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四物湯

類風濕四物湯

發布時間:2021-04-20 14:28:13

1、對於風濕病人,下雨天應注意什麼?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和康復的最佳
季節。那麼,患者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堅持治療除常規外,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夏季可在醫生指導下,
應用具有健脾、化濕、通絡作用的中葯,如四君子湯、四物湯、六味
地黃丸、參附湯等,以改善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等症狀。同時,可
以祛除濕邪,益氣養血,明顯增強患者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促進
淋巴細胞轉化及形成活性花環。
2.調理起居原則有二:一是護陽以固根本,二是祛邪不留後患。
具體來說,就是要避免大汗淋漓、過於辛勞和性情急躁等。
莫過貪涼患者應盡可能避開空調或讓電扇直吹,還要避免淋雨或
住太過潮濕的地方,不要穿潮濕的衣服、鞋或襪子,也不要飲用冷飲。
進行日光浴《本草綱目拾遺》中稱日光浴能除濕止寒僻,舒經絡。
在進行日光浴數日後,如發現皮膚紅腫、全身不適、失眠、食慾不振
時,應中止日光浴。同時,注意不在日光下讀書看報,以免對眼睛造
成損傷。
適量運動最好每天堅持做體操、練氣功、打太極拳或散步,每次
維持30分鍾。
預防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鼻竇炎或是齲齒等感染性疾
病可以使類風濕關節炎復發或加重,所以,患者應預防感染。
3.飲食宜忌飲食要定時、適量,選擇高蛋白、中脂肪、富含維生
素、低糖、低鹽和少刺激性的食物。
●能緩解症狀的食物可用茯苓、薏仁等中葯煮粥利濕,以車前草
煎湯代茶以除燥熱。苦瓜、苦菜、馬齒莧、絲瓜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
效,可以緩解關節局部發熱、疼痛。薏仁、豆腐、芹菜、山葯、扁豆
等能健脾利濕,可緩解關節腫脹。香菇、黑木耳等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胡蘿卜及多種新鮮蔬菜、水果都對患者康復有益。
●能加重症狀的食物高脂肪食物,海產品,過酸、過鹹的食品和
酒等刺激性食物,可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酮體、嘌呤類及致敏性物
質,從而刺激關節,加重局部炎症。
●不吸煙,避免被動吸煙。

2、請問:人參和鹿茸治療類風濕嗎

人參:(補益葯:補氣葯)
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經。
功效:
補氣挽脫,補益脾肺;生津,安神。
應用:
1、用於氣虛欲脫,氣息短促,脈微欲絕的危重病證。單用有效,如《景岳全書》獨參湯。亦可用於其它虛脫證,如配伍熟地補血滋陰,用於血脫亡陰證;配伍附子溫中回陽,尤適用於陽氣衰微,汗出肢冷的亡陽證。
2、用於脾肺氣虛的病證。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慾不振,或便溏久瀉,常與白術、茯苓、甘草配伍,以增強補脾益氣的功效,如四君子湯;肺氣虛弱,短氣喘促,常配伍胡桃仁、蛤蚧、五味子,以補肺腎、斂肺氣。
3、用於正虛邪實或邪氣未盡,正氣已衰的病證。常與祛邪葯同用,以扶正祛邪。如與解表葯同用,治虛人感冒;與瀉下葯同用,治虛人便秘等。
4、用於熱傷氣津及消渴證。熱傷氣津,口渴汗多,脈虛,常與麥冬、五味子同用,以益氣生津,如生脈散;消渴證,常與黃芪、山葯等配伍。
5、用於心虛血少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可與當歸、酸棗仁等養血安神葯配伍。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3—9克。
大劑量可用15—30克。
使用注意:
入煎劑一般宜另煎,同渣服。
用於虛脫的危證,須大劑量,或採用注射劑。
一、鹿茸:(補益葯:補陽葯)
甘、鹼,溫。歸腎、肝經。
功效:
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
應用:
1、用於腎陽虛衰或兼見精血不足的證候。單用研末服,或製取鹿茸精口服、肌肉注射,均有一定療效。常配入復方中應用,如《普濟方》治陽痿,用本品同山葯浸酒服;用治腎虛陽衰、陽痿、遺精、尿頻等,常與山茱萸、杜仲、熟地等配用,如十補丸。若屬氣虛陽衰之證,則與人參配伍。
2、用於筋骨痿軟及小兒發育不良,行遲齒遲,囟門不合等。可單用,或與山茱萸、熟地、五加皮等補肝腎、健筋骨葯配用。
3、用於虛寒性的崩漏失血。常與蓯蓉、熟地、烏賊骨等補肝腎、收澀止血葯同用,如鹿茸散。
此外,還用於瘡瘍久潰不斂,陰疽瘡腫內陷不起等。常與黃芪、當歸、肉桂配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作丸、散劑,每次0.5—1克。
研究:
本品的提取物鹿茸精能增強機體工作能力,加速消除疲勞,改善食慾和睡眠;能促進紅細胞、血紅蛋白、網狀紅細胞新生。中等劑量的鹿茸精,能增強心臟的收縮,使心臟收縮幅度增大,心率加快,對已疲勞的心臟作用更明顯。能提高子宮的張力和增強其節律性收縮。能促進創傷骨折和潰瘍的癒合。口服鹿茸精對伴有低血壓的慢性徨障礙,可使脈搏充盈,血壓上升,心音增強。
從葯性上看是不能治療類風濕病的。

