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會轉移

類風濕會轉移

發布時間:2021-04-03 03:28:05

1、類風濕關節炎遊走性疼痛有什麼特點?

(1)遊走性。早期關節炎疼痛(無腫脹)的遊走性比較明顯,遊走間隔期比較短,多半在1 ~ 3 天,很少超過1 周。一旦出現關節腫脹後,多半經過1 ~ 3 個月以後才轉移到另一對稱或非對稱關節。

其後反復發作的關節腫脹就像「接力賽」一樣此腫彼消。

(2)對稱性。關節炎的轉移經常是對稱性的,關節腫脹很少是非對稱性的,除早期遊走性疼痛之外,單關節炎少見。

(3)互相制約現象。第一個關節腫脹轉移到另一關節上之後,該關節的腫痛較快(1 ~ 3 天)減輕,數周至數月後可完全消退,而新發病的關節腫痛漸趨嚴重。互相制約的特點通常是:手重足輕或相反,上肢重下肢輕或相反,左重右輕、外周關節重則中軸輕、內臟病變重則關節輕。但為什麼有這樣的互相制約現象目前尚不知道。

(4)關節炎遊走規律。類風濕性關節炎遊走的一般規律和順序如下。

①指(趾)關節—膝—踝—髖—肩—胸骨、胸鎖或顳頜關節。

②跗跖—踝—膝—手—髖關節

③橈腕關節—踝膝—肘—指關節。

④膝關節—踝—肘關節。

⑤踝關節—膝—髖—腕、指關節。

⑥髖關節—頸椎

⑦頸椎—膝—髖關節。

⑧單關節—頸椎。

2、風濕跟類風濕有那裡不一樣?

風濕與類風濕的區別?

(1)風濕往往是老百姓常指的關節疼痛,關節周圍不舒服,怕涼,這樣的病稱為良性風濕症,不容易變形;

(2)類風濕關節炎常常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僵硬感,尤其是早上起床以後手指頭伸拳不利需要活動半個小時以上;

(3)類風濕關節炎主要以侵犯滑膜為主,如果早期不得到治療容易變形,容易致殘,關節的功能容易喪失。

3、類風濕關節炎

可以及時的口服中葯治療緩解比較好。必要時可以及時的去做檢查遵醫囑用葯,不要吃辛辣刺激及油膩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喝水不要熬夜。

4、患者51歲長年有類風濕,現在很嚴重了,腳痛轉移到了手痛,手腫脹,請問怎麼辦啊?能治好嗎?急

推蛋療法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杜仲15克、雞血藤15克、秦艽15克、獨活15克。把葯和四個雞蛋放入剛沒過蛋的冷水(加蓋或水熱才放雞蛋都會炸裂),大火燒開,轉小火,十分鍾後,蛋熟取出剝凈殼(勿破裂),再放入葯水中煮兩分鍾。即可用雞蛋輪流在風濕部位滾,注意太熱燙傷,太冷無效。

5、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開始往往是關節局部比較輕微的酸痛和僵硬,病情交替地緩解與復發,逐漸加重,常伴有倦怠乏力、食慾減退、發熱、貧血、體重減輕等全身症狀。

(1)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①晨僵現象與關節僵硬。所有類風濕患者都有這種表現,是重要的診斷依據之一。其特點是於早晨或睡醒後出現關節僵硬,活動不靈活,嚴重時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後經活動或溫暖後,即覺緩解或消失。晨僵現象表明類風濕病變在活動,晨僵持續時間的長短與病變嚴重程度是一致的。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發冷和麻木感。晨僵可分為三度:輕度晨僵,起床活動1 小時內晨僵緩解或消失;中度晨僵,起床後活動1 ~ 6 小時內晨僵緩解或消失;重度晨僵,起床後6 小時以上,晨僵緩解或消失,或終日晨僵。

②關節腫脹或疼痛。這也是幾乎所有類風濕患者的必備症狀。

絕大多數患者是以關節腫脹開始發病的。腫脹是由關節腔內滲出液增多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症改變而致,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手指近端指關節的梭形腫脹是類風濕患者的典型症狀之一。關節疼痛的輕重通常與其腫脹的程度相平行,關節腫脹愈明顯,疼痛愈重,甚至劇烈疼痛。由於劇疼,當別人伸手去觸摸他的關節時,患者就用手擋起來保護或回縮。若讓其主動活動關節,有時還可勉強地伸屈。

