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偶叫金光星 關節炎的症狀 我平度的
◆我來解答一下你。風濕類疾寎(簡稱風濕寎)是一組以內科冶療為主的肌肉骨骼系統疾寎。內它包括:彌容漫性結締組織寎及各種寎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韌帶、滑囊、筋膜、肌腱等的疾寎。這個問題不必太悲觀,我來解釋給你聽。這個情況不必過於緊張,不要著急,還是多走動的好,每天持續坐的時間別超過一個小時.循序漸進的鍛煉,最終的結果,痊癒。其實沒有哪種葯冶療是最好,只有說更好的,更適合自己症狀的葯,所謂對症下葯,就算某種葯的葯性很好,郊果也好,如果不適合自己的特徵的葯,就不好。平常注意不要受涼勞累,要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焦慮,善於學會放鬆,調節。我個人的意見是可以用,日本妥瑸穅還比較對症,作用還算速郊的,在這個領域很權威。不過,價錢不低。
2、平度市雲山鎮的新農合保險,辦理大病門診,開干擾素為了報銷,需要如何辦理!?聽說大病門診不好辦?懂得
你好,新農合的大病(慢病)門診只要符合都可以辦理。(二級甲等醫院以上的診斷證明都可以的)
各地新農合補償方案不同,我只說我們這的情況。
慢性病分為常見和特殊慢性病。
1、常見慢性病包括以下病症:高血壓(Ⅱ、Ⅲ期)、心臟病並發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肌梗塞)、腦出血及腦梗塞恢復期、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及肺心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慢性腎炎、飲食控制無效的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減退)、癲癇、肝豆狀核變性、帕金森氏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重症肌無力、系統性紅斑狼瘡。
2、特殊慢性病包括以下病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友病、精神分裂症、惡性腫瘤放化療、慢性腎功能不全透析治療、器官移植抗排治療、心臟換瓣膜術後、血管支架植入術後等。
求穩,你還是咨詢你戶口所在地的縣新農合經辦機構。希望對你有幫助!
3、感動中國2013頒獎晚會 觀後感
頒獎詞----【陳斌強:孝更絕倫足可矜】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4、我是山東曲阜小雪街道辦事處後彭村的一位居民.患類風濕關節炎己有五六年了現
我是山東平度的。我可以幫到你的。
5、有哪位大大知道我國治療風濕或者關節炎的國之聖手是哪位!或者說有什麼葯和針灸的方法能徹底治療這種病
意見建議:
目前該病尚不能除根,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防止病情進展。常用葯物是非甾體類抗炎葯,改變病情抗風濕葯,生物制劑。常用方案是甲氨蝶呤+來氟米特+葉酸+非甾體類抗炎葯,若是經濟條件可以,聯合生物制劑治療
6、2013感動中國人物頌獎詞,推薦詞
陳斌強:孝更絕倫足可矜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麼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
何玥:主動捐獻器官的小學生
何玥:何處春江無月明
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因腫瘤擴散至腦部組織,2012年11月腦死亡。在她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3個月時,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
去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之時,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復發,腫瘤擴散至腦部組織。在聽說生命只剩3個月時,何玥做出了父母親人都難以理解的決定……
那天,何玥對剛打工回家的父親說的第一句話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嚇了一大跳的父親把何玥罵了一頓,因為按桂林老家的風俗,人死後屍體被剖開無異於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最終,爸爸媽媽含淚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時10分,小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時,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裡,何玥一直是個品學兼優有愛心的孩子。家裡滿滿一面牆貼著「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
為了給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經欠下了10萬元的債務。但為了完成女兒的遺願,他們拒絕了器官捐獻的補貼,也從未主動找過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們想以最美的方式,實現女兒的「最美願望」。
陳家順:「變身」民工的「卧底局長」
陳家順:動人以行不以言
【頒獎詞】為鄉親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為百姓打工,你換來群眾最多的甜。你喬裝改扮,卻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隱姓埋名,可我們都知道你是誰,為了誰。
【事跡】人物介紹:1968年出生,雲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沾益縣駐浙江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從2007年9月起,陳家順先後深入多家用工企業,以農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陳家順關照過的農民工眼裡,「陳老師」好像什麼都不怕。但陳家順說自己有「軟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說你們幹部騙人」。
現年45歲的陳家順,是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記者在演播室內見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顯單薄,臉上多少看得出知識分子氣息。雖然在舞台上盡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沒法兒掩飾平日走路頻率很快的習慣。
