵膚

風濕侵膚

發布時間:2021-06-10 14:57:15

1、風濕病該如何提早防治?是什麼原因引起風濕病的?

風濕病多數在冬春兩季發病,寒冷和潮濕地區更容易得病。發病年齡在5~15歲為多見,3歲以下少見。風濕病的發生常與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等病有關,它主要是損害心臟和關節,其次是皮膚、血管和腦組織,造成心肌炎、關節炎等。
風濕病除了引起心臟病之外,它的「抗原——抗體復合物」還可以停留在任何器官上,使其發病。最經常發生的地方除心臟外,還有關節、皮膚、肌肉和腦子的血管。侵犯關節時叫風濕性關節炎。侵犯皮膚時可出現兩種症狀:一種叫「環形紅斑」,形態為不規則的環狀或半環狀紅圈,邊緣稍隆起,環內皮色正常,多見於胸部和四肢,可一日數變,時隱時現;另一種叫「皮下結節」,多在肘、腕、膝和踝關節伸側面的皮膚下,為豌豆大小的硬疙瘩,和皮膚不粘在一起,略能滑動,壓之不痛。侵犯腦子血管時表現為「舞蹈病」。簡而言之,風濕病有五大主症:心臟病、關節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和舞蹈病,其中心臟病發病最厲害,後果也最不好。
怎樣預防風濕病?
預防風濕病,應當弄清風濕病的病因,確切病因尚未搞清。但多年來的研究可以肯定風濕病與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有密切關系。許多孩子得風濕病前都有過急性鏈球菌感染的歷史,如急性扁桃體炎、咽炎、猩紅熱、丹毒等。
預防措施很多,應全面增強孩子的體質,加強鍛煉,特別是耐寒防病鍛煉,冬季戶外活動,呼吸氧含量大的新鮮空氣,預防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時治療鏈球菌的感染,一旦發生鏈球菌感染要及時徹底治療,常見的鏈球菌感染多為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淋巴結炎、中耳炎、鼻竇炎。也有皮膚感染,如丹毒、膿痂疹,全身感染,如猩紅熱。遇有上述感染要及時採用青黴素治療,10天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前復查分泌物培養,如仍有細菌生長,則需繼續第二療程,直到培養陰性。對此類病人應嚴密監視追蹤,反復遷延的鏈球菌感染病人可用長效青黴素治療,日前已有口服青黴素制劑,使用方便。慢性扁桃腺炎,反復發作的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可用手術摘除,以絕後患。但應注意,如已患風濕,應在風濕活動靜止時進行手術,手術前後應用青黴素治療。

2、風濕病的症狀是什麼?寫詳細一點,謝謝,急~~~~~~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根據歷代醫家經驗,從病因分類考慮,一般將風濕病分為一下幾種: 1.風痹: 以感受風邪為主,侵犯肌膚、關節、經絡,風性走串,故臨床以疼痛遊走不定為特點。因風為陽邪,「上先受之」,故多發為上肢、肩背等處;衛陽不固,膝理空疏,故有惡風,漢出之症。 2.寒痹: 多因陽氣不足,感受寒邪,其表現以肢體關節疼痛為著,且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熱痛減或緩解。又因寒主收引,其性凝滯,故臨床常兼惡寒、肢體拘攣、屈伸不利、脈弦緊等。 3.濕痹: 以感受濕邪為主,濕邪留滯於肢體、關節、肌膚之間,臨床表現以上述部位腫脹疼痛、麻木重著為特點。因脾主濕,而濕性黏滯,阻礙氣機,故又多見脾不運濕之症,如頭沉而重、胸悶納呆、腹脹身倦、苔膩、脈如緩等。 4.熱痹: 以感受熱邪或濕熱之邪為主,或風寒濕邪入里化熱,以肌肉關節紅腫熱痛,伴有身熱、汗出、口渴、舌苔黃膩、脈滑數為特點。因熱為陽邪,易傷陰津,故紅腫明顯,常兼有紅斑、結節、口渴、便乾等症。 5.燥痹: 以感受燥邪為主,或由於陽熱之邪化燥傷陰,導致肌肉筋骨關節失於儒養而引起 風濕病 得一類痹病。因「燥勝則干」,陰血津液不足,筋骨關節失於儒養,故臨床以肌肉瘦削,關節不利,口鼻乾燥,目干而澀等為主要特點。 6.風寒濕痹: 風寒濕邪兼加而至,為「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之本義.臨證時需辨析三者之中孰輕孰重.若以風,濕為主者,稱為「風濕痹」:若以寒、濕為主者,稱為「寒濕痹」;若風寒濕三氣兼重,則以「風寒濕痹」名之。 7.濕熱痹: 感受濕熱之邪為主,或是風寒濕等邪氣郁久化熱而為換。 臨床所見,一般而熱痹多為濕熱痹。其臨床表現為濕痹與熱痹症兼而有之。按部位分類;根據病變部位進行分類的一種傳統方法。早在《黃帝內經》中即有五臟痹和五體痹之稱,並沿用至今。 患者的診斷不僅需要詳細的病史和查體,而且需要進行各種抗體等檢查,確診後的治療更是一個長期過程。多數風濕病是難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葯,盡管多數風濕病難以根治,但仍是可以治療的,通過正規、系統的用葯,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緩解症狀、預防殘疾、提高生活質量和挽救生命。如果患有風濕病,不進行治療或治療不系統,常會延誤病情,導致殘疾、甚至危及生命。隨著風濕病發病機理研究的深入,風濕病的根治?法,如幹細胞移植等,正在臨床試驗中,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風濕病是一定可以根治的。