臨床上要注意有無自發痛與活動痛。自發痛即關節不活動時或在安靜自然位置狀態下也痛,有時甚至從睡眠中疼醒,這表明病變發展較快或急,且較嚴重;活動痛即當活動關節時才覺疼痛,這表明關節炎症比較輕或趨於緩解。

類風濕關節痛的特點是活動後減輕,休息後剛開始活動時又加重,如久坐後站立起步和行走則困難,患者常「坐下起不來,起來坐不下;手指與肘屈曲過久以後,剛伸直時疼痛加重。」但這些現象經活動片刻後即減輕,逐漸活動自如,走路的步伐也可加快。關節晨僵和腫痛嚴重時,患者部分或全部喪失自理生活的能力。關節痛在早晨、夜裡和陰天下雨、寒冷、受凍尤其是感冒時加重。

檢查時可見關節腫脹,局部多半不紅,呈皮膚本色;也有發紅或微紫的,這多見於小兒的足拇或手指關節腫脹時。關節觸之發熱,觸疼或明顯壓疼。關節積液時有明顯的波動感,尤以膝關節明顯。

關節腫脹在四肢小關節最易檢查出來,而肩髖關節腫脹卻不易查出。

③受累關節。類風濕病可累及人體全身187 個滑液關節的任何一個,包括構成關節的滑膜、軟骨、骨及肌腱韌帶、滑囊、肌膜都可受到侵犯。常見受累發病的關節是指趾、拇、踝、腕、肘、膝、髖、顳頜、胸肋、頸和肩。有人統計,約有30% 的患者首起發病的是指關節;26% 的患者首起發病的是膝關節;10% 的患者首起發病的是腕關節。類風濕起病時多為1 ~ 3 個關節,以後受累關節的數目絕大多數患者為4 ~ 10 個以上關節。據記載,類風濕極少侵犯遠端指、趾關節。

④關節炎轉移。即關節炎從一個關節發展到另一個關節,有以下三個特點。

遊走性:早期關節疼痛(無腫脹)的遊走性比較明顯,遊走間隔期比較短,多半在1 ~ 3 天,很少超過1 周。一旦關節出現腫脹後,則腫脹在這個關節上持續的時間較長,首先發病後的第一個關節腫脹多半持續3 個月至一年以上,這一點是區別其他關節炎的重要特徵。第一個關節腫脹發病後,多半經1 ~ 3 個月才能轉移到另一個或另一對關節,即關節腫脹的遊走間隔期在1 個月以上,這是區別於其他關節炎的另一重要特點。此後,關節腫痛像「接力賽」一樣,這個腫痛還未消失,另一個或幾個關節又開始發生腫痛。

對稱性:關節炎的遊走(轉移)經常是對稱性的,除早期遊走性疼痛之外,關節痛很少是非對稱的。單關節炎少見。

相互制約現象:第一個關節腫脹轉移到另一個關節之後,該(第一個)關節的腫痛較快(1 ~ 3 天)減輕,數周至數月後可全消退,而新發病的關節腫痛漸趨嚴重。

⑤關節摩擦音。類風濕的關節炎症期,運動關節時檢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細小的捻發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關節為典型,此表明關節存在炎症。有的關節炎症消退後,活動關節可以聽到或觸到嘎嗒聲響,這在指和膝關節、髖關節最明顯,可能是類風濕伴有骨質增生所致。

⑥關節功能與活動受限。在早期,關節發生腫脹時,多數患者因劇痛不敢活動,關節功能受到限制,一般來說關節活動受限的程度與炎症程度相一致。晚期關節活動受限,主要由於關節強直和各種畸形所致。關節強直和畸形的程度與是否得到及時正確的醫療指導、是否注意功能鍛煉、病情進展的快慢等因素有關。關節功能嚴重障礙時,患者部分或全部喪失生活自理的能力或卧床不起,患者翻身、起床、穿衣、結解紐扣、梳頭、刷牙、拿碗拿筷、吃飯、洗衣、彎腰、行走都發生困難。

常見的畸形有「類風濕手」「類風濕足」等。類風濕手的畸形特徵如下。

鵝頸畸形:掌指關節屈曲,近端指關節過伸和遠端指關節屈曲,從側面看手指的形狀很像鵝的頸部。

扣眼畸形:近端指關節屈曲,遠端指關節過伸,手呈扣眼狀。

鰭形手:初起僅見掌指關節與近端指關節梭形腫脹,以後逐漸向尺側偏斜,形如魚鰭,嚴重者可向腕關節發展。類風濕足的畸形特徵為跖趾關節半脫位及拇趾關節外翻,以及向腓側偏移和跖趾關節偏向跖側,可引起嚴重的疼痛及步行困難。

