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超敏c反應蛋白類風濕

超敏c反應蛋白類風濕

發布時間:2021-04-17 00:28:19

1、c反應蛋白高是風濕嗎?

C-反應蛋白(CRP)測定的最新臨床意義

C-反應蛋白(C-neactveprotein,簡稱CRP)。早於1930年發現,是一種能與肺炎球菌C多糖體反應形成復合物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CRP的檢測在八十年代以前作為炎症和組織損傷的非特異性標志物大量應用於臨床。但由於過去CRP的檢測方法較為落後,假陽性和假陰性很高,影響了它在臨床上的價值,而逐漸被臨床所忽視。
近年來,由於檢測技術的更新,測定CRP的快速、簡便和可靠的方法已迅速建立。使CRP在臨床應用領域大大增加。其在醫學上的價值正得到廣泛驗正和承認。現將其臨床意義綜述如下:

⒈ CRP作為急性時相蛋白在各種急性炎症、組織損傷、心肌梗塞、手術創傷、放射性損傷等疾病發作後數小時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病變好轉時,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
⒉ CRP與其它炎症因子的相關性:
CRP與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細胞總數、紅細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細胞等具有密切相關性。CRP與WBC存在正相關。在炎症反應中起著積極作用,使人體具有非特異性抵抗力。在患者疾病發作時,CRP可早於WBC而上升,回復正常也很快。故具有極高的敏感性。
⒊ CRP可用於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一旦發生炎症,CRP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
膿毒血症CRP迅速升高,而依賴血培養則至少需要48小時,且其陽性率不高。又如CRP能快速有效地檢測細菌性腦膜炎,其陽性率達99%。
⒋ 惡性腫瘤患者CRP大都升高。如CRP與AFP的聯合檢測,可用於肝癌與肝臟良性疾病的鑒別診斷。CRP測定用於腫瘤的治療和預後有積極意義。手術前CRP上升,手術後則下降,且其反應不受放療、化療和皮質激素治療的影響,有助於臨床估價腫瘤的進程。
⒌ CRP用於評估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程度。當CRP高於250㎎╱L時,則可提示為廣泛壞死性胰腺炎。

正常參考值:<10 ㎎╱L

關於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檢測的臨床意義

1930年TILLETHE和FRANCIS在肺炎患者血清中發現了一種反應素,它能沉澱肺炎球菌的C多糖,被稱為C反應蛋白。CRP是炎症標志物,在發熱性疾病、各種炎症狀態和創傷時,血清CRP水平會明顯增高。長期以來,臨床常以健康群體CRP的95%參考值上限判斷患者有無明顯的感染性炎症。但是,高靈敏度CRP(Hs-CRP)檢測方法的開發和應用研究結果表明,原先認為是正常的血清CRP水平(例如<3mg/L)的高低卻同未來的心血管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動脈粥樣化的血栓形成除了是脂肪堆積過程外,也是一個慢性炎症過程,而CRP是動脈粥樣化的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導和標志物。CRP對心絞痛、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和行經皮血管成形術患者,具有預測心肌缺血復發危險和死亡危險的作用。

1、 C反應蛋白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與動脈粥樣硬化

CRP是一種Υ球蛋白,分子量為105KD,主要的生物學特性有:(1)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消耗補體,釋放炎症介質,促進粘附和吞噬細胞反應,使細胞溶解;(2)作用於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受體,導致淋巴細胞活化、增生,促進淋巴因子生長,並促進抑制性T淋巴細胞增生,也增強了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3)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反應,還能妨礙血小板引起血塊收縮。在炎症、感染、組織損傷時,由於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等的刺激,CRP主要由肝臟生成,其血中半衰期穩定在19小時,其濃度依賴於肝臟的生成量。CRP水平是判斷組織損傷的敏感指標,在損傷的6-8h內,血清CRP量迅速升高,並在48~72小時達高峰。

最近研究顯示,在動脈硬化病變進展過程中,CRP可能是反映疾病演進的一個標志。動脈粥樣硬化(AS)的發病和進展中有許多炎性細胞的參與。炎症反應標志物CRP能激活補體,引發脂質沉積,此為AS的始動因素之一。CRP可與脂蛋白結合,由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系統,造成血管內膜受損。內皮損傷導致的炎性物質釋放促進了內皮細胞與循環血白細胞的相互作用,而與AS的發生發展有關。國外學者在對CHD患者屍檢發現,動脈粥樣斑塊組織中有大量的炎症細胞如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聚集,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斑塊破裂的部位炎性反應最為明顯,CRP沉積較多。這說明AS不僅僅是脂質沉積病,炎症反應在其發展和粥樣斑塊的不穩定化過程中起了主要作用,CRP被視為粥樣病灶不穩定的標志之一。活動性炎症可通過硬化灶纖維性被膜組織的不穩定化,引起斑塊破裂,而發生冠狀動脈閉塞,CRP濃度升高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增加相關。研究人員在檢測了CRP在冠狀動脈內皮細胞粘附分子表達方面的作用後提出,CRP可能在AS的炎症反應過程中起了促進作用,其濃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更有相關報告指出,因各種原因增高的CRP可直接促進粥樣血栓的形成。

