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是哪些呢
風濕三項(抗o、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
抗o的臨床意義:
增高:風濕熱病、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亞急性心內膜炎等疾病。用於檢測風濕病是否在活動期的試驗,期間60%~80%可增高;抗「O」增高只能說患者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鏈球菌,但不一定會患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和風濕性心臟病,需要同時檢測抗鏈球菌的菌體抗原並結合臨床表現等;
類風濕因子(RF)的臨床意義: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的診斷及預後判斷具有一定臨床意義,RA患者RF陽性率為52%~92%,一般RF陽性者療效差,並伴有其他並發症,如周圍神經炎及動脈炎等;RF陰性者病情較輕,並發症較少,療效較好。RF陰轉或含量降低,可作為評價葯物療效及病情緩解的一個指標;
C-反應蛋白(CRP)的臨床意義:
CRP作為急性時相蛋白在各種急性炎症、組織損傷、心肌梗塞、手術創傷、放射性損傷等疾病發作後數小時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
2、醫學上的風濕三項指的是什麼?
不知道你是不是指診斷風濕做的三項化驗檢查:類風濕因子、抗聯"O"、血沉三項。抽取5-10ml靜脈血做這三項檢查。
3、風濕三項數值標准范圍是多少?
你好,風濕三項指的是血沉、抗o、類風濕因子。紅細胞沉降率(ESR)正常范圍:男性0~15mm/h;女性0~20mm/h。類風濕因子(RF)正常范圍:膠乳凝集試驗RF<20IU。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正常范圍:ASO<400U
4、什麼叫做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
抗溶血性鏈球菌抗體試驗(ASO):滴度超過500單位為增高,特別提示近期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風濕熱患者約有80%ASO增高,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也可見滴度增高。
血沉(ESR):血沉增快提示有風濕活動存在。部分患者病情緩解可降至正常。它的正常值:兒童0-10mm/H;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成年患者陽性率高達70% -80%,兒童病人陽性率為30%左右。類風濕因子檢查對類風濕病不是惟一的診斷依據,因正常人中約1%~5%可見類風濕因子陽性。其他疾病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相反,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排除類風濕關節炎,需要結合臨床全面考慮。
5、風濕三項是哪三項?
人們平常說的風濕三項指的是血沉,抗o,類風濕因子.
【紅細胞沉降率(ESR)】正常范圍:男性 0~15 mm/h;女性 0~20 mm/h.
檢查介紹:血液加抗凝劑後,置於特製的玻璃管中,測定紅細胞在一定時間內下降的距離,稱為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
臨床意義:生理性增高:見於妊娠3個月至產後1個月,年幼小兒,60歲以上老人.
病理性增高:見於各種炎症,貧血,惡性腫瘤,大面積組織損傷或壞死(如心肌梗死,手術創傷等),嚴重腎病,高膽固醇,高球蛋白血症,結核病和風濕病活動期等.
在類風濕裡面,類風濕輕度活動時20~40mm/1h;中年活動度40~80mm/1h;高度活動時>80mm/1h.
【類風濕因子(RF)】正常范圍:膠乳凝集試驗 RF<20IU.
檢查介紹:是類風濕關節炎和其他疾病病人血清中出現的抗人變性免疫球蛋白的自身抗體.
臨床意義:增高:見於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其他結締組織病(如乾燥綜合征,硬皮病,多發性肌炎);慢性肝炎病人及老年人等也增高.
【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正常范圍:ASO<400U
檢查介紹:簡稱抗「0」或ASO試驗.鏈球菌溶血素是溶血性鏈球菌的代謝產物之一.
臨床意義:①抗「O」值超過400單位,提示有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因此,凡由此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猩紅熱,丹毒,急性腎炎等)會使抗「O」值增高.由於抗「0」與血沉的變化均無特異性,即使病人抗「0」,血沉都增加情況下,對活動性風濕病的診斷,仍應結合臨床表現來考慮.
