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感冒了怎麼辦?
風濕病為慢性病,需長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和生物制劑等抗風濕葯。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如果發生感冒,出現發熱、咽痛、咳嗽時,需服用抗感冒葯,那麼可使用哪些感冒葯?以前的葯物是否需要調整或停用?
是何種感冒
監測體溫變化,先化驗血象,必要時化驗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TORCH-IgM、分泌物塗片或培養、血培養和葯敏試驗等,拍胸片,了解是病毒感染(多由病毒引起)還是細菌感染,能了解到具體病原體和敏感抗生素更好,針對不同的感冒使用不同的葯物。
一般性處理
不管是何種感冒或感染,患者均需要多休息、多喝水和服用一些維生素C,反復感冒者可服核酪口服液或轉移因子口服液或注射胸腺肽,有助於提高抵抗力。平時注意常洗手,使用紙巾,用完馬上丟掉;避免摸口、鼻、眼;擦凈水龍頭,避免洗手時交叉感染;經常開窗通風,避免去人多不通風的地方等,每年注射某些流感死疫苗。
是否停用抗風濕葯需看免疫抑制強度
生物制劑如類克、修美樂、恩利、益賽普、強克和雅美羅等,其抑制免疫較強,建議暫時停用,推遲注射,直到感冒完全恢復,以後注射間隔可適當延長。而對於口服的免疫抑制劑如羥氯喹和柳氮磺吡啶等免疫抑製作用較弱,可不停用或不減量,而對於免疫抑制較強的葯物如環孢素、他克莫司、來氟米特、甲氨蝶呤和環磷醯胺等,建議劑量降低或拉長間隔,尤其是近期有反復感冒或有帶狀皰疹的患者(提示免疫力降低)。同時建議到醫院就診,檢查自己的免疫功能。
了解抗感冒葯的成分和副作用
市場上銷售的抗感冒葯大多是對症治療的復方制劑,分別用於緩解不同的感冒症狀。
解熱鎮痛成分:如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最多)、布洛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鉀,通過調節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使人體出汗,增加肌體的散熱功能而起到退熱的作用,注意肝腎損害、胃腸道潰瘍和下肢水腫等副作用。
鎮咳成分:氫溴酸右美沙芬抑制大腦咳嗽中樞,用於乾咳,無成癮性,而孕婦﹑肝腎功不好及痰多者慎用。鹽酸二氧異丙嗪有較強的鎮咳及抗過敏作用,對肝腎功能及血常規無明顯影響,有睏倦和乏力等不良反應,駕駛人員或高空作業者慎用。
收縮鼻黏膜血管成分:鹽酸偽麻黃鹼收縮鼻粘膜血管,使鼻塞減輕,清鼻涕減少,還有治哮喘和中樞興奮作用。用量過大或長期持續使用可引起震顫﹑焦慮﹑失眠和心跳等,甲亢﹑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心絞痛者忌用;長期反復使用,可能會引起成癮。
抗過敏成分: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鹽酸苯海拉明。使唿吸道的分泌物乾燥和黏稠,減少打噴嚏和分泌鼻液,同時有輕微鎮靜作用。其中,馬來酸氯苯那敏作用強,不良反應也少;鹽酸苯海拉明有頭暈﹑嗜睡等副作用,駕駛員﹑機械操作者﹑高空作業者均應慎用或禁用。
抗病毒成分:金剛烷胺就是常用的抗病毒葯,它有抗亞洲2型流感病毒作用,預防該型流感有效;感冒清中的嗎啉胍對多種病毒亦有抑製作用;人工牛黃有解毒作用。中草葯成分對流感病毒也有抑製作用。
中樞興奮成分:咖啡因強鎮痛,還促使精神興奮,解除疲勞,抵消馬來酸氯苯那敏、鹽酸苯海拉明引起的嗜睡作用。咖啡因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也可出現在母乳中,建議哺乳期婦女、妊娠期婦女慎服。
選擇合適的抗感冒葯及注意事項
1.根據症狀和感冒葯成分,選擇用葯,避免重復用葯:有些品種所含的成分相似或相同,如日夜百服嚀的日片與白加黑的日片;日夜百服嚀的夜片與泰諾片。有些抗感冒葯的成分有部分相同,如感冒清和三九感冒靈中同時含對-乙醯基酚。如以上唿吸道症狀如打噴嚏、鼻塞、流鼻涕等為主而無發熱,則可選用新康泰克(含撲爾敏和鹽酸偽麻黃鹼)。如果肌肉酸痛、頭疼症狀明顯,而且有乾咳症狀,則可選用含解熱鎮痛葯和有鎮咳作用的泰諾、百服寧、白加黑等。要避免濫用,如果只有打噴嚏、鼻塞、流鼻涕而無發熱、肌肉痛和頭痛等,原則上不用含解熱鎮痛葯的抗感冒葯。
