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診斷風濕熱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
(1)血常規。急性期白細胞計數輕度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細胞稍增多。可有輕度的貧血。
(2)血沉(ESR)。除舞蹈病和心力衰竭外,血沉加快。血沉顯著加快,常常直接和疼痛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3)C 反應蛋白(CRP)。急性風濕熱發病2 周以內,C 反應蛋白常呈陽性,1 個月後多變為陰性。C 反應蛋白與疾病的嚴重性成正比。風濕熱靜止期時消失,再度出現是風濕熱復發的預兆。本試驗和血沉,對診斷急性風濕熱都不是特異性診斷指標,但可協助判定本病是否活動。
(4)黏蛋白(MPT)。當風濕活動時黏蛋白可見增多。
(5)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此試驗可證明有鏈球菌的先驅感染,為有代表性的反應。但抗「O」陽性並不能說明是否患有風濕熱。
(6)免疫球蛋白。在風濕活動期,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M 和A(IgG、IgM、IgA)均可升高,恢復期則降至正常。
2、風濕熱是什麼病?
風濕熱是一種與溶血性球菌感染密切相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炎症,以心臟和關節受累顯著。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
多數病人有不規則的輕度和中度發熱,伴大量出汗,疲乏無力;典型者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常累及肩、腕、髂、膝、踝等大關節。關節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可出現心前區不適,心悸,心動過速,心率常在100~140次/分之間,與體溫不成比例。心臟增大,第一心音減弱,常伴有舒張期奔馬律,甚至出現心力衰竭;皮膚受損時可出現環形紅斑,多見於四肢內側和軀干,時隱時現,或出現皮下結節(如豌豆大小、質硬、不痛,多附著於筋膜或腱鞘);舞蹈症多見於5~12歲兒童,尤以女童多見。表現為肢體和軀干不自主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常伴有肌肉軟弱和行為異常。
風濕熱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無心臟炎者卧床2~3周;有心臟炎者,應卧床4~6周;有心衰者應絕對卧床至心力衰竭完全糾正,然後逐漸起床活動。
3、急性風濕熱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急性風濕熱的診斷對於臨床症狀典型的病例比較容易,但對不典型及輕症的病例則有困難。原因是目前尚無特異的檢查方法。臨床上只能將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綜合起來分析。目前主要採用Jones 氏的1965 年修訂標准。
針對近年國外風濕熱流行特點,美國心臟病學會於1992 年對Jones 標准又進行了修訂。新的修訂標准主要針對初發風濕熱的診斷。
最新修訂標准還作了如下補充,即有下列3 種情況者可不必嚴格執行該診斷標准,即:舞蹈病者;隱匿發病或緩慢發展的心臟病;有風濕病史或現患風濕性心臟病,當再感染A 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時,有風濕熱復發的高度危險性者。
4、風濕熱患者常見哪些體征
1.[b]感染[/b]因素:很多風濕病與感染有關。如風濕病的發病與A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有關,強直性脊柱炎與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有關,類風濕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有關。 遺傳因素: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風濕病與遺傳因素有關。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均有遺傳傾向,痛風、風濕熱與遺傳因素也有密切關系。 2.[b]免疫[/b]因素:免疫異常在風濕病的發病中佔有重要地位,許多風濕病至少有部分原因是由免疫異常引起的。如類風濕關節炎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3.[b]內分泌[/b]因素:可刺激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 4.其他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環境因素、機體素質等也均是重要的誘發因素 [b]疼痛與風濕病 [/b]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臨床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 什麼是[b]類風濕關節炎[/b]?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以關節滑膜慢性炎症性病變為主要表現的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礙性疾病。常以手足小關節對稱性起病,可累及多個關節,主要病理變化為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症,細胞侵潤,滑膜翳形成,軟骨及骨組織的侵蝕,導致關節結構的破壞,關節畸形,功能喪失。 類風濕關節炎好發於哪些關節? 類風濕關節炎可累及全身能活動的關節,以四肢關節,尤其是雙手和雙足小關節為主,最常受累的是近端指間或趾間關節和掌指或庶跖趾關節,其次腕、肘、膝、肩、踝、胸鎖、髖、寰樞椎關節也可被累及。 [b]晨僵[/b]是怎麼回事? [b]晨僵[/b]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共有的體征,也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診斷依據之一。其臨床表現為:病人早晨起床或睡醒之後,出現關節僵硬,活動受限,同時可伴有 肢端發涼、麻木等現象,嚴重時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後經活動或溫暖後,症狀會緩解或消除。[/
5、風濕熱的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