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風濕熱痹型的葯方有哪些?
北京軍區總醫院風濕免疫科提醒:葯不能隨便吃,要根據病情,讓醫生指點著吃。
在中醫諸多治療原則中,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三大治療原則是中醫的精華所在。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變,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尤其是時令氣候、地理環境和患者的身體狀況。風濕病的發生、轉變與自然界和人的體質密切相關,臨床治療必須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地域和不同體質,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因此,在風濕病的治療上提出了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的原則,即「三因制宜」。
一、因時制宜
四季氣候變化,對人體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均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不同時間節律變化和不同季節氣候特點,考慮治療用葯原則,即為「因時制宜」。
二、因地制宜
中醫認為不同的地域、自然、社會環境的變化,對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均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特點、環境特點和氣候特點來考慮治療用葯的原則,即為「因地制宜」。
三、因人制宜
人的體質強弱不同,更有男女老幼之別,中醫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等不同的特點,進行治療用葯的原則,即為「因人制宜」。
疾病的發生和形成是有多種因素作用與人體,又隨人體的特異性而呈現一系列的結果。因此,為了提高治療效果,需要具體分析患者的不同情況,區別治療,既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則。因人制宜是三因制宜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三因制宜的原則,強調了自然環境與人體的相關性,疾病與人體的整體和不同個體的相關性。因人制宜,是指治病時不能孤立地看病,必須看到人的整體的不同特點;因時、因地制宜,則強調了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三因制宜的治療法則,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病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在實際應用上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只有全面的看待疾病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善意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才能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2、治療風濕有什麼土方?
雞蛋用酒煮 快速治療風濕、類風濕
1、絕招治痔瘡無一例復發
A、 配方及用法:
兒茶5克、黃蓮5克、冰片0.5克(以上三味中葯店有售),再買西葯撲爾敏1片、強地松1片,把這些中葯、西葯放在一起研成末,用金黴素眼葯膏調勻備用。在每次大便後,用淡鹽水清洗患處,再塗上葯膏。一般連用3-7天,內外痔都可治好。提供方子的好心人講:在用葯期間一定不能多吃辣椒、喝酒、生冷食物莫食!切記!
據說,此方子出奇的好,曾經大便帶血如女人來月經的,兩天就止住了!說來神奇、只有讓患者親身去驗證吧!
B、配方及用法:全蟲(蠍子)6克,天蟲(僵蠶)6克,生雞蛋15個。全蟲、天蟲瓦上焙黃,研成粉末,將雞蛋破一小孔,每個裝入葯未的十五分之一,攪勻,封好蒸熟,每晚睡前空腹吃一個葯雞蛋,連用15個為一個療程。
此方簡單易掌握,無痛苦,療效卓著,無任何副作用。此方治癒痔瘡患者300多例,均無一例復發或無效。
平常多喝水,經常食用:野生全松,「野生松葉、松皮研磨泡水多喝」。
2、雞蛋用酒煮,快速治療風濕、類風濕
(1)、 將雞蛋3個,放到沙鍋里,加上50度以上的白酒,酒能泡到雞蛋一半滿就行了,再用小火加熱至熟,趁熱將雞蛋和酒同吃完,吃完後上床蓋被子一小時,把汗逼出來,再洗個澡。
如是3次就可斷根。
原理:酒加蛋產生高熱,酒能通經活血,滲葯性強之功效,故很多葯方都用到酒。 [風濕、類風濕斷快速根療法]
( 2 )、 雞蛋調芥末可治風濕、類風濕
雞蛋清調芥末粉塗風濕痛一次斷根:
處方:芥末粉100克, 雞蛋三隻
主治:風濕痛,關節炎等,一次斷根
使用方法:先在患部塗食鹽水,然後雞蛋清調芥末粉成糊狀,塗於患部30-60分鍾後敷葯患處,敷葯後感受如辣椒之辣味,忍耐9-12或24小時,除掉葯,患部全是大水泡,即刻用消毒針扎壓放去裡面的黃水,此時表皮始痛。
如果患處未起水泡,患部皮膚只發紅,有點痛感,也無妨,同樣有特效。
風濕一次就好了,皮膚要5-10天脫皮
3、風濕熱痹用什麼葯好?
