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有什麼特殊類型嗎
您好! 類風濕關節炎大多數病人都具有一些「大眾化」的表現,而有一部分病人卻具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徵,這些特殊類型有:
(1)多肌痛類型 老年人多以該型起病,比年輕病人多4倍,主要表現為肩和臀部肌肉嚴重僵硬和疼痛,以後再出現關節腫痛。
(2)凹陷水腫型 老年人佔多數,出現對稱性腕關節、屈肌腱鞘及手小關節的急性炎症,伴手背部凹陷性水腫。雙側肘、肩、髖、膝、踝及足關節均可受累。病人甚至可以准確地指出發作的日期和時間,這些病人的類風濕因子持續陰性。對多種非甾體類抗炎葯反應差,而對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卻十分敏感,如潑尼松(強的松)每日10毫克,即可顯著減輕手背水腫。
(3)反復型風濕症 表現為急性關節炎的反復發作,每次發作以單個或少數幾個關節急性開始,可在數小時內達到高峰,好發於手指、腕、肩及膝關節,出現紅腫,所有症狀可在數小時內或數天內完全消退。發作間期關節完全正常,約1/3病人的類風濕因子陽性,常見血沉增快,但發作間期可降至正常。約有半數病人在初次發作的20年之後發展為持續性的關節損傷,並出現類風濕關節炎的其他特徵性表現。治療多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葯,對關節炎持續較久的病人,給予羥氯喹或金制劑治療效果滿意。
(4)健壯型關節炎 其特點是以增生為主的慢性關節炎,多見於從事體力勞動的男性,一般無痛或疼痛輕微,很少引起關節畸形,但皮下結節常見。一般無關節周圍骨質疏鬆,但有明顯的骨增生表現,並可見軟骨下囊性改變。
合肥黃山路446號
2、類風濕病症
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全身表現,類風濕關節炎常以緩慢而隱秘的方式起病,在出現明顯關節症狀前有數周的低熱、乏力、全身不適、體重下降等。
二,關節症狀,95%以上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出現晨僵現象,早期可出現雙手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和腕關節的腫脹、疼痛與壓痛,多呈對稱性持續性,其他關節如膝、踝、肘及肩關節也可受累,晚期可出現腕關節和肘關節的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移的尺偏畸形,天鵝頸畸形,及有孔花樣畸形。
三,關節外表現,可有類風濕結節、類風濕血管炎、肺間質性病變及結節樣病變,心包炎以及貧血、血小板增多、淋巴結腫大等。
3、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程一般可分為哪三種類型?
(1)進展型(progressive disease):約占病人總數的65%-70%。急性或慢性起病,沒有明顯的自發緩解期,適當的治療後病情可暫時好轉,但停葯後或遇有外界誘發因素時可導致復發。病人需要長期持續治療。疾病最終的結局為喪失活動能力。這是一種骨關節被破壞的過程,病情與環境因素有一定關系。濕度增加伴氣壓下降或溫度增加伴氣壓增加,可使病情惡化,持續乾燥和適宜的氣溫有助於病情緩解。
(2)間歇性病程(intermittent course):占病人總數的15%-20%。起病較為緩和,通常少數關節受累,可以自行緩解,病情緩解時無需持續治療。復發時受累關節數可能增多。整個病程中,病情緩解期往往長於活動期。
(3)長期臨床緩解(long clinical remissions):占病人總數的10%左右,比較少見。文獻報告 250例RA病人中,10%的患者表現為長期緩解,平均緩解期為22年。這一類型的患者多呈急性起病,並伴有顯著的關節痛及炎症,須與感染性關節炎症相鑒別。在臨床緩解期中,血沉等反應活動性的指標常常仍顯示異常。
4、屬於Ⅱ型超敏反應的疾病是
正確答案:C
解析:復4
.類風濕關節炎制屬於Ⅲ型超敏反應;新生兒溶血症屬於Ⅱ型超敏反應;血清過敏性休克屬於Ⅰ型超敏反應;接觸性皮炎屬於Ⅳ型超敏反應
。強直性脊柱炎(
AS)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與HLA-
B27呈強關聯,某些微生物(如克雷伯桿菌)與易感者自身組織具有共同抗原,可引發異常免疫應答
。
5、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機制屬幾型超敏反應
?