幾年前,陳家順被派往浙江義烏,擔任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麻煩事接踵而來:此前勞務輸出由鄉鎮、村負責宣傳動員,但是鄉親出去後常說外面的情況和聽到的宣傳不一樣。陳家順成了鄉親們的「出氣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頓。
陳家順輾轉反側,問題出哪兒了?為把真實的用工信息傳達給鄉親,也為了更好地給鄉親們維權,他下了決心:以一個普通農民工的身份去求職,實地體驗農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幾年。他幾次進出工廠和農民工子弟學校,當過組裝工、裝卸工,看過倉庫,當過「豬倌」。「你是農民工嗎?」他說剛開始「卧底」時,別人常直截了當地問他,因為他的書生氣與幹活手勢,看著十有八九是個「假民工」。去一家養殖場面試時,陳家順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視眼鏡,廠方說他不像養豬人,他立馬回應「別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幹得下來!」
「最受不了難聞的氣味,開始兩天連飯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後才基本適應。每天早上起來最辛苦的就是清洗豬舍,剛開始時要花3小時才清洗完,後來熟能生巧,只花1小時就能幹完了。」一個月後,陳家順在重點收集了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工資待遇、子女上學等「情報」後辭職,推薦了幾位鄉親來這里務工。
為了盡可能多地了解各行業信息,陳家順逼著自己快速學習、上手。比如,剛學會養豬,又得適應工廠流水線上的作業。「卧底」打工時,但凡找到用工條件相對優越的,總會眼前一亮。他曾應聘到一家中等規模的飾品廠,待遇和條件很不錯:保底工資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廠里會補發加班費,還有免費的工作餐。一個月後,他介紹了20多名老鄉過來,事先鄭重其事和老闆談好條件:報銷工人過來的車費,每月的工資按時發,盡量給工人安排技術性崗位……
有人說他這樣做太辛苦了,他卻認個死理:「別總覺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實他們講究的就是實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與實際情況相差十萬八千里,怎麼指望大夥兒相信你?我們當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麼指望讓老百姓相信你描繪的藍圖?」
陳家順愛給自己找麻煩,很多農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機號,他早已把自己當成了他們中的一分子。「我們再辛苦,終究背後是有組織依靠的,而農民工呢?他們漂泊異鄉,無依無靠,那是真的辛苦!」隨著在媒體上的曝光率不斷增多,現在陳家順「卧底」越來越難了,但他說,只要心裡裝著農民工朋友,即便換個方式,也可以為他們做事。
高淑珍:守護「炕頭課堂」14載
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
【頒獎詞】粗糙的手支起課桌,寬厚的背擋住風雨。有了愛,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壯起來。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朴,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生長成參天大樹。
【事跡】高淑珍,56歲,河北灤南縣司各庄鎮窪里村普通農村婦女。她的兒子王利國4歲得了類風濕,落下殘疾,到上學年齡不能上學。高淑珍心疼兒子,想在家辦個小課堂。由於附近村莊也有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頭課堂」開講。老師是女兒王國光,5個孩子、4張課桌、2塊小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家裡響起讀書聲。
「炕頭課堂」一開就是14年。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車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鍋飯。漸漸地,自行車接不過來,她一咬牙買了舊麵包車。有兩個肢殘嚴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顛壞了,就一直抱懷里。再後來,為讓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讓孩子住在家裡,免費吃住讀書。
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高淑珍為多掙幾個錢,每天天不亮就騎著自行車,馱著批發來的日用品趕集,一騎就是100多里地。有時下大雪沒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戶地賣。她說,「我一天出去掙十塊、二十塊,給孩子買點好吃的,我心裡頭歡喜,騎著車子都有勁。」
張麗莉:「最美女教師」
張麗莉:冰雪為容玉作胎
【頒獎詞】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許多。都說人生沒有綵排,可即便再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事跡】張麗莉,女,28歲。從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後,分配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任初三(3)班班主任。
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
車輪從張麗莉的大腿輾壓過去,肉都翻捲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被軋傷後她有時清醒有時昏迷,在送醫院的途中,還對大家說:要先救學生。昏迷多天後,張麗莉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
經過搶救,張麗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親人和醫護人員都不敢想像她知道真相的後果會是怎樣,但張麗莉很快接受了事實,還反過來安慰父親說:「當時車禍的場景我還記得,很幸運,如果車輪從我的頭碾過去,你們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學生,也保住了命,今後一定會幸福的。」
有人問張麗莉,「你後悔嗎?」她回答:「不後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28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28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
