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兒風濕熱的臨床表現
在發病前1~3周可有咽炎、扁桃體炎、感冒等短期發熱或猩紅熱的歷史。症狀輕重不一,亦可無症狀,風濕性關節炎常為急性起病,而心臟炎可呈隱匿性經過。
1.一般症狀
患兒精神不振、疲倦、食慾減退,面色蒼白、多汗、鼻出血。有時可有腹痛,其甚者可誤診為急性闌尾炎。發熱一般都不太高且熱型多不規則,少數可見短期高熱,大多數為長期持續低熱,持續3~4周。
2.心臟症狀
根據病理顯示,幾乎所有病例的心臟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累。而小兒風濕熱則心臟病變尤為突出。心肌、心肌膜及心包均可受到損害,稱為風濕性心臟炎或全心炎,為小兒風濕熱的最重要表現。嚴重心臟炎可後遺風濕性心瓣膜病。現按急性風濕性心臟炎及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分敘:
(1)急性風溫性心臟炎症
1)心肌炎:在所有小兒風濕熱的心肌均有不同程度的病變。臨床上有心肌炎表現的也甚多見。輕者症狀不多,如僅出現心率輕度加速或心電圖有短暫的輕微變化。重者呈彌漫性心肌炎,臨床症狀明顯,常可並發心力衰竭。心肌受累等徵候。
2)心肌膜炎:以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動脈瓣次之。心尖部出現Ⅱ至Ⅲ級吹風樣全收縮期雜音,雜音向腑下及左背傳導,呼吸與體位對雜音無影響。此雜音提示二尖瓣關閉不全。
3)心包炎:重症患兒可出現心包炎症狀,多與心肌炎及心內膜炎同時存在。表現有心前區疼痛、端坐呼吸及明顯呼吸困難。
發生急性風濕性心臟病變時,往往心肌、心內膜及心包同時受累。臨床上很難區分哪些症狀及體征是單由心肌炎、心內膜炎或心包炎所引起,故統稱為風濕性心臟炎或全心炎。嚴重心臟炎時心臟擴大,尤其伴有心力衰竭者,多遺留慢性心臟瓣膜病。
(2)慢性心臟瓣膜病小兒風濕熱反復發作且病程較久者,可發展為非活動性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階段,即風濕性心臟病,其中以二尖瓣受損機會最多,主動脈瓣次之。此外,在小兒時期,風濕性心臟病發生心力衰竭時往往有風濕活動存在。在急性期有二尖瓣受累的有少部分可恢復正常,30%~60%的病例最後遺留有永久性瓣膜損害,而主動脈瓣一旦受損則恢復正常的機會很少。
3.關節炎
特點為遊走性及多發性,以膝、踝、腕、肘等大關節為主,小關節偶可受累,局部出現紅、腫、熱、痛,一般數日或數周消失,不遺留畸形。
4.舞蹈病
起病緩慢,其特徵為全身或部分肌肉非隨意、不協調和無目的的痙攣運動,以四肢動作最多。
5.皮膚病變
(1)皮下小結:是小兒風濕熱的一種症狀,一般表現為豌豆大小的圓形小結,可隆起於皮膚,與皮膚無粘連,能自由活動,多無壓痛。常見於肘、腕、膝、踝等關節伸側腱鞘附著處,亦好發於頭皮或脊椎旁側。有時呈對稱性分布,時消時現,一般經2~4周自然消失。皮下小結節常與心臟炎並存,常在起病後數周出現,為風濕活動的顯著標志。
(2)環形紅斑:皮膚滲出性病變可引起蕁麻疹、紫瘢、斑丘疹、多形性紅斑、結節性紅斑以及環形紅斑等,其中以環形紅斑的診斷意義最大,對小兒風濕熱有特徵性。多見於軀幹部及四肢屈側。此種紅斑常於磨擦後表現明顯,1天之內可時隱時現,不遺留脫屑及色素沉著。環形紅斑可間歇出現,為風濕熱的主征,但並非風濕熱特有表現。
6.肺炎與胸膜炎
比較少見。多系非特異性滲出性改變,大都同時有嚴重心臟炎症。
2、患風濕熱有哪些症狀?
風濕熱是一種與溶血性球菌感染密切相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炎症,以心臟和關節受累顯著。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
多數病人有不規則的輕度和中度發熱,伴大量copy出汗,疲乏無力;典型者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常累及肩、腕、髂、膝、踝等大關節。關節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可出現心前區不適,心悸,心動過速,心率常在100~140次/分之間,與體溫不成比例。心臟增大,第一心音減弱,常伴有舒張期奔馬律,甚至出現心力衰竭;皮膚受損時可出現環形紅斑,多見於四肢內側和軀干,時zd隱時現,或出現皮下結節(如豌豆大小、質硬、不痛,多附著於筋膜或腱鞘);舞蹈症多見於5~12歲兒童,尤以女童多見。表現為肢體和軀干不自主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常伴有肌肉軟弱和行為異常。
風濕熱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無心臟炎者卧床2~3周;有心臟炎者,應卧床4~6周;有心衰者應絕對卧床至心力衰竭完全糾正,然後逐漸起床活動。
3、請問風濕熱就是風濕病嗎?症狀上有什麼區別?