2.服用含解熱鎮痛葯的抗感冒葯時禁止飲酒。例如:日夜百服寧、白加黑、泰諾、速效傷風膠囊等肝腎不良的患者慎用的抗感冒葯。
3.凡駕駛機動車、船或其他機械操作、高空作業者,在工作時間內均應禁服含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或苯海拉明的抗感冒葯,前列腺肥大者也應慎用。
4.妊娠3個月內的婦女禁用含有氫溴酸右美沙芬的抗感冒葯。哺乳期和妊娠期婦女慎服含咖啡因的感冒葯。
了解以前服用的抗風濕葯與感冒葯之間有無相互作用
如長期服用環孢素的狼瘡患者,服用含解熱鎮痛葯的感冒葯時,可增加環孢素的腎毒性,而因細菌感染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尤其是紅黴素)時,可致急性腎損害,應監測腎功能。長期服用硫唑嘌呤的白塞病或狼瘡患者,加用抗病毒葯更昔洛韋時,可發生骨髓抑制,應密切監測全血細胞計數。因預防結核服用異煙肼的使用生物制劑者,加用含對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葯,應監測肝功能,因兩者合用後肝毒性發生率增加。
【科室介紹】
風濕腎病科堅持繼承傳統中醫療法,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原則指導下,採用中西醫結合特色療法,善於運用針刺、穴位注射、穴位貼敷、灸法、中葯熏蒸、中葯熏洗、中葯離子導入、中葯直腸滴入等中醫特色療法治療疾病,療效持久穩定.
【診療范圍】
1.風濕免疫病: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嵴柱炎、血清陰性嵴柱關節病、風濕性多肌痛、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纖維肌痛綜合症、銀屑病關節炎、乾燥綜合症、血管炎、痛風、特發性炎症性疾病、系統性硬化病、骨關節炎等。
2.腎臟疾病: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症、尿路感染、腎盂腎炎、糖尿病腎病、急慢性腎衰竭等。
2、很不舒服的,類風濕老失眠怎麼辦才是最好的症狀的
其實失眠主要都是心理原因造成的!保持樂觀、知足長樂的良好心態。對社會競爭、個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認識,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這才是最重要的!葯和食物只能輔助!治標不治本!這是我多年醫學上面的總結!下面是我對失眠的治療提供的一些方法!您不防看看,希望能有效的幫助您克服失眠...克服失眠的心理調適方法:一、保持樂觀、知足長樂的良好心態。對社會競爭、個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認識,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二、建立有規律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睡-醒節律。三、創造有利於入睡的條件反射機制。如睡前半小時洗熱水澡、泡腳、喝杯牛奶等,只要長期堅持,就會建立起「入睡條件反射」。四、白天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助於晚上的入睡。五、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如保持卧室清潔、安靜、遠離噪音、避開光線刺激等;避免睡覺前喝茶、飲酒等。六、自我調節、自我暗示。可玩一些放鬆的活動,也可反復計數等,有時稍一放鬆,反而能加快入睡。七、限制白天睡眠時間,除老年人白天可適當午睡或打盹片刻外,應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則會減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時間。