3、風濕壅膚是什麼意思

考慮為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做抗O、血沉、拍片和類風濕因子檢查來輔助診斷.風濕性關節炎可以治癒,類風濕性關節炎現在還不能徹底根治,只能通過葯物來控制症狀和延緩病情的發展.

你好:
是風濕.最好用中醫中葯治療,用追風舒筋丸就可以,效果很好.不要用西葯,副作用太大,不要用冷水,注意防寒保暖,不要生氣.你可以到我的診室介紹里詳細了解一下我們的資料,祝早日康復.

應該首先考慮排除產後風引起的類風濕.你能否把症狀說得更加詳細一些?

(一)什麼是風濕病?
風濕病是以骨、關節、肌肉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疾病的總稱.

(2)常見風濕病及其症狀
常見的風濕病有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風濕關節痛等.

1).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字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在風濕病中較為常見.本病發病多在青少年時期,起病急驟,以膝、踝、肩、膠等大關節紅腫熱痛為主,疼痛呈遊走性,可同時侵犯多個關節,症狀一般較為短暫,緩解後無關節後遺症,皮膚出現環形紅斑.易反復發作.X線檢查呈水樣密度陰影,無骨質改變.

2).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多發性慢性全身性疾病.發病多為青壯年,女多於男.臨床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性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腕、足等關節最常受累.早期關節腫痛、功能障礙,晚期則出現關節畸形,骨質改變,肌肉萎縮,關節僵硬,以致喪失勞動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本病初期多見手指、手掌、腳趾、歷趾酸痛,晨起關節僵硬,特別是握拳不緊,繼而發展至腕、踝、肘、肩、髓關節,病變部位往往左右對稱,病情進一步發展,手指呈杵狀(棒槌樣)改變,繼而拇指呈「天鵝頸」指,指掌關節偏斜,甚至呈抓形;腕關節功能喪失;肘關節多呈半屈狀不能伸直;腳趾變形也較多
見;關節功能障礙,附近肌肉萎縮.全身症狀有發熱、貧血、睡眠不好、煩燥、易出汗、疲倦乏力、食慾減退、體重減輕、情緒低落等.

3).強直性脊柱炎:本病以10歲左右及20—40歲多見,男性佔90%以上,早期常表現為腰椎部疼痛和僵硬感.站立、行走和活動後減輕,劇烈疼痛多發生在夜間,時常痛醒,疼痛常放射到上肢、下肢、骰骼、肋間和腹部,脊柱活動受限.周期性發作且日趨嚴重,以致整個椎間盤與椎體破壞及韌帶鈣化而強直;疾病晚期常表現為頭部固定前屈,脊柱後凸形成駝背.能髖病變呈雙側性.X線表現,初期骰骼關節間隙變寬,關節邊緣呈鋸齒狀,軟骨下骨有硬化致改變,以後關節面模糊、間隙變窄,直至雙側骰骼關節完全融合;椎體間纖維環及前後韌帶常發生骨化,形成「竹節」樣脊柱,本病類風濕因子常為陰性,而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常為陽性.