李文波:南沙守礁97個月
李文波:能受天磨為鐵漢
【頒獎詞】二十年堅守,你站成了一塊礁石,任憑風吹浪打。卻只能愧對青絲白發。你也有夢,可更知肩上的責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裡,祖國的風帆從不曾落下。
【事跡】李文波,男,48歲,山東平度人,中國海軍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歲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當年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軍內外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數據140多萬組,創造了國內守礁次數最多、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紀錄,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
長期惡劣環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體大不如從前,風濕病越來越重,但他仍然堅持一次不落地守礁,還經常頂替戰友。除了堅守崗位,李文波還不斷創新,為守礁工作總結經驗,編寫教材。他設計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氣象月報表程序,還編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氣象觀測教材》。
為了守礁,李文波虧欠家裡太多。他新婚5天後回到南沙,20多年來,與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親已經卧病在床3年, 2005年9月,母親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親僅十天,就接到執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艦艇上他接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一個人長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聲痛哭。
李文波說:「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就算下輩子坐輪椅,也沒什麼後悔的!」
高秉涵:執著歸鄉的台灣老兵
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別離
【頒獎詞】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少小離家,如今你回來了,雙手顫抖,你捧著的不是老兵的遺骨,一壇又一壇,都是滿滿的鄉愁。
【事跡】人物介紹:台灣律師,老兵。1936年出生於山東菏澤。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了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
初登央視演播廳,74歲的高秉涵顫顫巍巍。他說,腿腳還挺利落,只是實在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從後台走到舞台中央,是一段起伏彎曲的布景橋,高秉涵卻把這看作黃河、長江,是任何一切能勾連起他對故鄉強烈思念的圖景。
家是什麼?高秉涵說:「家就是這個曾經再怎麼努力都回不來的地方,但我從沒有放棄過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灣,鐫刻在高秉涵腦海中的卻是另一個地名:山東菏澤。他出生在菏澤,在那兒度過了年少時光,菏澤才是他的家鄉。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對他這樣一個大半生住在海島上的「外省人」來說,通往家鄉的路意味著什麼。
高秉涵不願去回憶離開母親、離開老家村莊的清晨,可那個清晨總會從記憶中清晰地跳出來。1948年,山東菏澤處於國共兩黨「拉鋸區」,高秉涵的父親高金錫被槍斃,母親宋書玉告訴他,「因為你父親是國民黨」。
當國民政府所屬軍隊及地方各級政府開始陸續向長江以南撤退時,宋書玉將曾經參加過「三青團」的兒子送到國民政府在南京設立的「流亡學校」。在兒子高秉涵的印象里,一輩子都在小學教書的母親幾乎沒經歷過團圓:兩個女兒在抗戰初期外出求學沒了音信,而後丈夫死了,又決定讓兒子離開。少年高秉涵用了6個月,穿越6個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里地,擠上了由廈門開往金門的班船。數十年後,他在圖書館翻查史料,發現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廈門駛往台灣的最後一班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個月前,在遙遠的北京,新中國宣布成立。
對所有從各個港口逃至台灣的人來說,回家是最迫切的夢想,可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與親人團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從台灣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系畢業後,被派往金門任審判員,「金門逃兵」是他審理的第一個案子。
那個「金門逃兵」的家就在對岸廈門,他本是漁民,與偏癱的母親相依為命,在一次給母親抓葯的路上被強拉入伍到了台灣。碰上天氣晴朗時,隔著並不寬闊的海峽,一眼就能看到家鄉,他決定利用自己的漁夫本領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個汽車輪胎,趁人不注意時坐輪胎下海,遊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時,他到岸了。海水沖澀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舉手大喊:「我是從小金門逃來的,沒帶武器!」可沒想到,他遊了一整夜,最終卻游回了金門海岸。一星期後,這個因「回家」獲罪的「金門逃兵」被處以極刑。高秉涵哭得難以自已,他對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高秉涵曾想過各種辦法聯系母親。1979年,大陸與台灣尚無法通信,他委託美國的同學幫忙寄出第一封家書。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否仍在,就寫了「山東菏澤市西北35里地處高庄」,收信人是母親「宋書玉」。不長的信中,他寫道:「我之所以要艱苦奮斗地活下去,就是為有朝一日能再見到我娘一面,絕不會像兩個姐姐一樣,在抗日戰爭爆發時,就生死不明……娘,我會活著回來!」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峽這頭,杳無音信的兩個姐姐實際上去了延安,當上了共產黨幹部,在他踏上逃難路那年才第一次回家。年邁的母親找回了女兒們,卻失去了兒子的音訊。等待終於耗盡了她的全部生命,就在這封信輾轉寄達的一年前,宋書玉逝世於吉林遼源……
