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風濕,去醫院掛哪個科,該做哪些檢查
掛風濕免疫科,風濕全套是一個血液常規檢驗的組合,一般包括四項: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血沉,抗鏈球菌溶血素。檢驗結果對風濕病和類風濕病有明確的診斷意義。
2、一般類風濕要做哪些檢查
一般風濕類風濕的檢查診斷主要是「風濕三項」,結合相應的臨床症狀表現就可以確診。無論風濕、類風濕診斷完全靠檢查很難確診,因為這些檢查特異性差。有些患者症狀明顯而檢查指標不高,有些患者檢查指標高但症狀不明顯。你可以拍x線
3、求問懷疑風濕病要做哪些化驗項目?
風濕疾病疑似或確診患者來到風濕免疫科就診,往往會接受體格檢查和各種化驗。下面,我們就常見的一些化驗項目,來給大家做一個解釋。1、血尿常規檢查、肝功能檢查:查看是否出現異常指標,幫助確診疾病及監測葯物不良反應。2、紅細胞沉降率(ESR):簡稱血沉,正常參考值: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血沉高,說明疾病還在活動期,越高越嚴重。血沉下降,表現葯物發揮了作用,疾病得到控制。3、C-反應蛋白(CRP):正常值≤10mg/L.CRP高,表示體內存在感染、創傷、炎症,疾病還處於活動期。4、抗鏈球菌溶血素「0」(ASO):正常值小於1:500,陽性則顯示可能患有風濕熱。5、類風濕因子(RF):RF常見於多種風濕疾病和急慢性炎症。因此,不能單憑RF陽性就認為自己是類風濕關節炎。但如果RF滴度高、多次測定陽性,那麼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性較高。6、抗角蛋白抗體(AKA)、抗核周因子(APF)、抗RA-33/66抗體、抗Sa抗體:常見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患者陽性率高。7、抗核抗體(ANA):陽性常見於許多疾病。同時具有系統性紅斑狼瘡體征的,要高度懷疑是狼瘡。陰性幾乎可以肯定不是狼瘡。8、抗ds-DNA抗體:幾乎僅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滴度越高,顯示疾病活動度越高。9、抗Sm抗體:幾乎僅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但並非所有狼瘡患者都顯示陽性。10、抗SSA抗體、抗SSB抗體:對診斷乾燥綜合征有較大意義。11、HLA-B27:對診斷強直性脊柱炎有較大意義。常見的影像學檢查包括:1、X線檢查:一般選擇症狀最嚴重的部位。如果局部症狀不典型,醫生會根據已確定的考慮方向,選擇疾病常見的發作部位拍片。如類風濕關節炎,往往選擇雙手和腕關節;強直性脊柱炎往往選擇骶髂關節和髖關節。一般每3個月或半年拍攝一次。2、CT檢查:解析度跟高,有利於疾病的早期發現,對病變情況反映更為全面、具體。3、磁共振成像和B超檢查:可對軟骨、滑膜、關節積液等關節內部病變清楚顯示,用於強直性關節炎和骨性關節炎的檢查。另外,關節腔穿刺和滑液檢查,以及關節鏡和滑膜檢查,在患者關節腔內積液嚴重或是不能確診的患者,考慮進行。因該類檢查對環境、醫療設備條件及醫生技術能力有教高的要求,建議選擇大醫院進行。
4、風濕病初次檢查需要做哪些檢查?哪些是一定要檢查的,哪些是可查可不查的?
風濕病不同於其他的病症,通過正常的B超檢查等就可以斷定疾病,風濕病很容易與很多的疾病混淆,造成誤診,延誤疾病的治療。
因此,在做診斷的時候,免疫球蛋白,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補體C3、C4,抗心磷脂抗體都是較為常見的診斷方法,多做檢查對診斷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也是對病人負責.
下面是對診斷時候確診的介紹:
1.抗鏈球菌溶血素「O」:簡稱抗「O」或ASO。正常值約250單位~500單位,此值因年齡、季節、氣候、鏈球菌流行情況,尤其地區而有所差別。
2.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因子是一種身體內產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漿細胞合成並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結和類風濕性皮下結節的漿細胞也可產生。
3.C反應蛋白: 亦稱丙種反應蛋白,簡稱CRP。正常人為陰性,類風濕早期和急性風濕時,血清中可達33mg ,其陽性率為80%~90%。CRP的臨床意義與血沉相同,是反映炎症的良好指標。類風濕活動期明顯增多,與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現得早,消失也快。CRP含量越多,表示病變活動度愈高。炎症恢復期,若CRP陽性,預示仍有突然出現臨床症狀的可能。
最後還要說的就是在確診已經患了風濕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忌口和少吃酸辣鹹的食物,海鮮和大肉也要少吃一點,天氣的暖的時候也要適當進行保暖,避免在大風天氣長時間在外行走,祝願您早日康復!
參考資料:http://www.39guke.cn/gukehtml/fsnfs/fsnfszdjc/9211236586923.html
5、風濕免疫科一般有哪些檢查可以確定病情
?