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手手掌和中指間的關節痛,中指動一動就痛,常常是一覺醒來就痛,這樣的症狀每個月都會出現幾天,請問這
去醫院看看是不是關節或者骨頭有問題,相信骨頭有問題你能分辨的出來,也可能和一樓一樣是心臟有問題,你先仔細回想看看有沒有不小心摔倒,還是遭受了什麼猛烈地撞擊。如果實在回想不起來也就算了。不過,我掏心窩子和你說,最好去醫院看,在這里懸賞的再高也沒用,除非是專門的醫師替你解答。還有,你是不是滑鼠手,你是做什麼工作的,滑鼠手就是關節痛。
下面就是一點資料(關於中指關節痛)
手指關節疼痛屬於關節軟骨的自然損傷和老化現象。軟骨是沿著關節排列的物質,它能防止骨頭末端互相磨擦在一起,並且讓關節在充滿關節液的狀態下自由移動。當時光久遠,年歲漸老,人體的軟骨被磨損,骨頭就暴露了,手指、膝蓋、脖頸等處的關節和關節靠在一起活動磨擦時就疼痛、腫脹、僵硬(晨僵)、有響聲了。另外,當我們逐漸老化的時候,身體自身產生II型骨膠質(膠原蛋白)及葡萄糖氨基聚糖的能力也不斷下降,只有直接補充II型骨膠質(膠原蛋白)和鈣,才能不斷復原、重建、再生關節軟骨組織和結蒂組織,防止其退化,保持其完整性,重建骨精華使關節不再因活動摩擦而疼痛。
手指關節疼痛表現為主要由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外傷、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以及發熱性疾病等致關節疼痛、紅腫、炎症和活動受阻、功能受限。輕者因疼痛影響活動與睡眠,重者嚴重影響勞動與生活料理。以上引起關節痛的疾病,多侵犯、累及或損傷到膝、髓、肩、肘、腕、踝關節,也有影響到指、趾關節的,無論哪個關節受累,均給病者帶來疼痛之苦。
常見的關節痛,凡風濕性的多呈遊走性,有的有輕度紅腫;如果治療不及時,常常侵犯心臟,後期發展成風濕性心臟病;凡類風濕性的,以手、腕、踝、趾關節受累最多,發病關節處紅、腫、熱、痛明顯,發展至晚期則造成關節變形、僵直至活動嚴重障礙。發病年齡多在20~45歲,女件比男性高3倍;凡因外傷(扭、挫、跌、打、碰等)撞擊於關節者,輕者皮膚紅腫,重者可致韌帶撕裂、關節脫位甚或骨折、破裂,這種傷損均可帶給傷者以嚴重的關節痛;凡全身性發熱、感染或結締組織性疾病,都可累及、影響到關節,常致關節與肌肉疼痛。凡此種種關節痛,不論由何種傷病所致,在未到醫院診治之前或出院之後,一般家庭治療可作如下處理:
1.凡外傷所致的手指關節痛,應先局部消毒,然後迅速包紮、固定外傷。有條件時可內服阿斯匹林0.5~1.O克或止痛片1~2片,止痛,以防因劇痛發生休克。對關節扭、挫、跌、打、碰傷,凡未破皮僅有紅、紫、腫、痛者,可立即上冷敷(用冰袋、冰塊或冷水浸濕毛巾等),以防繼續出血並能消腫止痛。在做損傷關節處理時,凡肢體與指、趾部位關節傷損者,應一律設法將患處肢體抬高。以便其血液迴流,可以減少腫痛。
2.凡因全身發熱、感染等疾病所致的肌肉關節疼痛,在未明病因和治本之前,可以使用退熱、止痛或消炎葯物。一般可服用阿斯匹林0.5~1.O克,日服3次;止痛片1~2片,1 日3次;水楊酸鈉0.6~1.O克,每日3次,或解熱止痛片(復方乙酞水楊酸)l~2片,每日3 次;或者服用撲熱息痛0.5克,每日3次。這些葯均有止痛、退熱、抗風濕作用。如連服2~3天後胃部不適,或病情未見好轉,應停服,並請醫師診治。對已診斷明確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紅、腫、脹、痛,可服用消炎痛25毫克,每日2~3 次。此葯常用會損傷肝、腎,影響造血機能,孕婦與精神病者禁用;保泰松100 毫克,每日2~3次,多在1周內顯效。服用時要警惕白細胞與血小板減少,青光眼、肝臟病人禁用。
3.針刺療法根據關節痛的部位,選用體針、耳針、梅花針等常用穴位,有止痛、消炎作用。
4.拔罐治療根據手指關節病變部位、疼痛程度、傷情與病因,按照常用穴位或痛點,施以拔罐治療,有時確有止痛、消腫、消炎、去濕之卓效。
5.熱敷治療凡外傷24小時後以及手指關節有紅腫脹痛者, 可用諸如熱水袋、燒熱磚、炒細砂或鹽等,在嚴防燙傷皮膚的規程下做關節熱敷治療,每日1~2次,有止痛、消腫、去濕作用。如家有電吹風,可先用濕布(紗布、毛巾等)包裹關節痛的部位,用強力熱風熏烤,每次30~45分鍾,每日1~2次,止痛效果明顯;也可用60~100瓦電燈泡光照關節痛處,以不致灼傷為度,每次可烤15~20 分鍾,有良好止痛效用。
2、四肢疼痛
你好,
你這不是病毒,這一條是肯定的。
疼痛願因很多,可能勞累出汗後受涼所致,
如果以後再出現上述症狀就要引起重視
到醫院查查
3、六味地黃丸對風濕病有幫助?