4).風濕關節病:關節痛的病因很我,風濕關節痛是指因風寒濕等因素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以關節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

2:風濕病常見症狀病理分析

(一)疼痛:疼痛的病理關鍵不外乎「不通」、「不榮」兩方面,不通主要由外邪或痰瘀凝結,阻滯經絡,氣血不得行散所致,不通引起疼痛.《醫學發明》首先提出不通則痛,疼痛性質不同,不通機理也不同.風入經絡,氣血逆亂,為下肢重著酸痛,暑熱襲人,熏灼經絡,鼓迫氣血,經氣壅塞不通則為熱痛,痰濁阻滯則為沉重腫痛,淤血阻滯為刺痛,不通則痛,多屬實證.痛必拒按,以脹痛、掣痛、刺痛為主.不榮則引起疼痛,《索問舉痛論》曰:「陰氣竭,陽氣入木,故卒然而痛.」《靈柩陰陽2105人》說:「血氣皆少,則喜轉筋,不榮則痛,」可因陰陽,氣血,機體組織不同,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症狀.但總以隱痛、鈍痛、酸痛、痛處為主,多見於風濕病的中後期.不通,不榮在病理變化中往往夾雜出現,相互影響,不通則引起局部不榮,不榮又引起局部不通,疼痛經久不愈.臨床上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詳細觀察,認真辨識.

(2)麻木:麻是感覺異常,即非癢非痛.肌肉之肉,如千萬小蟲亂行,或遍身淫淫,如蟲行有聲之狀,按之不止,有如麻之狀.木是肌膚感覺若失,木不癢不痛,自己肌肉如人肌肉,按之不知,掐之不覺,有如木之厚.風濕病出現麻木的病理機制為氣虛失運,氣靴則血行無力,經脈肌肉失養而致.血虛不榮,經脈空虛,無以榮養皮肉筋脈,經髓凝澀而作.風寒濕痹阻,風寒濕客於肌表經絡,氣血受阻,肌肉筋脈失榮.痰瘀阻滯,痰瘀留於經髓、關節、肌肉、阻遏氣血而成.《張氏醫通》曰:「麻則屬痰、屬虛,木則全屬濕痰死血.」

(3)重著:重著是指病人自覺機體沉重,酸困不適,舉動艱難,活動不便,如負重物.引起肢體重著的原因,主要責之濕勝、腎虛兩端.因於濕者有外濕、內濕之分.外濕由涉水霖雨,或感受霧露之氣,居處潮濕之地,內濕是由脾失健運,津液失布,滯留局部導致.濕性重濁粘膩,痹阻肢體經絡,則肢體重濁.臨床多伴有如裹、身痛、發熱惡寒等症狀.腎虛者,多因腎精虧虛,骨失髓養,支撐無力,自覺肢體沉重.《素問痹論》曰:「痹在於骨則重.」臨床以腰膝重困為主,多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無力等.

(4)關節腫脹、變形:津液有滋潤和濡養的生理功能,滲入關節中的津液,對關節的屈伸起到潤滑作用.氣血和津液有密切關系.氣能生津、行津,津能載氣,來源相同,功能相似,2者能相互滲透轉化.氣、血、津液3者相互協調,共同對關節起著溫煦、滋潤和濡養作用.《》靈柩本藏曰:「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是故血和則經脈流利,營復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也.」《靈柩決氣篇》曰:「谷入氣滿,焯則於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當外邪侵襲關節,阻滯經脈氣血,生理之津液凝聚而變成痰瘀,則出現關節僵硬變形.惡血不去,新血不生,營養不及肌肉,久之肌肉萎縮,形成鶴膝.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晚期出現關節僵硬、腫大、變形,原因即此.