3、「白虎歷節」是什麼?

白虎歷節 痛風」--病名。 中醫文獻早有記載,該病屬痹證范疇,又稱白虎歷節,亦有認為屬痛痹或風痹。西醫「痛風」是指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尿酸過高並沉積於關節,軟組織、骨骼、腎臟等處所致的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將2000年—2010年定為骨和關節的10年,足以證明風濕病已被全世界關注。」中華中醫葯學會風濕病分會的主任委員王承德教授接受采訪時說到,「類風濕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風濕病之一,病情頑固難愈,中醫葯防治該病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療效好、副作用小、方法簡便易行,挽救了不少病人。」 過去被稱為「白虎歷節」 王教授告訴記者,古代的中醫師把類風濕關節炎(簡稱類風關)稱為「白虎歷節」,歷節,就是「遍歷全身關節」的意思。當風濕發作時,疼痛劇烈,累及全身關節,就像被老虎咬住一樣,疼得難以忍受。很多患者都有親身的體驗。 王教授還談到,疼痛僅僅是類風關造成的危害之一,國際上有人描述類風關等風濕性疾病的危害時,稱之為五「D」,即死亡(death)、殘廢(disability)、痛苦(discomfort)、經濟損失(dollcost)、葯物中毒(drugtoxicity)。「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很多人的關節出現變形、強直和畸形,甚至落下殘疾,失去勞動和生活自理能力,這個代價相當巨大。」王教授不無惋惜地說道。 分為四種證候 利用望聞問切四診,一般將類風濕分為如下4種證候: 濕熱阻絡證候,常見於疾病的早期和活動期,以關節發紅、發熱、腫脹、疼痛,體溫升高,舌紅苔黃為特點。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化濕通絡」,代表方劑有宣痹湯和木防己湯。 寒濕阻絡證候,常見於疾病的緩解期和中晚期,這時關節發涼,患者怕冷,舌淡苔白,病情在陰天和下雨天加重。治療原則以「散寒溫經,化濕通絡」為主。可以選擇溫經散寒的中葯,代表方劑有烏頭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等。 淤血阻絡證候,以關節的疼痛變形為主,舌質發暗,脈澀,女性還表現為月經血結塊、顏色發黑等。治療原則是「活血化淤、散風通絡」。代表方劑有桃紅四物湯、身痛逐淤湯等。 肝腎不足和氣血虧虛證候,關節疼痛,伴有腰膝酸軟、疲乏無力、面色萎黃等,治療原則是「補益氣血、養肝益腎、祛風通絡」,代表方劑有獨活寄生湯、蠲(讀juan,意為「去除」)痹湯。 一般來說,病人或者表現為單純的一種證候,或者表現出多種證候,而以某個證候為主。