②某些與溶血性鏈球菌無明顯關系的疾病,抗「O」值也可增加.如少數肝炎,腎病綜合症,結核病,結締組織疾病,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有些過敏性紫癜等病人,鑒別診斷時應結合臨床資料綜合分析.
以上是確診類風濕關節炎的風濕三項指標,以及其標准,超過正常標準的情況下,可以確診是類風濕關節炎,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患者本身的症狀反應,綜合來判定.
收費標准各個醫院不同
6、風濕三項都是那三項
人們平常說的風濕三項指的是血沉、抗o、類風濕因子。
【紅細胞沉降率(ESR)】正常范圍:男性 0~15 mm/h;女性 0~20 mm/h。
檢查介紹:血液加抗凝劑後,置於特製的玻璃管中,測定紅細胞在一定時間內下降的距離,稱為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
臨床意義:生理性增高:見於妊娠3個月至產後1個月、年幼小兒、60歲以上老人。
病理性增高:見於各種炎症、貧血、惡性腫瘤、大面積組織損傷或壞死(如心肌梗死、手術創傷等)、嚴重腎病、高膽固醇、高球蛋白血症、結核病和風濕病活動期等。
在類風濕裡面,類風濕輕度活動時20~40mm/1h;中年活動度40~80mm/1h;高度活動時>80mm/1h。
【類風濕因子(RF)】正常范圍:膠乳凝集試驗 RF<20IU。
檢查介紹:是類風濕關節炎和其他疾病病人血清中出現的抗人變性免疫球蛋白的自身抗體。
臨床意義:增高:見於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其他結締組織病(如乾燥綜合征、硬皮病、多發性肌炎);慢性肝炎病人及老年人等也增高。
【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正常范圍:ASO<400U
檢查介紹:簡稱抗「0」或ASO試驗。鏈球菌溶血素是溶血性鏈球菌的代謝產物之一。
臨床意義:①抗「O」值超過400單位,提示有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因此,凡由此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猩紅熱、丹毒、急性腎炎等)會使抗「O」值增高。由於抗「0」與血沉的變化均無特異性,即使病人抗「0」、血沉都增加情況下,對活動性風濕病的診斷,仍應結合臨床表現來考慮。
②某些與溶血性鏈球菌無明顯關系的疾病,抗「O」值也可增加。如少數肝炎、腎病綜合症、結核病、結締組織疾病、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有些過敏性紫癜等病人,鑒別診斷時應結合臨床資料綜合分析。
以上是確診類風濕關節炎的風濕三項指標,以及其標准,超過正常標準的情況下,可以確診是類風濕關節炎,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患者本身的症狀反應,綜合來判定。
7、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是哪些
1.類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是種身體內產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漿細胞合成,並分百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結和類風濕性皮下結節的漿細胞度也可產生。
2.血沉:即紅細胞沉降率(ESR),可以作為判斷炎症活動度的可靠指標,其升降與類風濕的活動度相一致,也可作為判定內療效及診斷的指標。
3.c-反應蛋白(CRP):當發生炎症或組織壞死時,血清CRP濃度迅速上升。風濕在活動期,血清CRP升高明顯,是觀察病情活動性的指標之一。和炎症活動度的關系密切,結果不易受貧血、容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影響,因而反映炎症狀況更為准確。
8、風濕三項臨床意義
「風濕」一般認為風濕病就是關節炎,這是不正確的,其實「風濕」並不是指一種病,風濕是以骨、關節、肌肉、韌帶、滑囊、筋膜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我國最常見的且危害性最大的風濕病有:急性風濕病(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骨性關節炎、痛風等。祖國醫學認為,風濕就是風寒濕氣侵襲人體,閉阻經絡,致使氣血遠行不暢引起的肌肉關節麻木疼痛,區伸不利或腫大。 風濕病的病因有哪些? 1 、免疫功能紊亂; 2 、環境因素,如風、寒、濕等; 3 、感染; 4 、創傷與勞損; 5 、退行性改變(老化); 6 、遺傳因素; 7 、代謝障礙。 風濕病的常見臨床症狀有哪些? 1 、疼痛 2 、壓痛 3 、僵硬感 4 、腫脹 5 、活動障礙。 什麼是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簡稱風關炎)是一種與 A 組溶血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以成人為多見。