僅供參考,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用於腎陰虧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漢朝張仲景的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張仲景的傷寒論、金貴要略被稱為中醫的經典,葯方被稱為經方。
咨詢中醫師。
4、傷寒為什麼要禁忌五辛?
陽虛,四逆湯或當歸四逆湯治之。
【方名】 當歸四逆湯
【出處】 《傷寒論》
【分類】 溫里劑-溫經散寒
【組成】 當歸(12克) 桂枝(9克) 芍葯(9克) 細辛(3克) 通草(6克) 大棗(8枚,擘[bo]) 炙甘草(6克)
【方訣】
【功用】 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主治】 血虛寒厥證。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細而欲絕。(本方常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無脈症、雷諾病、小兒麻痹、凍瘡、婦女痛經、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屬血虛寒凝者。)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斟酌。
【方解】 本方證由營血虛弱,寒凝經脈,血行不利所致。素體血虛而又經脈受寒,寒邪凝滯,血行不利,陽氣不能達於四肢末端,營血不能充盈血脈,遂呈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溫,與四肢厥逆有別。治當溫經散寒,養血通脈。本方以桂枝湯去生薑,倍大棗,加當歸、通草、細辛組成。方中當歸甘溫,養血和血;桂枝辛溫,溫經散寒,溫通血脈,為君葯。細辛溫經散寒,助桂枝溫通血脈;白芍養血和營,助當歸補益營血,共為臣葯。通草通經脈,以暢血行;大棗、甘草,益氣健脾養血,共為佐葯。重用大棗,既合歸、芍以補營血,又防栓枝、細辛燥烈大過,傷及陰血。甘草兼調葯性而為使葯。全方共奏溫經散寒,養血通脈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點是溫陽與散寒並用,養血與通脈兼施,溫而不燥,補而不滯。
【化裁】 治腰、股、腿、足疼痛屬血虛寒凝者,可酌加川斷、牛膝、雞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吳茱萸生薑,又可治本方證內有久寒,兼有水飲嘔逆者;若用治婦女血虛寒凝之經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牽引少腹冷痛、肢冷脈弦者,可酌加烏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氣止痛;若血虛寒凝所致的手足凍瘡,不論初期未潰或已潰者,均可以本方加減運用。
【附方】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傷寒論》)、黃芪桂枝五物湯(《金匱要略》)
【附註】 本方是養血溫經散寒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脈細欲絕為辨證要點。
方劑比較:
《傷寒論》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劑有四逆散、四逆湯、當歸四逆湯。三方主治證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機用葯卻大不相同。四逆散證是因外邪傳經入里,陽氣內郁而不達四末所致,故其逆冷僅在肢端,不過腕踝,尚可見身熱、脈弦等症;四逆湯之厥逆是因陰寒內盛,陽氣衰微,無力到達四末而致,故其厥逆嚴重,冷過肘膝,並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脈微欲絕等症;當歸四逆湯之手足厥寒是血虛受寒,寒凝經脈,血行不暢所致,因其寒邪在經不在臟,故肢厥程度較四逆湯證為輕,並兼見肢體疼痛等症。因此,三方用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揚俊所言:「四逆湯全在回陽起見,四逆散全在和解表裡起見,當歸四逆湯全在養血通脈起見。」(《溫熱暑疫全書》)
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黃芪桂枝五物湯三方均是在桂枝湯基礎上演化而來。其中當歸四逆湯主治血虛受寒,寒凝經脈的手足道冷及疼痛證;若在當歸四逆湯證基礎上兼見嘔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黃芪桂枝五物湯主治素體虛弱,微受風邪,邪滯血脈,凝澀不通致肌膚麻木不仁之血痹。