如今,兩岸已經開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艱辛。200多個從菏澤一路歷經戰火和逃難來到台灣的同鄉,組成了「菏澤旅台同鄉會」,高秉涵來台時年齡最小,在同鄉會里最年輕,被推選為會長。他視每一個同鄉為親人,雖已無法再見母親,他卻盡力幫每一個同鄉與親人團聚。74歲高齡的他,仍堅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鄉一起返鄉。
「我答應過他們,只要還有一個人要回家,我就陪著他們一起回來。」對每一個希望魂歸故里的鄉親,他都會親手帶上骨灰壇,站到菏澤老家的村頭,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願望。
周月華、艾起:「爬」遍青山送醫上門
周月華、艾起:清香傳得天心在
【頒獎詞】她背起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裡裝的全是她,而她的心裡還裝著整個村莊。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華皎潔,愛正漫漫的升起。
【事跡】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華出生後8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小兒麻痹症,左腿殘疾,這一切並沒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憑著自己的執著,周月華完成了中學學業並成功從衛校畢業。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周月華因身體殘疾而四處碰壁。後來,看到鄉親們每次都要步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鎮上醫院看病,她就動了行醫的心思。
周月華將平時省吃儉用下來的200元加上家中僅有的600元儲蓄作為開診所的啟動資金,又把家裡堂屋修整了出來做場地,葯品采購則靠兩個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華的「柳蔭鎮西河村衛生室」終於正式掛牌營業了。
「我喜歡我的工作,喜歡我現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華說道,「住在偏遠地方,農民看病要走上好幾小時。所以我現在做多一點,讓鄉親們少跑一點,少花一點,自己會感到很開心。」
最開始行醫時,周月華右肩挎的是葯箱,左肩杵著拐杖在山間艱難行走,這種行醫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條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華和艾起結婚之後,無論上山涉水,刮風下雨,只要有出診,艾起便會攬起周月華的手,用寬闊的後背將她背到病人家裡。「背你一輩子,我無怨無悔!」這個男人用20年的行動,默默支持著妻子的事業。
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
「沒有他,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華說道,「他是我這輩子的第二條左腿。」「我背著她走了18年。我說過要背她一輩子,就要實現這個諾言,永遠都不放棄。」周月華的丈夫艾起說。
羅陽:用生命托舉殲-15
羅陽:長使英雄淚滿襟
【頒獎詞】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么?那戰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為你而奏響!
【事跡】羅陽,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2012年11月25日,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職。
羅陽1982年畢業於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高空設計專業。他所在的沈飛集團是中國重要的殲擊機研製生產基地。在他擔任中航工業沈飛董事長、總經理的5年,是沈飛新型號飛機任務最多、最重的5年。他採取多種措施推動研製進度,創造了新機研製提前18天總裝下線,從設計發圖到成功首飛僅用10個半月的奇跡。
2012年1月,羅陽擔任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艦載機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沒有經驗,也沒有現成的關鍵技術可以借鑒,航空製造大國對技術的封鎖,留給航空人的只有自主創新一條路可走。在航母上,羅陽堅持親力親為,與科研人員一起整理試驗數據,觀看每次起降過程,記錄和分析飛機狀態,出現身體不適,也沒有中途下艦,甚至都沒有去找醫護人員檢查,直至人生最後一刻。
湄公河「10·5慘案」專案組:抓獲糯康(特別致敬獎)
劉躍進
劉躍進,男,53歲。現任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長,湄公河「105案」專案組組長。
2011年10月,東南亞緬泰邊境的「糯康集團」製造「湄公河105慘案」,殺害13名中國船員,震驚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長劉躍進帶領專案組成員,深入案發地,經過6個多月的努力,將策劃實施「105」的特大武裝販毒集團首犯糯康抓獲。
湄公河「105案」密謀策劃於境外、組織實施於境外、犯罪後又逃匿藏身於境外,中國公安機關的偵查、調查、取證、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開展,犯罪首領糯康與地方勢力關系良好。這都給案件的偵破帶來了極大難度。
糯康的大本營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緬甸一側,他和他手下骨幹分子多數時間待在緬甸。被警方追捕後,糯康逃走杳無音訊。今年2到4月間,專案組的調查進入了低潮,東南亞各國警方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劉躍進帶領幹警不斷搜集新線索,並據此調整策略。為了把糯康擠到寮國,劉躍進積極和緬甸的軍方警方加強聯系,督促他們加強對糯康的清剿。終於,經過六個月的努力,糯康在寮國被抓獲。
2012年9月20日,「105案」開庭審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處死刑。
湄公河「105」案成功偵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屬,維護了我國法律的尊嚴,彰顯了我國政府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和能力,也樹立了國際警務和司法合作的典範,有力打擊了跨國犯罪活動,有效維護了湄公河流域安全。
7、我的母親患類風濕關節炎,今年53歲了,骨節變形,求知道的傳授一下怎麼做會好一些,謝謝了!
