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

發布時間:2021-03-22 06:32:33

1、如何對類風濕關節炎進行臨床分期?

國內有人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將類風濕性關節炎分為五期,這樣分期有利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綜合治療。

(1)急性期(類風濕早期)。臨床上起病急,關節明顯腫痛,伴有關節周圍組織輕度水腫,局部溫度增高,壓痛,可有關節積液徵象,關節活動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動。晨僵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或因疼痛而不表現晨僵。病程在2 ~ 6 個月至1 年之內,或已確診的類風濕患者新發病的關節腫痛在1 ~ 6 周。實驗室檢查見血沉增快,類風濕因子多為陽性。關節X 線見關節腫脹,關節間隙增寬及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表現為急性滑膜炎。經有效治療後關節的炎症可迅速消退、腫痛完全消失,或僅留關節微痛或酸困不適,可完全控制1 ~ 3 年以上或治癒。因此,此期是爭取完全控制或治癒的關鍵時期,必須及早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但若治療不當或不徹底,大多數患者在3 ~ 6 個月之內又急性發作,加重或惡化,逐漸轉入亞急性期。

(2)亞急性期(類風濕中期)。臨床上,多關節腫痛,緩解與惡化呈波浪式反復發作和交替進行;晨僵在1 ~ 6 小時;病程在1 ~ 3年;實驗室檢查見血沉持續性增快,類風濕因子多陽性;X 線檢查,出現局灶性骨質破壞,明顯的骨質疏鬆或囊性變,骨膜反應,關節間隙輕度狹窄。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為急性滑膜炎進展,出現血管炎和肉芽組織,血管翳開始形成。此期離不開抗風濕止痛葯,當量小或間隔時間較長(6 小時以上)時,不能有效止痛和緩解僵硬症狀;一旦停葯,關節與全身症狀迅速加重或惡化,血沉回升,類風濕因子轉陽性。

但此期經有效而合理地治療後,可控制3 個月至3 年。

(3)慢性期(類風濕晚期)。臨床上,多由亞急性期轉變而來。

多關節腫痛相繼發作,幾乎沒有緩解期,但關節腫痛的程度可比較輕,不知不覺地逐漸發生關節脫位、變形和強直,形成典型的類風濕手或類風濕足。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全身情況不良,多有消瘦、貧血或嚴重內臟損害及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等。晨僵在6 小時以上。

病程一般在3 年以上,可持續十多年或數十年。實驗室檢查見血沉增快或正常,類風濕因子持續陽性。X 線檢查見骨質疏鬆廣泛。骨質破壞明顯,且為多關節、關節面侵蝕、融合,關節間隙顯著狹窄或消失,關節脫位、變形、增生、強直。

此期在病理學上,見血管翳侵入軟骨及骨,軟骨和骨組織嚴重破壞,纖維性和骨性增殖。此期治療較困難。離不開治療,一般抗風濕葯的效果多半不穩定,但經過強有力而合理地治療,骨破壞可以修復。此期應強調綜合治療,以延緩和控制病變的進展。

(4)緩解期。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期患者經過有效而合理的治療,多數能進入緩解期。進入緩解期的患者,關節腫脹消退,疼痛顯著減輕,可有輕微壓痛,肌肉萎縮與關節活動受限好轉,晨僵小於30分鍾;血沉等實驗檢查指標降低或明顯好轉;關節X 線檢查有所改善。

