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性生活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影響

性生活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03-10 09:31:44

1、類風濕病對於性生活有什麼影響?

2、慢性期 類風濕性關節炎進入慢性病程,時間漫長,甚至一輩子,可以有性生活,但還得視整體健康狀況而定,不宜過於頻繁。3、治療的影響 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治療,可明顯抑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可致勃起障礙。4、神經系統病變影響性生活 本病還會引起神經系統多種病變。例如頸脊髓病、頸椎半脫位、脊髓壓迫等,造成有關神經支配功能的失靈,有時也會連累到性神經的活動。倘若因合並的神經、血管方面病變而影響性功能,例如造成男子陽痿、女子性慾下降,則應該暫時中止性生活,並進行針對性的治療。5、肌肉的病變影響性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但是關節有病,連周圍肌肉也疼痛、僵硬, 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也多少受到連累,肌肉功能會減退,如涉及到性器官及其附近的肌肉,則交搏時性器官收縮功能會失調。6、血管方面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誘發動脈炎,造成小動脈缺血現象,顯然對性功能的發揮也不利。

2、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預後如何?

類風濕性關節炎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夠的注意。國外有人比喻說:「因本病死亡的雖很少見(不是絕對沒有),但因此而終身監禁的,卻相當常見。」據美國報道,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程在一年內自行緩解者為10%,如在兩年內不出現緩解,估計即不會自然緩解;病程較長者約為10%,治療困難,終成殘廢;約有80% 的患者長期呈慢性經過,久治不愈。

本病的臨床過程差異較大,病情輕重不一,但多數患者遷延多年,反復加重。近20 年來,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即便是輕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尚未見到不治自愈的例證。因此,積極的早期診斷,合理的治療,是非常必要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雖未見國內外病死率的統計報道,但確是致殘率較高的疾病,約10% ~ 15% 的患者,由於發病急驟,受累關節較多,病情嚴重或關節外病變嚴重,終因治療困難,喪失工作和自理生活的能力。我們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500 例的統計表明,因患本病而生活不能自理者佔96%,而局限性關節功能明顯障礙者佔77.4%,可見本病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嚴重的,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該病根據病情發展,預後分三種情況。

(1)預後良好。多為起病較緩,受累關節較少,病情較輕,病期較短(多在一年之內),體質較好,能夠早期就診和堅持治療的患者。經過醫患之間的密切配合,堅持關節功能鍛煉,則可治癒而不留有關節功能障礙。

(2)預後較差。受累關節較多,病情較重,病期較長(2 年以上),經過治療關節腫痛及全身症狀均可見緩解,但不能堅持治療,病情反復加重,始終未能治癒。致使部分關節明顯功能障礙,隨病程的延長而加重,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

(3)預後不良。根據多年的臨床觀察,類風濕病患者有下述表現之一者,多提示預後不良:關節嚴重晨僵者;類風濕因子試驗滴度持續增高者;結節性類風濕病或多處類風濕結節者;有嚴重關節外表現者,如胸膜炎、心包炎、血管炎、類風濕腦病等;表淺淋巴結明顯腫大者,尤其是肘部淋巴結腫大並有觸痛者;血清IgG 顯著增高或為單株和多株高免疫球蛋白血症者;伴有發熱、貧血、食慾不振等明顯全身症狀者;早期即出現多關節積液者;早期出現關節骨質蝕損者;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葯物不能停用者;嚴重葯物性肝腎損害者。

3、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引發什麼疾病?

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症狀的自身免疫病
關節晨僵、腫脹、疼痛及功能障礙等症狀
難以治癒,但規范診治可實現達標治療
如不經正規治療,可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疾病定義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自身免疫病,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特徵,其病理基礎是滑膜炎。發病初期的關節表現為關節晨僵、腫脹、疼痛等。最後可發生關節畸形,並喪失關節正常的功能。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將類似病症命名為厲節風,非常接近現代醫學的描述。
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人類很早就注意到類風濕關節炎的存在。
無論是公元前4世紀希波克拉底全集有關人體解剖一文對風濕(Rheuma)一詞的描述,還是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痹論篇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病機、症狀、治法進行的系統論述,以及美國田納西州出圖公元前4500年美洲土著人的骨骼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的類風濕關節炎證據——對稱性糜爛性關節炎,這都說明類風濕關節炎有著悠久的歷史。

4、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是什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仍無定論。發病的原因,目前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許多年來,感染曾被懷疑為本病的病因。因為這也有一定證據:

