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關節炎的健康教育

類風濕關節炎的健康教育

發布時間:2021-03-31 11:29:08

1、類風濕關節炎的應注意哪些飲食

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有遊走性關節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晚期則表現為關節僵硬和畸形,功能喪失,導致殘疾.若不能及時控制或治癒,終鈄導致殘廢.類風濕在沒有變形之前是完全可以治癒的,如果變形就只能控制不發展.
治療從提高免疫系統和滋補肝腎著手全面調理,配合調和脾胃.去風通絡,活血散寒,消腫止痛。治療用中醫追風舒筋三步療法就可以經濟實惠,沒有任何副作用,不要用西葯,副作用太大,不要用冷水,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勞累,注意休息。保持好心情.

2、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及預防

我來回答你抄的問題。
非類固醇抗炎襲葯不是類風濕的特效葯。目前治療類風濕這個病,絕大部分患者都是接受的是西醫治療,因為類風濕的主要症狀是疼痛,所以用它來止痛比較好,而其又價廉,故類風濕患者比較容易接受。
目前治療類風濕還沒有什麼特效葯,西醫治療只是對抗性的,不易除根,最大的優點是止痛比較顯著,所以類風濕病人容易接受而也樂於接受。但是又因為副作用比較大,患者服用久了,量大了會導致胃腸反應,肝腎損害等等,故被現在大部分類風濕患者所察覺,故又敬而遠之。

我個人建議選擇「GS骨研素」來治療這個病,因為副作用小,安全,療效可靠,故被廣大類風濕患者所認可。

3、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預防措施

?

4、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幾種防治措施?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累及其他臟器,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還可並發血管炎以及末梢神經損害等。

本病患者可出現關節症狀和關節外症狀。

關節症狀的早期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四肢小關節指間近端關節梭形腫脹,掌指(跖趾)、腕、膝、肘、踝甚至顳頜關節等腫痛。晨起關節僵硬,午後逐漸減輕,為本病重要特徵。中、晚期表現為:隨著病情進展轉為慢性、遷延性,關節滑膜滲出發展為增殖、肉芽病變,關節活動受限,繼而侵蝕骨、軟骨,引起關節面移位及脫臼,加上韌帶、關節囊及關節周圍組織破壞,致使關節變形。

關節外症狀表現在皮膚、眼部和骨骼肌內系統。部分患者出現皮下結節,多發於受壓和受摩擦的部位。結節可呈移動性或固定性,無痛或稍有壓痛,圓形或橢圓形,質地堅韌如橡皮,直徑1~3厘米大小不等,一般有結節的患者,多示病情活動,預後較差。患者常見鞏膜或角膜周圍深層血管充血,視物模糊,表現為慢性結膜炎、鞏膜炎、虹膜炎、脈絡膜炎、角膜結膜炎等。還可出現肌炎、腱鞘炎、骨質疏鬆所致的病理性骨折等。

本病患者嚴禁風寒、潮濕等誘發因素,出汗後不可當風。根據身體狀況,適當活動,可減輕症狀,有利於康復。要保持情志暢達,避免消極情緒。

治療此病可用以下葯物:

(1)水楊酸類:阿斯匹林,成人每日3~5克,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撲炎痛1克,每日3次。本類葯副作用大,常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

(2)二線葯物:為改變病情的葯物。適宜於經過一線葯物治療後不能控制病情者,或開始治療時已有骨侵蝕者,可任選一種。一般用葯3個月以上方能生效。

(3)金諾芬:每次3毫克,每日2次,口服金諾芬比使用金諾芬注射劑用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復查尿常規及腎功能。

5、類風濕性關節炎怎樣預防?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約為0.1%~0.3%,中年患者多見於病程的中、晚期,由於病程較長,故肢體功能障礙往往比較明顯。本病癒後欠佳,致殘率高達60%~70%,其中10%的患者在數年內喪失勞動能力,嚴重危害廣大中年人的身體健康。本病女性多於男性,屬我國傳統醫學「痹證」、「歷節」的范疇。

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①加強身體鍛煉,不斷增強體質。

②保持精神愉快,遇事要防止過於激動、憂郁、要善於自製。

③日常應防風寒,隨時增減衣被。

④炎熱季節不宜席地而卧,尤其是水泥地及磚石之地,防止濕邪入內。

⑤應避免長期在潮濕環境中工作與居住。

6、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預防

?

與類風濕關節炎的健康教育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