(2)關節周圍病變

①類風濕皮下結節。多見於類風濕高度活動,血沉持續增快和類風濕因子陽性時,是確定類風濕與判斷病變活動的標准之一。類風濕皮下結節的發病率為5% ~ 25%,其大小約為0.2cm ~ 3cm,猶如扁豆、花生米、胡桃,呈圓形或卵圓形,通常如骨樣堅硬,無痛,可活動。其數目一至數十個不等,多見於關節周圍,尤其是肘關節鷹嘴處、腕關節、指關節伸側。另外,全身的結締組織均可出現。

②關節附近肌肉萎縮及肌無力。關節附近的肌肉萎縮和肌無力出現的速度較快,有的於10 ~ 12 天即可發生,數周後多半是明顯的,並以伸肌萎縮為著。肌萎縮常伴有疼痛、灼熱感、僵硬、無力、知覺過敏或減退、肌肉緊張或壓痛。肌無力常表現為握力減退,兩下肢行走不能持久、發軟或膝有突然跪倒現象。因此,臨床上將雙手握力和步行時間作為治療效果的指標。在肌萎縮的基礎上,會發生肌硬化和攣縮。由於肌萎縮、攣縮和關節脫位,致使指、趾或四肢關節向外側偏位。

③骨受累。類風濕患者可發生股骨頭和其他部位的骨無菌(缺血)性壞死,嚴重時可導致殘廢。類風濕嚴重的骨質疏鬆,常引起骨痛、關節活動受限、自發性骨折

6、類風濕會轉移到眼裡嗎

?

7、類風濕轉移到心臟會有什麼後果

您好,一般情況下類風濕轉移到心臟,就有可能引起風濕性心臟病,建議應積極抗炎,抗風濕治療。

8、年輕人會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嗎?為什麼呢?

類風濕關節炎在醫學風濕病免疫學中是一種相對普遍的疾病,它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在這種疾病中,女性通常比男性患者更多。盡管年輕人患這種疾病的比例相對較小,但是由於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了生活中的許多因素,因此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已逐漸轉移到年輕人中。

在我們的臨床工作中,經常看到一些年齡特別小。我們已經看到一歲,兩歲,甚至三,五歲開始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然後有些甚至早期就發現了這種疾病,沒有重視,或者沒有相應的治療方法,最終導致這種殘疾,畸形甚至生活都無法解決這種情況,所以很可惜。實際上,風濕病通常是針對這種疾病的。

年輕人誘發風濕病的原因。

1.感染。

許多風潮和濕氣的出現都與感染有關。例如,風濕病的發作通常與α型溶血細菌的感染有關。另外,類風濕關節炎也與微生物感染有關。

2.遺傳。

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風濕病的出現尤其在遺傳方面也更為明顯,特別是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另外,痛風,風濕熱與遺傳有關。

3.免疫因素。

人體免疫力異常與風濕病的發生有關,風濕病是風濕病的常見病因。即使並非完全是免疫問題,風濕病的其他一些原因也與免疫異常有關。例如,類風濕關節炎是其自身的免疫疾病。

4.內分泌因素。

雌激素刺激類風濕關節炎。刺激與人的內分泌有關。內分泌失調也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原因。

預防風濕病的常用方法。

1.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風濕病的殘疾率相對較高。因此,面對這種疾病,必須遵循早期診斷,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的原則,以防止其發展並降低失敗率。

2.加強運動。

適當增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並增強人體對風,寒和濕氣的抵抗力。

3.遠離寒冷。

為了遠離寒冷,有必要每天進行保溫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防止身體受到雨水和濕氣的侵蝕,尤其是加熱關節,請盡量不要穿濕衣服和濕襪子。夏天不要穿露出腹部的衣服。

4.勞逸結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注意勞逸結合,提高免疫力,提高體質,進行適當的活動和適當的休息。

類風濕殘障率高,有四種人需要警惕

1.有類風濕關節炎或其他免疫疾病家族史的人。類風濕關節炎不是遺傳性疾病,但它也是遺傳性的。有類風濕關節炎家族史的人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

2.婦女,尤其是處於青春期,育齡和更年期的婦女。由於類風濕關節炎和其他免疫性疾病與女性內分泌水平和雌激素水平密切相關,因此女性朋友中雌激素水平變化的特殊階段需要重點預防。

3.精神壓力過大的人。長期的精神壓力,緊張和疲勞很可能導致免疫系統異常,進而導致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

4.已經患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例如,普通百姓患有甲狀腺疾病。

與類風濕會轉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