本病的發熱、白細胞增多、局部淋巴結腫大等炎症現象,都與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十分相似。有關報告提到過的病原體種類甚多,如類白喉桿菌、梭狀芽孢桿菌、支原體(一種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和風疹病毒等,尤其是豬支原體感染後所發生的關節炎與人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極為相似。但這些微生物都不能經常地被培養出來或被移植。用抗生素或手術清除感染病灶,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和病程無直接影響。有人曾將患者的白細胞、淋巴細胞或血漿輸入健康志願者身上,並未引起類似的疾病。近年來有人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與EB 病毒有關。至今,感染因素仍受到不少學者的重視。

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生於女性,懷孕期間關節炎症狀常減輕,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抑制本病等,認為內分泌因素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似有一定關系。但根據研究,患者的腎上腺結構及其他內分泌功能多屬正常。

另外,因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某些家族中發病率較高,有人認為可能與遺傳有關。

近年來,許多學者通過實驗研究和臨床實踐,主張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並提出自身免疫學說,目前已為多數學者所承認。

人們認為,本病起病為先有感染原(細菌、病毒、支原體等)侵入關節腔,以病原體作為抗原刺激滑膜或局部引流淋巴結中的漿細胞,可以產生特異性免疫球蛋白G 抗體。抗原抗體復合物形成後,抗體即轉變為異體,再刺激漿細胞就會產生新的抗體,這就是類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結合成免疫復合物,這種物質能激活身體內的另一部門——補體系統,釋放出炎症介質如組織胺,引起關節滑膜和關節腔內炎症,從而促發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和滑膜細胞的吞噬作用。這些吞噬免疫復合物的細胞稱為類風濕細胞。

為了消除這種免疫復合物,類風濕細胞自我破裂,釋放出大量的酶,這些酶叫作溶酶體酶,其中就包括多種酸性水解酶,它們專門破壞滑膜、關節囊、軟骨和軟骨下骨的基質,造成關節的局部破壞。

一般來說,受涼、潮濕、勞累、精神創傷、營養不良、外傷等,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光華醫院曾對100 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統計,以寒冷(42%)和潮濕(27%)誘發者占絕大多數,此外,尚有感染(10%)和外傷(8%)及無明顯誘因可查者(13%)。

中醫學對該病早有精闢的記載,古代醫家所稱的「白虎歷節」「痛風」「痹」等都像這類疾病,認為多由風寒濕邪氣乘虛侵入人體,或素有蘊熱,風寒濕郁久化熱,留滯經絡,閉塞不通而成,若日久不愈,肝腎虧損,筋骨失於濡養,以致關節畸形僵硬。

5、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的是什麼?

RA 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統、多臟器。起病方式、病程及預後變異很大。另外與患者的工作、生活環境、經濟狀況和受教育的程度都有較密切的關系,所以治療的個體化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來治療每一個患者。RA 的治療目的如下。

(1)減輕和改善患者的症狀,緩解疼痛。

(2)控制病情進展,防止骨關節破壞。盡可能早地應用慢作用抗風濕病葯物。

(3)盡量減少葯物的副作用。

(4)保護肌肉及關節功能,提高RA 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強調的是:許多醫生和患者本人往往只注意治療的第一個目的,而忽視後三個治療目的。這導致患者雖然緩解了疼痛卻不能阻止關節侵蝕性破壞。影響了肌肉關節的功能,生活質量日趨下降,心理狀態日趨惡化。所以我們強調對RA 患者來講,治療的4 個目的是相互關聯的,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6、類風濕關節炎,可以過性生活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也可能和內分泌或代謝有關,也可能和遺傳有關。性生活對本病的影響不太大,如果頻繁性生活,當然對整體健康不利,也會加重本病。如果頻繁與長期固定於某種體位性生活,類風濕性關節炎又尚未穩定時,受壓或負重的關節畸形會越發明顯。身體任何部位的關節發炎,都會對性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7、類風濕性關節炎會不會影響公務員體檢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不會影響的,公務員體檢不檢查關節炎,但檢查外科,因此嚴重的能查出,而這個類風濕因子呈陽性是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種表現,但並不是陽性就必然關節炎,而這個是由血檢檢出的,公務員是要進行血檢的。 所以第一個問題就是這樣的:體檢標准內未對風濕性關節炎做要求,且無專項檢查,因此通常情況下不影響體檢結果,為什麼加通常,是因為並不是所有職位的體檢要求都一樣的,對於一些特殊職位是有特殊體檢要求的,而某些職位對風濕性關節炎也會有要求,而如果是對這方面有要求的話因為血檢能檢出,就會要求針對此項做專項鑒定。

8、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浸泡方法啊?

氨糖25歲之後會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時補充,在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頭關節損傷。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復或逆轉損壞軟骨,潤滑軟骨,減少積液的。

9、類風濕性關節炎日常生活上帶來哪些影響?

類風濕性關節炎注意關節功能喪失,不能累,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與性生活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影響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