4、喝完四物湯以後小腹疼,接著右腰疼,怎麼回事呀

腰疼原因大致分為以下五種。
腰疼原因之一:由於脊柱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患所引起。如腰肌勞損、肌纖維織炎,以及由挫傷、扭傷所引起的局部損傷、出血、水腫、粘連和肌肉痙攣等。
腰疼原因之二:由於脊椎病變引起。如類風濕性脊椎炎、骨質增生症、結核性脊椎炎、脊椎外傷及腰椎間盤突出等。
腰疼原因之三:由於脊髓和脊椎神經疾患引起。如脊髓壓迫症、急性脊髓炎、神經根炎、脊髓腫瘤等所引起的腰疼。
腰疼原因之四:由於內臟器官疾患所引起。如腎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膽囊炎、膽囊結石、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前列腺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及盆腔炎等,腫瘤也可引起腰骶部疼疼,女性病人往往同時伴有相應的婦科癥候。
腰疼原因之五:由於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為主訴,但並無客觀體征,或客觀檢查與主觀敘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識來解釋,這種腰疼常為癔病的一種表現。

5、類風濕關節炎伴有手腳腫痛

從中醫角度分析,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在這里給大家介紹幾種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中醫學中類風濕關節炎的分類和治療方法: (1)濕熱型: 濕熱重者治宜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常用宣痹湯合二妙散加減,方中防已、山梔、黃柏、連翹、赤小豆、滑石清利濕熱;半夏、蠶砂,杏仁辛散化濁,清氣宣痹;牛膝、赤小豆活血,薏苡仁淡滲。 熱毒為主者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涼血通絡。 方用四妙勇安湯加味。方中玄參、生地、銀花、生甘草、毛冬青、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涼血消炎止痛;當歸、牛膝、赤芍活血祛瘀;萆薢、薏仁、老鶴草除濕利關節以助止痛。 (2)寒濕型: 治宜溫陽祛寒止痛。 方用烏頭湯,方中麻黃發汗開表,散寒行痹,烏頭搜風散寒,溫經止痛;黃芪益衛氣;芍葯理血痹;甘草和諸葯;煎加蜂蜜,既益血養筋,緩急止痛,又可制烏頭燥熱之毒。關節腫大、濕盛者,用五積散;瘀滯者,酌加桃仁、紅花、穿山甲,配合大活絡丸口服。 (3)肝腎兩虛型: 治宜滋陰補腎,養血和血,暢筋骨、利關節。 方用六味地黃合四物湯加味。六味地黃滋陰補腎;四物湯養血活血;加桑枝、伸筋草、稀薟草祛風濕、利關節;加續斷、枸杞壯腰而治腰酸膝軟;有關節紅腫,可加萆薢、薏仁、地龍以祛濕止痛。 (4)腎陽(氣)虛型: 治宜溫陽益氣、活血通絡。 方用桂附地黃湯。方中黨參、黃芪、桂枝、附子溫陽益氣:地黃、山萸肉,山葯益腎填精;茯苓、澤瀉、丹皮利濕泄邪。寒重者,加細辛、制川烏;脾虛濕勝者,加蒼白術、薏苡仁,並酌加雞血藤、五加皮、獨活活血通絡。陽虛日久,濕邪流注關節化痰、關節畸形者,用陽和湯。方中鹿角膠,熟地大補精血;麻黃、炮姜、肉桂通陽開痹;炒白芥子去痰;並酌加紅花,桃仁、當歸、全蟲活血化瘀通絡。氣血兩虛加黃芪,當歸。 飲食注意事項: (1)風熱型和濕熱型:風熱型主要症狀為關節遊走性疼痛,發熱,咽痛,便秘,小便搜赤,苔厚,舌紅,脈數或弦數,血沉也明顯增快;而濕熱型的病人可出現低熱、胸悶、納差、關節腫痛有積液、舌質紅、苔白膩、脈滑數、血沉增快等表現。出現這些症狀的病人應該多選用寒涼的飲食,如米仁粥、綠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蘆根等,可以協助清除內熱;而不應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為吃這些會傷陰助火,加重症狀。 (2)寒濕型: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或有積液,納差,大便搪薄,小便清長,畏寒,舌淡苔白膩,脈濡,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應選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豬、牛、羊骨頭煮湯,及姜、桂皮、木瓜、葯酒等。 (3)肝腎兩虛型:這型患者可表現為關節疼痛畸形,肌肉萎縮,筋腱拘攣,畏寒,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補益的食品,如甲魚肉、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圓、芝麻等。

6、千家妙方有關治療類風濕的?