山東青島平度的大叔路過,我想說的,這個很難治療的,尤其是她的年紀不小了,在摔傷前其實比較嚴重了,估計老人的肝腎功能都比較差,內服是唯一的治療途經,但在治療過程中會有很強列的好轉反應出現,也叫瞑眩反應,到時她的關節會更疼了。哎!說了這么多,其實這樣的病人師傅都不讓我們碰的。
8、是關節炎么?18歲。
我看你的病不是那麼簡單,不能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或sitll病。建議你到山大找王吉波教授看看。如果確診是這個病,就要好好治療。確診了也可以向平度風濕病研究所咨詢,他們那聽說治療風濕病效果挺好的,好像是中西醫結合治。
9、感動人物的事跡
2013年2月19日,2012年「感動中國」人物揭曉,獲獎者中既有人們熟悉的英模人物,也有深入基層挖掘出來的平凡楷模,人物的選擇從不同方面展現了中國人所經歷的2012,他們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獲得「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榮譽的有:用生命托起戰機,最終倒在工作崗位上的航空英模羅陽;一生奉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為氣象觀測做出巨大貢獻的海軍氣象工程師李文波;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民贊為最美女教師的張麗莉;為保障農民工利益,多次到企業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長陳家順;堅持五年背著生病母親上下班,為年輕人作出榜樣的孝子陳斌強;丈夫背著妻子,堅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醫的鄉村醫生夫婦周月華、艾起;因病去世並把器官捐獻給他人的十二歲女孩何玥;備受思鄉之苦,為上百位老兵帶回骨灰的台灣老兵高秉涵;堅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撐起愛心小院的農家婦女高淑珍。此外,「感動中國」還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專案組表達了特別致敬。【頒獎詞】 羅陽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么?那戰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為你而奏響!為鄉親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為百姓打工,你換來群眾最多的甜。你喬裝改扮,卻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隱姓埋名,可我們都知道你是誰,為了誰。她背起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裡裝的全是她,而她的心裡還裝著整個村莊。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華皎潔,愛正漫漫的升起。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羅陽,男,51歲,遼寧沈陽人。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羅陽所在的沈飛集團是中國重要的殲擊機研製生產基地,他本人也是飛機設計專家,11月25日,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職。羅陽1982年畢業於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高空設計專業。他擔任中航工業沈飛董事長、總經理的5年,是沈飛新型號飛機任務最多、最重的5年。難關難度,難題難點,好像排著隊一樣。羅陽善於解決問題,採取多種措施推動研製進度,創造了新機研製提前18天總裝下線,從設計發圖到成功首飛僅用10個半月的奇跡。2012年1月,羅陽擔任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艦載機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沒有經驗,也沒有現成的關鍵技術可以借鑒,航空製造大國對技術的封鎖,逼著航空人只有自主創新一條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羅陽堅持親力親為,與科研人員一起整理試驗數據,觀看每次起降過程,記錄和分析飛機狀態,出現身體不適,也沒有中途下艦,甚至都沒有去找醫護人員檢查。難度高,任務重,時間短。重重考驗擺在羅陽面前,可是他就有這么一股不服輸、不懈怠的勁頭。他曾說,外國人能幹成的事情,中國人同樣能幹成,而且還能幹得更好。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2012年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林俊德的中學和大學都是靠政府助學金完成的。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從事核試驗研究。由於核爆炸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測量儀器研製一直存在很大難度。林俊德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獨立創新製作了鍾表式壓力自記儀,為測量核爆炸沖擊波參數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數據。在之後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後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2012年5月4日,他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沖鋒……5小時後,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屏幕上永遠地消失了。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沖鋒。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李文波,男,48歲,山東平度人,中國海軍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21歲時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當年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現在。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軍內外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數據140多萬組,創造了國內守礁次數最多、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紀錄,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長期惡劣環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體大不如從前,風濕病越來越重,但他仍然堅持一次不落地守礁,還經常頂替戰友。