A.黃柏、蠶砂
B.木通、防己
C.獨活、威靈仙
D.白鮮皮、薏苡仁
E.忍冬藤、絡石藤
威靈仙
性味 性溫,味辛、咸。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寒痹痛、四肢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哽咽喉。
氣味:(根)苦、溫、無毒。
主治:
1、腰腳諸痛。用威靈仙末,每服一錢,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干凈,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為末,加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葯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3、喘咳嘔逆,不能進食。
4、腹中痞積。用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此方名「化鐵丸」。
5、腸風瀉血。用威靈仙、雞冠花各二兩,在米醋二升中煮干,炒為末,以雞蛋白調作小餅,炙干後再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
6、痔瘡腫痛。用威靈仙三兩,水一斗煎湯先熏後洗。
獨活
【性味歸經】辛、咸,溫。歸膀胱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用法用量】 6~9g .獨活:性味 性微溫,味辛、苦。功能主治 祛風濕,通痹止痛。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
威靈仙,獨活性味都偏溫,不適合治療風濕熱痹。
4、風濕熱痹怎麼治療 (不是風濕熱)
【無】蠍【無】原【無】肽【無】
【無】克【無】扣【無】1【無】
【無】風【無】扣【無】3【無】
【無】濕【無】1 【無】1【無】
【無】戰【無】6 【無】4【無】
【無】腫【無】8 【無】6【無】
【無】瘤【無】5 【無】9【無】
【無】除【無】3 【無】4【無】
【無】頑【無】1 【無】8【無】
【無】症【無】2 【無】5【無】
【無】粉【無】8 【無】5【無】
【無】刺【無】1 【無】7【無】
012
5、風濕熱痹與痰瘓痹久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及葯物配方有什麼?
風濕熱痹:症見關節疼痛
6、四妙丸有什麼作用 對治療風濕熱痹怎麼樣
四妙丸對於治療風濕熱痹怎麼樣呢?有用么? 四妙丸有清熱利濕,通筋利痹的功效。其中,清熱指清除邪熱或虛熱的各種治法,四妙丸清熱的作用,臨床使用廣泛。利濕是治療學術語。指用利水滲濕葯使濕邪從小便排出的方法。適用於水濕壅盛所致的癃閉、淋濁、水腫等證。有淡滲利濕,溫陽利濕,滋陰利濕,清濕利濕,清熱利濕,溫腎利水等法。其作用還有通筋利痹,使筋骨活、緩解麻痹。 四妙丸的作用廣泛,能治療多種疾病:濕熱下注,兩足麻木,筋骨酸痛、丹毒,急慢性腎炎,濕疹,骨髓炎,關節炎等。而對於抑菌、解熱、抗炎、抗變態反應、鎮痛、鎮靜,其作用也較明顯。 風濕熱痹是指感受風濕熱邪,以遊走性關節疼痛,可涉及一個或多個關節,活動不便,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觸,得冷則舒,可有皮下結節或紅癍,常伴發熱、惡風、汗出、口渴、煩躁不安,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或浮數為主要表現的痹病。 從四妙丸的作用可看出,四妙丸對治療風濕熱痹還是不錯的,所以患者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四妙丸進行服用。
7、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葯方有哪些?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臨床表現之一,多見於青少年。風濕熱是一種與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心臟、關節、皮下組織。風濕性關節炎呈遊走性,受累關節常為大關節,尤其是膝、踝、肘和腕關節。典型表現為紅、腫、熱、痛、壓痛和活動受限。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而很少出現關節畸形。