典型表現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常不對稱累及膝、踝、肩、腕、肘等大關節,局部呈紅、腫、熱、痛,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恢復正常,不留關節強直與畸形。 如何診斷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准) 1 、病前多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 2 、症狀。四肢大關節(腕、肘、肩、踝、膝、髖)遊走竄痛或腫痛。 3 、體征。受累關節紅、腫、熱、痛或腫痛,活動功能受限,部分病例可兼有低熱、結節性紅斑或環形紅斑或心臟病變等。 4 、實驗室檢查。活動期血沉( ESR )一般多增快,非活動期正常,活動期抗 O ( ASO )多陽性( 1:600 單位以上)如抗 O ( ASO )陰性者( 1 : 400 單位以下)必須見有環形紅斑或結節形紅斑,否則不能診為風關炎。 5 、 X 線檢查。受累關節僅見軟組織腫脹,無骨質改變。 6 、預後。緩解期或治癒後受累關節不留畸形。 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 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強直性脊柱炎,屬中醫痹證范疇,俗有骨痹、歷節風之稱。是一種以慢性多關節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多以手足小關節起病,常呈對稱性,早期症狀為受累關節的疼痛、腫脹、活動困難及發僵,長久不愈的晚期症狀則為關節畸形。本病在我國人中患病率為 0.3% ,是造成我國人群喪失勞動力與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發病一般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發病的高峰年齡 20-40 ,而女性則在 40-60 歲,類風濕關節炎以女性多發,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 2-3 倍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理變化和病程?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的病理變化是所謂的滑膜炎。正常狀況下,關節腔內面有一層精緻的滑膜,可分泌關節滑液,以潤滑和保護關節。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時,滑膜產生發炎反應,關節因 發炎細胞的聚積而有紅、腫、熱、痛的現象。這種發炎反應嚴重時甚至侵犯整個關節,破壞軟骨甚至骨骼。若缺乏適當治療,關節將變形、僵直而無法活動。此外,活動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中約有 5%-15% 會出現皮下結節,這是一種發生於皮下面,因發炎作用而變性成纖維組織,分布很廣,但好發於較敏感部位如關節伸側、頭皮等,通常不會有太大問題,有時則會導致感染。如果發生在肋膜、眼睛等,則會導致較嚴重的後果。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必備的條件(診斷標准) 診斷類風濕主要根據臨床表現(自覺症狀)一般是以遠端一個或兩個小關節開始疼痛、腫脹、逐漸發展到多個關節,有的呈對稱性、遊走性、間歇性發作。一半以上病人可出現晨僵(早晨起床時兩手發硬脹),活動後消失。 如何鑒別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受累關節 以四肢大關節(膝、髖、踝、肘、肩、腕)為主 以四肢小關節(手指、掌指、足趾)為主 臨床表現 急性者發病急、高熱、關節紅、腫、熱、痛,慢性者關節遊走竄痛或兼低熱 手足小關節腫痛、晨僵,可侵犯大關節,常呈對稱性,大小關節皆可變形。 實驗室與 X線檢查 ASO陽性(1:600以上)若陰性要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現症,血沉多快,類風濕因子陰性 類風濕因子陽性,如中晚期相對穩定,類風濕因子陰性者應以 X線片檢查,具典型類風濕性關節X線所見 其他合並症及預後 四肢皮膚伴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以及心臟病變,四肢關節不留畸形 本病系全身性疾病,多數有貧血,失眠,納差,關節可僵直變形,甚至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並不可怕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炎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