另外,對於部分較重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短期、適量地配用安眠葯或小劑量抗焦慮、抑鬱劑。這樣可能會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療效果。失眠偏方黨參、白術、當歸、茯神、遠志、龍眼肉、陳皮各10克,炙黃芪12克,炒棗仁15克,首烏藤30克,木香、炙甘草各6克。[制用法] 水煎服。[適應證] 失眠心脾兩虛證。一.經驗方1.按摩穴位治失眠按摩一組穴位:百會、太陽、風池、翳風、合谷、神門、內外關、足三里、三陰交、湧泉。按摩次數以大眠程度為准,失眠輕少按摩幾次,失眠重多按摩幾次。按摩後立即選一種舒適的睡姿, 10分鍾左右可入睡。如果仍不能入睡,可繼續按摩一次即可入睡。2.每天早上請喝一杯水每天早晨漱洗後,喝一杯溫開水,對感冒、上火、大便乾燥之類疾病同樣有效。3.上軟下硬兩個枕頭睡眠好枕頭適於用兩個,每對高度不超過8厘米,且以上軟下硬為宜。上邊的軟枕便於調整位置,以達睡眠舒適。下邊的硬枕主要用於支撐高度。使用這樣的枕頭,睡眠舒適,解除疲勞快.4.白酒泡靈芝可治失眠原料白酒一斤,靈芝半兩;靈芝用水洗凈,放進白酒瓶內,蓋封嚴;酒逐漸變成紅顏色,一周就可飲用,每晚吃飯時或睡覺前根據自己的酒量,多則喝5錢左右,如果平時不喝酒的可少喝。5.摩擦湧泉穴治失眠當你躺在被窩里難以入睡時,將一隻腳的腳心放在另一隻腳的大拇趾上,做來問摩擦的動作,直到腳心發熱,再換另一隻腳。這樣交替進行,你的大腦注意力就集中在腳部,時間久了,人也累了,有了困意,就想入睡。如長期堅持,還能起到保健作用。6.柏樹葉裝枕頭可安眠揀一些柏樹葉,洗凈曬干,裝一個枕頭。柏葉枕在頭下也有一股清香味,使人感到舒適,收到了鎮靜安眠效果。7.鮮果皮能使你安眠將鮮桔皮或梨皮、香蕉皮50-100克,放入一個不封口的小袋內。晚上睡前把它放在枕邊。上床睡覺時,便聞到一股果皮散發的芳香,使你安然入睡。8..紅果核大棗治失眠紅果核洗凈晾乾,搗成碎未(可求助中葯店)。每劑40克,加撕碎的大棗7個,放少許白糖,加水400克,用砂鍋溫火煎20分鍾,倒出的湯汁可分3份服用。每晚睡覺前半小時溫服,效果好,無副作用。9.吃大蒜可治失眠每天晚飯後或臨睡前,吃兩瓣大蒜,我歷來不習慣吃蒜,因此是把蒜切成小碎塊用水沖服的。10.鮮果皮能使你安眠將鮮桔皮或梨皮、香蕉皮50-100克,放入一個不封口的小袋內。晚上睡前把它放在枕邊。助睡眠。二.食療方酸棗仁粥【原料】酸棗仁末15克 粳米100克【製作】先以粳米煮粥,臨熟,下酸棗仁末再煮。【用法】空腹食用。【功效】寧心安神。適用於心悸、失眠、多夢、心煩。秫 米 粥【原料】秫米30克 制半夏10克【製作】先煎半夏去渣,入米煮作粥。【用法】空腹食用。【功效】和胃安眠。適用於食滯不化、胃中不適而引起失眠者。遠志蓮粉粥【原料】遠志30克 蓮子15克 粳米50克【製作】先將遠志泡去心皮與蓮子均研為粉,再煮粳米粥,候熟入遠志和蓮子粉,再煮一二沸。【用法】隨意食用。【功效】補中,益心志,聰耳明目。適用於健忘、怔忡、失眠等症。小 米 粥【原料】小米50克 雞蛋1個【製作】先以小米煮粥,取汁,再打入雞蛋,稍煮。【用法】臨睡前以熱水泡腳,並飲此粥,然後入睡。【功效】養心安神。用於心血不足、煩躁失眠。小米棗仁粥【原料】小米100克 棗仁末15克 蜂蜜30克【製作】小米煮粥,候熟,入棗仁末,攪勻。【用法】食用時,加蜂蜜,日服2次。【功效】補脾潤燥,寧心安神。治納食不香、夜寐不寧、大便乾燥。柏子仁粥【原料】柏子仁10~15克 粳米50~100克 蜂蜜適量【製作】先將柏子仁去盡皮、殼、雜質,搗爛,同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對入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用法】每日服2次,2~3天為一療程。【功效】潤腸通便,養心安神。適用於心悸、失眠健忘、長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夜交藤粥【原料】夜交藤60克 粳米50克 大棗2枚 白糖適量【製作】取夜交藤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克,煎取葯汁約300克,加粳米、白糖、大棗,再加水200克煎至粥稠,蓋緊燜5分鍾即可。【用法】每晚睡前1小時,趁熱食,連服10天為一療程。【功效】養血安神,祛風通絡。適用於虛煩不寐、頑固性失眠、多夢症以及風濕痹痛。