您好:類風濕是一種免疫變態反應型疾病,是由風,寒,濕熱侵入肌體加之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氣血水濕等新陳代謝紊亂兼受外邪侵襲,致使氣血,水濕運行不暢經絡受限,瘀化熱,熱集生毒,侵入關節破壞組織。類風濕屬中醫痹症,所謂「痹症「就是人體營衛失調,感受風寒濕之氣,合而為痹,或日久正虛,內生痰濁、瘀血、毒熱,正邪相持,使經絡、肌膚、血脈、筋骨,乃至臟腑的氣血痹阻,失於濡養,而出現肢體疼痛、腫脹、酸楚、麻木、重著、變形、僵直及活動受限等症狀。在《素問•痹論》篇中對「痹「的認定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意思是說,氣候變化無常,冷熱交錯,或居處潮濕、寒冷或涉水,淋雨等風寒濕邪氣,侵入人體,注入經絡,儲留關節,使氣血痹阻,而為痹症。這是說的外因。內因是指:「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就是說,都因為人體體質虛弱,氣血不足,或勞累過度,肌膚毛孔疏鬆,營衛不固,流注經絡、關節肌肉,致使氣血凝滯阻塞不通。這就是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從總體上說,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在遺傳易感性的基礎上,外界因素促發的一類疾病,現無根治的方法。所謂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癒疾病,而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更談不上去除了。目前的研究認為類風濕關節炎與遺傳因素有關,此外,類風濕關節炎作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與異常的抗原抗體反應相關,免疫抑制劑只能抑制抗原抗體反應,使它們維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因關節畸形、強直,生活不能自理,顧慮很重,這是不必要的。只要醫患之間積極配合,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且持之以恆,一般都能控制病情進展,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部分中葯對類風濕關節炎有一定的療效,如雷公藤可控制關節炎症,緩解疼痛,但並不能阻止關節病變的進展,有些人因害怕抗風濕葯的副作用,僅服用中葯治療,最終出現關節破壞、畸形就是例證。因此,對類風濕關節炎可以採用中西葯聯合治療,不要因服中葯而停用療效已肯定的抗風濕葯,切忌亂投醫,以免延誤病情,失去治療時機。
常見的食療品種:

⑴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氣補血,食之使人健壯,尤以葡萄乾補力為甚,宜與桂圓肉同煎服。能益肝腎、強筋骨,用於氣血兩虛之心悸、失眠、神疲、盜汗等。還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軟、無力。取葡萄乾 500 克 ,人參 10 克 ,浸酒 800 毫升,密封 10 天,每次 30 毫升 ~50 毫升,每日飲服 1~2 次;鮮食或取汁加蜂蜜少許,溫開水送服。用於小便不利、水腫、小便短赤澀痛。取葡萄汁、藕汁、生地黃汁、蜂蜜、木瓜各等份,煎為稀湯,於食前服用,每次 60 毫升 ~100 毫升。

⑵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葯性的作用。可作為零食或燉湯食用。常用於類風濕病人的脾胃虛弱、倦怠乏力、血虛、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⑶核桃仁: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2~3 個核桃。

⑷松子仁: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3 克 ~ 5 克 。

⑸栗子:具有補腎壯腰、養胃健脾的作用。適用於類風濕腎虛、腰膝酸軟者。

⑹新鮮桑葚:為平補肝腎之品。用鮮桑葚 500 克 ,鮮桑枝 2 厘米 長段,浸酒密封 30 天。搖勻,每日飲 20 毫升 ~50 毫升。有祛風濕、補肝腎、利血脈等作用。

⑺山楂樹根(皮):用山楂樹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煎湯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絡的作用。治療類風濕痹症。

⑻橄欖:取鮮橄欖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洗凈煎水內服,亦可食用橄欖果。治療類風濕痹症,手足麻木等。