1.關節炎:多關節炎是常見的初發症狀,發生率達75%以上,急性發作時受累關節出現紅、腫、灼熱、疼痛和活動受限。2.心臟炎:心臟炎在兒童病例為風濕熱最重要的表現,佔40%~80%。可表現為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或全心炎。3.環形紅斑:發生率為2.4%,一般在風濕熱的後期出現,常分布於軀乾和四肢近端,如大腿內側,呈淡紅色邊緣輕度隆起的環形或半環形紅暈。你目前情況先對症治療觀察,比如輸液青黴素等,可以適當再配合點清熱解毒類中葯。
4、風濕熱有怎樣的臨床表現?
(1)臨床表現:
1.發熱:多數病人有不規則的輕度和中度發熱,伴大量出汗,疲乏無力。
2.關節炎:典型者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常累及肩、腕、髂、膝、踝等大關節。關節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
3.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內膜炎:出現心前區不適,心悸,心動過速,心率常在100~140次/分之間,與體溫不成比例。心臟增大,第一心音減弱,常伴有舒張期奔馬律,甚至出現心力衰竭。
4.皮膚表現:皮膚受損時可出現環形紅斑,多見於四肢內側和軀干,時隱時現,或出現皮下結節(如豌豆大小、質硬、不痛,多附著於筋膜或腱鞘)。
5.舞蹈症:多見於5~12歲兒童,尤以女童多見。表現為肢體和軀干不自主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常伴有肌肉軟弱和行為異常。
5、小兒風濕熱會發熱嗎?
風濕熱是由於 A 組 B 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好發於 6 ~ 15 歲的學齡兒童,雖然近年來其發病率有下降趨勢,但仍是兒科較常見的、且對小兒健康有較大危害的疾病之一。
雖然大多數風濕熱的患兒都會出現發熱症狀,但發熱並不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診斷一個小兒是否患有風濕熱應主要依據其是否患有心臟炎、關節炎、舞蹈病,有無皮下小結節或環形紅斑,其次再觀察其有無發熱、關節痛,檢查有無血沉增速、C 反應蛋白陽性或白細胞增多,心電圖有無 P-R 間期延長等。
患有風濕熱的小兒,大多數伴見持續性的低熱,可持續 3 ~ 4 周, 少數亦可見短期高熱,除發熱外,常伴發精神不振、乏力、面色蒼白、鼻衄、腹痛等症。
由此可知,發熱並不是風濕熱主要的、特異性的症狀表現,所以臨床不能僅根據這一症狀貿然作出診斷。而應依靠綜合臨床表現作出判斷,其中前述主要觀察指標更具臨床診斷意義。
小兒風濕熱出現發熱時,臨床應注意其他症狀表現,注意與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及結核病等相鑒別。此外,臨床亦不能誤將鏈球菌感染後綜合征診斷為風濕熱,本綜合征雖亦可見低熱、關節痛等, 但心臟聽診無明顯雜音,經合理用葯治療後,不會復發,預後良好。
6、風濕熱侵害關節的種種跡象有哪些?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中最普遍,最常見的症狀。在急性風濕熱初次發作中風濕性關節炎佔75%。風濕熱損害關節典型的臨床跡象,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多發性。風濕熱常同時侵犯多個關節,呈對稱性,局部紅腫熱痛及壓痛。
(2)大關節病變。常累及大關節,如膝、踝、肩、腕、髖、肘關節等。
(3)遊走性。一個關節炎症消退後,另一個關節接著發炎。
(4)不留畸形。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正常,不遺留關節畸形。
不典型者僅有關節酸痛,其風濕炎症也可侵犯手足小關節及脊柱,或僅限於單個關節。兒童患者關節炎症狀多極輕微或僅限於一二個關節。成人患者的關節炎症狀比較顯著。關節炎程度與心臟損害輕重無明顯關系。
7、什麼是風濕熱
風濕熱是一種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的非化膿性疾病,曾經是危害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可累及心臟、關節、中樞神經系統和皮下組織,但以心臟和關節最為明顯,臨床表現為心臟炎、環形紅斑、關節炎、sydenham舞蹈病和皮下結節。病變可呈急性或慢性反復發作,可遺留心臟瓣膜病變形成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
英文名稱
rheumatic fever
就診科室
風濕免疫科
常見病因
與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
常見症狀
心臟炎,環形紅斑,關節炎,sydenham舞蹈病,皮下結節
傳染性
無
病因
本病的發病與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觀點已被普遍接受。鏈球菌菌體的莢膜是由透明質酸組成,與人體滑膜和關節液的透明質酸蛋白之間存在共同抗原性,可抵抗白細胞的吞噬而起到保護作用。A組鏈球菌的蛋白質抗原與人體心瓣膜和腦等組織存在交叉抗原性,可引起交叉免疫反應。這一交叉反應在風濕熱瓣膜病變的發病機制中非常重要。鏈球菌可產生多種細胞外毒素,在其致病性中也起重要作用。
另外,風濕熱的發病存在遺傳易感性。同一家族成員發病率較無風濕熱的家庭為高,單卵雙胎同時患風濕熱者較雙卵雙胎者為高。
8、小兒風濕熱是怎樣引起的?
在高燒的同時,關節有疼痛和腫脹。疼痛會由一個關節傳到另一個關節。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此外,也有手、足出現不自主動作的,皮下長出風濕病結節的硬塊以及皮膚出現環狀紅色斑點的情況,要住院治療。特別是當有心內膜炎時,一定要絕對保持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