【文獻】 方論 許宏《金鏡內台方議》卷7:「陰血內虛,則不能榮於脈;陽氣外虛,則不能溫於四末,故手足厥寒、脈細欲絕也。故用當歸為君,以補血;以芍葯為臣,輔之而養營氣;以桂枝、細辛之苦,以散寒溫氣為佐;以大棗、甘草之甘為使,而益其中,補其不足;以通草之淡,而通行其脈道與厥也。」
《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可常去www.37tcm.net去咨詢。
5、全身痛,關節響,這種風濕病能治好嗎?!拜託各位了 3Q
古方中醫解答:風濕病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類疾病的總稱,是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過敏性反應,以肌肉、關節疼痛為主。中醫認為是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脈引起的。 建議您平時有計劃的鍛煉,如:太極拳、散步、慢跑、爬樓梯等,量力而行。房屋向陽、通風、乾燥,空氣新鮮,被褥輕暖乾燥。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鍾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在飲食方面,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 向您推薦幾款中醫食療方: 桂皮3克,生薑9克,煎湯服用,可治風濕麻痹。 母雞1隻、石榴皮100克,加水煮湯食用,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煮熟的梨有助腎臟排泄尿酸並預防痛風、風濕病和關節炎。 建議您可採用中醫湯劑治療。(山東省淄博市古方中醫疑難病研究所)
滿意請採納
6、風濕性關節炎,風濕二字,怎麼解釋?
?
7、黃柏的作用是什麼?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火消癰等功效。
自古以來,黃柏的功效被世人所認可,它與黃芩、黃連相似,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火消癰等功效,因其苦寒沉降,善於瀉濕熱,常用於治療濕熱瀉痢、黃疸、足膝腫痛及熱淋等症狀。蒼術、黃柏組方叫「二妙丸」,是一古方,加牛膝叫「三妙丸」,蒼術燥濕健脾,黃柏清熱燥濕,牛膝引葯下行,共同有清熱燥濕的功效,主治身體下部的濕熱症、足部紅腫熱痛(如關節炎、痛風)、下肢丹毒、帶下黃濁、陰囊濕癢等。
這方在臨床上較常用,只要對症且無明顯不良反應,便適合濕熱體質人群,如果風濕性膝關節炎證屬寒濕、陽虛、陰虛者,則要慎用或禁用。具體方劑還應咨詢正規醫生。
(7)風濕性關節炎傷寒論擴展資料
一、相互配伍
1、《傷寒論》:黃柏、梔子、甘草。治傷寒身黃發熱。
2、《傅青主女科》:黃柏、山葯、車前子、芡實、白果。治下焦濕熱,白濁帶下。
3、《傅青主女科》:黃柏、山葯、車前子、芡實、白果。治下焦濕熱,白濁帶下。
二、炮製方法
1、黃柏除去雜質,噴淋清水,潤透,切絲,乾燥。
2、鹽黃柏取黃柏絲,照鹽水炙法炒干。
3、黃柏炭取黃柏絲,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8、螞蝗能治療關節炎嗎?
如果配伍適當應該可以治療一些血瘀型的關節炎。 為水蛭科動物螞蟥White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o nipponia Whitman及柳葉螞蟥W.acranulata Whitman的乾燥體。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出產,多屬野生.夏秋季捕捉。捕捉後洗凈,用沸水燙死,切段曬干或低溫乾燥,生用,或用滑石粉燙後用。 【葯性】咸、苦,平。有小毒。歸肝經。 【功效】破血通經,逐瘀消癥 【應用】 1.血瘀經閉,癥瘕積聚。本品咸苦入血,破血逐瘀力強,主要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積聚等證。常與虻蟲相須為用,也常配三棱、莪術、桃仁、紅花等葯用,如抵當湯(《傷寒論》);若兼體虛者,可配人參、當歸等補益氣血葯,如化癥回生丹(《溫病條辨》)。 2.跌打損傷,心腹疼痛。取本品的破血逐瘀之功,亦常用於跌打損傷,可配蘇木、自然銅等葯用,如接骨火龍丹(《普濟方》)。治瘀血內阻,心腹疼痛,大便不通,則配伍大黃、牽牛子,如奪命散(《濟生方》)。 【用法用量】煎服,1.5~3g;研末服,0.3—0.5g。以入丸、散或研末服為宜。或以鮮活者放置於瘀腫局部吸血消瘀。 【使用注意】孕婦及月經過多者忌用。 http://www.tcm100.com/userReg/JiaoCai/ZhongYaoXue/zzZhongYao295.htm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