本病屬中醫「痹證」范疇,系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致正氣不足,衛外不固,風、寒、濕、熱外邪侵襲人體,或壅滯於經,或鬱塞於絡,氣血凝滯,脈絡痹阻而成。治療以祛邪為主,兼以扶正。
【方一】清熱宣痹湯(張沛虯)
【出處】《名醫名方錄第四輯》
【組成】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甘草5克,桂枝10克,防己15克,忍冬藤30克,天花粉30克,威靈仙30克,豨薟草15克,黃柏12克。
【功用】清熱通絡,宣痹勝濕。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熱痹),症見高熱,關節腫痛,口渴,苔白膩或黃膩。
【方解】本方由仲景白虎加桂枝湯化裁而成。方中石膏、知母清泄肌熱;忍冬藤、豨薟草、威靈仙、防己、黃柏清熱宣痹,舒筋通絡;桂枝辛溫,在大隊寒葯中,能增強該方祛風濕通經絡的效果。天花粉、生甘草清熱生津,調和諸葯。共奏清熱通絡、宣痹勝濕的作用。
【葯理】白虎湯有顯著解熱作用,並可抗感染。桂枝有明顯的抗炎、抗過敏作用,桂枝總揮發油對急性炎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對過敏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劑型關節炎有抑製作用。防己有抗炎作用,能明顯減輕甲醛性關節炎大鼠的踝關節腫脹程度;還有抗過敏和免疫抑製作用。
【用法】上葯先煎石膏,約半小時後,將其餘葯物一起兌入,再煎半小時取服,每劑煎2次,日服1劑,分2次溫服。如病情嚴重,可日服2劑,分4次服用。
【方二】五桑四藤防己湯(魏長春)
【出處】《名醫方證真傳》
【組成】桑葉10克,桑白皮10克,桑枝15克,桑椹子12克,桑寄生10克,鉤藤10克,雞血藤15克,忍冬藤15克,天仙藤15克,防己10克。
【功用】清熱除濕,舒筋活絡。
【主治】本方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屬陰虛血熱或久服辛燥走竄之品致陰液虧虛者。症見風濕性痹痛,骨節酸楚,脈弦細,舌苔白滑。
【方解】本方以五桑為主,四藤及防己為輔。方中桑寄生補腎健腰;桑椹子補肝腎、養氣血;桑枝祛風濕、利關節;桑白皮清熱利濕;桑葉疏風散熱;雞血藤活血養血,通痹止痛;忍冬藤清熱祛風;鉤藤平肝熄風舒筋;天仙藤疏通氣血、利濕蠲痹;防己治關節腫痛。10味合用,具挾正達邪,驅除風濕,舒筋活絡,調和氣血之功。
【葯理】桑葉煎劑體外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多種致病菌有抑製作用。桑白皮有鎮痛作用。忍冬藤、雞血藤具有抗炎作用。防己有抗炎作用,能明顯減輕甲醛性關節炎大鼠的踝關節腫脹程度;還有抗過敏和免疫抑製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服。
【方三】調濕方
【出處】《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
【組成】地骨皮30克、羚羊骨18克、薏苡仁30克、雲苓皮30克、桑枝30克、威靈仙15克、白茅根18克、生石膏30克、雞血藤30克、穿破石30克、接骨木30克。
【功用】清熱利濕,活血祛風,通絡止痛。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濕熱痹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者。症見大關節紅腫熱痛,伴有全身酸困,發熱,煩渴,納差,尿黃、便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方解】方中地骨皮清骨瀉火,達腎涼血;羚羊骨、水牛角深入筋骨,熄風清熱止痛;生石膏、雞血藤緩筋通絡,活血清熱,氣血兩清,入筋止搐;雲苓皮、白茅根善清溫火,功專消腫,專利皮膚水結;老桑枝祛風活絡,通利關節,善治周身風濕痹痛;接骨木、穿破石祛風利濕,舒筋通絡,活血止痛,攻堅散結,壯骨和胃;蜈蚣、威靈仙通經達絡,走而不守,引葯力直達病所。諸葯合用,可入絡清熱,入筋祛濕,入皮消腫,入血通脈,入骨止痛,入關利節。
【葯理】地骨皮水、醇提取物對發熱家兔有解熱作用。薏苡仁抑制肌肉收縮,鎮痛解熱。白茅根可抗菌解熱。生石膏對內毒素發熱有明顯的解熱效果。雞血藤有抗炎作用。
【用法】將上葯用冷水浸泡30分鍾,文火煎30分鍾,取汁約300毫升,日服2次,1次150毫升。每日或隔日1劑。
【方四】獨活寄生湯
【出處】《中華中西醫學雜志》