⑼桂圓:又稱龍眼、桂圓肉。味甘,性平,入脾、心經。是補血益心、長智益脾之要葯,入脾經功勝大棗。單用具有益氣補血功效。用於類風濕之後期血細胞減少、體質虛弱、貧血等。

⑽山葯:具有益氣養陰、補腎、脾、肺的作用。適用於類風濕病後口渴、乏力、出汗等。

⑾黑豆: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祛風除痹功效。適用於類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肝腎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⑿枸杞子:適用於類風濕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身乏無力者,久服可強筋骨、耐寒暑、益精養血,令人長壽。可鮮食,配白菊花泡水代茶,還可與米煮粥食用。

⒀生薑:亦稱姜,味辛,性微溫。具有解表驅風散寒、溫中止嘔解毒之功效。生薑中含有一種姜辣素,對心臟、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使全身感覺溫熱、出汗等。類風濕病人可以蔬菜食用,或菜中作料。還可配以生薑 60 克 ,陳醋 100 毫升,煎湯洗浸患肢。或用鮮姜搗爛外敷或取汁外搽等。也可用生薑、鮮蔥、芫荽各 30 克 ,石菖蒲 15 克 ,共切碎搗爛,加白酒 50 毫升,調勻敷患處。

⒁辣椒:具有溫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膚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對防治類風濕有一定療效。

⒂蓮子:味甘澀,性平,具有清心養神益腎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蓮子有「交心腎、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厚腸胃、利耳目、除寒濕」等功效。可鮮食,也可乾果去皮、內心煮粥等食用。

⒃骨頭湯:可用豬、牛、羊、狗等關節骨或脊椎骨熬湯、熬前放入幾滴食醋,對類風濕病的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的骨關節脫鈣、骨質疏鬆有交好的補償與調節作用。

以上的果品與蔬菜,可經常食用,量適中,不受更多的限制,對身體和疾病的恢復均大有裨益。
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的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

⑴合理膳食。要注意過食高蛋白、高維生素、中脂肪、中熱能、低糖、低鹽,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烹調

食物要色、香、味均佳,且易消化。膳食中糖類、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 3 : 2 : 1 為合適。多用植物油,

如色拉油、玉米油、橄欖油、葵花籽油、豆油、菜子油等。植、動物油比例 2 : 1 為宜。飲食熱能分配以早

餐 30% 、午餐 40% 、下午餐 10% 、晚餐 20% 為合適。水果應根據個人飲食習慣和病情決定。

⑵以素食為主,飯後宜食用水果 100 克 左右。蔬菜選用綠葉菜、西紅柿、蘿卜、芹菜、韭菜、香菜、木瓜

、黃瓜、豆芽、土豆、紫菜、海帶、黑木耳、洋蔥等。動物肉類選用蛇肉、狗肉、羊肉、牛肉、魚肉等。適量

多食動物血、蛋、魚、蝦等。

⑶膳食營養要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應限量,但不是忌食,如牛奶、羊奶、奶糖、乾酪、巧克力

、花生、小米等,少食肥肉、高動作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少食用甜食,少飲酒和咖啡、茶等飲料。

7、丹參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好處

?