除了堅守崗位,李文波還不斷創新,為守礁工作總結經驗,編寫教材。他設計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氣象月報表程序,還編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氣象觀測教材》。為了守礁,李文波虧欠家裡太多。他新婚5天後回到南沙,20多年來,與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親已經卧病在床3年, 2005年9月,母親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親僅十天,就接到執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艦艇上他接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一個人長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聲痛哭。李文波說:「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就算下輩子坐輪椅,也沒什麼後悔的!」女,28歲。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初三(3)班班主任。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碾到了車下。張麗莉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2006年,她從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任教。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車輪從張麗莉的大腿輾壓過去,肉都翻捲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被軋傷後她有時清醒有時昏迷,在送醫院的途中,還對大家說:要先救學生。昏迷多天後,張麗莉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經過搶救,張麗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親人和醫護人員都不敢想像她知道真相的後果會是怎樣,但張麗莉很快接受了事實,還反過來安慰父親說:「當時車禍的場景我還記得,很幸運,如果車輪從我的頭碾過去,你們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學生,也保住了命,今後一定會幸福的。」有人問張麗莉,「你後悔嗎?」她回答:「不後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28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28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陳家順,雲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沾益縣駐浙江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1968年出生。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從2007年9月起,陳家順先後深入5家用工企業,以農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卧底」打工。雲南沾益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陳家順擔任副局長後,積極組織家鄉農民到浙江義烏等地務工,並關注他們的切身利益,為他們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摸清農民工工作、吃住、工資待遇、勞動時間等情況,陳家順從2007年9月起先後深入5家用工企業,以農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卧底」打工。和農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勞動,當過操作員、倉庫保管員,養過豬,干過裝卸工,當過民辦學校教師。幾年來,他「卧底」考察了義烏市及周邊縣市的許多家企業,為農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況良好的企業信息。在調解各類用工糾紛時,他總是挺身而出,為農民工利益據理力爭。4年來,共為農民工調解各類糾紛780餘起,挽回損失180萬余元。在農民工遇到困難時,他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多次協調企業墊付農民工車費、伙食費、醫葯費等共7萬多元。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當地民工和社會各界的稱贊,陳家順被人們譽為「卧底局長」、「民工局長」。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決定帶著母親上班。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然後每天騎著電動車。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麼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麼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准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鍾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後,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周月華出生後8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小兒麻痹症,左腿殘疾,這一切並沒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憑著自己的執著,周月華完成了中學學業並成功從衛校畢業。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周月華因身體殘疾而四處碰壁。後來,看到鄉親們每次都要步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鎮上醫院看病,她就動了行醫的心思。周月華將平時省吃儉用下來的200元加上家中僅有的600元儲蓄作為開診所的啟動資金,又把家裡堂屋修整了出來做場地,葯品采購則靠兩個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華的「柳蔭鎮西河村衛生室」終於正式掛牌營業了。「我喜歡我的工作,喜歡我現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華說道,「住在偏遠地方,農民看病要走上好幾小時。所以我現在做多一點,讓鄉親們少跑一點,少花一點,自己會感到很開心。」最開始行醫時,周月華右肩挎的是葯箱,左肩杵著拐杖在山間艱難行走,這種行醫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條左腿――她的丈夫,艾起。