(5)屈伸不利:肢體屈伸不靈活,活動受限而言.《內經》稱之為拘急,筋攣等.正常的屈伸運動是筋、骨、肌肉協調作用.病及筋、骨與關節時多屈伸不利,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或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的關節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畸形可出現屈不得伸、步履艱難的表現.風濕病中出現肢體屈伸不利多為正氣不足,風寒濕熱等邪侵入筋.《諸病源侯論,風4肢拘攣不得屈伸候》曰:「此由體虛,腠理開,令人肩背拘急也.足厥陰肝之經也,肝通主筋,王在春,其經絡虛,遇風邪則傷於筋,使4肢拘攣,不得屈伸.」外感風寒者,多伴發熱、惡風寒,有汗或無汗,頭身痛,苔薄白而潤,脈浮緊,濕熱進益者,多伴身熱肢困,頭重如裹,脘悶納呆,手足心熱,小溲色黃,大便粘滯不爽,舌質紅胖大,苔黃膩,脈滑數,肝血虧虛者,多伴目視昏花,頭暈耳鳴,肌膚麻木,筋惕肉潤,指甲淡白,舌質淡,脈弦細.

(6)皮膚頑厚變色:局部或全身皮膚麻木增厚或變色的表現,在風濕病中常見硬皮病.皮膚頑厚變色的病理多為津液氣血異常變化的結果.津液隨著陰陽外達於皮膚.《靈柩決氣篇》曰:「腠理發泄,汗出腠理,是謂津.」布散於肌膚的津液,具有滋養肌膚的、毛發的作用,使肌膚豐潤,毛發光澤.外邪侵襲皮膚,腠理閉塞,津聚於皮膚,不能外達而形成水腫,皮膚增厚,積久氣血不通,而生痰瘀,皮膚變硬、變色或黃或紫或黑.硬皮病的病理過程與上述中醫認識相一致.初期皮膚水腫,皮色為正常或蒼白色.經數周進入硬化期,顏色隨之加深,呈棕色或棕褐色,甚至黑色.

3:[治療]

純中葯治療

【主要成分】:由全蟲、蜈蚣、血蠍、紅參、香附、佛手、姜活、獨活、制馬錢、防風等310餘味中葯配製而成.其主要功能是祛風散寒、通經通脈.主治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
【注意事項】:服葯期間禁食綠豆食品.個別病人服葯後可有口乾,多飲水即可.

外用葯
1:在傳統的「麝火療法」的基礎上,用現代科學的方法,由數10種名貴中葯煉制而成.將煉制好的葯丸,點燃後放在一定的穴位上,通過燃燒局部產生一種強刺激,葯物的有效成份通過皮膚進入肌體,以達到通筋活絡、化解病毒之目的.火炙部位7-10天後皮膚破潰,流出黃、白水,病毒和炎性物質隨流出的液體而排出體外,以達治療目的.
註:
(1)在流水期間個別病人會出現低熱,一般情況下不用做任何處理.
(2)火炙後如局部不破潰、不流水,可多吃些發物,如(魚、雞肉、韭菜等).
(3)瘡面約一個月左右流水停止,瘡面自動癒合.
(4)幼兒和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不宜做此治療.
2:是由10多味優質中葯熬制,高度白酒浸泡濃縮而制.具有消腫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恢復肢體功能之作用.

應該不是

4、得肌肉風濕的最小年齡是從多大開始

風濕病多數在冬春兩季發病,寒冷和潮濕地區更容易得病。發病年齡在5~15歲為多見,3歲以下少見。風濕病的發生常與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等病有關,它主要是損害心臟和關節,其次是皮膚、血管和腦組織,造成心肌炎、關節炎等。

風濕病除了引起心臟病之外,它的「抗原——抗體復合物」還可以停留在任何器官上,使其發病。最經常發生的地方除心臟外,還有關節、皮膚、肌肉和腦子的血管。侵犯關節時叫風濕性關節炎。侵犯皮膚時可出現兩種症狀:一種叫「環形紅斑」,形態為不規則的環狀或半環狀紅圈,邊緣稍隆起,環內皮色正常,多見於胸部和四肢,可一日數變,時隱時現;另一種叫「皮下結節」,多在肘、腕、膝和踝關節伸側面的皮膚下,為豌豆大小的硬疙瘩,和皮膚不粘在一起,略能滑動,壓之不痛。侵犯腦子血管時表現為「舞蹈病」。簡而言之,風濕病有五大主症:心臟病、關節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和舞蹈病,其中心臟病發病最厲害,後果也最不好。

怎樣預防風濕病?