8、特效風濕定售價

類風濕的中醫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將2000年—2010年定為骨和關節的10年,足以證明風濕病已被全世界關注。」中華中醫葯學會風濕病分會的主任委員王承德教授接受采訪時說到,「類風濕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風濕病之一,病情頑固難愈,中醫葯防治該病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療效好、副作用小、方法簡便易行,挽救了不少病人。」 過去被稱為「白虎歷節」 王教授告訴記者,古代的中醫師把類風濕關節炎(簡稱類風關)稱為「白虎歷節」,歷節,就是「遍歷全身關節」的意思。當風濕發作時,疼痛劇烈,累及全身關節,就像被老虎咬住一樣,疼得難以忍受。很多患者都有親身的體驗。 王教授還談到,疼痛僅僅是類風關造成的危害之一,國際上有人描述類風關等風濕性疾病的危害時,稱之為五「d」,即死亡(death)、殘廢(disability)、痛苦(discomfort)、經濟損失(dollcost)、葯物中毒(drugtoxicity)。「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很多人的關節出現變形、強直和畸形,甚至落下殘疾,失去勞動和生活自理能力,這個代價相當巨大。」王教授不無惋惜地說道。 分為四種證候 利用望聞問切四診,一般將類風濕分為如下4種證候: 濕熱阻絡證候,常見於疾病的早期和活動期,以關節發紅、發熱、腫脹、疼痛,體溫升高,舌紅苔黃為特點。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化濕通絡」,代表方劑有宣痹湯和木防己湯。 寒濕阻絡證候,常見於疾病的緩解期和中晚期,這時關節發涼,患者怕冷,舌淡苔白,病情在陰天和下雨天加重。治療原則以「散寒溫經,化濕通絡」為主。可以選擇溫經散寒的中葯,代表方劑有烏頭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等。 淤血阻絡證候,以關節的疼痛變形為主,舌質發暗,脈澀,女性還表現為月經血結塊、顏色發黑等。治療原則是「活血化淤、散風通絡」。代表方劑有桃紅四物湯、身痛逐淤湯等。 肝腎不足和氣血虧虛證候,關節疼痛,伴有腰膝酸軟、疲乏無力、面色萎黃等,治療原則是「補益氣血、養肝益腎、祛風通絡」,代表方劑有獨活寄生湯、蠲(讀juan,意為「去除」)痹湯。 一般來說,病人或者表現為單純的一種證候,或者表現出多種證候,而以某個證候為主。 葯浴效果好 王教授說,中醫認為類風關病位較深,在肝腎中下二焦,加上濕邪和痰淤,給治療帶來了難度;西醫則認為,類風關是關節滑膜的病變,滑膜沒有血管,葯物很難達到。總的來說,葯物很難直接進入病灶是類風關不好治的原因之一。 「不過,中醫對類風關的治療強調內外兼治、綜合治療,包括口服葯、關節的辯證離子透入、辯證葯浴、葯物熏洗、針灸推拿等,方法豐富多樣,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王教授介紹,比如對於寒濕阻絡等證,可以採用蠲痹沐方,葯物組成有生川烏、生馬錢子、酒白芍、透骨草等,將上葯研細末裝入布袋內,用適量清水浸泡1小時,文火煎50分鍾,製成溶液。將患病部位浸泡在葯浴液中,然後再將葯渣袋趁熱外敷患處,每天治療1—2次。1劑葯可使用2天,一般10天為1療程。可以起到很好的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蠲痹止痛的作用。其他有效的葯浴方劑有很多,可根據不同的病情使用。 別聽信祖傳秘方 王教授特別提醒到,在臨床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患者,聽信廣告宣傳,長期服用所謂的「祖傳秘方」或「靈丹妙葯」,一年後出現了肥胖、浮腫,甚至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實際上,所謂的特效膠囊中很可能加用了激素等葯物。由於未接受正規治療,反而加速了患者的病情發展。因此,建議患者在尋求中醫葯治療時,一定要到正規的中醫醫院就診,服用有正式批號的葯物。 此外,中醫治療的療程在半年到一、兩年之間,甚至更長,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停葯,並定期復查。 王教授總結,中輕度類風關單純用中醫葯,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重度類風濕病人,激素治療結合中醫葯治療,可以減少激素的用量,盡量避免激素帶來的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效果。

9、類風濕性關節痛有哪些特效葯可吃?

關節炎並沒有特效葯。本病治療應根據關節炎種類、伴發疾病等選擇合適的葯物,且以中西醫聯合治療效果更佳。感染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等,一般為急性期用葯,宜採取抗菌素及中葯抗炎治療。痛風性關節炎,宜採用清熱解毒、祛濕葯物改善症狀,在緩解期使用補益肝腎類葯物控制尿酸。而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免疫病導致的關節炎,應長期用葯,保持病情穩定,之後以最小葯量維持。

10、綿陽有沒有治療產後風濕的老中醫啊?

從中醫學角度認為,產後風濕病可能跟產後的氣虛血虛,血液運行不暢,有一定相版關性。在治療過程中,首選中權葯治療,可以選擇一些補血、補氣,幫助血液運行的中葯。

比如說四物湯、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等。這一類葯物既可以幫助補血,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達到治療產後風濕病的作用

與類風濕四物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