2、 C反應蛋白的檢測方法及影響因素

CRP的檢測方法有單向免疫擴散法、膠乳凝集法、酶聯吸附法、速率散射比濁法等,其原理都是利用特異抗CRP抗體與檢樣中CRP反應,根據形成的沉澱環直徑、沉澱峰高度、凝集程度或呈色程度,判定檢樣中CRP含量,定量標准多認為應<10mg/L。血清CRP主要受炎症影響,其在血液中濃度一般相對穩定,不受放療、化療、皮質激素治療影響。用CRP診斷感染時,應注意其局限性:(1)CRP為一種非特異蛋白,有很多因素如損傷出血也可使其升高;(2)CRP由肝臟產生,當肝嚴重損害時其增高可不明顯;(3)可有假陽性;(4)病毒感染時CRP可不升高。目前,由於WHO的國際標準的建立,血中CRP測定已成為一種高精度、高靈敏度、易實行的檢測方法。近年發現,檢測血清CRP水平對心絞痛的發病及預後判斷是一種既靈敏又具高特異性的實驗室檢測指標。

3、血清C反應蛋白的測定在冠心病研究中的意義

CRP與冠心病的發生及預後判斷 研究發現,血清CRP水平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後有直接聯系。高水平的CRP使心肌梗塞的危險性增加3倍;CRP水平最高的婦女與CRP水平最低的相比,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5倍,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性增加7倍。CRP濃度的上升與血肌、肌鈣蛋白I的濃度升高同樣,可使急性心肌梗塞(AMI)後患者或不穩定性心絞痛(UA)患者發生心血管意外的短期危險性增加。上述較易測定之指標可成為冠狀動脈疾病患者長期的心血管意外危險性預測因子,特別是血CRP濃度可成為制定心血管疾病長期預後的指標。已知發生心肌壞死時血中CRP升高,這一現象提示對已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其發生心血管意外的危險性,在分析CRP濃度Cutoff值的基礎上,已成為判斷有無心肌梗塞(AM)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CRP增高是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增高的強有力的決定因素,將其作為判斷預後乃至治療效果的指標是十分有用的。CRP是急性冠脈綜合征(CAD)的重要危險因子,其水平對CAD患者的生存有獨立預測價值。CRP水平上升與UA患者住院期內及1~2年後新的急性冠脈事件發生的危險性增加有關。炎症反應可能引起局部血管內皮的激活,粥樣斑塊產生裂隙,而導致UA和MI的發生。研究人員在對UA患者CRP水平入院時、48小時和出院時測定後認為,在UA患者中,CRP是判斷90天危險增加的獨立的強預報因子,尤其是出院時較高的CRP水平(≥8.7mg/L),可能預示著病變的不穩定性和復發性。CRP可能成為心血管疾病危險性評價中極有價值的因素。

4、局限性

但臨床醫生在應用超敏C反應蛋白於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及預後判斷等方面的過程中,必須了解血漿CRP濃度個體間變化極大,(有文章認為個體間血漿CRP濃度變化至少為118%)必須牢記感染過程、炎症性疾病也會引起血漿CRP升高,除心血管疾病外,CRP還可應用於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感染性腎積水、腎膿腫、腹腔腫瘤伴感染者以及新生兒敗血症的診斷等方面,其診斷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均優於傳統的感染指標如紅細胞沉降率、白細胞及嗜中性粒細胞計數、ASO等,其水平高低與疾病預後有一定的相關性。

2、超敏c反應蛋白高,血沉高是什麼病

風濕四項檢查中,抗鏈O (ASO)、類風濕因子(RF)、C反應蛋白(CRP)、血沉(ESR))四項檢查中,RF,陰性, 1.抗鏈球菌溶血素—— 抗鏈球菌溶血素「O」,簡稱抗「O」或ASO。 正常參考值:成人<500U,兒童<250U。正常值因年齡、季節、氣候、鏈球菌流行情況,尤其地區而有所差別。 類風濕的ASO分為四種血清類型: 抗鏈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RF陰性時,見於風濕病; 凝集型:ASO正常、RF陽性時,表示預後不良;混合型:ASO升高,RF陽性,見於類風濕;正常型:ASO陰性、RF陰性,可排除類風濕。 2.類風濕因子(RF)—— 由於細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體內產生的以變性IgG(一種抗體)為抗原的一種自身抗體。正常值 陰性(<20kU/L) 陰性 (乳膠凝集試驗) 陽性:類風濕性關節炎,sjogren綜合征,waldenstro-m綜合征,結節病,sle等。偶爾見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急性感染性疾病和老年人(低滴度的RF)。
3. C反應蛋白(CRP)—— 丙種反應性蛋白是一種急性時相(期)蛋白,亦稱C反應蛋白(CRP)。 正常參考值≤10mg/L 類風濕早期和急性風濕時,血清中可達50mg/L,其陽性率為80%~90%。 CRP陽性,亦可見於肺炎、腎炎、惡性腫瘤及急性感染、外傷和組織壞死、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膽石症、肝炎、痢疾、風濕熱、PM、PSS、結節性多動脈炎、SLE、結核和菌苗接種等。但病毒感染時通常為陰性或弱陽性,故可作為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的鑒別指標。 4.血沉[ESR]——
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簡稱血沉。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 成年女性0-12mm/h。
臨床意義 貧血或血液被稀釋血沉增快,是紅細胞下降逆阻力減低,並不是紅細胞聚集增強而增快。通過紅細胞比積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貧血或血液稀釋對血沉的影響。K值高反映紅細胞聚集性增強。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於紅細胞比積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風濕病典型診斷:有上呼吸道感染病+遊走性大關節疼痛伴晨僵+風濕因子陽性