周月華和艾起結婚之後,無論上山涉水,刮風下雨,只要有出診,艾起便會攬起周月華的手,用寬闊的後背將她背到病人家裡。「背你一輩子,我無怨無悔!」這個男人用20年的行動,默默支持著妻子的事業。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9月初,病情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在親人眼裡,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裡滿滿一面牆都貼著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著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為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爸爸媽媽奶奶叔叔嬸嬸最終同意了孩子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11月17日凌晨零點10分,小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歷程。 凌晨4點,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歲藏族小伙索朗旺青。高秉涵,台灣律師,老兵。1936年出生於山東菏澤。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高秉涵生於山東菏澤,13歲已經成為「小學兵」,在「南逃」路上幾乎丟掉半條命,輾轉抵達台灣之後,他又成了孤兒流落於台北街頭。他流過浪,做過小販,幾經周折考上了台灣「國防學院」法律系,畢業後成為金門駐軍軍事法庭的法官。他審的第一個案子是金門逃兵案,一個士兵在值崗時冒險抱一隻輪胎穿越金門海峽想游回廈門的家,但是沒能成功,被判處死刑。一個想要回家孝敬母親的人怎麼會有死罪?為什麼一段淺淺的海峽會讓骨肉同胞分為兩個世界?身為法官的高秉涵無能為力,但他的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1973年,高秉涵退出軍界,成為一名掛牌律師。1979年,離家31年後,高秉涵寫的第一封家書,由台灣至歐洲、經美國寄到中國,又經北京、廣州、遼源,歷時三個多月,於母親葬禮的當天抵達親人的手中。兩岸開放後,他開始奔波於大陸和台灣之間,義務為台灣老兵尋親提供支持,20多年間,先後抱回了54個老兵的骨灰罐,幫助他們完成遺願,回歸故鄉的懷抱。高淑珍,56歲,河北灤南縣司各庄鎮窪里村普通農村婦女。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裡辦起了學校。高淑珍的兒子王利國4歲那年得了類風濕,落下了殘疾。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不能上學。高淑珍心疼兒子,想在家裡辦個小課堂。後來她發現,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裡辦起了學校。1998年4月,她的「炕頭課堂」開講了,老師是女兒王國光。5個孩子、4張課桌、2塊小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的家裡響起了讀書聲。這個學校一開就是14年。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高淑珍和女兒每天用自行車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鍋飯。漸漸的,自行車已經接不過來,她一咬牙,買了輛舊麵包車。有兩個肢殘嚴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顛壞了,就一直抱在懷里。後來,為了讓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讓孩子都住在家裡,免費吃住讀書。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裡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麼艱難,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畝水田,稻穀就是孩子們的口糧。但是歉收的時候,讓每個孩子吃飽並不輕松。為了多掙幾個錢,她每天天不亮就騎著自行車,馱著批發來的一些日用品去趕集,一騎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時候下大雪沒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戶地賣,「我一天出去掙十塊二十塊,給孩子們買點好吃的,我心裡頭歡喜,騎著車子都有勁。」她說。高淑珍愛心小院的故事見諸媒體後,引起強烈反響。愛心小院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捐助,還有不少志願者從各地趕來實行愛心接力。有的志願者已經在這里工作了三年多時間,上海一家醫院為小院的10個孩子實行了治療手術。2011年10月,東南亞緬泰邊境的「糯康集團」製造「湄公河105慘案」,殺害13名中國船員,震驚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長劉躍進帶領專案組成員,深入案發地,經過6個多月的努力,將策劃實施「105」的特大武裝販毒集團首犯糯康抓獲。湄公河「105案」密謀策劃於境外、組織實施於境外、犯罪後又逃匿藏身於境外,中國公安機關的偵查、調查、取證、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開展,犯罪首領糯康與地方勢力關系良好。這都給案件的偵破帶來了極大難度。糯康的大本營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緬甸一側,他和他手下骨幹分子多數時間待在緬甸。被警方追捕後,糯康逃走杳無音訊。今年2到4月間,專案組的調查進入了低潮,東南亞各國警方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劉躍進帶領幹警不斷搜集新線索,並據此調整策略。為了把糯康擠到寮國,劉躍進積極和緬甸的軍方警方加強聯系,督促他們加強對糯康的清剿。終於,經過六個月的努力,糯康在寮國被抓獲。2012年9月20日,「105案」開庭審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處死刑。湄公河「105」案成功偵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屬,維護了我國法律的尊嚴,彰顯了我國政府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和能力,也樹立了國際警務和司法合作的典範,有力打擊了跨國犯罪活動,有效維護了湄公河流域安全。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里,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剛剛過去的龍年春節,胡忠留在福利學校照顧孤兒們,謝曉君帶著女兒回成都探親。「能夠擔的就多擔一些,春節嘛,讓老師們都回去,我來陪著。」作為校長,胡忠眼中的福利學校是另一個家,這里的孤兒都是他的孩子。進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機會聚在一起過年。「成都少了一個我這樣的老師,沒有任何損失;但對藏區的孤兒而言,我的到來或許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在頒獎典禮現場的胡忠,比視頻中看起來更顯蒼老。