【組成】獨活15克、寄生40克、秦艽15克、防風15克、細辛3克(後下)、川芎15克、當歸15克、熟地黃20克、白芍40克、桂枝20克、茯苓15克、杜仲15克、川牛膝20克、黨參20克、甘草10克。
【功用】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扶正祛邪。
【主治】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表現為肌肉、關節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每遇潮濕或氣候變化疼痛加重,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
【方解】方中獨活長於祛下焦風寒濕邪,蠲痹止痛,為君葯;防風,秦艽祛風散濕,桂枝溫經散寒,通利血脈,細辛祛寒止痛為臣葯;佐以寄生、牛膝、杜仲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養血活血;黨參、茯苓、甘草補氣健脾,扶助正氣均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又為使葯。本方特點以祛風散寒除濕為主,輔以補肝腎,益氣血之品。攻補兼顧,祛邪扶正,扶正不礙邪。
【葯理】葯理研究顯示,獨活寄生湯有抗炎作用,對角叉菜膠和甲醛所致足跖腫脹有抑製作用;還可以鎮痛;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
【用法】水煎早晚溫服,療程15~30天。
【方五】身痛逐瘀湯
【出處】《現代中醫葯》
【組成】當歸30克,川芎15克,紅花9克,桃仁9克,五靈脂9克,威靈仙15克,秦艽15克,羌活12克,川牛膝12克,香附12克,地龍15克,乳香9克,沒葯9克,甘草6克。
【功用】活血通絡,逐瘀止痛。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瘀血阻絡者。症見關節刺痛難忍,伴有麻木感,屈伸不利,舌質暗兼有瘀點,脈澀而沉。
【方解】方中當歸、川芎、紅花、桃仁活血逐瘀;五靈脂、乳香、沒葯消腫止痛,活血逐瘀;地龍、川牛膝、秦艽、羌活、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甘草調和諸葯。
【葯理】秦艽具有抗炎作用,所含秦艽鹼甲可抑制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關節腫和足腫;並有抗過敏和鎮痛作用。牛膝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激活小鼠巨噬細胞對細菌的吞噬能力以及擴張血管,改善循環,促進炎性病變吸收等,以發揮抗炎消腫作用。羌活對多種實驗性足腫脹有明顯抑製作用,並能促進佐劑型關節炎模型動物全血白細胞吞噬功能。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次服250毫升,早晚各服1次,10劑為一個療程。
【方六】四妙湯加減
【出處】《中國校醫》
【組成】忍冬藤20克,蒼術10克,薏苡仁15克,知母10克,牛膝6克,木瓜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當歸10克,生甘草3克。
【功用】清熱祛濕,活血通絡。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屬濕熱者。
【方解】方中忍冬藤清熱解毒,善治熱痹;黃柏苦寒清熱,蒼術苦溫燥濕,二者配合具有清熱燥濕之效;蒼術、黃芪、牛膝、木瓜既能祛濕,又能舒筋通絡;生地入血分清熱涼血;芍葯、甘草斂陰養血,緩急止痛,佐以川芎、當歸有助於血脈之暢通;諸葯合用葯症相合,使濕祛熱清,病症自除。
【葯理】忍冬藤具有抗炎作用。知母有解熱抗炎作用,對大腸桿菌所致家兔發熱有解熱作用,對鹿角菜膠性大鼠腳爪水腫及棉球性肉芽腫均有顯著抑製作用。木瓜對動物實驗性關節炎有明顯消腫作用。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分服。10~20天為1個療程。
【方七】通陽活血湯
【出處】《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組成】當歸15克,桂枝10~15克,白芍12~30克,黃芪15~30克,細辛3克,通草12克,川芎、防風、桃仁、紅花各10克,甘草6克。
【功用】通陽養血,散寒除痹。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日久病邪不去,陽虛血弱、寒凝痹阻者。症見四肢關節疼痛,遇寒涼加劇,得溫熱則舒,面黃少華,舌質淡紫,苔薄白,脈細澀。