3、檢驗結果;類風濕因子1134,超敏c反應蛋白33、70。怎樣冶療好?

病情分析:
您好,患者的具體zd症狀是什麼呢?這個必須要結合症狀判斷,這個檢查只可作為參考
指導意見:
如果有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版,比如關節腫痛,晨僵等等,就可以確定是類風濕。這樣就需要盡快去風濕科治療,通過抗風濕葯物,配合針灸,權中葯熏蒸,超短波,關節注射等等增強療效,改善症狀

4、超敏C反應蛋白0點5,類風濕因子15,抗o測定290,血沉1。尿酸421點6,總膽固醇6點8,甘

C反應蛋白正常值0-8 類風濕因子正常值0-20 血沉正常值0-20
1. 尿酸正常值143-339 你的就有點高了 血尿酸增高
1)血尿酸增高主要見於痛風,但少數痛風患者在痛風發作時血尿酸測定正常。血尿酸增高無痛風發作者為高尿酸血症。2)在細胞增殖周期快、核酸分解代謝增加時,如白血病及其他惡性腫瘤、多發性骨髓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血清尿酸值常見增高。腫瘤化療後血尿酸升高更明顯。3)在腎功能減退時,常伴有血清尿酸增高。可見於腎臟疾病如急慢性腎炎,其他腎臟疾病的晚期如腎結核,腎盂腎炎,腎盂積水等。4)在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及鉛中毒、子癰、妊娠反應及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等,均可引起血中尿酸含量增高。
2. 總膽固醇3.5-6.1也高點,增多:見於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膽總管阻塞、高血壓(部分),以及攝入維生素A、維生素D、口服避孕葯等葯物。
3. 甘油三酯正常值小於1.7 這個也高點 ,
國內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總膽固醇超過5.72毫摩爾/升,甘油三酯超過1.70毫摩爾/升,診斷為高脂血症。將總膽固醇在5.2~5.7毫摩爾/升者稱為邊緣性升高。根據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測定結果,通常將高脂血症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高膽固醇血症: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增高,超過5.72毫摩爾/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爾/升。(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過1.70毫摩爾/升,而總膽固醇含量正常,即總膽固醇<5.72毫摩爾/升。(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總膽固醇超過5.72毫摩爾/升,甘油三酯超過1.70毫摩爾/升。(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膽固醇)含量降低,<0.9毫摩爾/升。
4.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是小於3.12這個也高點偏高成因其實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與日常生活飲食及習慣有很大的關系,通常情況下,以下情況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1.飲食不合理。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是導致體內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主要原因,而動物產品,如牛肉,豬肉,全脂牛奶和蛋黃都是飽和脂肪酸豐富的來源,而加工和油炸食品含有高濃度的反式脂肪酸。如果吃這類食品,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並導致其指數偏高。2.運動少,肥胖。因為人體經常不運動,或者作為肥胖者,體內常常會有很多熱量,而身體得到高於實際需要的熱量,就會將多餘熱量儲存為脂肪,引起甘油三酯偏高。3.精神壓力過大,心情郁悶。很多人傾向於吃大量脂肪類食物,飲酒和吸煙,以幫助緩解緊張情緒。所有這些都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偏高。4.遺傳因素。因為基因對於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生產和處理速度發揮了關鍵作用。食用含有乳酸菌的食品有助於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

5、類風濕因子35.5,抗048,超敏c反應蛋白1.9,血沉15,ccp1600從這些數值是不是可以斷

你好,是的可以斷定是類風濕,建議你先葯物治療,然後再去查這些資料。

6、風濕四項中超敏C反應蛋白和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都高,可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嗎?手指腫脹,只能半握拳。

你好,你說的」風濕「如果是指類風濕性關節炎,那麼它的診斷是比較復雜的,需要症狀、影像學、風濕指標幾項綜合起來,滿足幾項條件才能診斷的,風濕四項陰性不代表沒有「風濕」。

與超敏c反應蛋白類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