預防風濕病,應當弄清風濕病的病因,確切病因尚未搞清。但多年來的研究可以肯定風濕病與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有密切關系。許多孩子得風濕病前都有過急性鏈球菌感染的歷史,如急性扁桃體炎、咽炎、猩紅熱、丹毒等。

預防措施很多,應全面增強孩子的體質,加強鍛煉,特別是耐寒防病鍛煉,冬季戶外活動,呼吸氧含量大的新鮮空氣,預防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時治療鏈球菌的感染,一旦發生鏈球菌感染要及時徹底治療,常見的鏈球菌感染多為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淋巴結炎、中耳炎、鼻竇炎。也有皮膚感染,如丹毒、膿痂疹,全身感染,如猩紅熱。遇有上述感染要及時採用青黴素治療,10天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前復查分泌物培養,如仍有細菌生長,則需繼續第二療程,直到培養陰性。對此類病人應嚴密監視追蹤,反復遷延的鏈球菌感染病人可用長效青黴素治療,日前已有口服青黴素制劑,使用方便。慢性扁桃腺炎,反復發作的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可用手術摘除,以絕後患。但應注意,如已患風濕,應在風濕活動靜止時進行手術,手術前後應用青黴素治療。

5、風濕行痹怎麼治好?

風濕病在中醫學當中為痹症范疇,早在我國第一部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篇.痹論》中記載「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另外:「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均是以病因之風、寒、濕、熱分類。很多人誤認為,風濕就是寒痹,其它這是不完全的。只是由於風濕病一般以風寒濕痹為常見罷了。

一般將風濕病分為一下幾種:

1、風痹
 以感受風邪為主,侵犯肌膚、關節、經絡,風性走串,故臨床表現以疼痛遊走不定為特點。因風為陽邪,「上先受之」,故多發為上肢、肩背等處;

2、寒痹 多因陽氣不足,感受寒邪,其表現以肢體關節疼痛為著,且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熱痛減或緩解。又因寒主收引,其性凝滯,故臨床常表現惡寒、肢體拘攣、屈伸不利、脈弦緊等。

3、濕痹 以感受濕邪為主,濕邪留滯於肢體、關節、肌膚之間,臨床表現以上述部位腫脹疼痛、麻木重著為特點。因脾主濕,而濕性黏滯,阻礙氣機,故又多見脾不運濕之症,如頭沉而重、胸悶納呆、腹脹身倦、苔膩、脈如緩等。

4、熱痹 以感受熱邪或濕熱之邪為主,或風寒濕邪入里化熱,臨床表現以肌肉關節紅腫熱痛,伴有身熱、汗出、口渴、舌苔黃膩、脈滑數為特點。因熱為陽邪,易傷陰津,故紅腫明顯,常兼有紅斑、結節、口渴、便乾等症。

5、燥痹 以感受燥邪為主,或由於陽熱之邪化燥傷陰,導致肌肉筋骨關節失於儒養而引起得一類痹病。因「燥勝則干」,陰血津液不足,筋骨關節失於儒養,故臨床以肌肉瘦削,關節不利,口鼻乾燥,目干而澀等為主要特點。

6、風寒濕痹 風寒濕邪兼加而至,為「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之本義.臨證時需辨析三者之中孰輕孰重.若以風,濕為主者,稱為「風濕痹」:若以寒、濕為主者,稱為「寒濕痹」;若風寒濕三氣兼重,則以「風寒濕痹」名之。

7、濕熱痹感受濕熱之邪為主,或是風寒濕等邪氣郁久化熱而為換。

臨床所見,一般而熱痹多為濕熱痹。其臨床表現為濕痹與熱痹症兼而有之。按部位分類;根據病變部位進行分類的一種傳統方法。早在《黃帝內經》中即有五臟痹和五體痹之稱,並沿用至今。

有很多人,使用了很多膏葯或葯酒或吃葯都不好,是因為沒有清楚自己病症類型,本人曾經見到一個人,治了好幾個月都不好,踝關節紅腫,用什麼傷濕膏,虎皮膏等熱性葯,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重,從皮膚紅腫可以看出這是屬陽症,用熱葯當然不行,後來開了豨簽草與車前草,服用一周,腫全退,服用兩周後完全康復。

所以,治療此病一定要清楚是什麼類型才能對症下葯。

本病基本的治療原則:熱則寒之,寒則熱之,風則祛之,濕則利之,燥則潤之。

與風濕侵膚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