八 寶 粥【原料】芡實 薏仁米 白扁豆 蓮肉 山葯 紅棗桂圓 百合各6克 大米150克【製作】先將各葯煎煮40分鍾,再加入大米繼續煮爛成粥。【用法】分頓調糖食用,連吃數日。【功效】健脾胃,補氣益腎,養血安神。適用於失眠以及體虛乏力虛腫、泄瀉、口渴、咳嗽少痰等。玫瑰花烤羊心【原料】鮮玫瑰花 羊心各50克 食鹽適量【製作】1. 將鮮玫瑰花50克(或干品15克)放入小鋁鍋,加食鹽、水煎煮10分鍾,待冷備用。2. 將羊心洗凈,切成塊狀,穿在烤簽上邊烤邊蘸玫瑰鹽水,反復在在明火上灸烤,烤熟即成。【用法】宜熱食,可邊烤邊食。【功效】補心安神。適用於心血虧虛所致驚悸失眠以及郁悶不樂等症。烏靈參燉雞【原料】雞1隻 烏靈參100克 酒 姜 蔥 鹽各適量【製作】1. 烏靈參用溫水浸泡4~8小時,洗凈切片,放入雞腹內。2. 將雞放入砂鍋內,清水淹過雞體,放入酒、姜、蔥適量,旺火燒開後,改文火清燉,待雞熟後,加鹽少許即成。【用法】每日2次,食雞肉,飲湯。【功效】補氣健脾,養心安神。適用於神經衰弱。茯 苓 餅【原料】茯苓細粉 米粉 白糖各等份【製作】上3味加水適量,調成糊,以微火在平鍋里攤烙成極薄的煎餅。【用法】可經常隨量吃。【功效】健脾補中,寧心安神。適用於氣虛體弱所致的心悸、氣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腫、大便溏軟等。治療失眠偏方:芹菜根90克,酸棗仁9克,水煎服,可治療失眠。以下幾個方法可有效改善睡眠:睡前飲一杯熱牛奶。或者蜂蜜水。<<中老年人如何自我保養?冬天睡覺前一定用熱水好好泡泡腳。另外,吃些香蕉和魚蝦也可以幫助調整生物鍾,對調整時差有幫助。一般的銀耳蓮子湯也有安神的效果。在枕頭旁邊,放10克左右切成絲的生薑,就能催人入眠。1、豬心1個,三七、蜂蜜各30克。將豬心洗凈,與三七共煮,待豬心熟後加入蜂蜜。吃肉飲湯。2、麥仁30克,大棗15枚,甘草15克。小麥去皮,與後2味入鍋,加水3碗,煎至1碗。每晚睡前頓服。3、山楂核30克。炒焦成炭,搗碎,水煎後加適量白糖,每晚睡前服1劑。主治心悸、失眠。(胃酸過多者忌用)4、雞蛋2個,枸杞15克,紅棗10枚。先將枸杞、紅棗用水煮30分鍾,再將雞蛋打入共煮至熟,日服2次。主治失眠、健忘。5、酸棗仁粉10克,綠茶15克。清晨8時前沖泡綠茶15克飲服,8時後忌飲茶水。晚上睡前沖服酸棗仁粉10克。梵谷血壓、心動過速、習慣性便秘及哺乳期婦女慎用。6、龍眼肉15克,枸杞10克,紅棗4枚,粳米100克、洗凈,加水煮成粥,日服2次(晨起空腹和晚睡前),常服效佳。7、干龍眼肉、芡實各15克,粳米100克,去心蓮子6克,白糖適量。將芡實煮熟去殼,搗碎成米粒狀;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蓮子、龍眼肉、芡實及清水,煮成粥後調入白糖,每日1劑。8、將花生葉(鮮葉最好)用白開水沖水入壺內或杯內,等花生葉的色澤泡下後飲下,約10分鍾左右,即能入睡,有效率達95%以上。9、茯神15克,生雞蛋黃1個。茯神加一杯半水,煎成一杯。稍涼加入雞蛋,攪勻。睡前先以溫水洗腳,然後乘熱服下葯液,時間不長即可安眠。10、丹參、遠志、石菖蒲、硫黃各20克。共研細末,加白酒適量,調成膏狀,貼於臍中,再以棉花墊於臍上,用膠布固定,每晚換葯一次。11、黨參15克,麥冬(去心)9克,五味子6克,夜交藤、龍齒各30克。晚飯前水溫服,留渣再煎,晚上睡前1小時再服,每日1劑。12、黨參60克,玄參30克,琥珀18克,硃砂、麥冬各12克。共研細末,過篩。每次服3-5克,睡前半小時白開水送服。13、枸杞30克,炒棗仁40克,五味子10克。和勻,分成5份。每日取1份,放入茶杯中開水沖泡,代茶頻飲。或日飲3次,但每次不少於500毫升。14、五味子30克。水煎,睡前服。主治失眠、周身乏力。15、鮮丹參16克,鮮酸棗根30克。水煎,日服2次。主治失眠、健忘、夜多怪夢。已上全為本人自寫!未經本人允許嚴禁轉摘。如果您認為本答案可以幫助您!請您設置為最佳答案!以表示您對本人的肯定!轉貼請注名出處本貼來自:巴傻球迷
3、哺乳期的類風濕媽媽能吃葯嗎?
一般哺乳期的媽媽是不能隨便吃葯的,會通過乳汁影響孩子的發育,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葯都不能吃,有的葯是可以吃的,最好是看看葯品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