此期在病理學上呈靜止或緩慢進展狀態。臨床上仍需要小劑量或間斷性治療。

(5)穩定期。急性和亞急性期的患者,經有效而合理的治療,病變可穩定3 個月至3 年,部分患者可以痊癒。穩定期患者,關節腫疼完全消失,關節活動受限及肌肉萎縮顯著好轉或消失;晨僵偶有或無;血沉等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關節X 線表現同慢性期,但骨質破壞基本靜止,出現修復和增生或完全恢復正常。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呈靜止狀態或正常,臨床上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2、怎麼判斷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1.骨關節炎
多見於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於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2.銀屑病關節炎
銀屑病關節炎的多關節炎型和類風濕關節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徵性銀屑疹或指甲病變,或伴有銀屑病家族史。常累及遠端指間關節,早期多為非對稱性分布,血清類風濕因子等抗體為陰性。
3.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發,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雖有外周關節病變,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並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韌帶附著點疼痛。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臟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患者類風濕因子陰性,並且多為HLA-B27抗原陽性。本病有更為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
4.系統性紅斑狼瘡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現雙手或腕關節的關節炎表現,但患者常伴有發熱、疲乏、口腔潰瘍、皮疹、血細胞減少、蛋白尿或抗核抗體陽性等狼瘡特異性、多系統表現,而關節炎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程度輕,不出現關節畸形。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多種自身抗體。
5.反應性關節炎
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

3、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理變化和病程是怎樣的?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的病理變化是所謂的滑膜炎。正常狀況下,關節腔內面有一層精緻的滑膜,可分泌關節滑液,以潤滑和保護關節。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時,滑膜產生發炎反應,關節因 發炎細胞的聚積而有紅、腫、熱、痛的現象。這種發炎反應嚴重時甚至侵犯整個關節,破壞軟骨甚至骨骼。若缺乏適當治療,關節將變形、僵直而無法活動。此外,活動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中約有 5%-15% 會出現皮下結節,這是一種發生於皮下面,因發炎作用而變性成纖維組織,分布很廣,但好發於較敏感部位如關節伸側、頭皮等,通常不會有太大問題,有時則會導致感染。如果發生在肋膜、眼睛等,則會導致較嚴重的後果。

4、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怎樣

你好!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程多變,一些病人的來病情向嚴重方向發展;另一些病人能自然緩解;大多數病人的病情波動不穩定。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有個體差異性。大量統計表明,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預後大致源如下:
有15%—20%病人發作一次以後緩解至少1年之久或不再發;另有10%—15%的病人病情進展迅速,在兩年內出現破壞和畸形;其餘70%病人的多關節炎呈反復、周期性發作,經合理治療,其炎症能逐漸減輕。影響預後的因素有如下幾種:
1.女性病人一般百比男性病人預後差。
2.老年病人較年輕病人差。
3.急性發病者差。
4.有對稱性、多關節侵犯者差。
5.早期有多關節積液者差。
6.有全身症狀者差。
7.早期有類風濕結節者差。
8.有關節外病變,如類風濕血管炎、神經病變者差。
9.早期出現度骨質侵蝕者差。
10.早期類風濕因子滴度增高者差。

合肥市黃山路446號

5、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程一般可分為哪三種類型?

(1)進展型(progressive disease):約占病人總數的65%-70%。急性或慢性起病,沒有明顯的自發緩解期,適當的治療後病情可暫時好轉,但停葯後或遇有外界誘發因素時可導致復發。病人需要長期持續治療。疾病最終的結局為喪失活動能力。這是一種骨關節被破壞的過程,病情與環境因素有一定關系。濕度增加伴氣壓下降或溫度增加伴氣壓增加,可使病情惡化,持續乾燥和適宜的氣溫有助於病情緩解。

(2)間歇性病程(intermittent course):占病人總數的15%-20%。起病較為緩和,通常少數關節受累,可以自行緩解,病情緩解時無需持續治療。復發時受累關節數可能增多。整個病程中,病情緩解期往往長於活動期。

(3)長期臨床緩解(long clinical remissions):占病人總數的10%左右,比較少見。文獻報告 250例RA病人中,10%的患者表現為長期緩解,平均緩解期為22年。這一類型的患者多呈急性起病,並伴有顯著的關節痛及炎症,須與感染性關節炎症相鑒別。在臨床緩解期中,血沉等反應活動性的指標常常仍顯示異常。

6、類風濕關節炎的基本病理改變是

滑膜病變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顯著特點之-。主要表現為滑膜的水腫。肥厚和增生。纖維母細胞之血管增生。纖維蛋白原沉積等。這些變化的輕重依病程而異。滑膜水腫和纖維蛋白原沉積是類風濕關節炎的最早期變化。在臨床上則表現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受累關節的腫脹。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慢性階段,滑膜以增生為主。

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