6、類風濕是什麼
【類風濕】全名是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RA的發病可能與遺傳、感染、性激素等有關。RA關節炎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襯里細胞增生、間質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等。
【臨床症狀】
1、晨僵: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主觀感覺,它是關節炎症的一種非特異表現,其持續時間與炎症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2、關節受累的表現:
(1)多關節受累:呈對稱性多關節炎(常≥5個關節)。易受累的關節有手、足、腕、踝及顳頜關節等,其他還可有肘、肩、頸椎、髖、膝關節等。
(2)關節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腫脹、尺側偏斜、天鵝頸樣畸形、鈕扣花樣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頭向下半脫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關節半脫位、彎曲呈錘狀趾及足外翻畸形。
(3)其他:可有正中神經/脛後神經受壓引起的腕管∕跗管綜合征,膝關節腔積液擠入關節後側形成腘窩囊腫(Baker囊腫),頸椎受累(第2、3頸椎多見)可有頸部疼痛、頸部無力及難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樞關節半脫位,相應有脊髓受壓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
3、關節外表現:
(1)一般表現:可有發熱、類風濕結節(屬於機化的肉芽腫,與高滴度RF、嚴重的關節破壞及RA活動有關,好發於肘部、關節鷹嘴突、骶部等關節隆突部及經常受壓處)、類風濕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動脈的壞死性小動脈炎,可表現為指、趾端壞死、皮膚潰瘍、外周神經病變等)及淋巴結腫大。
(2)心臟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積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結節、心肌炎、冠狀動脈炎、主動脈炎、傳導障礙,慢性心內膜炎及心瓣膜纖維化等表現。
(3)呼吸系統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積液、肺動脈炎、間質性肺疾病、結節性肺病等。
(4)腎臟表現:主要有原發性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和繼發於葯物治療(金制劑、青黴胺及NSAIDs)的腎損害。
(5)神經系統:除周圍神經受壓的症狀外,還可誘發神經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經病、繼發於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經病、肌肥大及葯物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
(6)貧血:是RA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屬於慢性疾病性貧血,常為輕至中度。
(7)消化系統:可因RA血管炎、並發症或葯物治療所致。
(8)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鞏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還可有乾燥性結膜角膜炎、鞏膜軟化、鞏膜軟化穿孔、角膜溶解。
4、Felty綜合征:1%的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紅細胞計數減少),常有嚴重的關節病變、高滴度的RF及ANA陽性,屬於一種嚴重型RA。
5、緩解性血清陰性、對稱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腫綜合征(RS3PE)男性多見,常於55歲以後發病,呈急性發病,有對稱性腕關節、屈肌腱鞘及手小關節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腫。晨僵時間長(0.5~1天),但RF陰性,X線多沒有骨破壞。有56%的患者為HLA-B7陽性。治療上對單用NSAIDs葯物反應差,而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療效顯著。常於1年後自發緩解,預後好。
6、成人Still病(AOSD):以高熱、關節炎、皮疹等的急性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的一種少見的RA類型。因臨床表現類似於全身起病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經過數次發作轉變為典型的RA。
7、老年發病的RA:常>65歲起病,性別差異小,多呈急性發病,發展較快(部分以OA為最初表現,幾年後出現典型的RA表現)。以手足水腫、腕管和跗管綜合征及多肌痛為突出表現,晨僵明顯,60%~70%RF陽性,但滴度多較低。X線以骨質疏鬆為主,很少侵襲性改變。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腎功能受損等合並症而死亡。選用NSAIDs要慎重,可應用小劑量激素,對慢作用抗風濕葯(SAARD)反應較好。
7、風濕類風濕屬於哪種免疫功能?
一種病是可以由兩種或多種免疫功能異常引起,超敏反應是從免疫機制上來解釋疾病,當免疫防禦過強時發生超敏反應,超敏反應也會影響到機體自身的免疫穩定;自身免疫病屬於臨床疾病的定義版范疇,當機體對自身正常細胞或是成分發生免疫反應時,產生自身免疫病。兩者定義的角度不同,並不矛盾。風濕類風濕發病的機理屬於超權敏反應的范疇,產生的結局是對自身抗原的應答,其引發的疾病屬於自身免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