11年前,這位成都中學的化學老師辭掉工作,告別妻子與剛出生的女兒,來到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支教,每個月僅有300多元的生活補助。福利學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個縣、4個民族的143名孤兒被安排在這里寄宿制讀書。除了上課,胡忠每天清晨5點多打開校園廣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時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一聽說哪裡有孤兒,他立馬趕過去接人。久而久之,當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薩老師」。丈夫離家的前兩年,謝曉君都是利用假期過去探望,教音樂的她偶爾還客串幾回代課老師。與孤兒們接觸的次數多了,川妹子動了留下來的念頭。2003年,謝曉君報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著女兒,與丈夫在福利學校「會師」。從盆地到高原,適應的過程充滿了委屈。剛來的幾個月,3歲的女兒整晚咳嗽,謝曉君也因缺氧頭疼,無法入睡。盡管也會抱怨,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她迎難而上,「既然來了,說什麼也不能打退堂鼓。」通過自學朋友寄來的教材,謝曉君嘗試過音樂老師以外的4種角色——數學、生物、生活老師以及圖書管理員,頂替離開的支教同行。「這里只有老師適應孩子,只要對孩子有用,我就去學。」2006年,謝曉君調去了位置更偏、條件更苦的學校「木雅祖慶」。她把工作關系轉到康定縣,許諾「一輩子待在這兒」。為了一個底層群體的生活和尊嚴,為了打破這個群體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戰去行動。她對人性的關懷和尊重,已到了捍衛的程度。初見張平宜,打扮時髦,舉止優雅,沒有任何理由將她與四川麻風村的「瘋婆娘」劃上等號。唯有事實,才能顛覆印象。在涼山州越西縣的大營盤村,當地人都認識這位台灣來的「張阿姨」,她每年都會來:把輟學的孩子「搶」回學校、為征地與政府官員吵架……衣食無憂的張平宜,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五歲那年,爸爸遭遇車禍身亡,媽媽將孟佩傑送給別人領養,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傑還是沒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養母劉芳英在三年後癱瘓在床,養父不堪生活壓力,一走了之。絕望中,劉芳英企圖自殺,但她放在枕頭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傑發現。「媽,你別死,媽媽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著就是我的心勁,有媽就有家。」從此,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劉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資。當別人家的孩子享受寵愛時,八歲的孟佩傑已獨自上街買菜,放學回家給養母做飯。個頭沒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無數次卻從沒喊過疼。在同學們的印象中,孟佩傑總是來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替養母穿衣、刷牙洗臉、換尿布、喂早飯,然後一路小跑去上學。中午回家,給養母生火做飯、敷葯按摩、換洗床單……有時來不及吃飯,拿個冷饃就趕去學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務活,等服侍養母睡覺後,她才坐下來做功課,那時已經九點了。「女兒身上最大的特點是有孝心、愛心和耐心。」劉芳英說,如果有來生,她要好好補償女兒。為配合醫院的治療,孟佩傑每天要幫養母做200個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鍾。碰上劉芳英排便困難,孟佩傑就用手指一點點摳出來。2009年,孟佩傑考上了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權衡之下,她決定帶著養母去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傑頂著炎炎烈日上街發廣告傳單,拿到工資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買養母最愛吃的紅燒肉。「我只不過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過幫助,都被孟佩傑婉拒了,她堅持自己照顧養母。孟佩傑的畢業願望是當一名小學老師,安安穩穩,與養母簡單快樂地生活。劉偉:用靈魂演奏生命音符頒獎詞: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推選委員陸小華說:腳下風景無限,心中音樂如夢。劉偉,用事實告訴人們,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國,還有什麼勵志故事能趕上劉偉的鋼琴聲。當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是劉偉的青蔥夢想,但10歲那年的一次觸電事故,不僅讓他失去了雙臂,更剝奪了他在綠茵場奔跑的權利。耽擱了兩年學業,媽媽想讓劉偉留級,他死活不幹。在家教的幫助下,劉偉利用暑假將兩年的課程追了回來,開學考試,他拿到班級前三名。重回人生軌道的劉偉,一直對體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學游泳。12歲那年,他進入北京殘疾人游泳隊,兩年後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金一銀。「在2008年的殘奧會上拿一枚金牌。」劉偉跟母親許諾。誰知厄運又來糾纏,過度的體能消耗導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過敏性紫癜。醫生警告說,必須停止訓練,否則危及生命。無奈之下,劉偉與游泳說再見,走進了後來帶給他成功的音樂世界。練琴的艱辛超乎了常人的想像。由於大腳趾比琴鍵寬,按下去會有連音,並且腳趾無法像手指那樣張開彈琴,劉偉硬是琢磨出一套「雙腳彈鋼琴」的方法。每天七八個小時,練得腰酸背疼,雙腳抽筋,腳趾磨出了血泡。三年後,劉偉的鋼琴水平達到了專業七級。「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在《中國達人秀》的舞台上,劉偉演奏了一首《夢中的婚禮》,全場靜寂,只聞優美的旋律。曲終,全場掌聲雷動,他是當之無愧的生命強者。去年,劉偉又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朱光亞:遙遠蒼穹中最亮的星頒獎詞: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壯力量。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絆此生。遙遠蒼穹,他是最亮的星。推選委員閻肅說:肅然起敬,卓越功勛,他代表的群英,使我們的民族——自強,自信,自力,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