【方解】全方以桂枝、黃芪、細辛補氣溫陽,散寒通脈;以當歸、白芍養血柔筋;以川芎、桃仁、紅花活血通絡;以防風、通草疏風祛濕;甘草調和諸葯。諸葯配伍,予攻予補,攻補兼備。
【葯理】桂枝有明顯的抗炎、抗過敏作用,對過敏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劑型關節炎有抑製作用。白芍調節免疫,白芍總苷及芍葯苷有鎮痛作用。細辛有較強鎮痛作用,抗炎作用明顯,對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腫脹有明顯的抑製作用,明顯減少炎症組織和滲出液中細胞含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30天為1個療程。
【方八】消痹湯
【出處】《中國中醫葯雜志》
【組成】桂枝10克,羌、獨活各10克,防風10克,木瓜10克,淫羊藿15克,豨薟草15克,絡石藤15克,絲瓜絡15克,伸筋草15克,秦艽10克。
【功用】祛風通絡,除濕通痹。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屬風寒濕痹者。症見大關節腫脹疼痛,遇寒涼加劇,得溫熱則舒等。
【方解】方中羌活、獨活、秦艽、豨薟草祛風濕;防風、伸筋草、絲瓜絡、絡石藤祛風通絡;木瓜和胃除濕;淫羊藿溫補腎陽;桂枝溫通經脈。諸葯合用,起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除濕通痹的作用。
【葯理】羌活、獨活均有抗炎作用,能抑制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腫脹。木瓜對動物實驗性關節炎有明顯消腫作用。豨薟草對於實驗性關節炎具有消炎作用,可降低血ASO、ESR。秦艽鹼甲可抑制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關節腫和足腫,並有抗過敏和鎮痛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800毫升,分早、晚2次服。7天為1療程。
【方九】活血通絡湯
【出處】《中華臨床新醫學》
【組成】黃芪15克,苡米30克,羌獨活各10克,秦艽10克,寄生15克,熟附子6克,桂枝6克,絲瓜絡10克,雞血藤15克,當歸15克,川芎8克,木瓜12克,茯苓15克。
【功用】補益肝腎,活血通絡,祛風除濕。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
【方解】黃芪、苡米健脾利濕,益氣生血治本;當歸、雞血藤、川芎、絲瓜絡補血養肝,活血通絡;羌獨活、秦艽、熟附子、桂枝祛風化濕,溫經散寒止痛;茯苓、寄生、木瓜有補腎強筋、利水滲濕之功。
【葯理】黃芪、當歸有調節免疫功能、增加機體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可提高內皮細胞抗損傷能力。川芎抗血小板凝集,溶栓,降低血液濃度,抗痙攣,減少血管滲出和水腫。苡米抑制肌肉收縮,鎮痛解熱。附子所含生物鹼對滲出性炎症有抑製作用,且同時抑制滲出液中白細胞的滲出,此外還具有鎮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1次。
8、醫治風濕熱痹有什麼處方?
(1)黃柏威靈仙湯
[主治]清熱除濕、活血通絡。
[處方]黃柏6克,威靈仙6克,蒼術10克,陳皮6克,芍葯3克,甘草10克,羌活6克。
[用法]共為末服,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2)蒼術赤虎湯
[主治]清熱降濁,涼血活血。
[處方]蒼術9克,野赤豆15克,虎杖15克,獨活9克,桑寄生12克,紫丹參12克,臭梧桐12克,漢防己12克,黃柏9克,晚蠶砂12克,冰球子12克,土茯苓30克,絲瓜絡6克,生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3)加減四妙丸
[主治]清熱利濕,散瘀通絡。
[處方]蒼術1克,黃柏10克,絡石藤10克,沒葯10克,當歸尾15克,吞砂15克,六一散10克,車前草10克,忍冬藤30克,蒲公英3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9、風濕熱痹患者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療?
【食療葯膳】
(1)土茯苓骨頭湯
[原料]土茯苓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