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關節炎區別?
①強直性脊柱炎男性多發而類風濕關節炎女性居多。
②強直性脊柱炎無例外地有骶髂關節受累,類風濕關節炎則無。
③強直性脊柱炎為全脊柱自下而上地受累,而類風濕關節炎脊柱如受累,只侵犯頸椎。
④外周關節病變在強直性脊柱炎為少數關節、非對稱性,且以下肢大關節為主,而類風濕關節炎則為多關節、對稱性,四肢大小關節均可受累。
⑤強直性脊柱炎無類風濕關節炎所見的類風濕結節。
⑥強直性脊柱炎的血清類風濕因子一概陰性(不高於正常人群的陽性率),而類風濕關節炎的類風濕因子陽性率點60~90%。
⑦強直性脊柱炎以HLA-B27陽性居多,而類風濕關節炎則為HLA-DR4陽性。
2、風濕性脊椎炎的症狀是什麼?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3、風濕性脊柱炎的症狀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4、怎麼治療風濕性脊柱炎
風濕性脊柱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對患者影響嚴重,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風濕性脊柱炎的治療是刻不容緩的。那麼,?目前治療風濕性脊柱炎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效果最好的是生物細胞修復療法,它的出現,讓廣大風濕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復成為了避讓的趨勢。 生物細胞修復療法的原理 具有靶向分化的能力和高度的可塑性直接修復損傷的骨膜及恢復人體免疫系統的正常生理結構和功能。替換壞死的細胞進行修復和再生。生物細胞能分化為成骨細胞,促進鈣質沉著,修復被破壞的股骨質、滑膜、筋膜;全面修復炎性組織;對強直性脊柱炎、風濕、類風濕、股骨頭壞死等,關節炎有全面修復治療作用。 生物細胞修復療法的優勢 (1) 療效顯著,適用於骨科疾病病種的大多數患者,應用范圍廣泛。 (2) 國內首創、國際領先,可從根源入手治療骨科疾病,突破了傳統療法治標不治本的診療誤區。 (3) 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對患者自身沒有影響,無並發症。 (4) 療程短、患者創傷小、痛苦小,易接受。 (5) 有效抑制其病理復發,減輕患者因多次治療而承受身體和經濟的雙重負擔。 (6) 避免患者對葯物及長期理療的依賴性,有效減輕患者痛苦。 生物細胞修復療法的研發,成功打破類風濕脊柱炎治療難的歷史性難題。一經推廣,便受到廣大類風濕患者的強烈好評,是目前治療類風濕脊柱炎的首選療法。
5、風濕性脊柱炎 吃什麼葯比較好
中葯熏蒸療法 葯物組成:生地30g,青風藤30g,赤芍12g,白芍12g,當歸12g,雷公藤15g(先煎),海風藤20g,絡石藤20g,忍冬藤30g。1次/d。10次為1療程。 中葯熏蒸治療 葯物:川烏10g,草烏10g,附子10g,千年健15g,桂枝15g,細辛5g,秦九15g,蒼術12g,苡米30g,蜂房12g,當歸15g,川芎12g,仙靈脾12g,伸筋草20g,透骨草20g,全蟲3g,烏蛇15g,紅花12g,取上葯放入全身熏蒸床葯鍋內,加清水3000~4000mL浸泡30min,加熱煎煮至沸騰,囑患者更衣躺在熏蒸床里,頭部外露,調節床內溫度40℃左右進行熏蒸,每天1次,每次30min,10次為1個療程。由於熏蒸時出汗較多,應注意補充水分及調節電解質平衡。 手法治療 囑患者俯卧於按摩床上,雙臂自然下垂。醫者站其一側,雙手掌重疊,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右手掌根按觸脊柱,由第一胸椎開始,自上而下推按脊柱督脈約5min,然後用單手掌根沿兩側足太陽膀胱經及華佗夾脊穴按揉約10 min;再行點按兩側阿是穴約5 min;囑患者配合呼吸,張口禁憋氣,雙手疊加閃後凸的胸椎10次;左右斜扳腰椎;雙下肢後搬;仰卧位屈膝、屈髖、旋髖、直腿抬高以及「4」字試驗活動。手法治療時間約需20~25 min。每天1次,10次1個療程。 詳詢123華夏中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